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择业观变了:要么求稳上岸,要么慢慢找工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潘展虹,原文标题:《青年失业率突破20%,00后是这样理解的:要么求稳上岸,要么慢慢找工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投了一轮简历后,张雪决定当一个“慢就业族”。
她是华中地区某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投了至少50份简历,“只收到四五家的面试,面试完也没有后续了”。
努力了许久,石沉大海的消息和无止境的等待,让张雪开始思考,找工作这件事,是不是不应该急于求成,“休息一段时间,思考一下,自己想去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张雪的选择,并不是少数。
今年夏天,1158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比去年多了82万。
这是00后大规模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有数据显示,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愈加显著。智联招聘5月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2023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人数占比从15.9%提升到了18.9%。
“张雪们”的选择,也直接反映在宏观数字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16~24岁青年失业率上升至20.8%,比上个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有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人。在这3300多万人当中有2600多万人已经找到工作,目前大概有600多万人还在寻找工作。
按照年龄来看,16~24岁的青年人,出生时间是1999~2007年。换言之,00后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力军。
然而,随着就业形势变化,“慢就业”“gap年”等热词开始被年轻人频频挂在口边。
这些00后的就业择业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跟几位00后聊了聊,尝试跳出以往的宏观叙事,在微观故事里探寻答案。
一、一份稳定的工作
“考研考不上,考公务员也考不上,投递了简历又没人要,为什么现在找一份工作就这么难?”
李洋考上了编制后,他身边的朋友们还在群里不断吐槽。那时,他已经入职一家事业单位五个多月。
李洋是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这一年是00后大规模毕业的第一年。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份工作“跟大厂比,确实不够看”。
李洋主要负责单位管理的房屋工程,属于建设方。每月到手的薪资为7500元,早九晚六,住在单位提供的公租房里,平均一个月房租1400元。
“在这里,这个薪资属于中等偏下,跟互联网行业来比,确实不太够看。但是与大厂的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相比,压力会少一些。”李洋说,最重要的是,不用太担心突然失业或者工资意外大幅度减少的情况。
这个想法,源于他过去两段不同的实习经历。
毕业于北京某理工科类学校的他,起初读的是建筑类专业。但随着专业的深入,在衡量了未来职业的薪资水平、发展前景等多个因素之下,他决定从技术类转到管理类的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转专业之后,李洋获得了去某建筑企业实习的机会。
现实比他想象的残酷。当他进到建筑企业后发现,部门职工都是有长达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在自己主动询问安排一些工作时,对方态度多是敷衍。
久而久之,李洋逐渐意识到,他们不会把精力放在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身上,“实习是这样,转正入职大概也差不多如此”。
他感到有点丧气。后来,他去了另外一家事业单位实习。做的工作和建筑企业相似,但氛围截然不同——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即便是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能跟着一起做项目。即便是实习,也是能真正学到东西的。
“都说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确实如此。”李洋说,经历了在建筑企业、事业单位的实习过后,感受到了两者的差别。“前者气氛压抑,因为根本感受不到对方愿意花时间,去培养这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但后者,是能让你看得见前景。”
最关键的是,对于工资、晋升、自我实现这些方面,体制内工作都可以满足。
因此,考公考编成为了李洋走出校门的第一个选择。
和李洋有同样选择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根据前述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
从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看,薪酬福利仍是首要关注点,占比69.3%。稳定性的占比为40.7%,排名第二,较去年上升4.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
与毕业生期望的企业类型及企业规模数据相吻合,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稳定性越来越成为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
“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之下,作为初入社会的毕业生,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今后发展路上最大的底气。”李洋直言。
二、“逃离”流水线
清晨五点,天有点微亮。陈凯刚刚下班,完成了汽车车身的研磨抛光,终于能回家休息了。
“如果有选择,不会再上流水线当工人。”
这是他每次上完晚班之后,累得只剩下“躯壳”的真实想法。
即将从广东某高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的李凯,因为从小对汽车技术感兴趣,高中毕业之后就选择读这门专业,目标是进入知名车企工作。
实习是第一步。
穿上工衣、工鞋、工裤,每日在车间检查车身有没有明显的掉漆、异色、划痕等小瑕疵。如检测出现瑕疵,会针对性地进行上色、抛光打磨等处理,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就要返修。
“一般来说,检查时间其实不算长。一辆车经过那个工序的区域就那么一两分钟,再加上汽车数量多,所以还要抓紧时间去检查。”李凯说,一天下来能检查约两百辆车,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在休息,其余时间都是在检查和维修。
在车间工作的那段时间,由于早班、夜班不停交替,李凯的感觉是,身体在永无止境地调整“时差”。
这已经磨掉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精力和耐性。
更何况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
陈凯说,在车间里工作,确实能把上学时学到的东西用上了。但是,说到底,这还是在流水线上,“机械性、重复性地做那几样工序,甚至都不太需要思考。久而久之,就会麻木”。
年轻人“逃离”车间,这已不是秘密。
近些年,人社部每季度公布的“最缺工”职业里,生产制造相关职业基本都占四成左右。根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
与之对应的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国家统计局曾做过统计,在2021年,9万多家工业企业中约44%的企业反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招工难”。其中,90%以上的企业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下年轻人进厂意愿低”。
抬头是不算刺眼的灯光,低头是重复性的流水线工作,陈凯担心,在工厂智能化升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总有一天自己会被机器取代。
“我还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体验过车间工人的他已经想好了,不会再去当流水线工人,“我要准备继续深造,学更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争取成为管理层或者是技术研发者”。
他相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机器替代。
三、不如“慢就业”
“毕业就工作”的模式,被年轻人切换成“慢就业”模式。
考公考研,是他们延缓进入职场的主要方式。
以考研为例,2010年到2019年,每年考研新增报考人数都在15~30万之间,2020年和2021年人数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22年,报考人数增长80万人,总人数达到了457万人。
00后已逐渐成为考研的主体。在一部分00后看来,选择考研的背后,是再一次拼命的努力。
“今年初,就已经明确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想法。也是很偶然间和去年毕业的师姐聊天过程中了解到,新闻学这个专业学科背景比较单一,在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人的时代,在拼高校学历的同时,也要拼专业领域。”今年毕业于广东某大学新闻学专业学生赵昕说。
在“过来人”的经验传授之下,赵昕加深了自己去考研的意愿,决定跨专业考研。
她做了很多功课,看了跨考金融、小语种、法律、计算机专业的案例,最后决定跨考法学。“这也是为自己争取多一份机会,转行去律所工作。我知道新学一门专业很难,但和自己的前途相比再难也要尝试。”
与赵昕准备升学考不同,张雪的“慢”是被动慢下来。
就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她还没有找到特别向往的工作,但又希望能找到一份薪资高一点的工作,她知道自己有点矛盾——一方面,内心里蠢蠢欲动,不甘于平淡;另一方面,厌烦了海量投递简历,但无止境的等待。
张雪说,文科类应聘岗位本来就很少,想找一份有含金量的岗位,很不容易的。“学校开展的宣讲会、老师分享的招聘信息,包括各大招聘网站,投了五十多份与本专业相关的简历,但最终只收到了四五家企业的面试通知,面试完也没有后续了。”
就在这反反复复投递简历的过程中,张雪逐渐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她决定休息一段时间,把找工作的战线拉长。
与张雪类似,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人数也在增加。在社交媒体上,“慢就业族”分享着自己的动态:有的选择来一场快乐的毕业之旅,游遍全国大好山河;也有的在家当起“全职儿女”,通过陪伴父母做家务等方式劳动,换取家里长辈的经济支持;当然,还有人依然在投递简历,等待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过是要调整好自己心态。”在张雪看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停下来安静地思考,自己究竟想去做什么,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的李洋、李凯、赵昕、李雪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潘展虹
相关推荐
00后的择业观变了:要么求稳上岸,要么慢慢找工作
996一族 | 西二旗中年程序员:要么拼,要么滚
逍遥子卸任阿里CEO:要么换思想,要么换人
00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去哪整顿职场?
智氪分析 | 东南亚“BAT”,要么靠北京,要么靠东京
马云治下“铁军”:要么死在那里,要么做出成绩
人到34岁,渴望“上岸”
小米卢伟冰:游戏手机,要么上规模要么就消失
美法官:政府要么推迟TikTok禁令,要么来法庭辩护
保险业线下签单量只剩5%,要么转线上,要么被淘汰
网址: 00后的择业观变了:要么求稳上岸,要么慢慢找工作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04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