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从“神马都是浮云”到“yyds”|网络流行语变迁史

从“神马都是浮云”到“yyds”|网络流行语变迁史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7月19日 09:02

一个很难否认的事实是,网上冲浪越来越是个技术活了。

毕竟,网络流行语迭代速度之快,两天不上网就已经和这届网友有“代沟”了。

所谓网络流行语,其实就是由互联网生成的“梗”,即Punch Line,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它往往借助几个高度凝练的字传递笑点。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某张图片、或是有某种固定套路的文本段落等,其表现形式并不固定。

一个新梗在网络上出现之后,往往伴随着一些笑点,引起网友们的大量复制,在病毒式传播之下,许多梗便成为了当年的网络流行语的一部分。

“刷梗”背后的病毒式传播逻辑是大量用户重复制造同一信息,本质上是一种“模因(meme)”现象。 

“meme”一词最早由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提出。道金斯将模因作为文化基因的最小单位,它是一种类似遗传因子的文化衍生因子,可以进行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等过程。网络世界的造梗、玩梗都是“meme”复制变异的外在形式之一。

而模因在被复制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梗也容易在传播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个梗在传播过程中常常衍生出以不同含义,成为当下网络狂欢的一部分。

过去十几年,网络流行语都经历了什么?

“最近我压力山大,看到可以拼爹的富二代,实在是羡慕嫉妒恨,但神马都是浮云”

21世纪初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旧社会结构因素的同时存在引发了包括就业和贫富分化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个时期的网络流行语则主要集中反映了这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人们直呼“压力山大”,而在目睹“我爸是李刚”式的“拼爹富二代”后,普通人们也只能无奈地借由“神马都是浮云”聊以自慰,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懑。

图源网络

“别一言不合就跳舞,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随着门户网站与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流行,微博、贴吧、天涯等平台提供了一个“让亿万人同时围观,让亿万人同时参与,让亿万人默默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网络流行语的来源逐渐从新闻事件转向传播媒介。例如诞生于豆瓣的“你家里人知道吗”,源于天涯社区中一个求助帖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在微博开始流行的“女汉子”,以及来自某贴吧热帖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

此时的网络流行语更像一种在线协作式记忆文本,这些话语通常源自用户的生活经验、日常对话或社会热点,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风格也更加趋于活泼、轻松,也因此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

图源网络

“u1s1,你这是在cpu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互联网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明显。

现在,网络流行语生产制造的主力军已然变成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们,他们创造的语言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常常令人一头雾水的字母缩略词、各式各样的谐音梗,以及“精神内耗”“内卷”“996”等关乎年轻人生存困境的词汇。

网络流行语——一种属于年轻人的“身份名片”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网络语言的孵化与流行都依托着青年群体强大的创造和传播力量。在社交网络中,青年群体不断追求“新潮流”,在与其他群体相似或相异的对比中确立个人在网络圈层中的位置,从而完成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

网络流行语满足了青年群体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需求。《2019大悦城青年文化白皮书》中的调查数据显示,67%的青年喜欢原创的想法,认为有个性对自己而言很重要;75%的青年认为归属感对于自己很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青年人的特点与追求:张扬个性的同时寻求认同。

在互联网中,青年群体不断追求新鲜语言和个性化表达,通过语言的“标新立异”来表达身份的特殊性。而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年轻人们也为自己贴上了一个个“身份名片”。

这种“身份名片”一方面是彰显个性的身份标签,使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青年群体最为醒目的标识之一;另一方面,它也设置了一种将群体以外的人排除在外的语言障碍,帮助他们筛选自己的话语受众。独特的语言纽带帮助青年群体达成了彼此间的身份认同,同时也强化了圈层内部的感情关系,建立了所谓的“归属感”。

流行语背后的网络语言失调症

在全民玩梗的氛围中,许多年轻人对网络流行语信手拈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语言的匮乏,仿佛离开了网络流行语,就失去了表达的能力。

在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语言变得贫乏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而针对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7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乔治·奥威尔曾在书中警告,减少词汇量会缩小思想的范围,词汇与思想、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将同质化模式化的网络流行语脱口而出时,实则是省略和放弃了思考过程。

对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表示,“一个新词语的迅速流行和人们‘不假思索’地使用,会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惰性,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以自我的‘遁形’加入盛大的语言‘假面舞会’。我们要警惕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替换和遮蔽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网络流行语是当下年轻人们的社交意识,亦一扇可以用于观察现实世界的窗口。但我们仍需对此保持警惕,不要让日常中一次次不假思索的玩梗夺走了我们敏锐的感知力,不要让网络流行语成为抑制表达、阻断交流的“巴别塔”。

古斯塔夫·多雷《语言的淆乱》版画

发布于:湖北

相关推荐

从“神马都是浮云”到“yyds”|网络流行语变迁史
马云名片变迁史:从翻译社到电商大佬……
移动通信变迁史
美国媒体行业十年变迁史:内容为王过时,分销商崛起
从玄学到网红,互联网企业取名有何学问?
目标300万仅完成约20万,直播也救不了天涯?
人民日报:2017和2019网络流行语对比 句句戳你
从图文到互动影视:1-5G技术搅动下的娱乐跃进史
导购职业变迁史:从行商叫卖到电商直播
从yydXXL到yydS,身材焦虑又想躺瘦,代餐行业还能割几茬“韭菜”?

网址: 从“神马都是浮云”到“yyds”|网络流行语变迁史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3519.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