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蜂鸟】“剩菜盲盒”火了,背后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蜂鸟】“剩菜盲盒”火了,背后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12:30

“商家剩啥我吃啥”,这届年轻人,开始爱上吃“剩菜盲盒”了。

所谓“剩菜盲盒”,不是顾客吃剩的饭菜,而是商家将一些即将过期的食品,包装成盲盒的形式,用较大力度的折扣售卖,只要原价的1/3甚至1/4。

“剩菜盲盒”主打就是一个性价比,盲盒的随机特征,又提供了新奇感。

近两年来,“剩菜盲盒”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过,减少浪费的同时,这门生意却面临着难以规模化的难题,食品安全风险更是如影随形。

01

“剩菜盲盒”为何走红

据公开报道,“剩菜盲盒”的玩法诞生于丹麦,一家丹麦公司开发的名为“Too Good To Go”的平台,在2021年当年的新注册用户数,就超过了1949万。

在“剩菜盲盒”在国内兴起之前,临期食品的生意,已经在线下悄然流行,“剩菜盲盒”本质上是将临期食品的销售搬到了线上,用互联网来匹配商家和消费者。

社交媒体流行后,分享“剩菜盲盒”的消费体验,成了一种新奇有趣的社交行为。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剩菜盲盒”,可以找到各种围绕它的省钱攻略;在短视频平台上,“3块钱的‘剩菜盲盒’到底是什么”,类似测评类的挑战,同样吸引了很多网友观看点赞。

借助年轻人的分享种草,“剩菜盲盒”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广,也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平台。

如2021年上线的“惜食魔法袋”,是首个“剩菜盲盒”消费平台,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上广深以及杭州、成都、长沙等地。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平台,如上海的“兜着走DZZ”、“袋走PACK AGE”,成都的“米粒盒子”、“八点以后”……

这些平台的消费模式,并不复杂。以“惜食魔法袋”为例,平台上有商家入驻,会在固定时间上架盲盒,消费者下单后,需要在商家指定的时间前往自取。

《蜂鸟》在“惜食魔法袋”上发现,大多数盲盒,价格都是原价的三分之一左右。比如原价30元的面包组合,包装成盲盒后只要11.9元。

“剩菜盲盒”受到欢迎并非偶然。商家处理了一些卖不出去的临期商品,还能借此拉新;消费者节省了很多钱,还能通过开盲盒的方式,体验随机的惊喜,同时减少食物浪费。

02

“剩菜盲盒”离规模化较远

不过,尽管“剩菜盲盒”频繁见诸社交媒体,但对比海外流行的“Too Good To Go”,国内的“剩菜盲盒”还远远谈不上规模经济,它的消费群体依然比较小众,入驻商家有限。

像前面提到的“惜食魔法袋”,是目前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平台,它的主要阵地,也是局限于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基数大,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愿意尝鲜。

《蜂鸟》在“惜食魔法袋”上在下单,定位最近的一家提供盲盒的门店,也超过两公里。这意味着如果自取,在购买盲盒之外,还有着一笔自取的隐形成本。

“剩菜盲盒”难以规模化,一方面是因为发展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也跟餐饮行业、食品领域自身的特征有关。

餐饮本身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行业,很多食品都是做即吃;一些汤汤水水的食品,保质期比较短,特别是在夏天温度高容易变质,不容易打包保存。

这就导致,除了包烘焙类食品,其他能包装成盲盒的食品种类极为有限,消费者的选择面很窄。

同时,临期食品本身有风险,一些商家对出售“剩菜盲盒”,可能缺少动力。它们大可以直接在晚市时现场打折清仓,而不必通过线上平台,毕竟后者还有抽佣的成本。

而且既然是临期食品,商家大量过剩的概率很小,它能够给平台提供的订单量比较有限。《蜂鸟》观察“惜食魔法袋”平台发现,一般一家店的盲盒数量,一天只有三到五份的样子。

入驻商家有限,“剩菜盲盒”更多还是小众兴趣的聚合,如果周边没有门店,消费者未必会主动尝鲜,跑几公里去自提。

消费样本太少,用户评价数量有限,平台自然无法像一些点评类、外卖类平台那样,提供一个成熟的商家评价系统,为消费者选择商家提供评分依据。

目前的几家盲盒平台,公司规模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没有融资的消息。总之,这门小而美的生意,离规模化还相当遥远。

03

食品安全风险如影随形

“剩菜盲盒”难以规模化,最大的原因当然还是食品安全风险。

同样是盲盒的形式,食品跟玩具的属性不同。盲盒的随机性,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和保障食品安全所需要实现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的确定性,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剩菜盲盒”主打的临期食品,因为接近保质期,食品口感、品质变差,甚至出现变质,很容易引发各种纠纷。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年轻人吐槽,购买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吃到异物投诉无门等各种问题。

近年来,盲盒经济日渐火热,为了避免这种带有一定赌博性质的商业形态,伤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在2022年8月发布了《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

药品、医疗器械、特殊化妆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体动物、无着快件、食品等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也就是说,不得以盲盒的形式销售食品。这一规范仍然在征集意见阶段,最终会不会落地还需要观察。不过政策层面的合规性风险,无疑会成为“剩菜盲盒”进一步做大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而且,临期食品被当成盲盒出售,基本无法像正常商品那样,进行退换货的售后。如果消费者买到的盲盒,不是自己喜欢的口味,或者品质、口感变差,往往只能扔掉,最终造成二次浪费。

所以,尽管“剩菜盲盒”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但在商业层面,它只是看上去很美,天花板比较有限。市场蛋糕要继续做大,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蜂鸟】“剩菜盲盒”火了,背后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10块钱解决两餐饭,年轻人爱上“剩菜盲盒”
建议给“剩菜盲盒”打个质量安全补丁
被年轻人喜爱的“剩菜盲盒”,能走得更远吗?
“花钱吃剩菜”,买吗?
拆解疯狂快递盲盒,畸形商业还能走多远?
NFT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听创业者怎么说
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背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核酸检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花千万买IP,工厂爆单,盲盒生意谁在抢肉吃?

网址: 【蜂鸟】“剩菜盲盒”火了,背后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794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