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带头拼招商
面对经济复苏乏力,2023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各地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掀起一轮新的抢跑竞争。
5月26日至28日,山西临汾在深圳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市委书记李云峰带队深入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龙头企业、科技园区,积极对接晋粤产业合作,三天签约项目22个,招揽投资158.49亿元。除了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一把手亦纷纷扎堆大湾区,希望通过各类招商活动,吸引珠三角企业转移到中西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西部省市招商推介的“打卡地”。
西部某市投促中心一名基层干部表示,恢复线下交流后,招商比过去更忙了,有时候四天开三场项目推介会。“不是在找招商的路子,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
中国7月的经济活动数据,包括零售、工业产出和投资均未能达到预期,加剧了人们对增长放缓的担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同6月4.4%的增幅相比有所放缓。因此,在“稳增长”的热潮下,招商引资成为地方政府“拼经济”的抓手。它不仅检测各地民间投资的热度,也是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晴雨表”之一。各地都将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期望更多高附加值的项目落地,支撑未来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财经》研究员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各地招商出现了新招数和新动态。中部地区抢抓“腾笼换鸟”机遇,注重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人人都是招商大使;长三角等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具体到改革管理机制、做强产业投融资平台等。为了表示诚意,多地一把手带队拜访企业家,强调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做好“店小二”。招商的靶向性亦明显增强,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招商项目中的“香饽饽”。
虽然各地招商不断升温,但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近年来地方招商引资的难度已明显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5898亿元,同比增长3.4%,今年以来投资增速连续放缓。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9436亿元,同比下降0.5%。
与此同时,《财经》研究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仍有部分地方使用着招商“老套路”,开大会请企业家捧场宣讲、“砍胳膊砍腿”式让利企业引落户⋯⋯招商工作中,“规划粗放”“服务不到位”“重量轻质”等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这种“大呼隆”式的招商引资已不再奏效。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招商引资工作亟待“提质增效”。
一、招商引资卷起来
2023年,各地全力拼经济,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所谓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开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陈强远告诉《财经》研究员,当某地的招商水平始终较高时,就会形成“循环累积因果链”效应,当地的招商将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越来越好,反之也会越来越差。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就是一个正面例子。
1979年,中国第一个外向型招商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落子深圳。早期的招商引资主要集中在吸收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随后,为了抢占发展先机,各地政府纷纷外出招商抢企,招商模式不断迭代升级,从给土地、给政策,到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再到老乡招商⋯⋯但无论哪种招商,体现的都是当地的经济综合实力与整体竞争力。
如何评价某地区的招商引资水平?《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以当地的“企业迁入量”和“企业净流入量(即:总迁入量-总迁出量)”为标准,根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梳理了2018年以来企业迁入量和净流入量排序,前十名的省份见表2。
整体来看,由于产业基础完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迁入企业数量在全国领先;中部地区则受益于沿海地区“腾笼换鸟”的产业承接转移趋势,企业迁入量也较为可观。
细分来看,各经济大省的企业迁入排名相对靠前。从总迁入量来说,浙江、广东、江苏三地占据排名前三席,分别迁入3.2万家、3.1万家和2.5万家企业,山东和河南紧随其后;从净流入量来看,江苏、江西、浙江三地领先其他省份,分别净流入3728家、2672家和1748家企业,此后依次是河南、安徽。
不难发现,扣除“迁出企业”后,企业迁入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中,江苏和河南两省的排名明显上升,可以说二者是既能“吸引企业”又能“留住企业”的代表区域。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招商背后是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探索;江苏代表长三角的创新力量,招商亦反映了区域产业“从做强到做优”的再次跨越。以河南和江苏为代表区域,《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尝试梳理不同的“招商引资”方向,展现不同发展境况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思路。
二、河南样本:招商助力产业升级
“十四五”期间,河南计划培育7个万亿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3个5000亿级(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产业目标的背后,需要招商引资发力。2021年,河南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的通知》,从顶层强调招商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财经》,河南省在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上具备天然优势。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主产地,地处中原腹地,四通八达,是全国重要的陆地交通枢纽。“基于这些,河南的传统工业基础较好。”
过去几年,河南凭借棉纺织基础和产业承接政策,顺利承接如杉杉集团、雅戈尔集团等浙江服装企业入驻河南。此外,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食品工业上亦积累颇丰。省内有如双汇、三全等多家本土龙头企业,除了吸引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中小企业迁入,还引来了中粮集团、旺旺集团、康师傅、老干妈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来豫设厂。
尽管产业规模可观,但由于市场敏锐度不够、人才不足等原因,河南省多数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以农业为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显示,截至2020年,河南省精深加工仅占农产品加工的20%左右,60%以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而不强”成为河南的产业通病。
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河南省安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郭长周对《财经》表示,当前省里将引进先进地区的相关企业,视为助推河南产业升级的解题之钥。“调研后才知道,长三角的同类型企业,规模未必比河南本地的大,但装备数控化率、电子商务普及率等数字化效能远在我们之上,生产的产品也更符合市场需求。”
为吸引企业来河南,郭长周表示,省里明确鼓励招商干部常驻珠三角、长三角等招商一线,并将招商引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据此前调研了解,河南这样高强度的招商行为,甚至引起了一些地方的‘警惕’。”陈强远说。
2023年2月召开的河南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振利表示,2023年招商力度和走出去频次都会加大,仅省一级已初步谋划22场重大招商活动。5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王凯率领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两省考察交流,四天辗转2个省份、4座城市、近20个学习考察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楠迪扬对《财经》研究员表示,这么密集的外出走访,能看出河南迫切希望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另外,河南省当前在招商思路上也做了较大创新,成立了“副省长总牵头”的招商专班,还创新采用中介招商、乡情招商等招商新形式。“可以说在加大行政力量的同时,市场化创新并行。”
河南省能否凭借招商引资,搏得产业发展的未来?根据河南省商务厅数据,2023年上半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014.3亿元,同比增长7.39%,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省外资金的流入将为河南产业发展引入新技术、新人才,也将推动河南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基金招商”,夏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电新材料项目落地焦作;通过“产业链招商”,贵州路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3亿元的高端智造项目落地开封市;通过“中介招商”,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苏州市吴江区广东商会签订“苏州(固始)普宁纺织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千方百计招大商之下,上半年河南省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纺织等重点赛道的项目均有开花。”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研究院研究员、产业招商顾问杨建国建议,下一步河南要梳理出“两图、两库、两池”。“两图”指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两库”指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两池”则是资金池和人才池。另外,他认为,河南还需在营商环境上再“加把劲儿”,一来留住客商企业,二来培养、带动本地企业一同升级,实现整体的良性循环。
三、江苏样本:扛鼎“境外招商”
在河南省招商引资思路上升级,江苏省招商亦有创新。
尽管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制造业仍是江苏省的发展重心。“十四五”期间,江苏将重点培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到2025年,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这也意味着,未来江苏省的产业格局将代表中国,冲击制造业的“世界冠军”。想要促进产业再向前,单独靠国内的龙头企业带动已不够,江苏省必须锚定更具先进制造产业能力、管理经验的外资企业,通过它们助力区域经济再飞跃。
实际上,江苏省一直以来主打“外资招商”。据江苏省商务厅统计,2022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截至2023年6月,全省现有外资企业4.1万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江苏。不仅如此,外资“回头客”亦争相加码江苏,根据省发改委数据,2022年,江苏省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比重提高至近20%。
多位专家告诉《财经》研究员,很多外资对江苏的认识始于上海。受益于开放政策,上海是外资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但区别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定位,江苏省坚持“错位发展”的招商策略,锚定工业、制造业。加之土地、税收、人力成本更便宜,在这样的比较优势和招商策略下,江苏省陆续承接先进制造业外企来苏建厂。
不仅仅是与长三角其他区域“错位”,江苏省还十分重视省内规划。张楠迪扬介绍,早在多年前,江苏即自上而下地规划各地的招商导向,而不是让地方自谋思路、各自行动。比如南京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区域总部招商;苏州则注重引进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的外资力量。“统筹好省内各自的产业结构,有助于下好一盘大棋。”
得益于产业布局远见,江苏省制造业实现从量到质的升级。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10个,居全国第一;省内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累计达186家,亦是获批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随着江苏省内的链主形成一定规模,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自发入驻。”盘和林表示,除了外资,不少外省的内资企业也逐渐向江苏聚拢。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中国跨省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共2324家,超六成落地江苏省(1487家),迁入量全国第一。江苏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能力,更上一层楼。
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上,今年1月,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再度强调,保持外资规模全国领先的同时,全省将下更大力气推动外资提质增效。可以说,持续发力“境外招商”,仍是江苏省投促工作的主要目标。
然而,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外资流入放缓,“脱钩断链”的风险依然存在,江苏省如何实现外资的持续加码?
在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看来,与过去单一的“生产成本洼地”不同,当前产业链外迁时考虑的成本,还包括了制度成本,营商环境,对外开放的程度,法治化和市场化水平等。
张楠迪扬指出,为了吸引外资投资,江苏省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拓客方面,江苏省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设立了“驻外经贸代表”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外企资源;立法层面,出台了《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落实外资准入后的国民待遇;服务保障上,定期举行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和“外企与部门面对面”系列活动,听取外资建议。
不仅如此,江苏省商务厅、科技厅针对“数据跨境”“知识产权出口”等影响外资投资的痛点,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外商投资设立和发展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6月,经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审议通过并转发,要求各部门积极落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财经》指出,与以往不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外资”作为单独项,被列为重点工作建议之一。“在如今的国际形势新变局下,引进外资比过去面临更多挑战。但换个思路想,正因引外资变难,为了尽快实现产业现代化升级,江苏省着力外向型招商才更重要。”
江苏省只是长三角的缩影。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各省市均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为发展目标。各地招商动态亦主要围绕在“稳外资”上。
比起内卷式抢项目,长三角地区将精力放在了“制度吸引力”上,希望通过顶层设计的优化,让外商自发地“用脚投票”。据了解,安徽省已建立国家和省级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对今年85个拟到资项目,实行商务部门省市县三级包保跟踪服务,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上海市则出台了《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等多项稳外资文件,支持外资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高能级首店、新品落沪;浙江省仅上半年全省“出海”招商团组已达125个,省商务厅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奖补政策实施细则》等落实外商来浙的投资体验。
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新趋势
尽管各地招商热情高涨,《财经》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调研中发现,当前一些区域的招商工作中,仍存在“规划粗放”“服务不到位”“重量轻质”等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弱复苏格局下,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下降,各地招商难度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5898亿元,同比增长3.4%,今年以来投资增速连续放缓。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9436亿元,同比下降0.5%。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实施层面,招商引资又该如何按下“迭代键”,实现有效投资?
“规划粗放”已成为招商工作的一大堵点。马亮、盘和林等受访专家表示,当前很多地方在做招商规划时,不顾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禀赋。可以说就是照着上层的规划“抄答案”,不管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拼抢热门产业,严重地造成恶性竞争,产业资源无端浪费。
“当前的确有地方强调,招商要‘无中生有’并且成功了。但细究这里的‘无’,其实指的是目前没有产业,并不是说没有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陈强远说。
招商工作还是要因地制宜。张楠迪扬建议,制定招商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临近城市群或增长极的外溢效应,做好区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合理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招商引资。
“而且要在正式招商前就摸清家底。”陈强远指出,确定好招商规划后,要理清现有土地、农场、园区和资源情况,制定出完整的家底图、产业图谱、招商地图等。照着梳理好的脉络寻找合适企业,也能提升准入阶段的服务效率。
多位专家提到,一些地方招商承诺兑现不足、服务不到位,严重损伤了当地的招商口碑。有些是为把企业招进门“过度承诺”,有些是因为部门协调不畅导致,还有的是地方领导换届,导致“新官不认旧账”。
如何做好招商服务?马亮建议,首先要持续创新招商服务机制,比如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做好全周期、全链条的政务保障,减少沟通失误,积累政府声誉和信誉。另外,中央层面可适当出台相关的指导和规范,从顶层设计出发,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公平性和可预期性,为地方招商提供引导和监督。
除此之外,“卷招商”热潮下,“重量轻质”等招商问题频出。据《财经》了解,高强度的招商绩效之下,一些地区为完成招商业绩,只要能引进资金,不论项目好坏,一概放行。难以达到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
有时政府也处于弱势。陈强远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企业,开出大量优惠条件,但因缺乏项目甄别,陷入“招商陷阱”。中部地区某市投促中心的相关人员亦告诉《财经》,当地曾为引入某高新企业,给出减免税收、建人才公寓等大量优惠。但项目落地后,企业仅在当地派出几名办事人员,核心的业务、产值、税收都没有引进来。“实际业务发生地和企业注册地是两张皮。”
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重塑地方招商引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看来,招商引资不要过度内卷,有限的资源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创新和新产品的前期应用支持上。“这亦需要一些规划和政策的支撑,对地方招商行为进行规范。”
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陈强远建议,在寻找项目时,可以将产业适配、绿色集约等指标纳入标准。此外,政府对招商工作的考核机制仍需创新,不要片面追求短期变现。比如,在招商时只看重企业带来的投资额,有时会限制一些初期回报不高,但前景广阔的新创企业入驻,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招商引资这件事,踏踏实实地做,一定会诞生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工作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盘和林强调,完善招商工作的同时,更要借助招商机会,不断优化当地的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比如人口大省,要着手提高教育水平等民生福祉,将基础劳动力转化为人才,主动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而不是全靠外来企业。“否则,即便招引来优质企业,也仅是成为其在外地开设的‘廉价工厂’。短期内看似增加了财政收入,长期来说则错过了发展窗口期。”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牛鼻子,也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全国新一轮招商引资狂潮来袭,地方投资重心从政府出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向产业投资作为重点,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速度加快,下半年投资有望进一步拉动各地经济增长,使经济复苏进程加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张舸,编辑:王延春
相关推荐
“一把手”带头拼招商
招商战“贴身肉搏”,地方“一把手”带头上阵
拼多多正筹建跨境电商平台:密集挖角SHEIN员工,0佣金招商入驻
微软高层大调整:硬件一把手负责Windows,领英一把手换人
抖音、百度酣战餐饮加盟招商,快时代的暗战
大哥苹果带头,智能手机由硬变软
招商交科产业需求“招商杯”率先发布
拼多多和茅台的心理攻防战
VC困在招商里
招商基金:独特的样本
网址: “一把手”带头拼招商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9172.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98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666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423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90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773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7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53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26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9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