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小霸王学习机」难再现
伴随在线教育黄金时代兴起的“儿童教育硬件”风口,似乎在 2019 年迎来了真正的市场催熟期:
需求端,儿童的教育专属设备缺位,而且新家长群体对孩子的教育具备强消费意愿。数据显示,一个家庭全年育儿支出占家庭总收入 22% 左右,而教育是支出最多的品类。
而供给端,目前 AI 技术开源性强,硬件供应链成熟,产品开发的门槛大大降低,此外,内容方渠道分发受限,线上获客成本过高,急需通过硬件寻找新的流量入口。
万事俱备,只差“渠道战”这场东风。
但事实上,行业从业者普遍处于迷茫状态:市占率较高的品牌故事机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点;新上市的儿童智能机,决定暂时放弃硬件,深耕内容;2 年前的爆款儿童机器人,目前跨越了“技术基因”,转型做 K12 领域的教育工具。
儿童硬件市场看似“离钱最近”,背后行业需要面临的,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探索、试错的“大黑箱”。
还没有出现比手机和平板,更优化的“儿童智能硬件”
不止一位从业者告诉过36氪,硬件只是载体,对儿童和家长来说,最核心的还是其所承载的内容。孩子沉迷的不是智能硬件本身,而是硬件平台里的“小猪佩奇们”。
那么,有没有机会出现一个硬件产品,和手机、平板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生态,且更适合孩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思考下当年的小霸王学习机为什么火。
“借着学习的名义,背地里拿着小霸王玩俄罗斯方块”是 80 后们对小霸王的普遍记忆。步步高很好地抓住了儿童教育产品的最大特点——用购分离。产品以游戏为主,营销主打学习,家长甘愿买,孩子爱不释手。
但小霸王的成功,除了产品定义和“洗脑式”的营销能力之外,时代是最大的助推力。
90 年代,电视机仍是中国家庭使用最多的电子娱乐产品,电脑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奢侈品般的存在。“在键盘上插上小霸王的储存卡,连接电视机学打字、玩游戏”,这对孩子来说,是比看电视更有趣,但要次于电脑的交互场景。
要知道,智能硬件在 90 年代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尤其在内容端,电视只有单向播放的频道内容,信息和知识缺乏一个流通的平台,孩子所接受的内容十分有限,所以小霸王内置的交互游戏具备较高的稀缺性。此外,小霸王的定位更像是电脑的入门产品,定价对于 80% 的家庭端来说,在可接受范围内。
更丰富的内容生态、更好的交互形态、更高的性价比,当时小霸王所具备的这三点优势,回到今天,很难再现。
先聊聊智能手机上的儿童内容生态。以 iPhone 为例。2008 年苹果上线 App Store,内容生态的入口从此打开,苹果从硬件走向了服务,而也是那个时候,苹果手机迎来大众市场。
2013 年,App Store 开设了儿童应用专栏,历经 6 年在线儿童内容的沉淀,从儿童互动游戏、故事绘本到启蒙教育等,苹果手机上第三方儿童内容的开源性和丰富度在持续增长。
而目前国内的儿童硬件大多数为安卓系统,首先需要考虑版权问题,大部分内容接入都会受限,而且依托于现有技术,安卓系统还无法对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其次,交互形态。
如今“人机交互”也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从单屏交互过渡到语音甚至 N 屏多媒体交互。但我们现在能明显感知到的,只有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语音交互形态,是一次质的交互升级——从“拿出手机-解锁-找到APP-找到相应功能-下指令”的触屏交互,到“呼叫名字-下指令”的语音交互。
智能音箱不能准确归为儿童类产品,但据亚马逊报告,智能音箱 50% 的日活用户,都源自儿童。据某儿童智能产品经理透露,天猫精灵有 75% 的交互数据也源自孩子。
所以有没有比智能音箱更具性价比的儿童语音交互硬件?
阿里、百度和小米等巨头为了占据家庭端的流量入口,每年在智能音箱上的补贴过亿,但重新打造一款儿童智能硬件,成本控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常一款创新形态硬件,至少需要打磨一年才能构建成熟的供应链,这就导致初期做一款儿童教育硬件的成本之高,产品迭代周期之长。
价格降不下来,交互体验上不去,也无法提供儿童所需要的丰富内容,儿童教育硬件当前的第一困境。
底层归因:体系化儿童教育内容难搭建
做一款儿童硬件,其复杂度要远高于其它品类。
据相关从业者发布的一篇文章,成人对一款产品的需求都比较单一,但是儿童类产品必须要兼顾“娱乐+教育”,并且考虑到互动性和趣味性,产品需要基于这两个需求目标推导出动画、故事、游戏、玩具等多种形态。构成元素复杂,各种设计原则(儿童发展、交互、世界观)和体系(教育、激励)交织在一起。
这位作者也曾告诉36氪,身处儿童行业,对创业者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对儿童的了解。
就拿生命周期来说。提升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的核心,但儿童产品使用周期短,源自于儿童成长的根本特点。
0-3 岁的孩子更多需要通过“听、触摸”去构建基础的世界观,3-6 岁加入了更丰富的媒介,通过“看”益智类动画、游戏去加深对世界的理解,6 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为学科培养做准备,以“学”为主。
按照这个逻辑,你会发现,故事机一类的儿童产品 0-3 岁的用户群最多,3 岁以上的孩子拿手机/平板看动画片、玩益智类游戏的频次变高了,而以火花思维、VIPKID 为代表的少儿启蒙产品,用户都集中在 5 岁左右——学龄前阶段。
0-6 岁左右的孩子成长发育迅速,不同阶段,儿童对产品的需求点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一般做对标 0-3 岁儿童产品的企业,无法用相同的逻辑去设计 3 岁以上的儿童产品。每一个阶段,都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困难不止于此。
孩子在 0-6 岁期间,语言缺乏逻辑性,也没办法表达精准,很难捕捉到他们的喜好。所以你会发现做儿童内容类的产品,往往会搭建多维度、多品类的内容生态。很典型的是宝宝巴士。宝宝巴士截止目前围绕儿歌、故事、国学、游戏等儿童内容,开发了 300 多款 APP,开发周期通常以“周”为单位。
再比如进入中国市场 20 多年的巧虎,在没有做任何产品的技术升级下,目前仍然是国内市占率最高的幼教品牌:每年营收 30-40 亿,新增付费用户 100 万。而巧虎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就是围绕孩子 0-1、1-2、2-3 岁等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每周寄送崭新的玩具和绘本到家庭端。
可以看到,硬件或者产品所承载的内容生态,对其生命周期长短几乎起决定性作用。而科技因素对儿童来说,反倒不是一个强烈的需求。
可国内最匮乏的,就是体系化的儿童教育内容。一位儿童文学从业者告诉36氪,目前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的工业化流程滞后,作者创作力释放的渠道还处在传统出版社和一些影视公司,商业价值有限。生产端缺乏好的变现模式,创作力就没有大规模释放的出口。
而国外的审美教育普遍比中国要系统及深入,对儿童文学需求的感知会更敏感。儿童文学又几乎无国界障碍,直接从国外引进优质绘本或者 IP 的变现效率,要远高于依靠国内自创作。
儿童硬件缺乏体系化的教育内容,是底层困境。
机会路径:“定义”产品,在刚需场景里做服务升级
上述困境其实更偏向客观,这某种意义上是时间节点的问题。但我们还会看到,不少上市的儿童硬件,都没找准产品定位,切不中用户的刚需痛点,导致被悄然下架。
“定义”产品为何如此重要?说个故事。
90 年代,著名手持设备制造商 Palm 推出了一款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码助手)产品 Pilot。他们的目标是成功设计出一个轻巧方便且人性化的笔式随身电脑,并且认定未来个人的电脑系统,必定是移动化。
在 Pilot 上市之前,苹果也推出过一款 PDA——Newton,但因为没有明确产品定位,最终被停止量产,而 Pliot 在短短 18 个月内出售上百万台,从此揭开了智能手机的序幕。
Palm 和 Newton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Palm 反倒在当时能成功?
Newton 和 Palm 推出时是 PC 鼎盛时代,Newton 当时“扬言”要替代 PC 电脑,做移动化的电脑系统。而 Pilot 定位于一款可联机的万用记事本,内设行事历、联络人、待办事项等功能,同时开放了系统应用。后经持续创新,Pilot 新增电子邮件、无线上网功能,以及多媒体功能 ,慢慢长成了“移动电脑”的样子。
大家有没有发现,不同于 Newton 把产品定义成个人随身电脑,选择和 PC “直接对抗”,Pilot 被命为万用记事本,它替代的是功能单一的传统纸张,而不是桌上的 PC 电脑。
“做硬件的思路,是要围绕某个刚需场景,通过硬件这一载体来解决用户问题。”一位儿童陪伴机器人前创业者告诉36氪。Pilot 便是如此,没有选择去创造一个人们“随身携带移动电脑”的场景,而是选择改善”白领在纸上记笔记“这一刚需场景,来提升白领们记笔记的效率和体验。
如果基于这一逻辑找机会点,可以归为,在刚需场景里,找服务升级的机会。
举一个例子,2017 年左右,国内儿童陪伴类机器人大量涌现,但只有一款切中家庭教育场景端的痛点,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绘本阅读机器人。
“绘本阅读”是儿童成长阶段的刚需场景,有童书从业者曾预估过,中国童书市场有接近 800 亿元的市场规模。
这款机器人主要解决了孩子在阅读纸质书时,机器人可实时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教”孩子读绘本。
相比把一款“创新硬件”搬进家庭中,这类产品的功能是,在“读绘本”这一刚需场景里,解决家长“读不标准、没时间读”的痛点问题,同时提升绘本内容与孩子的交互体验。在未来,这一场景还有交互升级的空间——结合 AR 技术。
再比如孩子在家学英语,会经常存在单词不会读、意思不理解的问题,智能点读笔和小米、网易推出的 AI 词典就是一种适度的技术解决方案。
所以在设计硬件之前,大家应该想明白的是:儿童教育市场里有哪些刚需场景?围绕儿童教育的一些刚需条件,比如亲子互动、习惯养成,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品类?这些场景/产品能否通过技术实现进一步的交互升级?
不可否认,万物互联的时间节点愈发临近,智能硬件作为典型的物联入口,结合 AI、AR/VR 技术的儿童硬件,是未来 IOT 时代,新生儿无法缺失的专有物。
但儿童智能硬件迎来“新终端”,走向生态化的故事,要实现还需要长时期的沉淀。
36氪Pro
本文首发于36氪Pro。36氪Pro是36氪旗下微信公众号,聚焦早期创投生态,提供独家创投项目和新闻、深度趋势和风向预判,以及行业社群、线下沙龙、融资服务。扫描以下二维码,先人一步感知创投风向。
相关推荐
下一代「小霸王学习机」难再现
焦点分析 | 小霸王远去后,谁来扛起智能学习机的大旗?
小霸王游戏死结:丁磊、黄峥“师傅”曾为其打工,今泯然众人
负债200万到年入10亿,段永平曾经的小霸王帝国,败给了自己
小霸王申请破产,三十年来国产游戏机品牌都只剩记忆
小霸王游戏终止,但段永平的神话仍在继续
小霸王消失,好记星落灰,谁能“取悦”10后?
当年的好记星、诺亚舟都去哪了?
罗永浩带货的教育硬件行业,坑还比较多
小霸王游戏业务溃败,国产游戏主机为何屡战屡败?
网址: 下一代「小霸王学习机」难再现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398.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