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7月14日 15:08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底层逻辑》(经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转载),作者:王东京,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这个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今天仍然备受各国政府关注。即便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也不敢轻易放弃农业。像日本,汽车、电器行销世界,满可以用换回的外汇,到国际市场购粮买菜,可日本的农民,稻田还是年年栽,果蔬照样季季种,而且同城里人相比,日子过得也不算差。农业本是弱质产业,在一个工业大国之所以能够立足,除了政府的关照外,日本农协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政府当初组建农协,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二战后, 日本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作为战败国,饱尝了失道寡助的滋味,内外交困,苦不堪言。当时,就连首都东京,库存粮食也仅够支撑一个半月,居民的粮食定量,每人一天只有一小碗米。解决吃饭问题,得靠增加粮食产量,要增产,全仰仗种田人出力。

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大搞农地改革,规定私人占有土地不得超过1 公顷,对地主手里多出的土地,国家强行收买,再出让给无地农民。这样一来,81%的贫雇农成了自耕农。农民分田分地,自然喜出望外,可乍碰上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反觉得睡觉也不踏实了。

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日本政府于1947 年出台了《农业协同合作法》,从上到下,层层建立农协组织,为农民撑腰说话,壮胆打气。土地分下去,粮食便多起来,可粮多了收不上来也不行,农协又成了政府的催收员,一头动员农民交粮食,一头看住粮贩不准私收乱卖,这活一干就是20 多年。

20 世纪60 年代末,日本粮食连年丰收,政府已无力照单全收,随着经济持续走高,日元不断升值,买粮反比种粮更划算。农业逐渐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日本政府审时度势,于1970 年制定了《综合农政的基本方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流转,推广专业化经营。农协的角色开始发生转换,一头连起农民,一头接起市场,由原来的“二政府”,变成了农民的“大管家”。

日本的农协组织,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最基层的是市町村农协,习惯上叫单位农协。都道府县建立的是地方农协,称作“县联”; 农协的全国性组织,按照业务不同,各立门户。与农民打交道最多的是单位农协,在日本农村,它的触角无处不在,无论是插秧、割稻、卖粮,还是农民生老病死,单位农协一揽子全包。零碎事虽多,但从大的方面说,农协的业务大体有四项:生产指导、组织流通、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

日本耕地少,土地瘠薄细碎,大农场的经营方式推不开,靠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农业生产本没有多少优势可言。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农业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怎样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日本政府认为,实行专业化集约经营,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主意虽好,可落实起来却很难。要推广农业专业化经营,就必须把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对此,政府有心无力,做不好也做不了。

与农民打交道,正是农协的老本行。于是,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经办,农协也不负厚望,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围绕着专业化,农协开展了全方位的生产指导。大到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小到农户选种育苗、打药追肥,农协都一手操办,费尽心思。农协设有“营农指导机构”,聘用营农指导员,走村串户,提供信息,帮助农民制定增收计划,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手把手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本,许多农业基础设施,如育苗基地、孵化厂、冷藏库、饲料厂,都是农协张罗,以保本价为农民提供服务。有的新产品、新技术,农民一时接受不了,农协甚至实行免费试用。近些年来,日本农村青壮劳力不断涌向城市,在地里干活的,除了老人便是妇女,对重体力活,他们常常吃不消。对此,农协又伸出援手,把这些活接了过来。这一交一接,无形中便实行了集约经营,优良品种、先进的耕作方式、新型农机具,通过农协接手的业务,间接传到了千家万户的农民手里。

农民要增收,重要的是在产销两头做文章。为了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国家、地方、基层三级农协联起手来,开展生产资料订购业务。基层农协将农民的订单层层上报,由农协的全国性组织筛选厂家,以低价格批量订货,农户从农协手中买到的东西,往往比市价低很多。但农民购买生产资料,不光要价廉,而且要物美。

全国农协1972 年专门建立了农技中心,除了培训农技人员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货物进行检验,确保经过农协的手,交给农户的都是优质品。农产品销售难,很多国家的农民深有体会。日本农协知难而进,当起了几百万农民的集团军司令。

基层农协建起了农产品集贸所,负责当地农产品集中、挑选、包装、冷藏,然后组织上市。每天清晨,当城里人还在熟睡时,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就已由农协组织运到了货场。农产品的销售,通常采取竞买的办法,只有那些出价高、信誉好的批发商,才能拿到出货单。目前日本农协系统共有集货所几千个,此外还有不少全国运输联合会,下设庞大的运输组织,农产品保鲜度高了,不愁城里人不掏腰包。如果算经济账,农协在生产指导和流通业务方面,确实贴了不少钱,但正因为有它撑着,日本农业才告别传统经营方式,农民也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轻劳作、反季节、优品种、高收入,成了现代日本农业的典型特征。

人们不愿种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前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同时风险也大。买种子,购肥料,添机具,请帮手,还没见粮食的影,钱先花出去一大把。像欧美的大农场主,家底厚实,在银行的信用又好,贷款不成问题。但在以农户为主的日本,农业生产资金解决不好,就会带来大麻烦。于是为农民提供信用服务,顺理成章变成农协的业务。

日本农协的信用机构,存款利率通常略高于私人银行, 而贷款利率,又尽可能提供优惠。由于客户多,存贷款量大,加上农信机构实行多角经营,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不仅给农民解了难,也为各级农协增加了收入。

厚生共济,是政府交办的一项重要业务。在这方面,农协的服务范围,从摇篮到坟墓,既提供生活指导,也操持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同时,采取向农民收一块、农协补一块的办法,开展扶贫济困。从老年农民的福利,到农村社区建设,农协可谓无处不在。在日本农民眼里,农协似乎成了无所不能、法力无边的保护神。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底层逻辑》(经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转载),作者:王东京

相关推荐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经济内循环,30多年前日本走过,效果如何?
“令和”在一片轻松中到来
日本为何错失数字经济?
奥运经济失灵,日本“大国梦”碎
惨淡的日本红灯区:妈妈桑为生存不敢停业
进入紧急状态的日本,经济将走向何方?
少数派的未来猜想 | 2020“云”多变AI无处不在,90后撑起开发者的一片天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钱?海底捞回应涨价
到海外去!收割一片互联网新天地

网址: 日本:农协托起经济一片天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2854.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