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I分类垃圾桶登上热搜,逼我缴智商税的时刻还是来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 宇多田,36氪经授权发布。
讲真,你觉得AI分类垃圾桶真的有用吗?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我们想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几个月来,在被「上海垃圾分类」这个话题逼到每每啃鸡爪和猪骨头,脑子都会冒出一个「这东西啃完算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的疑问后……
我才意识到,将垃圾分类、垃圾桶与 AI 扯上关系,再来新一轮魔幻式洗脑,大概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提高智商所必然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昨晚,一则关于「上海要计划投放 2000 个 AI 垃圾桶」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后,给予正向评价的网友着实不少。
点赞数非常高当然,效果要有「实锤」才能服众。伴随这条新闻的,还有一个关于 AI 垃圾桶的使用宣传视频。
视频里,空塑料瓶子、饼干盒等等看起来还算容易分辨的垃圾被人丢进这个智能分类垃圾桶里,当然,据说能够识别 95% 的回收垃圾品种……
然后,不少人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再也不用纠结垃圾分类了。
然而看完后,我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智商税(在这里的话,难道不是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吗)这笔钱,就是这么被人赚走的;
以及,AI 这个词原来已经这么不值钱了。
我的第一个疑问,是由网友「麦克段」提出来的:「不太懂这个桶的逻辑:已经投进去了,再判断是不是分类正确。难道不应该是先判断是否正确,再决不决定要不要开门?」
假如我们把吃完了的苹果核与塑料瓶一起投进去,或者把还有残留液体的纸杯或塑料瓶扔进垃圾桶,再或者把一大包不明物体直接进去,会发生什么?在登录这家提供智能垃圾桶的企业官网后,其没有任何信息能够佐证这个垃圾桶可以有效识别干湿垃圾。
就像这位网友所说的,即便是研发一款能够发挥 AI 实力的分类垃圾桶,正常的产品逻辑,也应该是先识别投递物是否正确才做下一步处理。换句话说,我们其实应该在这个垃圾桶身上看到这样的景象:
第一种情况,就是在扔进去一包不符合规定的垃圾后,它发出很大的尖叫声,然后「怒火冲天」地把你投进去的垃圾给喷出来……
大致应该跟咱们去银行 ATM 机存钱,但因为纸币折角而被机器吐出来的流程较为相似。
然而,这也是由机器来「强制」我们自己进行分类,而非它来代替我们进行分类。
第二种情况,就是在面对扔入混杂的垃圾后,桶内部会有「自动识别、分离、分拣」的步骤,从而完成一个垃圾桶自我修养的提升。
嗯,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样做成本和技术难度会有多高(即便这个垃圾桶生产企业的官网说明图有说可以内部分拣,但是视频也没有做出演示)。
举个例子,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实际落地过程中,动态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尚且受到环境的极大约束。但「人」至少是一个物种,人脸也具有基本的相似性:
一张脸,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为了防止被喷,只能说大部分人类具有此类特征,先天或后天残障人士为特殊情况)。
而去年大火,但今年有点销声匿迹的「猪脸识别」,当然也是把范围缩小到了「猪」——这一种哺乳动物身上。
但根据布里斯托大学机器人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Mark F. Hansen 博士今年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虽然他们针对 10 只猪的测试最终得到 78.4% 的识别准确率,但这仅仅是实验室的一个结果。
而事实上,动物面部识别需要数百个参考点(远多于人脸),才能获得与人脸识别同等水平的算法。
而且猪的品种较多,这意味着需要积累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过程中的无数变化数据。
所以,他们认为用 AI 的效果真的还不如用耳标或植入芯片来识别猪,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古老(而且有点残忍),跟 AI 沾不上边。
扯远了。我们只是想用人脸与猪脸来发出一个疑问:
一个物种尚且如此,「垃圾」这个可能包含了成千上万个「物种」的世界,会给 AI 造成怎样的困扰,或者说技术挑战?
此外,对「干湿垃圾」进行有效分类,难道不应该加入「生物识别」的方法吗?
材质、温度、湿度……能够单纯用计算机视觉来分辨吗?
此外,即便是塑料瓶这种可回收垃圾。现在市面上有一些高级饮品的瓶子是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与普通塑料材质完全不同,但外形却可以做的较为相似。
化妆品和衣服也是同理。
可口可乐曾在 2010 年推出过一款由糖基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瓶身当然,已经有记者给多个垃圾分类小程序做过评测,包括微信某款、支付宝某款以及其他 AI 明星公司某款……都无法对垃圾进行精准识别。
「以防晒霜为例,支付宝某小程序将其归为有害垃圾,微信某小程序则识别为干垃圾/其他垃圾。」这是今年 7 月一位记者给出的评测结果。
综上种种情况,AI 分类垃圾桶,倒不如就称自己为一个「智能语音提示垃圾桶」更为恰当。
而即便是这样,我也忍不住吐槽极易被忽视的一点:
假如遇到如视频中这样一个垃圾桶,一开始出于好奇的我们,或许会有耐心先用垃圾在感应器前晃一晃,等一两秒把垃圾扔进去后,再花若干秒等它识别完并报出「这到底是什么垃圾」……
这略显漫长的过程,成功让「扔垃圾」这件事具备了「仪式感」。
然而,我们只是想扔个垃圾啊。
等它识别并打开垃圾桶盖的时间,就已经有点拖拉。再往后……熟知了套路的我们应该不会听它报啥垃圾就会立刻走掉。
显然,它对于普通用户这一端,用处几乎为零。说好的节省时间呢?
那么对于垃圾清理者的一端呢?
虽然我们尚不知道里面的构造,不能做出轻易评论,但仅就目前令人担忧的杂物识别准确率来看,倾倒和处理垃圾分类的工人们或许要继续辛苦下去了。
所以综上所述,难道做这个产品的根本原因,真的如多位网友不约而同得出的结论那样——为了搞钱?
无论是真的对垃圾回收以及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作用,还是单纯就是为了营销和宣传(其实有宣传效果也挺不错的,让大家关注垃圾分类,关注科技发展…这是 AI 发展到目前以来最大的作用之一),相信时间和用户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然而,就像财经媒体「三言财经」在本月初做的一番调查一样,中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创业公司,大部分已经死掉了。
「回看那批早早在『互联网+回收』赛道上出发的公司,如今可谓是满目狼藉。」
譬如,生产以及运营智能回收设备的小黄狗科技已经进行破产重整,员工讨薪数月无果,据说正在借这一波垃圾分类潮流,重新整装待发。
图片内容来自「三言财经」而另一家运营智能联网回收设备的朗顿科技,已经被吊销了企业营运资格。图片内容来自「三言财经」
如今,新的一批企业将「智能」的字眼改为了「AI」,或许能走的更远一些。 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围绕「分类」这个核心痛点并没有被解决。
不知道这一次,到底会是谁的智商税,缴的最多。相关推荐
上海AI分类垃圾桶登上热搜,逼我缴智商税的时刻还是来了
垃圾分类逼我去创业,商业模式都想好了
垃圾分类的事,让机器人做去吧
AI算命背后:谁的智商税又在被收割
国内46城将投200亿推进垃圾分类,AI公司们的机会在哪儿?
上海白领:被垃圾放大的100种情绪
垃圾分类创业潮,是风口还是噱头?
100条热搜能否“捂”热《花木兰》?
智能可穿戴的时尚单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住机器人酒店是交智商税吗?机器人的烂摊子还要人来收
网址: 上海AI分类垃圾桶登上热搜,逼我缴智商税的时刻还是来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69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2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21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154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2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9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03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496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39
- 10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