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今日法庭相见,物联网产业做好专利收费的准备了么?
就在今天!华为和小米的专利纠纷案迎来关键性节点。
因为专利许可这档子事儿,华为和小米从年初杠到了现在!
今年3月1日,中国知识产权报突然曝出华为起诉小米四项专利侵权的消息。其实专利摩擦在企业之间并非什么稀罕事儿,比如此前高通和苹果的专利诉讼“车轮战”,再比如爱立信/诺基亚向全球手机厂商发起的5G专利诉讼战等,但华为和小米两位超级网红的“爱恨纠葛”还是引发了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小米近期对华为名称为“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专利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将于7月21日,也就是今天进行口审。
图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所谓专利口审,是发明诉讼中的一种方式,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专利有效的理由。简单来说,就是无效方向被无效方提出要无效其专利,而启动无效诉讼程序,被无效方做出答辩的行为。
论起这次专利纠纷案的起因,实则源自华为对专利收费态度的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与小米的专利纠纷悬而未决之时,华为于7月13日公布了其手机、Wi-Fi和物联网专利许可费率,将专利收费对象进一步扩大,从手机拓展到了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等IoT核心领域。
所以,在“吃瓜看戏”之余,物联网产业也必须认识到——专利授权相关问题会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而被提上日程,这无疑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华为和小米为专利“明争暗斗”
从年初案件披露的内容来看,2023年1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请求人华为提出的被请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项中国专利的案件。
本次涉及纠纷的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和“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专利内容主要涉及4G/LTE技术、手机照相和解锁技术等。
对此,小米方面当时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机制,包括行政和司法调解,通过第三方的调解机制解决许可问题是行业惯例;华为和小米双方均认为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公众利益,并认为调解是帮助达成许可的一种有效渠道。双方在继续积极谈判的同时,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这件事可以再往前追溯——早在2021年,坐拥全球数量最多5G专利的华为就官宣其将开始收取5G专利费,这意味着包括小米、OPPO、vivo、苹果、三星在内的手机厂商都得交钱。
具体而言,华为会提供适用于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
平心而论,和其它企业的专利授权费相比,华为的这一标准并不高。
以高通在2018年公布的5G收费标准来看——使用高通的核心专利,只支持5G的手机,收取2.275%的专利费用;使用高通核心专利,支持3G/4G/5G的手机,收取3.25%的专利费用;使用高通核心专利加非核心专利,只支持5G的手机,收取4%的专利费用;使用高通核心专利加非核心专利,支持3G/4G/5G的手机,收取5%的专利费用。
而爱立信当时的5G专利许可费标准是高端手持设备许可费为5美元/部,低端手持设备许可费最低2.5美元/部。
但即使单台设备收费不高,支付专利费用也一定会增加手机厂商的成本,这会为很多本就利润率不高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收费实施方面,华为将针对每一家购买5G专利的公司进行一对一谈判,根据双方专利交叉许可情况综合考虑。
2022年12月,华为宣布与OPPO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标准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基本专利;同时和三星集团已就各自的标准必要专利包达成交叉许可协议;随后又宣布与诺基亚续签专利许可协议。
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当时华为也与小米进行了专利许可的接触,但双方在具体费率上存在争议。
当年12月,小米还专门召开了知识产权白皮书媒体沟通会,宣布全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9万项,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颇有一种秀肌肉,亮明态度的意味。
最终,双方还是选择了法庭相见~
华为对专利费态度的转变
不只是小米——去年10月,华为还以“侵犯发明专利权”为由起诉了亚马逊,认为亚马逊侵犯了其两项云计算专利。
今年6月,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华为正在向约30家中小型日本公司收取使用专利技术的许可费。这些日本公司主要是中小企业。它们是使用无线通信模块的制造商,从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公司到拥有 100 多名员工的创业公司,均收到了华为的付费要求。
除了日本,华为还在东南亚地区加强收取专利许可费,涉及的企业不分规模,甚至连员工人数在150人左右的初创企业和数人规模的小型企业都被要求支付专利费。
像华为这种体量的巨头企业直接与规模较小的客户就专利费进行谈判其实并不寻常,因为即使谈成了收入也比较少。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曾表示,华为主要收入来源是产品和服务,知识产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由于近年美方制裁的影响,业务受挫的华为也不得不直面现实压力,开始致力于把专利费变成自身的一项稳定收入。
笔者梳理了华为过去五年的财报,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2021年是华为业绩“滑铁卢之年”,不但营收同比下滑28.6%,消费者业务(现更名为终端业务)收入更是同比暴跌49.6%至2434亿元,2022年则再次下滑。由于短时间内无法销售5G手机,华为终端业务形势不容乐观。
华为法律政策和IP战略副总裁樊志勇表示:“华为历史上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许可收入的三倍,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因此扩大专利收入、保持平衡的专利制度至关重要。”
而据华为方面官方公布的信息,其2015-2019年的专利许可收入在14亿美元左右,2019~2021三年的专利许可收入在12亿~13亿美元之间,2022年专利华为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
5.6亿美元的专利许可收入对于2022年华为的营收来说占比并不高,但专利授权本身是一项“坐着收租”的好买卖,而且这项业务净利润极高,未来对于提升华为净利润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华为而言,专利本就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华为持有超过12万项有效授权专利,其中包括20%的全球5G、Wi-Fi 6专利,10%的全球4G专利,15%的全球NB-IoT、LTE-M专利。
在5G领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9000项,位列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高通和三星,两者标准必要专利数分别约为6000项和5000项。华为比排名第二的高通多50%。
而这“全球第一”则是靠真金白银的巨额投入砸出来的。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9773亿元,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1615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全年收入的25.1%,研发支出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四。
华为在为别人的科研成果付费的同时,要求别人为华为的劳动成果付费时也应顺理成章。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2年4月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中所说的那样:专利收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投入研发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点,投入研发必然有很多失败,失败的费用也要包含在成本里,这样大家才会愿意持续投入深度研发,形成正循环。但收费不是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我们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
而在2023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也强调:“华为反对过高的专利收费,支持合理的专利保护和技术分享。华为与全世界主要ICT企业达成了专利交叉许可,并积极通过自身实践致力于行业和国家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环境的完善。华为愿意与产业伙伴一同推动构建合理的专利保护氛围,实现产业的共同发展。”
物联网专利授权被提上日程
华为对专利态度转变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前文所述其将专利收费对象进一步扩大至物联网领域。
根据IoT Analytics的跟踪数据,目前全球物联网连接由三项关键技术主导,即Wi-Fi、蓝牙和蜂窝网络,这三类技术支撑的物联网连接数占据近80%的份额。其中,Wi-Fi占所有物联网连接的31%。
随着Wi-Fi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演进,2022年全球超过一半的Wi-Fi设备基于最新的Wi-Fi 6和Wi-Fi 6E技术。
在Wi-Fi领域,华为将OFDMA技术引入Wi-Fi 6,使容量提高了四倍,将可连接到网络的终端设备从几十台增加到上百台,同时,华为是多用户MIMO、空间复用、BSS染色、距离扩展以及目标唤醒时间等关键技术的发明者,将传输速度提高了三倍,将同频干扰降至最低,并将电池消耗降低了30%。
去年12月份,华为美国首席知识产权法律顾问Steven Geiszler接受美媒采访时就表示,不管华为是否能够在美国销售产品,美国公司却一定会用到华为的专利和技术,如果没有华为的专利在美国没人能使用Wi-Fi尤其是Wi-Fi 6设备。
对于Wi-Fi6消费级产品(含有Wi-Fi6模块的终端产品,比如路由器),华为的报价是0.5美元/单位。华为称,还将通过专利池运营公司等组织提供“一站式”Wi-Fi许可。
图源:华为创新与知识产权官网
如果说Wi-Fi是短距离物联网连接的王者,那么制霸长距离物联网连接场景的则是蜂窝物联网。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蜂窝物联网(包括2G、3G、4G、5G、LTE-M和NB-IoT)目前占全球物联网连接的近20%。
作为蜂窝物联网技术的先驱,华为是LTE Category NB (NB-IoT)、LTE Category M和其他 4G 物联网标准的主要贡献者。在 NB-IoT领域,华为是诸多关键技术的主要贡献者,例如三种部署模式(频带内、保护频带和独立频带)、窄带设计以及通过NAS传输数据。
这些关键技术使得数据可以在现有蜂窝网络中未使用的、共享的和离散的频谱上传输,极大降低了物联网服务的成本。在Category M领域,华为的覆盖增强技术帮助物联网终端减少不必要的传输,大幅度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对于蜂窝物联网设备,华为设置的专利许可价格如下所示:
图源:华为创新与知识产权官网
对于物联网设备,华为还区分了两种设备类型。一种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的设备,比如资产跟踪器和智能审查器,华为采用的是百分比费率,为产品售价的1%,同时设置了每台0.75美元的上限。“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即便最便宜的物联网产品,也有能力得到许可。”华为法务部副总裁、重大项目部部长沈弘飞表示。
另一种是帮助基础产品连接到网络情形的设备,如智能电表、共享单车等,费率则为0.3-1美元不等,主要反映无线连接的价值,而不是基础产品价值。
华为公布物联网专利许可费的重磅举措让物联网产业的专利授权问题被搬到了台前。
事实上,专利授权行业针对物联网领域的行动早已打响。2016年,爱立信、高通、中兴通讯等厂商联合发起了一个名为Avanci的无线通信专利授权平台,专为汽车和物联网制造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无线专利授权。Avanci宣称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固定的透明化费率, 允许制造商一次性获得无线通信产品生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许可,其采用的固定费率定价模式基于无线技术为该产品带来的价值,而不是产品的销售价格。
2022年11月,意大利专利运营机构SISVEL公司宣布推出新的蜂窝物联网(C-IoT)专利池计划,明码标出专利收费价格,在产业引起轩然大波。具体收费上,SISVEL公司根据NB-IoT和LTE-M不同,给出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所有NB-IoT产品统一收费0.66美元;LTE-M(eMTC)智能表计类收费2美元;LTE-M(eMTC)资产追踪类收费1.33美元。
对专利进行收费看似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价值,可以促进高价值标准技术研究的创新形成正循环,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但所有事情都过犹不及,举例而言,一部手机大概有十万件专利,如果完全按照专利拥有者要求缴纳的专利费来付钱,专利费的成本将会超过手机硬件的成本。议价能力一旦消失,整个行业将会快速走向下坡路。
与消费产品相比,很多物联网连接设备本身价值较低,专利授权费短期内无疑会加大物联网产业的成本,对物联网玩家非常不利。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从技术角度来看,传统蜂窝通信已经能满足物联的技术要求,之所以出现物联网技术,就是希望能通过技术实现成本大幅降低,让万物互联在商业上也可以成功,但事实上专利授权与这一目标并不相符。
写在最后
专利许可本质是谈生意——谈的好了,能够促进创新,让每方参与者都从中受益;谈的不好了,反而会抑制创新,演变成磨刀霍霍专利收割的局面。
过去,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尽人意,似乎使产业忽略了专利这绕不过去的一环,但如今,专利授权已经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而被提上日程。那么,问题是——物联网产业做好准备了么?
参考资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2.华为创新与知识产权官网
3.《“听到这一消息会恶心”!NB-IoT还有羊毛可薅么?》,物联网智库,Alex
4.《华为与小米的专利费暗斗》,新浪科技,张俊
5.《10年投入近万亿研发,华为官宣专利许可费率:5G手机最高2.5美元/台》,电子发烧友,吴子鹏
6.《华为扩大专利收费范围,去年专利收入5.6亿美元》,财经十一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联网智库”(ID:iot101),作者:Sophia,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华为小米今日法庭相见,物联网产业做好专利收费的准备了么?
华为公布多项专利许可计划和费率,涉及手机、Wi-Fi、物联网设备等
华为与小米的专利费暗斗
小米/华为/OPPO......能否将5G消息作为布局物联网的一条主线?
揭开华为的物联网布局
华为押注智能电视,为何国产手机企业一定要做物联网?
华为去年专利收入5.6亿美元,4G/5G 手机每台收费上限1.5/2.5美元
小米发起对华为专利的无效请求 重蹈当年三星覆辙?
5.6亿美元!华为公布了
高速公路收费站消失的背后,智能物联网开启“战国时代”
网址: 华为小米今日法庭相见,物联网产业做好专利收费的准备了么?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393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1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89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33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825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94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6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4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85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3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