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迷来击掌:AI这次拯救了列侬遗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rubber9soul,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作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乐迷,看到这个新闻我兴奋不已: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他在 AI 的帮助下完成了乐队的“最后一曲”。这首歌已经制作完成,将于今年内发布。
披头士虽然早在 1970 年就已经解散,但过去 50 多年来还是有大量未发表歌曲、排练室片段被挖掘出来——乐迷们将这些素材视为宝藏,同时也期盼着“有生之年”可以再次听到这支伟大摇滚乐队的新歌。
麦卡特尼没有透露“最后一曲”的名称,但他提到这首歌之所以能够成型,是因为利用 AI 从已故乐队成员约翰·列侬的一段素材小样中,成功提取到了一段纯净的人声音轨。
早在 1994 至 1996 期间,当时在世的三位披头士成员就曾尝试修复、续写过几首列侬的遗作,并以披头士之名发表,收录在 Anthology 合集中。但其中一首 Now And Then 因为录音质量欠佳,人声和钢琴叠加在了一起,以及乐队成员喜好等原因没有完成制作,至今搁置了快 30 年。
不出意外,“最后一曲”便是 Now And Then。
图源:Unsplash
眼下,当人们谈到 AI 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尤其是 AIGC 的快速崛起时,常常将 AI 视为“破坏者”——它完全打破了艺术创作原有的逻辑和路径。
但这次披头士和 AI 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 AI“为人所用”的另一面。
等待AI拯救的歌曲
1978 年,约翰·列侬坐在自己纽约公寓的钢琴前,用盒式录音机录下了还未完成的歌曲 Now And Then。但就在两年后,他不幸遇害离世。
Now And Then 连同其他几首素材小样被贴上了“献给保罗”的标签封存,最终由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于 1994 年交到了保罗·麦卡特尼的手上。
Free As a Bird
其中,Free As a Bird 和 Real Love 这两首歌经重新制作顺利发表,但如果你听过便会发现,原曲和续写部分有着明显的断层,两部分的录音品质不同。受囿于当时有限的技术,乐队没法将列侬的声音从伴奏中分离出来,只好叠加在原曲之上创作。
而 Now And Then 的录音质量比以上两首还要更差,甚至还把当时列侬公寓里电路发出的“嗡嗡声”也录了进去。乐队几番尝试后就放弃了,这一搁置又是快 30 年过去,直到遇见成熟的 AI 技术。
因为“偷懒”而诞生的技术
麦卡特尼此次使用的 AI 技术,受启发于团队制作披头士纪录片 Get Back(2021)时一个偷懒的办法。
Get Back 记录了披头士录制专辑 Let It Be 的过程和那场著名的“屋顶演唱会”。
成片整整有 8 个小时,原始素材的庞大体量可想而知,加上还有大量的谈话内容需要整理,当时的录音编辑 Emile de la Rey 一心想偷懒,他有了主意:通过训练计算机模型来识别乐队成员的对话,并进一步将这些语音信息,从背景噪声和他们的乐器声中分离出来,这样后期便可以快速定位和剪辑。
这个方法很受用。麦卡特尼在后来的演唱会上也用上了这项技术。他在演唱 I've Got a Feeling 这首歌时,跨越时空和列侬完成了一次对唱。其中列侬的声音素材就提取自“屋顶演唱会”的现场录音,虽然当时屋顶的录音环境非常复杂,但通过 AI 处理后还是得到了一段较为清晰的演唱片段。去年披头士专辑 Revolver 的再版重新混音工作,也是先从原始录音文件中分离出不同的音轨,再进行后期的处理。
被搁置了快 30 年的 Now And Then 也成为了此项技术的获益者。麦卡特尼在采访中提到,从粗糙的录音文件中提取出纯净的列侬的歌声,正是 AI 帮的大忙,AI 让后续的加工制作成为了可能。
实际上,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技术,只不过是“反向使用”。Apple Music 于去年底推出的“唱歌”功能,可以借助 AI 将歌曲的人声减弱,实现伴唱的功能。这样不需要专门寻找伴奏带,随时都可以“K 歌”。
图源:Apple
对于这次用 AI 修复歌曲,我最期待的有两个部分:首先是希望有了 AI 参与后,可以听到更加纯净的列侬的声音,让他更好地融入到整首歌曲中;其次是这首歌当时并不完整,我很好奇续写的部分是如何完成的。个人猜测应该不会直接让 AI 进行续写,还是需要靠乐队的真实演出来填充。
“这有点吓人,但也令人兴奋”
随着近些年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AI 在音乐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在迅速改变。从试探你听歌喜好的推荐算法,变成一名全能的内容创作者(AIGC),从“猜你喜欢”变成“写你爱听的”,后者显然来的更为直接,或者说高效。
2016 年,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 AI 辅助音乐制作服务 Flow Machines 曾创作了一首模仿披头士风格的歌曲 Daddy's Car,我还记得当时听到时的震撼,因为确实很有“那味儿”。
而这两年,AI 生成的歌曲就更“有模有样”了,比如现象级的“AI 孙燕姿”,最后连孙燕姿本人都在感叹:“这种新技术将能够大量炮制每个人所需要的一切。”
相比 AIGC 这股“洪流”,这次披头士和 AI 的结合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要“温和”很多。我想主要还是因为这次 AI 的参与主要是为了对声音进行“还原”,而不是“造假”。试想一下,如果这次的新闻是“虚拟的约翰·列侬将参与录制披头士的最后一曲”,我猜很多乐迷在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
面对现在 AI 在音乐行业的应用,麦卡特尼在采访中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有点吓人,但也令人兴奋,因为这就是未来,我们不得不面对它。”
我们该如何看待 AI 和艺术创作的关系呢?AIGC 引发“恐慌”的阈值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相信未来几年也会经常被提起。
作为一名普通的内容消费者,可能无法避开未来的 AIGC 趋势;从创作者角度来看,目前确实到来了一个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是全面拥抱新技术,还是坚守自己的情感表达?如何更好地使用 AI,又该如何解决版权问题?
这些问题恐怕现在还很难有答案,或许仍需要经历更多的实际应用和议题讨论后,我们才能逐渐找到科技和人文的“最大公约数”。
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披头士用 AI 完成“最后一曲”这件事态度偏向积极,因为这件事展示了工具可以如何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如果最终成曲也比较成功,那业界也会有更多同类应用。毕竟,有太多经典乐队需要 AI 来弥补遗憾了。
参考文献
[1] https://www.bbc.com/news/entertainment-arts-65881813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w_and_Then_(John_Lennon_so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rubber9soul,编辑:biu
相关推荐
穆拉利凭什么拯救了福特汽车?
百万学生停课、八万老师员工待业,俞敏洪靠什么拯救了新东方
乔布斯遗作首次对外开放,造价50亿美元,完美要求逼走两任建筑承包商
印度拯救了iPhone?
霍金遗作《十问:霍金沉思录》出版 马化腾作跋纪念
Facebook出品:期末高数有救了,AI帮你解方程
复现时尚感“披头士乐队”,对标电影产业「要看文创」正在铺设沉浸娱乐领域的基础设施
焦虑症有救了?科学家用“神经反馈”来管理压力
最前线 | 直击新款iPhone发售现场:11 Pro暗绿最受欢迎,黄牛市场加价千元
“被洗脑”的车主文化:蔚来崛起的另类力量
网址: 披头士乐迷来击掌:AI这次拯救了列侬遗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902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7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4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18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69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555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0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18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1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1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