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抵制预制菜,年轻人决定自己干
出品/新零售商业评论
作者/响马
命运的齿轮转不转动,吃饭都是每天要直面的“大事”,而如今,怎样用更少的钱满足自己吃饭的需求,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挑战。
正因如此,各种应对策略应运而生,“剩菜盲盒”一时风起,7.9元的面包盲盒、11.9元的蛋糕盲盒、19.9元的寿司盲盒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运气好,还有可能开出隐藏款小菜”。
而在山姆超市排队试吃,也是一些年轻人在吃上面“薅羊毛”的表现,以致有山姆超市贴出公告,强调“为了更多的会员品尝试吃,每人仅限领取一份试吃”。
如果说“剩菜盲盒”与排队试吃只是偶尔为之,年轻人自制预制菜,则更频繁。在社交网络上,不少人晒出自制预制菜的图文或视频,还有人贴出相关教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表面看,这只是一部分年轻人的探索,但其实,年轻人自制预制菜,既是一种“自救行动”,也在有意无意中“整顿”了外卖和预制菜两大行业。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是自制预制菜现象最有意味之处。
1.合 流
前段时间,36氪旗下自媒体“后浪研究所”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做一次饭吃一周,点不起外卖的年轻人开始自制“预制菜”》,引起网友关注。
文中,年轻人“点不起外卖”,是个关键问题。据在广州上班的七七称,在她公司附近,一顿相对较卫生、知名度较高且有门店的外卖并不便宜,只是想吃饱,就要50元起步,“加上有时候想点个下午茶,一天花个上百块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价格低的、20元左右的外卖,大多来自“三无小作坊”。七七曾亲眼目睹小作坊的制作工序,“只觉得它们脏”。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看法。在北京CBD“搬砖”的张满也对媒体称,自己有一次非常馋饺子,打开外卖平台一看,一份饺子12个,因为担心不够吃,点了两份,结果要七十多块,还要另加5元配送费。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外卖包装单价也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一份11.5元的餐食,要收取5元包装费,媒体直指“外卖包装费成‘刺客’”。
对于外卖价格提升,2022年8月,经济学者韩秀云撰文探讨了“外卖为何越来越贵”的问题。她分析认为,近些年,佣金和配送费上涨、营销费用上涨、商家经营成本上涨,但这些上涨的费用,最终都会转移给消费者,造成越来越贵的现象。
韩秀云直言:“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能一味靠涨价来解决,消费者会考虑性价比的。只有让利益分配机制更合理、公平,才能让外卖行业走得更远。”
不只是外卖越来越贵,让年轻人开始自制预制菜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不少外卖,本身就采用了预制菜。
所谓预制菜,按照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另有媒体称,半成品菜、方便菜、料理包等都可以称之为预制菜。
重点在于,外卖与预制菜“合流”的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预制菜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小吃快餐店、连锁餐饮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团餐等均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
上述报告还提到,第三方机构估计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连锁餐饮店使用预制菜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预制菜涌入外卖行业本不是问题,但因为预制菜涉及多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运、销售等,流程繁多,难以标准化,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艾媒咨询相关调查显示,购买过预制菜的受访者中,24.9%的人遇到过期产品,24.2%发现预制菜里有异物,23.2%遭遇菜品变质腐败。
外卖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消费者,预制菜又没有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年轻人自己动手也就自然而然了。
正如自制预制菜的七七所做的,每周日花几个小时做好饭菜,用一次性饭盒分装,放进冰箱冷冻,带到公司解冻、加热,效果“和外卖卖的预制菜没什么差别,还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与调味料”。
2.自 救
不管是点外卖,还是买预制菜,年轻人的着力点之一都是希望节省时间。
在亚洲吃面公司创始人胡传建看来,预制菜是一种帮助顾客节约时间的商业模式,“商业的关键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价值、实现可持续性”。
这也有现实支撑。艾媒咨询相关调查显示,节省时间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诉求,重视这一诉求的消费者比例超过70%,而对美味的诉求不到40%。
对于自制预制菜,节省时间同样是着力点。一位名为“苏棠要吃饭”的网友曾发帖称,自己周末宅家自制预制菜,做一斤排骨,吃一半留一半,下次可以直接开吃,“省时间啊”。
自制预制菜当然也耗费时间,但在周末花数小时做好饭菜,便于三两个甚至五个工作日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午餐,既节省了时间,还消除了“午餐社交”带来的消耗,对疲于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称得上是某种程度的放松。
在这方面,家有两个女儿的网友张天骄称,他按照预制菜的套路制作每天的午饭,包括炖鸡翅、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咖喱土豆胡萝卜、木须肉、肉末酸豆角、肉末茄子等,“量都很大,先吃一顿,剩下的就装盒冷冻,下周再吃,这样也算有个新鲜感”。
张天骄坦率地表示:“每个周末,我们都疲惫不堪,但这是值得的,起码其他时间的状态大有改观。”
相比于张天骄,很多年轻人未婚未育,用不太长的自制预制菜菜单换得工作日的相对轻松,也是“值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年轻人对做菜不大擅长,也有诸多应对策略。比如,自制预制菜之前,张天骄会在平台搜索各个预制菜店铺,分析里面的菜单,接着看烹饪视频,一个个学,一个个做。
而自制预制菜的全过程,都有主播、博主在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分享,从买什么样的保鲜盒,怎么选择食材,到丰富多样的菜单,再到如何保持菜的口感,哪些菜冷冻后仍然好吃,怎么吃更健康等一应俱全。
除了节省时间、有助于调节工作日的状态,自制预制菜的另一个着力点是比点外卖省钱。
这也不难理解,自制预制菜的成本主要在食材方面,而在烹饪时,一种食材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做成多份,每一份的分量可能比外卖更多,花费却更少。
加加对“后浪研究所”表示:“平时点个外卖,像一份小炒黄牛肉的价格要在59块,但我自己炒的话,买一斤或两斤牛肉,可以做成三份。”
当然,年轻人自制预制菜,在外卖和预制菜的“双重烦恼”下自救,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想吃得踏实、安心一点。进一步来说,情绪价值是年轻人自制预制菜的一大核心驱动力,在预制菜尚未真正获得大众信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3.角 力
从预制菜“大盘”看,部分年轻人自救似乎无法影响整个市场的狂飙,但前文提及,预制菜市场目前集中于B端。
据兴业证券研报分析,从餐饮原材料占比、渗透率两个维度测算,预计2021年预制菜规模约为3000亿元左右,其中B端占比达到80%,预计2026年预制菜规模有望达到近万亿元,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其中B端占比70%。
对此,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直指,当前我国预制菜存在两个关键的“痛点”,一个是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另一个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够高。
消费者认可度、接受度不高,并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因为,在B端越来越成为存量市场的情况下,C端是一个极具诱惑的增量市场。正因如此,无论是预制菜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强调向C端渗透的重要性。
这时候,消费者主权慢慢发挥作用。启承资本探讨预制菜的发展时特别提到,国内预制菜仍然处于不断去探索需求的状态——消费者通过有吸引力的内容去购买,再通过品尝后的投票去筛选到底谁会是能被长期复购的商品。
事实上,消费者已经用自己的选择影响市场。据银食创始人李丽宏观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懂得去哪个渠道买到自己想看到的产品,“比如社区团购没有那么被大家需要了,购买渠道更加多元化”。
这方面,即使身为预制菜领域的“大拿”,安井食品也无可奈何。2023年上半年,安井营收68.94亿元,其中预制菜业务营收21.99亿元,成为其第一大业务,但增速从三位数降至两位数,原因之一是C端渠道分流现象较显著,表现不佳。
消费者分流,即是在投票、筛选,是预制菜市场上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角力。
艾媒咨询相关调查显示,61.8%的受访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还有47.8%的受访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
显而易见,自制预制菜的消费者也是这场角力中的一股力量。对这些年轻人而言,自己做预制菜也好,在网络分享相关内容也罢,都会对市场角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自制预制菜,有意无意“整顿”外卖和预制菜两大行业,最终目的只是——省钱、省时间的同时,吃得更踏实、安心。这,不应该成为“奢求”,不是吗?
发布于:浙江
相关推荐
家长抵制预制菜,年轻人决定自己干
这届年轻人,年夜饭都买预制菜了
野蛮生长的预制菜:占领堂食和外卖后“侵入”校园,未来市场规模超万亿
一位北京白领,决心逃离预制菜
“小龙虾刺客”难救预制菜
预制菜是餐饮行业的下一个千亿级风口?
“预制菜”万亿级赛道兴起:销量同比增16倍
预制菜的创新陷阱
降温之下,谁还在追进预制菜?
预制菜风口下的“舌尖英雄”
网址: 家长抵制预制菜,年轻人决定自己干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1190.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3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71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6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3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30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32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