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房子的一些想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 就像底部悲观时期没有喊房地产要完了一样,此时鼓动大家快快快,扩大情绪波动也是对读者不负责的。
我们需要想想自己的观点忠于什么?是逻辑?事实?价格?还是屁股?
2. 纠结存量贷款利率的政策细节没有意义。
一来它还没落地,落地执行了,就都知道了。
二来这是大规模统一调整,我不信你研究了能有啥差异化的结果,既然如此,那还研究它干嘛呢?
此时应该把精力花在研究贷款利率能便宜几个点这种事上吗?
3. 根据朋友圈一些中介的营销话术,以及问了下朋友观察到的数据,体感大概是:北京沸腾,上海温热,其他都是平淡或者冷。
北京很多在售新盘的去化速度很快,这点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永远在夸大局部的现象。
4. 现在分快慢的,是有需求VS没需求的,坚定的VS犹豫的,已经踩盘有目标的VS不知所措的——这很公平。
5. 就当下的位置来看,复盘“2014年地产政策初步转向→2015年市场开始对利好政策做出反馈”这时间段更具指导意义。
这里引用下上文第3条提及的朋友对这两年的行情回测:
通过上面三张图不难发现,结构性分化仍是大贝塔行情之内的主题。
有城市狂涨的同时,有城市还在跌。
所以,此时不同城市的读者体感凉热不同也是非常正常的。
本轮行情亦是如此。
6. 更看好哪里?
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潜台词——什么意思?更看好某个城市,你就会去买吗?你还要投资房产吗?
确实会有一些主观判断。
比如2018年时的上海整体就是大笋盘。
比如目前北京是一线城市里被压抑最久的,有更强的补涨逻辑。
当然,主观判断都不一定对,更重要的是客观数据如何反馈。
当主观判断和客观数据一致,那确实很好,可以知行合一了。
当两者背离,说明你错了,仅此而已。
一切以现实为准。
7. 上涨期置换,顺序应该是先卖后买,政策也是这么引导的。
8. 当前还讨论宏大叙事已经没有太多意义,更多是噪音。
但经历过2017~2023年的种种,我想大家应该都对自己现金流的稳定性和久期、对人生大事和经济波动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不要再脑子一热了。
买房不是一个决策,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还房贷的,算好一切!
如果准备上车或置换,至少也得准备好(家庭成员和现金流)再扛过一个5~8年的周期吧?
全家人都得对此有心理和储蓄上的准备。
拍脑门地讲,接下来的剧本可能是一轮冲顶+漫长的充满宏大叙事和个体悲剧下行调控周期。
9. 我自己的打算。
之前我觉得房子就是一切,现在我觉得房子就是个资产,心态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和女搬砖工之前就达成过共识——如果还有一轮,就择机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然后找个离她公司近一些,附近有公园的小区,租房住几年。
期间卖房款全部用于买基金,到时候再看还要不要买房。
或许干脆不买了,也许直接回长沙了,谁知道呢。
10. 总之,该买的买,该卖的卖,该看戏的继续看戏。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避免过多讨论房产,尤其是放大情绪的讨论。以及努力识别好一些重要的事实,有趣的趋势,以及重大政策转向信号。
我们静观本轮周期的演绎。
也愿大家量力而行,都能住有所居,自洽地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
相关推荐
扎克伯格回母校哈佛大学,聊了聊对Facebook的一些想法
未来一代的“红星美凯龙”长什么样?这里是「Cabana」的一些想法
“卖掉200万的房子,我打算搏一把”
降价也卖不掉房子的中年人
36氪领读| 房子和股票是相同的资产吗?
世界上首个用纸尿裤盖的房子
宁南山:关于荣耀从华为独立,一些发散的想法
卖掉深圳的房子后,我去二线城市“提前退休”
没有房子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吗?
从-1到0:打磨创业想法的12个思考框架
网址: 当下对房子的一些想法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89304.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3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10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810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4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20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