跨国大药企,绕不开中国CR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蓝观 (ID:mic-sh366),作者:旧梦,编辑:又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3年6月8日,全球大分子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行业排行第二的三星生物拿到4.11亿辉瑞订单的消息,让“大药企选择CDMO绕开中国”的说法又起。
三星生物和辉瑞的这场合作,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并非三星生物抢占了原本属于中国CXO的份额,不过是一场常规的合作。“三星生物有1.5万升大规模的生产线,是目前国际生物药商业化生产的主流平台,一直是生物类似药领域的最佳选择之一,而且长期主要选择国际大药企合作,是三星生物的主营业务。”
但最近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美国药企在选择CDMO方面也有一些变化。一位在美国波士顿之外的另一个全球生物制药中心圣地亚哥工作的业界人士提到,“最近,一些美国药企谈到在中国执行的CDMO项目时,有些为难。他们一方面想把项目收尾交割后,选择另外的CDMO,但根本不知道后续如何选择——不管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欧洲、印度,性价比比起中国的CXO企业差多了。”
一位在跨国药企工作多年的人士分析,生物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联系缺一不可,虽然中国CRO提供的上、中、下游服务不是独特的,其它国家也有,但比较重要的是,在中国一个国家可能找到全部服务,在其它地区则要调用几个国家的资源。
在全球可选择的CXO提供方有限的情况下,即使近期有些全球布局的新趋势,最终还会在成本及区域性行业生态及人才链等核心因素中夯实战略部署。
此外,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基本逻辑中,CRO是一个追求效率的行业,跨国药企选择CRO时,会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效率。而将效率较高的一方在短时间内转出去,显然违背这一方向。
迅速崛起的中国CRO
前两年,CRO在二级市场还算火的时候,业界有段时间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一名老外从浦东国际机场落地,打车要去药明生物(坐落于上海外高桥),结果出租车司机一听,直接给送到了药明康德的所在地无锡。
这个段子的背后,是药明康德(WuXi AppTec)和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两家公司在国际上地位的体现。虽然两家公司都在业务上撇清和对方的关系,但市场一般都算在一起,两家“药明”加起来,营收能排进全球TOP 10,市值最高进到过TOP3。
比起三星生物,药明生物算后起之秀,在这样一家海外营收占比接近七成、全球TOP3的企业,这两年随着增速下降,以及国际局势上的一些变化,即使药明生物UVL的事件已经完全平息,但供应链脱钩的舆论仍旧甚嚣尘上,而三星生物拿到4.11亿辉瑞的订单,更加剧了这一分析。
本文将从供需等方面探讨:跨国药企们的医药外包需求到底绕不绕得开中国的CRO公司。
CXO行业,大家都会讲的两个逻辑,一个是创新药崛起,另一个是工程师红利。前者对应部分海外的新增研发需求以及国内大量双创企业的订单,但主要贡献的是CRO大厂们的“长尾客户”;而后者,才主要对应跨国药企的生产订单。
工程师红利和一个国家的人口以及教育挂钩。
CRO需要的不是超级高精尖人才,但普通非专业毕业生条件也不符合。同时能满足“数量+药学基本素质”这两个条件的,放眼全世界其实不多。
工程师红利决定了CXO服务的“好”和“快”,这是医药外包的核心逻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更极致的研发和生产效率。
一位base美国的CRO高管提到:“‘价格’不太是核心影响因素,除非是资金紧张的小公司。大公司一般都会找有经验的CRO公司,无论是申报还是常规运营,都会考虑品牌大厂。此外,对于用熟了的供应商,药企换一家的沟通、磨合成本非常高。”这意味着,后入场的中小型CXO会面临困难,但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CXO,品牌效应的护城河会坚固。
这决定了CXO的供给端具有规模效应。历史悠久、有积累的头部公司会“强者恒强”,市场会越来越集中。
竞争者们能取代吗?
此外,除了工程师数量,CRO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量的固定资产,这背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能力,和基建水平有关。前两天,越南被爆出大面积停电导致诸多跨国制造业不得不停产,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些新兴市场在供应链保障上的不稳定性。而这个,不止是CXO,是所有依仗连续性生产的制造业都很忌讳的。
民生证券总结了中国和印度在关键原料药保证上的一些优缺点。印度算是新兴市场里制药水平算非常高的。这个对比虽然不能完全等用在CXO行业,但大抵上反映了有些中国所特有的优势是其它地区很难替代的。
来源:民生证券
因此,在现有巨头不变的情况下,指望东南亚或者拉美这种新兴市场来取代中国的地位,至少短中期看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对于巨头与巨头之间的竞争,在CRO服务相对同质化的情况下,谈到“谁取代谁”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因为CRO的技术壁垒没有那么深,核心还是经营效率、渠道以及管理这些制造业的基本要素。
至于并购,那就是另外一个逻辑了。
因此,从供给侧看,至少在当下TOP10 CXO所耕耘的市场里,要绕开其中任何一个角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找到替代很难。
需求上,虽然各种“寒冬”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至少每年IND以及NDA数量仍保持在一个高位水平,没出现所谓“断崖式”的下跌,这分别对应的CRO和CDMO需求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相对应的,一些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保持在一个高位状态,产能还有一个扩张的空间。所以这个市场,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有着增量的市场。
只是增速没有过去两三年那么高了。
短期内冲不垮的本质
确实,不能因为CDMO公司业务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二级市场景气度下滑,就断言一个大的行业要轻易搬出中国。这次三星生物签了辉瑞的大单,被解读成CRO绕开中国;而两年前国内小分子CDMO三剑客拿到辉瑞大十几亿的新冠口服药生产订单,也没说CXO绕开韩国。
以上是从产业链配给上阐述:海外大厂绕开中国的代价很大,这件事不会在短期内轻易发生。而绕开的“驱动力”,大家谈得最多还是“地缘政治”这个点。
但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在生物制药产业不是那么站不住脚。
UVL事件,只涉及部分器材。即使是这份清单落地,不锈钢罐并非“卡脖子”的关键材料。这个行业属于含金量高一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是半导体这类产业,没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从操作执行上看,政治博弈在这个领域的贸易保护,可能短期有一些影响,但“脱钩”很难实现。
其次,地缘政治只是短期国家之间博弈的筹码,但长期买单的却是制药公司本身。在美国自由市场的环境之下,企业考虑的还是成本和效益,不会在短期内和长期合作伙伴告别。
“地域这个因素,最多只是制药公司在考虑供应商时的一个新增条件,但绝对不是必要条件。”一位海外药企高管表示。这就好比找对象,只是在原来的年龄、身高、财务状况、三观等等因素上增加了一个地域因素,但绝不是出现了非XXX地区不要这种情况。
而针对这种情况,国内的大厂也有一些应对之策,比如一些企业选择去新加坡、爱尔兰建厂,对自己来说是分散地域上的风险,对客户来讲是多一种选择。但业务最终还是回到母公司的口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蓝观 (ID:mic-sh366),作者:旧梦,编辑:又一
相关推荐
跨国大药企,绕不开中国CRO
中国的CRO是富士康还是台积电?
36氪独家 | 创新型CRO平台「药研社」连获C+和D轮融资,累计金额超6亿元
药企涌入美博会,有何图谋?
缩短药物研发周期20%,降低研发成本15%,CRO平台「药研社」宣布完成3亿元C轮融资
六看药明康德:帮助创新药企吹出华丽泡泡的“卖水人”
549亿,CRO巨头被收购
绕不开的个性化推荐:老牌媒体如何平衡赚钱和格调
诺威健康递表港交所,CRO行业格局生变?
做新药发现的“送水人”,「佰翱得生物」提供从基因、蛋白到冷冻电镜结构的临床前CRO服务
网址: 跨国大药企,绕不开中国CRO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855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8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3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82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9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4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85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