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费尽心思准备的惊喜,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中秋节就快要到了,在中秋节过后还将迎来万圣节、圣诞节、元旦节、春节、情人节等一系列可能需要准备礼物的节日(感觉钱包被掏空)。
在送礼物时,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个疑惑:怎样准备礼物,才能让人感到“惊喜”呢?
本期 “简单心理 WEEKLY”重点将重点讨论与“惊喜”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制造惊喜,会令人更感动吗?
如果你希望对方因“惊喜”而感动落泪,那大概率期待会落空。
日本上智大学发表在《 Japanes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的一项研究表明,制造惊喜不会增加人们的感激之情。
该研究分为两项调查实验进行,共有 370 人参与。在第一项实验中参与者被分成了两组,一组参与者被告知可能会获得某个小礼物,另一组则被告知没有准备任何礼物。最后两组参与者都收到了小礼物,并被要求为自己收到礼物时的感激之情打分。
在第二项实验中,参与者们需要先观看一个小插图,插图中暗示了参与者会从活动组织者那里获得一些礼物。之后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被要求想象没有收到礼物的情况,另一组被要求再次想象收到礼物的情况。同时,两组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的感激之情进行评分。
两项实验的结果表明,模拟没有礼物条件下的感激之情,均不高于已知会获得礼物下的感激之情。这表明,意料之外的礼物,不会增加人们的感激情绪。
研究人员之一的山本博士补充道:“我们的研究说明了,与专注于制造惊喜等外围元素相比,在礼物中融入真诚关怀,才是让人们感动加倍的关键所在。”
比起惊喜,人们更喜欢“自己选”的礼物
不知道在准备礼物时,你会不会有这种纠结:是开口直接问对方“想要什么”,还是精心挑选一件完全在对方意料之外的礼物?
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直接问”显得很敷衍,但哈佛大学发表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的研究发现,比起意外的礼物,人们会更喜欢自己“主动选择”的礼物。
这项研究分为了五项实验进行,前四项研究分别模拟了结婚送礼,生日送礼、购物网站愿望清单以及生日愿望清单的场景,将礼物分为参与者“要求的礼物”和“未要求的礼物”。当参与者收到不同类型的礼物时,需要为“礼物欣赏程度”打分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第五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则是将赠送“要求的礼物”与送“钱”,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
与没有明确要求的礼物相比,收礼者更欣赏他们明确要求的礼物。
当收礼者说明想要一份特定的礼物时,送礼者会更愿意购买收礼者希望的礼物。
收礼者收到“钱”的感激程度,比收到“自己要求”的礼物的感激程度更高。
换个说法,人们对于礼物的喜好排序是:
钱>自己想要的礼物>意外的礼物。
真正喜欢惊喜的,是执着于“制造惊喜”的人
既然人们对于惊喜并没那么“感冒”,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在送礼物时,执着于“制造惊喜”呢?
这是因为“送礼物”看似是围绕着收礼者的喜好,但实际上也包含着送礼者的情绪需求。
比如在送礼物时,看到对方微笑、拍手甚至大声尖叫的反应,自己也会觉得激动或自豪。甚至很多时候,当人们在挑选礼物时,这种“寻求微笑(smile-seeking)”的动机往往会占据上风。
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一项研究表明,在送礼物时,送礼者可能会放弃“满意度最大化的礼物”(多功能且有用的礼物),而倾向于赠送“反应最大化的礼物”(会让接受者感到惊讶的礼物)。
这项研究一共招募了 1508 位参与者,并被分成 6 项实验进行。在第一、二项实验中,研究人员模拟了结婚送礼和情人节送礼的情景,并准备了一份更受收礼者欢迎的礼物,和一份更能引发情感反应的礼物,将二者进行对比。
在第三、四项实验中,重点检验了送礼者无法亲自送礼的情况下,对情感反应需求和收礼人自身需求的衡量。在第五、六项实验中,分别研究了送礼者和收礼者对于不同礼物的喜好程度、即时反应和长期满意度的看法。
结果显示:
在送礼物时,决策者会倾向于选择他们期望能引起接受者最积极情感反应的礼物,而不是选择他们认为会引起接受者最大满意度的礼物。
当无法亲自送礼观察收礼者反应的状况下,决策者不太倾向于选择能引起情感反应的礼物。
收礼者最喜欢的礼物通常与送礼者最喜欢赠送的礼物不同,因为这些礼物往往不会引起情感反应。
▷ 第五项实验中给予者和接收者“最喜欢的礼物”和“最不喜欢的礼物”,在“反应度”和“满意度”区间内的分数呈现
所以,现在可以重新思考一下,送礼物到底是为了谁开心了
小心因“惊喜”,落入“买买买”圈套
前面说了那么多,可能有朋友想问,那制造“惊喜”还有意义吗?
至少对于商家来说,为消费者们制造“惊喜”还是存在意义的。
华盛顿大学发表在《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收到有惊喜意味的“消费券”时,会花更多钱买更多东西。
研究人员在一家连锁超市门口,拦截了一些即将进入超市内的顾客。这些顾客都有一份自己提前计划的,超过 15 件商品的购物清单。其中的一半人收到了计划购买产品的优惠券,另一半人则没有收到。当这些顾客结完账准备离开超市时,研究人员回收了购物小票与顾客们原本的消费计划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当人们收到意想不到的优惠券时,会增加超出计划外的购买行为。
看研究时可能觉得自己挺清醒,不会中了消费主义的诡计。但仔细想想,这种“惊喜优惠券”的策略早就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了。
比如:“第二个半价”“全场满 300 减 50”或者“随手带一件只需 9.9”等等。其实这都是在营造购物过程中的惊喜感,不知道你有没有中招?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惊喜”能让接收的人真正开心,那往往是 Ta 本来就想要的东西。
所以,过节要收礼的朋友们,以及马上要过生日的朋友们,如果你不想收到什么令人炸裂的礼物,我建议是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提前预防一下。
好啦,这期 weekly 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Francesca Gino, Francis J. Flynn.(2011).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The benefits of explicitness in gift exchan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1.03.015
Adelle X. Yang , Oleg Urminsky. (2018). The Smile-Seeking Hypothesis: How Immediate Affective Reactions Motivate and Reward Gift Giv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Volume 29, Issue 8.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8761373
Francesca Gino, Francis J. Flynn.(2011).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The benefits of explicitness in gift exchan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1.03.015
Francesca Gino, Francis J. Flynn.(2011).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The benefits of explicitness in gift exchang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1.03.01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青豆,编辑:江湖边
相关推荐
你费尽心思准备的惊喜,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博士论文致谢走红:社会新闻的苦难叙事是如何感动公众的?
胖东来只懂四个字,感动死他
《塞尔达传说》凭什么感动中年人?
基因测试,可能会让你发现意外的“惊喜”
面对这幅人工智能的画作,有人感动得想哭
如何提升产品力?详拆“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小米方法论 | 超级观点
苹果产品中的感人细节:那些让你突然感动的瞬间?
如何改变你的“自我限制性信念”?
消失的她与炙热的你
网址: 你费尽心思准备的惊喜,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1405.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3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070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877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316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170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08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15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088
- 9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37
- 10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