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车厂工程师聊了聊,华为推“去高精地图化”图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多田(ID:hellomusk),作者:宇多田,原文标题:《“华为高阶辅助驾驶,地图出了三分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来自同行的赞赏,有时候很客观;而诋毁可能恰恰相反。
对于“高阶辅助驾驶到底谁做的最好”这个问题,当下勉强在产业里达成了一个共识——
“华为?四舍五入算一个。”
从技术角度,他们的确得到了大厂的ADAS与L4工程师们的认可:“基础功能一般,但高阶优秀” ,“算法高级,工具链很好”。
但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嗤之以鼻的答案简单粗暴却直击心脏:“做的好,但又怎样?高配还不是卖不出去”。
以40多万的某狐车型城市NOA为例。上海一家租车公司本来买了一辆高配,后来又加购了5辆。
原因很有趣,包括美国、德国以及日本各地车厂与海外Tier1的系统工程师们纷纷跑来试驾,在发出“卧槽,做的还不错”的感叹后,就马不停蹄回去写报告了。
“上海的城市NOA功能体验的确好,至少比我们好。”
一位正在参与研发L2++系统的Tier1工程师坦然承认差距,开玩笑说不知道自己公司还有没有做的必要。“老板们都没体验过车,不知道开发高阶的优越感从何而来。”
然而,也有人直言:“虽然华为高阶辅助驾驶整体实力是国内Top2,但投入也是所有竞争对手无法抗衡的。”
成本的确很高。
对比车厂、创业公司与 Tier1 大几百人的配置,据传华为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整个团队规模(软硬、地图、路测等所有相关)多达7000人。
另据一位产品经理测算,华为某同价位车上的辅助驾驶模块成本,是小鹏的两倍。
除了MDC810、13颗摄像头与3颗激光雷达等昂贵的硬件配置,华为的“中层能力”是从算法、中间件到芯片的可控性定制与优化;底层,还有路采、地图与数据闭环的隐形助力。
另外,有L4工程师指出,市面上刚吹Transformer模型时,华为其实就用上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目前模仿特斯拉最像最快的中国企业。”
然而,这部分成本落实在终端的价格上,就是低配与高阶版本近20万的差距。有意思的是,某狐低配是头部海外大厂提供的ADAS配置,得到了“烂但确实便宜”的评价。
这就是汽车智能化的最残酷之处——消费者的确不会花十几万,买个不错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但作为一家准车厂,华为的自动驾驶能力搭建逻辑,却值得借鉴。
地图的“价值”
从2022年开始,看似被成本推动的辅助驾驶“去高精地图革命”席卷汽车市场,而华为是呐喊者之一。
但与此同时,业内一直谣传华为有一支极为庞大的城市道路数采团队,为智驾系统提供可信任的“道路先验数据”。
对于这个传闻,一位高精地图产业人士指出,地图,的确在华为提升辅助驾驶能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0年10月,华为曾在Mate40手机大会上,发布过一款名为Petal Maps的花瓣地图,为手机用户提供定位、驾车导航、实时路况服务。
但那时候,这个地图APP团队主要是服务海外,先融合了一家海外图商数据,再基于此做了导航与POI引擎。
而后来,又是同一团队,在国内跟四维图新合作,将地图放入车机(座舱);再结合自己的地图甲级资质,最后被拿去支持了智驾的需求。
“所以华为算是做了一个完整的‘外卖’,这是一个正经的做法,将手机、车机以及智驾地图合三为一。因此做的很深。”
而就在2022年底,车机地图与手机地图团队的合并,也佐证了这一点。
有技术人士猜测,作为地图甲级资质持有者,华为完全有能力组建团队,开着 Huawei Inside 量产车去实地采集数据——装有三颗激光雷达的车型,的确能达到测绘所需的高精度。
而采集回传的数据,则可以补给自己的三块业务——手机、车机与智驾。这种做法类似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台,也被认为是“全数据闭环”的一部分。
好处很简单:一图多用,数据精准,迭代迅速。
只不过,华为能这么做的前提,一方面是雄厚的财力,另一方面是持有决定性的甲级测绘资质。而大多车厂在这一点上短板明显,只能依赖图商。
譬如小鹏、理想以及小米等新势力背后有高德、美团等公司,为前者做一些数据合规或路采工作。
图片来自Here
因此,如今汽车智能市场的“去高精地图”之势,与“摆脱图商”相呼应。但将华为作为参照系,却绝不只为成本。
而是“体验不好”。
一家新势力车厂内部反馈的数据显示,当下,导致高速公路NOA降级与接管的主要原因,不是“感知问题”,而是“地图数据不对”。
“真实的高速NOA平均水平,30公里左右就要接管或降级一次。也就是说,从苏州到上海100多公里的里程,就要接管三四次。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地图数据有误。”
一位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高精地图的绝对精度能达到50厘米就“谢天谢地”;而图商们在很多广告里承诺的10厘米、5厘米则是“开国际玩笑”。
此外,高精地图里实线变虚线、虚线被画成实线,车道线缺失等问题,在“上车”后仍然极为常见。
“很多上过高速NOA的车厂,现在开始讲高精地图,绝不单单因为成本。毕竟大家早就买了图商的高速公路数据,每公里更新成本其实也不贵。但新势力为什么还要自己去申请资质,组建几百辆的采集车队,做动态更新这一层呢?就是因为体验不好。高精地图即便作为一套‘先验数据’,也不能被无条件信任。”
因此,降低对地图的依赖,提高对感知的信任,更多指代“让地图格式变轻,但更新速度加快”。
而提高更新速度的方法,不仅需要组建几百上千辆汽车做路采,它一定会涉及到一个今年非常火的概念——数据闭环。
不被待见的“数据闭环”
我们在上篇大模型的文章里就曾指出,这是一项毫无显性成绩却极为重要的工作。
举个例子,如果车端出现定位漂移,或感知识别出错,系统便会回传原始视频与图片,经过合规处理后流入机房(云上),工程师再根据这个场景做单独训练或举一反三。
而这类“场景难例”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应的算法模型就会做进一步迭代与升级,进而反哺车端。
这便是“数据闭环”的一个应用。
从广义来看,作为一个涉及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标注、训练、迭代与反馈的全链路闭环系统,它不仅包含深度学习、强化学习链路,也包括地图。
因此,“数据闭环”工作在很多公司内部,要么被放入地图团队,要么被放入感知团队。
“它既能为Transformer等感知模型的迭代服务,也能为地图迭代服务。”
一位产业人士猜测,某车厂的轻量化地图策略,是“基于地图底层路网,再生成一层能动态实时更新的图层”。久而久之,就可以不再需要图商了。
而他认为,华为的逻辑也是如此。
一开始,华为也依赖某图商的高精地图。但他们有自己的云和数据闭环,最终完善出一套自己的“地图”。
“华为的数据闭环工具做得很好,特别是训练与标注。” 一位外部工程师指出。
而相比于IDC里的飞速迭代,大部分车企只是指望上量产前,让图商帮自己做几百万上千万公里数采,杯水车薪。
“面对国内牛鬼蛇神层出不穷的交通环境,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来看,小鹏等新势力搭建数据中心、通过各种手段试图从乙级升至甲级资质的原因,也是同类目的。
当然,数据闭环的代价就是“烧钱”。
数据闭环与大模型的生存之地必然是机房,而愿意建立庞大数据中心(IDC)的车厂目前屈指可数。
此外,由于投入几十亿但产出缓慢,搞数据闭环的团队在车厂里通常也不太受待见。作为一个“支撑性团队”,它的角色类似于互联网大厂里的安全部门——没有实际业务。不到某个节点,感知不到存在的意义。而且很多环节还涉及到合规性。
“这件事拼的是足够的耐心与足够的资金。但鉴于当下自动驾驶的市场形势,大部分车厂是不愿意做华为这套投入的。”
因此,有资本、地方政府与云厂商,开始琢磨“第三方运营数据闭环与大模型IDC”的生意。但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市场方向,也随着“自动驾驶变冷”而扑朔迷离。
“车厂只关心今年的车到底能不能卖掉,大多不会关心三年后会什么样。你现在去告诉他们要搞IDC搞自研,给老板汇报后发现,这怎么比原来不做时还要费钱?所以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就让时间来告诉市场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多田(ID:hellomusk),作者:宇多田
相关推荐
跟车厂工程师聊了聊,华为推“去高精地图化”图啥?
最显现 | 中海庭CTO罗跃军谈高精地图:众包更新是必须,未来2-3年会落地
高精地图龙头四维图新预计扭亏,高研发能否迎来业绩释放期?
高精地图,一场打不起来的战争
高精地图:“保鲜”之战
高精地图难逃“拐杖”命?
别急着给高精地图判死刑
在全球制作高精地图的「DeepMap高深智图」,用“轻资产模式”采集数据
「宽凳科技」获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加速高精地图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商业化落地
丰田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新动作:与Momenta战略合作高精地图
网址: 跟车厂工程师聊了聊,华为推“去高精地图化”图啥?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920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48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3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7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48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1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19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3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