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抗拒微信消息“已读”,我们究竟在反感什么?

抗拒微信消息“已读”,我们究竟在反感什么?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7月13日 10:48

如果微信消息可以显示“已读”,你支持吗?

近日,上述话题引发近20万网友讨论投票,超过80%的人明确反对,不少网友隔空喊话微信:“不回就是不想回,给成年人的世界留点儿心照不宣。”对此,相关团队幽默回应:放心,没有“如果”。

对于“已读”功能,大家都不陌生,简言之就是在社交软件上,如果对方已经收到并查看了消息,就会显示“已读”。

这一回执功能,最早诞生于2005年,彼时黑莓推出BlackBerry Messenger(BBM),即支持消息状态的更新,可以显示用户何时传递和阅读了消息,主打一种实时存在感。在网络兴起初期,这种功能益处颇多,特别是在办公软件里,“标记为已读”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信息扎堆,后台还可以看到未读人数,同时设置提醒功能。但随着各类社交平台遍地开花,该功能被无差别“发扬光大”,人们开始不胜其扰,“对话框打开恐惧症”等焦虑情绪甚至由此滋生。也许是为了反抗“时时在线”带来的压迫感,越来越多人选择性“已读不回”,一度还引发了“秒回”与“轮回”等社交礼仪之争。

作为一款国民级应用,微信早已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深度绑定。虽然这些年各类功能“叠床架屋”,太多工作场景被嵌套其中,但其主打依然是社交功能。如果说在上班时间,员工因为工作往往需要“秒回”信息,那么进入社交场域,大家的心态就不尽相同了。且不说微信好友关系构成愈发庞杂,拖着疲惫身体下班后,面对非工作相关、非紧急事项,通过“选择性回避”喘口气是很多人的想法,一旦头顶高悬“及时反馈”,否则就“公开处刑”,难免让人产生莫大的压力与焦虑。很早之前,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曾说过,朋友圈这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此番微信对“已读”功能坚定说“不”,是迎合大多数用户心理需求,也再次证明,即便是虚拟的社交网络,也难以承受过多的额外负累。

抗拒“已读”,本质上是网络社交焦虑的缩影。在处处追求及时反馈、随时连接的当下,大家对于社交减负的呼声不断高涨。有学者曾经提出“反连接”概念,即在一定情境下进行“数字减负”,以期恢复必要的个体空间和自由。循此角度来看,不管是主动退出群聊,还是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微信生态中的种种新变,均属于广义上的“反连接”。对平台方来说,立足用户、主动为之,不断探索人与人以及人与科技互动的最佳方式,不啻为一种积极姿态。对于个人来说,完全的数字戒断并不现实,但尽己之力维持相对舒适的边界则颇为必要。比如,尽量不群发无用消息,厘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对他人信息回复延迟给与耐心……换位思考、体贴对方、尊重边界,每个人都能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就能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交环境。

技术是自由还是束缚,决定权在人。在这场不断迭代的社交场景中,尤其呼唤从设计者到用户保持一份技术理性,尽力减少社交媒体对个体的操纵,让关系回归本真,如此方能避免网络社交焦虑对关系连接的侵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雨馨

流程编辑:u060

发布于:北京

相关推荐

抗拒微信消息“已读”,我们究竟在反感什么?
闭门造车的苹果,究竟在造什么车?
“如果微信消息能显示已读”?刚刚,微信团队回应了
继续暴跌,市场究竟在担心什么?
已读:微信都不敢加入的功能
是谁需要已读功能?用户还是软件?
如果微信显示“已读”会怎样?官方回应:没有如果,以后也不会
被“啫喱”吸引的年轻人,究竟在玩什么?
自动驾驶究竟在纠结些什么
5G消息(RCS),到底是什么,凭什么挑战微信?

网址: 抗拒微信消息“已读”,我们究竟在反感什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2633.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