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考新闻专业,可能才是对“新闻”的最大尊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头图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的朋友贾老师曾有过一个经典段子:“让不让孩子报考新闻专业,这事儿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孩子是亲生的,那就千万不要。”
我在媒体圈混过十几年,大学专业也算擦边,中文系出身,如无意外,这辈子也只能靠文字吃饭,毕竟别无所长。多年经历告诉我,这个行当的专业门槛相当低,是不是所谓“科班出身”往往没有实际意义。行业最辉煌的时期,都市报如日中天,真正的好编辑好记者大多不是新闻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五花八门的专业和院校,还有不少高中毕业、工厂打工再逆袭为知名媒体人的例子。它还可以拿来判断媒体质量:招人不强调新闻专业的,多半是好媒体,把新闻专业摆在第一条的,往往不怎么样。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字更需要天赋而不是训练,许多人即使读新闻专业乃至中文专业,然后在这一行干上二十年,写个两百字还是有一堆错字。至于新闻理想,跟专业更没有直接关系。就像我的朋友王天定教授昨日在一篇文章里所写的那样:“对客观公正的信仰、对事实的敬畏、寻求真相的能力,本应成为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新闻学院,还有给学生这种训练吗?”
到了这些年,甚至可以直接来个反向判断:读新闻专业的就别太指望了,反倒是读其他专业的主动从事这一行,可能会擦出火花。
这几天,又有网红和新闻学教授论战。在我看来,网红的说法固然没什么逻辑,但“专业人士”的辩护也相当无力。比如拿新闻专业仍然广泛开办、报考者众多作为辩护理由,逻辑上就有问题。一个专业是否存在,未必与行业是否兴旺直接相关,甚至可以说,有些专业的存在压根不需要考虑是否有对应的行业。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行业正在衰落,但对应专业却很“兴旺”,可能恰恰说明它走向封闭。简单点说,就是“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研究这行的越来越多”。
正如王天定教授所写的那样:“发C刊,现在确实是新闻传播学教师最崇尚的能力,写论文、发论文,也成为各类课程教学的核心。我见到许多低年级的本科生,他们都是潜质优秀的少年,但和之前新闻专业学生不同,他们的兴奋点不是去那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实习,不是找什么报道选题,做出什么有影响力的报道,而是纷纷在谋划发C刊。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发C刊,他们说发了C刊就能保研,硕士研究生也是努力发C刊,因为发了C刊才能申博,读了博士更要拼命发C刊,发了C刊就能进高校当老师。”
在一个媒体行业急速衰落、调查记者已经消亡、“新闻理想”沦为笑话的时代,新闻专业学生挤破头读研读博然后留在高校做新闻专业老师,实在是讽刺得很。高校里的网红学者比名记者多,也是相当荒诞的事情。
如今媒体行业面对着诸多困难。以前强调新闻质量与经营并举,后来经营不行了,就强调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这条路逐渐又被封死,调查记者一个个转行,就开始强调权威性;再往后,权威性也一降再降,因为首发权逐步让位于各地政务发布的新媒体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仍然不少,但离新闻二字越来越远,却也是事实——不要错误理解我这句话,它不等于我认为一个人进入媒体工作,就会离新闻更近,因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中国人谈起写文章这事儿,无论媒体还是公文,都喜欢“大文章”这个词,我对这个词反而一直有深深的厌恶感。因为所谓“大文章”,往往看似高屋建瓴,实则假大空。它固然能迎合某些需要,甚至能让写作者平步青云,但把人生这条时间线拉长,会发现得不偿失。
近年来各地都有过不少例子,官员落马,能写大文章的秘书跟着倒霉,平时服侍周到的媒体人也顿时里外不是人,毕竟白纸黑字,阿谀之辞摆在那里。但凡遇到这种事情,就会有人慨叹“跟错了人”。可是,人毕竟是人,又不是狗狗,何必一定要跟着人呢?
即使不阿谀,专写“大文章”,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三两年前的“大文章”,看似宏观,放到今天可能会全部被推翻。有人或许会用“政策变了”“领导思路变了”之类的话来搪塞,这话固然有点道理,但问题在于:一个人写这种“大文章”的时候,内心真的相信自己写出来的观点吗?驱动他写这种“大文章”的,到底是内心的独立思考,还是权力的力量?
一个人的“大文章”,如果只能迎合几个领导或者几个部门,老百姓从来不看,那说什么也算不上大文章。文字这东西固然不值钱,但如果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过个三五年还有人看(当然,也很可能被删了),那起码就没辜负自己。这点敬畏之心,其实也是值得坚守的理想。
而且,“大文章”跟“名声”往往不可兼得。假话套话写多了,真朋友也就走光了。这两年有些时评选题会出现找一圈好作者都没人愿意出手的情况,说到底也是不想说假话、不想丢人。当然,编辑也很无奈,毕竟都是“规定动作”。
是个人都有功利心,拿文字当敲门砖的事情也是自古有之,再堕落的例子都不少见。但相比其他行当,文字多半是更寂寞的,也远不如金钱与喝酒有用,但这也未必是坏事。至于媒体这个行业,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愿意真实记录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其实就已经是一个媒体人,比许多在媒体里领工资的更纯粹。在媒体里工作的人也少谈谈“新闻理想”,只要有“打好这份工”的觉悟,少写几个错字,赚钱养家糊口,就对得起自己。更不要拿“大文章”来标榜自己,说实话,这些所谓“大文章”,人工智能未来肯定可以代劳,而且还写得更好,起码没有错字。
至于新闻行业,我听过不少支持者的说法,认为“新闻规范”很重要,只有科班出身才学得到。我每次听到这种说法都觉得很悲哀:花四年时间,才能学到这点“规范”,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不适用,何必呢,人生有几个四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相关推荐
不报考新闻专业,可能才是对“新闻”的最大尊重
高考特辑:一份关于AI的报考指南
AI专业报考指南:开设高校、就业前景、未来薪酬、报考误区
“新黄色新闻”泛滥:短视频正在“杀死”新闻?
高考特辑:对考生来说,AI专业是套路还是坦途?
超百所大学撤销公管专业,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承认自己被时代淘汰的中年人,更有可能得到尊重
美媒担忧:ChatGPT们生成的摘要足够好,读者不来看新闻怎么办
明明是假的,为什么洋葱新闻还这么受欢迎?
新闻里那些“死掉”的超链接,是如何被灰产给占用的?
网址: 不报考新闻专业,可能才是对“新闻”的最大尊重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948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5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2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96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49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35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2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82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96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45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