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万亿城市“卡位战”,悬念再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空档一年,“万亿俱乐部”将在今年迎来新成员。
去年全年,常州和烟台GDP均超过9500亿元,距离万亿门槛只差“临门一脚”。其中,常州以34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烟台,成为东莞之后最接近万亿经济规模的城市。
眼下,两地先后交出“决胜之年”上半场成绩单——常州GDP4525.4亿元、烟台GDP4705.65亿元。
从增速上看,同比增长均为7%,明显高于各自的年度目标,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从增量来看,常州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经济增量261亿元,烟台则实现356亿元,由此上半年常州GDP再度被烟台反超。
凭借新能源风口站上“逆袭之城”的常州,此前经济增速频频领跑苏南几大经济强市,经济总量更是先后超过大连、徐州、烟台等地实现进位,如今被烟台拉开差距,令不少人意外。
随着新能源产业竞争日渐加剧,尤其是今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周期性调整及产能过剩危机逼近,引来外界疑问:常州的先发优势能“扛”多久?
一、拉锯
“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有24座,谁是下一座万亿城市,常州与烟台都表现出势在必得。
按照年初的既定目标,常州和烟台均将冲刺“万亿”作为全年重点。两地不仅经济总量“咬”得很紧,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也都定为5.5%,颇有暗自较劲的意味。
如今上半场“成绩单”最新出炉,谁跑得更快?
数据显示,上半年常州和烟台均跑出7%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5.5%)1.5个百分点,在6座GDP超8000亿元的“准万亿”城市中并列第三。
尽管增速相同,但烟台去年同期基数更大,其经济增量也明显领先常州——上半年常州、烟台GDP分别为4525.4亿元、4705.65亿元,分别实现经济增量261亿元、356亿元。
凭借近100亿元的增量优势,烟台将与常州的GDP差距拉开到了180亿元。不过常州“逆袭”的戏码,也并非没有上演过,去年上半年烟台GDP也领先常州约85亿元,但最终凭借下半年发力,实现反超。
只是今年上半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常州而言,反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不仅限于“老对手”烟台,放在长三角,常州似乎也放慢了“脚步”。今年上半年,常州与无锡、南通的GDP差距,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扩大,领先徐州的优势则小幅缩小。
事实上,常州上半年7%的经济增速,已明显高于其原定年度目标5.5%。照此趋势,常州在今年达成GDP万亿目标几无悬念。但面对周边城市的“你追我赶”,依然紧迫感满满。
在常州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简析中,围绕万亿GDP目标,除了以往频频出现的“冲刺”一词,还多了“锚定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目标”等表述。
今年以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亦多次强调,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根据常州的规划,在GDP万亿目标之后,还要举全市之力向“两个万亿”发起冲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
二、隐忧
新能源产业,正是支撑常州冲击万亿目标的最大底气。
常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老牌工业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城市之一。凭借“家底”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与抢抓风口的前瞻意识,常州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在业界堪称“十年磨一剑”。
如今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创新航,短短数年就实现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便是当地颇为人称道的产业故事。
产业决定未来。曾经随着“苏锡无常”梗归于沉寂的常州,亦凭借新能源产业迎来“翻盘”机会。
公开报道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规上企业完成产值超1700亿元,动力电池产量达108.5GWh,排名全国前二,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江苏全省的二分之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完成产值超3000亿元,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34万辆,同样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与深圳、上海、苏州、北京一同位列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前五强,成为其中唯一一个GDP尚不足万亿元的城市。在新能源投资热度榜单中,常州更是以92分的成绩高居全国第一。
可以说,建设“新能源之都”,常州赢得了起跑卡位“第一棒”,但要跑好下一程,还须接受更大考验。眼下瞄准风口的新能源产业“入局者”越来越多,常州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近年来,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的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不仅规划建设产能达305GWh、建成产能达150GWh,一跃全国生态体系最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之一,还乘势打响“动力电池之都”的称号,在业界频刷存在感。
与此同时,对于凭借动力电池起家的常州来说,日渐逼近的产能过剩危机亦值得警惕。
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今,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的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而这些规划需要3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消化,过剩已尤为明显。
“新能源是全球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常州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也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锂电池产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
三、后劲
上述“隐忧”已在一些细分数据中有所体现。
今年上半年,作为常州规上工业重要动能的新能源制造领域产值同比增长24.8%,增速较一季度下降近13个百分点。三大新能源行业中,除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速较一季度实现小幅增长外,动力电池和光伏产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此背景下,常州也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量。
今年以来,总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江苏睿恩新能源一期睿恩高倍率锂离子电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相继开工……上半年常州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0.3%、10.1%。
日前理想方面也表态,“将视国家产业政策以及自身的发展节奏,持续推进生产布局计划。目前正在努力提高常州工厂运转效率,以保证订单及时交付。”
除了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还需面对科创短板。
尽管“链主”企业布局完备,但除了类似天合光能这样土生土长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常州外,理想汽车、江苏时代、汇川新能源等各链上企业在常州的落子大多集中于生产制造环节。
如何练强“内力”补齐短板?近段时间,常州动作颇多。
7月18日,市委书记陈金虎专题调研新能源之都建设“三率”工作,强调要坚持应用牵引、加强政策保障、发挥产业优势、探索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新能源之都的显示度、感受度;
7月21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常全国、省人大代表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开展专题调研,陈金虎指出,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必须放大优势、补齐短板,要利用好人才、资金、科技在常州聚集、聚合、聚变的效应。
紧接着,常州7月27日召开共享“新能源之都”发展机遇科技人才座谈会,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
“新能源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最需要重视的是科技创新,最需要突破的是核心技术。”据当地媒体报道,陈金虎在座谈会上直言,把新能源风口变成风向,唯有牢牢抓住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被认为是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下半场已经开赛,常州如何夺回主动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
相关推荐
万亿城市攻守战:深圳狂飙,苏州失意,谁在候补?
联通电信宣布共建,5G市场打响卡位战
高精地图卡位战 韩国电信巨头牵手中国版Mobileye
张勇:2020年阿里实现1万亿美元的目标无悬念
被鄙视的币圈走向消亡?区块链进入生态“卡位战”时代
解封了!这三大悬念,武汉请回答
5G商用前夜争夺战:卡位、争雄与逆袭
ATM卡位战:谁是下一个国产特斯拉?
Robotaxi卡位战背后:滴滴的资本焦虑与技术沟壑
美图2021财报:打响影像SaaS“卡位战”
网址: 准万亿城市“卡位战”,悬念再起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544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8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8304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856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57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40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01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007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471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6446
- 10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