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阿拉伯给科学世界留下了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Padmanabhan等,翻译:程光锦,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早期科学史上,古希腊的科学更被大众所知,似乎跃过了一段时间直接进入了科学革命时代。而在这数百年时间里,阿拉伯文明保存了人类早期的知识成果,这是科学史重要的一部分。
3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一分为二。其中,东部地区繁荣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拜占庭帝国;但西部地区愈发衰落,直到476年灭亡。由此开始了西欧多年的不稳定和无政府状态。如果希腊人早期的科学贡献在世界上彻底消失,那么这将是一场灾难。事实上,如果没有阿拉伯文明的崛起,这一切都会成为现实,幸亏有阿拉伯文明保存了人类早期的知识成果。
公元632年后的几年时间,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小亚细亚、波斯、北非和西班牙。在9世纪到11世纪期间,阿拉伯文明是地中海地区的主导力量,科尔多瓦、巴格达、大马士革和撒马尔罕逐渐成为学术和文化中心。科尔多瓦有一座藏书约40万册的图书馆,街道完成铺设后还有路灯照明——直到七个世纪之后伦敦和巴黎才配置了这些设施!
阿拉伯人吸收了希腊科学中的精华,并将他们从波斯、印度和中国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巴格达的哈里发鼓励将所有重要的科学著作都翻译成阿拉伯语。之后几个世纪中,科学在一些学者对这些阿拉伯语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学者将这些著作翻译成拉丁语。这个阿拉伯知识库几乎囊括了古代所有的科学分支——医学、化学、天文学、数学和物理学。
在医学领域,有两个名字在阿拉伯地区脱颖而出——阿尔-拉齐斯(al-Rhazes,854-925,见图1)和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见图2)。
图1:阿尔-拉齐斯。欧洲人对波斯医生阿尔-拉齐斯的描绘,摘自克雷莫纳的格拉尔杜斯(Gerardus)的《医学条约汇编》(Recueil des traités de médecine,约成书于公元1250—1260年)。拉齐斯是巴格达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也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医学全集》的作者。拉齐斯还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他还发明了“巴黎石膏”,用来固定骨折的骨头。
图2:阿维森纳小画像及阿维森纳纪念碑。(A):阿维森纳的小画像。阿维森纳是个神童,为阿拉伯地区的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有上百本著作,其中许多著作都非常权威,其拉丁语翻译版本直到公元1650年还在欧洲使用!(B):位于杜尚别的阿维森纳纪念碑。
拉齐斯出生在德黑兰附近,在巴格达的一所学校学习医学。除了在文本翻译方面的贡献,拉齐斯还编写了一本医学巨著(见图3)——《医学全集》(Kitab-al-hawi),全方位解读了整个医学主题。拉齐斯还是位优秀的化学家,他发明了“巴黎石膏”,用来固定骨折的骨头。
图3:古医学著作。(A)阿尔-拉齐斯《医学全集》的版权页。(B):1052年出版的阿维森纳的《医典》阿拉伯文版第5卷(现藏于多伦多阿加汗博物馆)。几个世纪以来,这些著作在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阿维森纳出生于富裕的税务员家庭,除了是个神童,他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有足够的资金能获得当时最好的教育。阿维森纳一生写了一百多本书,其中许多是关于医学的。他的作品非常权威,其拉丁语翻译版本直到公元1650年还在欧洲使用!阿维森纳的著作《医典》(Canon of Medicine),直到17世纪(甚至更晚)还是欧洲的标准医学教科书,并且至今仍然被中东地区一些传统治疗师当作权威参考资料。
《医典》分为五卷,第一卷综合概述了医学和解剖学的背景;第二卷探讨了医疗物质的特性;第三卷介绍特定的局部疾病;第四卷介绍影响全身的一般疾病,如发热等;第五卷是药物学。阿维森纳的医学体系建立在希腊罗马传统的基础之上,尤其借鉴了盖伦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另一位著名的阿拉伯学者是伊本·阿尔-纳菲斯(Ibn al-Nafis,1213-1288),他为阿维森纳《医典》中解剖学的部分做了详细评注。在评注中,纳菲斯清晰描述了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结尾。
除了这个重要贡献,纳菲斯还创作了一部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以一人之力编写的最全的医学百科全书,名为《医学综合》(Al-Shamil fi al-Tibb),计划写300卷,但在他去世前只出版了80卷。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对当时阿拉伯地区的所有医学知识进行了全面总结。纳菲斯将他的百科全书和其他藏书遗赠给了自己生前工作过的曼苏里医院。随着时间流逝,这部百科全书的许多卷丢失或散落在世界各地。目前,埃及只保存了其中的两卷。
阿拉伯人对医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药物的实际制备。人们今天使用的许多药物以及其蒸馏和升华等过程都源自阿拉伯。阿拉伯人与聂斯脱利派(独立于君士坦丁堡的东方教会)合作,在君迪沙普尔(波斯西南部)建立了一家大型医院,将患者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文献翻译汇聚在同一个屋檐下,开启了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与医学相比,人们现在称之为“化学”的科学分支,在古希腊和阿拉伯 地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化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名为“khem”的古埃及科学,主要用于木乃伊的保存。关于化学的古埃及著作知之甚少,大部分信息来自希腊科学家佐西姆斯(Zosimus,约公元300年)编写的一部28卷的百科全书。不幸的是,这部书中的内容神秘色彩过浓。
早期和中世纪大多数炼丹术士的主要目的是找到将贱金属转化为黄金的方法。中世纪有许多科学家一方面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实验和准确的观察,另一方面,他们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寻找一种可以将贱金属转化为黄金的神秘物质——al-iksir。后来,al-iksir在拉丁语中演变为“elixir”,即灵丹妙药。
吉伯(Geber,721-815)就是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与《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中著名的哈伦·阿尔-拉希德(Harun-al-Rashid)生活在同一时期。吉伯成功地制造了好几种化合物,如白铅、氯化铵、硝酸和醋酸,大概是真的希望能找到al-iksir!不幸的是,后来的炼金术士跟随吉伯的错误理论走向了更加荒谬的泥沼,反而忽略了吉伯真正重要的贡献。虽然经历了这些曲折,甚至有些好笑,阿拉伯人还是在“日常”实用化学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例如,阿拉伯人是制作香水的先驱。在阿拉伯上层社会,制作香水是一门家喻户晓的技艺。
在造纸术和火药制造这两项重大的化学技术发明从中国传播到西方的过程中,阿拉伯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就在希罗设计机械装置的同时,一位名叫蔡伦(约62-121)的中国人在造纸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历史学家认为蔡伦在公元105年左右用树皮、破布等为原料发明了造纸术。根据汉朝的正史记载,蔡伦向汉和帝(88-105年在位)献纸,并因此获得封赏。可惜好景不长,因宫廷斗争,汉安帝(106-125年在位)下令将他监禁,蔡伦最终服毒自杀。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造纸术向西方传播。阿拉伯人在撒马尔罕战役(公元751年)中俘虏了一些中国工匠,从他们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到公元800年,这项技术在巴格达得到完善。在接下来的50年里,第一批阿拉伯造纸商在巴格达开展了新的贸易。然而,造纸术向欧洲的渗透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又过了四个世纪,欧洲直到十字军东征后(13世纪)才获得这门技术。图4是关于中国古代造纸过程的中国图画。
图4:关于中国古代造纸过程的中国图画。阿拉伯人从在撒马尔罕战役(公元751年)中俘虏的一些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这门技术。在接下来的50年里,第一批阿拉伯造纸商在巴格达全面开展贸易。但又过了四个世纪,造纸术才在欧洲推广。
关于火药的发展脉络就不是那么清晰了。中国汉代时期发现火药可能是一次意外,和炼丹术有关。中国的炼丹术士和其他国家的炼金术士一样,试图炼金或炼丹制备长生不老药。他们使用的是硫黄和硝石,和火药的成分更为接近。晚唐时期有一本书(但其中可能包含年代更早的材料)明确提醒炼丹术士在处理硫黄、硝石和木炭时要格外小心。
东汉时期的炼丹术士魏伯阳曾写到过一种与火药性质非常相似的物质。魏伯阳在其著作《周易参同契》(道教关于炼丹术的著作)中,描述了三种粉末的混合物会“狂飞乱舞”。在中国,火药最初只在娱乐、宗教活动和仪式上使用,后来用于军事(见图5)。
图5:《武经总要》内页。中国古书《武经总要》(1044年)的这几页上写了已知最早的火药配方。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13世纪后半期,火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10世纪之前,没有在战场上使用火药的记录。12世纪初,火药的知识传到了女真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金朝(1115-1234年)。1232—1233年,蒙古军打败了金军,获得了他们的火药,俘虏了他们的火器技术人员。后来蒙古军进入欧洲时,就部署了火器。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在开罗建立了马穆鲁克哈里发政权,并于1260年在叙利亚进行的一场战斗中击败了蒙古人。火器和技术人员再次被获胜的一方——阿拉伯人从被俘的蒙古人手中获得。阿拉伯人将火器引入战场,并在后来的战争中使用,如十字军东征。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欧洲人也学会了使用火器。
图6:希腊火。《马德里的思利特扎》(Madrid Skylitzes)手稿中描绘的“希腊火”。这种混合物可能是7世纪希腊炼金术士卡利尼科斯为了对抗阿拉伯人而发明的。它包含三种基本成分:易燃石油化合物、硝酸钾和生石灰。这种混合物接触到水就会剧烈燃烧,因此可以用来烧毁由木材制造的船只。公元673年,拜占庭帝国的希腊人用希腊火击退了阿拉伯海军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据称,这件“出其不意”的武器在那场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阿拉伯学者将波斯和印度文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Almagest)以及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阿尔巴塔尼(Albategnius,858-929)也被称为巴塔尼,是研究托勒密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之一,他在几个方面改进了托勒密的研究成果。例如,巴塔尼注意到,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太阳看上去最小,但这个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有周期性变化。巴塔尼还算出了更精确的一年长度、春分的精确时间以及地轴相对于旋转平面的倾斜度。七个世纪后,在将儒略历变为格里历的改革中,改革者使用的就是巴塔尼提出的年份长度值。
巴塔尼指出了早期学者在绘制行星运动图时犯的一些错误,还在其中巴塔尼指出了早期学者在绘制行星运动图时犯的一些错误,还在其中添加了全面的恒星目录,太阳、月球和行星表,三角表和示意图。巴塔尼的发现和著作对后来的天文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开普勒、伽利略和第谷·布拉赫。
巴塔尼指出托勒密关于行星运动的观点(见图7)是错误的,但他同时表示行星运动背后的真正原理尚未被发现。在学术史上对托勒密理论的驳斥成为在几个世纪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但未能发展到日心说。巴塔尼在数学,尤其是三角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计算中使用了三角学方法(而不是像托勒密那样使用几何学)。这些数学方面的进步不仅能够应用于天文学,也在工程上有许多应用。
图7:巴塔尼的行星运动观点。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中心,行星、月亮和太阳围绕地球运动。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是众多被阿拉伯学者翻译为阿拉伯语的著作之一。有些阿拉伯学者,尤其是阿尔巴塔尼在评注中纠正了托勒密的几个错误。尽管阿拉伯学者对托勒密的观点表示怀疑,但《天文学大成》及其提出的地心说后来继续在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Padmanabhan等,翻译:程光锦
相关推荐
遥远的阿拉伯给科学世界留下了什么?
“离经叛道”的阿拉伯青年:追随中国公司,拓荒中东互联网时代
科学探险史,就是人类不认命史
罗永浩到底给成都留下了什么?
建立一种相对科学的人工智能观
CES 2020 | 5187 家厂商涌入 CES,4天后他们留下了什么
预备役网红讲科学,让科学无路可走
到底什么才是科学?
局中人瑞幸 给新零售行业留下了哪些教训?
黄峥隐退背后:企业家能为科学做点什么?
网址: 遥远的阿拉伯给科学世界留下了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921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96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474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237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06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7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44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0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145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