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农民的“经济德性”,正在变革

农民的“经济德性”,正在变革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9月22日 09:08

农民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主体,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转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农民的现代转型不仅是生产生活的转型,还应该包括经济德性观念的转型,其经济德性的提升既是促进中国农村的发展,也是推动整个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农民都开始面向市场,农民经济德性也呈现出现代化特征。何为经济德性?经济德性不是经济和德性的简单相加。经济是人际交往的经济,它必然蕴含着生产责任意识、经营境界、经济行为规范和经济品质等德性内涵,而这些德性也有着其他经济因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农民的经济德性是农民在经济生产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传统农民经济德性源于乡土,现代农民经济德性源于市场。传统农民自给自足,追求长期稳定;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内涵包括诚信、勤劳节俭、识别风险和机会、创新和尊重合作等方面。农民在经营农业生产过程中,守信守法、遵守市场规则、信守合同、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关系。

同时,勤劳节俭的品质也是农民所必备的,他们勤劳努力、精打细算、节约资源、提高效益。而创新和合作则是农民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敢于开拓新领域,还要善于与其他农民和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利益共赢。不难发现,处于乡村社会变迁时代浪潮中的花村农民们开始主动拥抱市场经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

一、商品经济解放农民的致富欲望

改革开放之后,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收入,农民的致富欲望从此不再受到束缚。小农经济中,中国农民的重利欲望不得不被束缚在有限的生存需求上;而在商品经济中,生存需求束缚得以解除,越多越好的财富观解放了中国农民的致富欲望。过去,很多农民并不重视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家庭的需求就可以了。

然而,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农民们开始意识到只有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够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赢得市场竞争。于是,很多农民开始主动学习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供保证。

一些花村农民在经济转型中积极追求新的机会和发展,他们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自发性土地流转、电商创业、创办农家乐等方式寻求新的创收途径,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开展农业特色产业。

这一观察表明,农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计来源,而是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商品经济则通过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农民的致富欲望。

二、市场生活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

墨守成规,自足求稳向来是中国农民的特性,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生活中,劳动工具、耕种对象以及组织方式几乎是百年不变的。但是,随着市场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彻底激发。当致富变成首要经济目标之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致富。很显然,传统的、古老的经济方式是无法实现致富目标的。

农民要致富,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方式,创造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农业经济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花村农民爆发出了巨大的创新精神,他们注重学习、关注市场和技术创新。机师联盟通过机械化释放劳动力,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市场嗅觉灵敏的专职经纪人发现紫薯商机,推动了农村市场化的发展;农民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搞起了规模化种养……但是,花村农民的创新精神仍存在两个局限:

局限一是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创新局限于模仿。其实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创新致富之路就是一条模仿复制之路。当几个勇敢的农民先行者种植经济作物致富成功之后,其他村民就会蜂拥而上,模仿并复制这些先行者开辟的致富道路。而那些先行者,也极大可能是复制其他地方的致富成功道路。

局限二是缺乏现代冒险精神,创新受制于求稳。中国农民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稳定心理根深蒂固,一旦遇到困难和风险,创新致富欲望强烈的花村农民仍然会退缩,会返回到更为稳妥可靠的赚钱方式之中,从致富狂热回归经济理性。因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选择是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在市场信息不透明的前提下盲目创新,无疑是一场豪赌,疲软的西瓜、躁郁的棉花便是最好的证明。

三、陌生人社会催生农民的规则意识

当市场主导经济生活后,中国农民开始由熟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花村农民也不例外。在自然经济生活中,花村农民与家人一起劳作,同村同族人相互帮助,交易多与熟人进行,所有的经济交往关系都建立在亲情和熟人的基础上。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花村农民逐渐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新一股力量。然而,他们来到城市后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个陌生的社会环境催生了农民的规则意识,使他们逐渐适应并融入到社会中。

首先,陌生人社会让农民意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在农村中,人们的生活相对简单,规矩也相对简单。而在城市,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社会规则也更加繁琐。农民逐渐发现,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够顺利地融入到城市社会中,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因此,农民开始重视并尊重这些规则,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

其次,陌生人社会让农民意识到了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在农村中,人们交往的对象大多是亲戚、邻居或者是熟悉的人,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而在城市,农民面对的是一群陌生人,与他们交往时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礼貌。在他们看来,也许只有相互尊重、善待他人,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于是,花村农民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陌生人社会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在当前的乡村共同体中,血缘和亲缘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业缘影响力却在不断上升。

从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农民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触陌生人社会的经济行为规则,并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与中国农民熟悉的传统诚信有较大不同:传统诚信讲人情,有变通;现代诚信讲规则,更死板。

尽管如此,对中国农民来说,现代社会的规则意识仍然是外来的,是被动适应的,中国农民的骨子里仍然是人情意识,仍然相信人情高于规则,相信熟人好办事。

四、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

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大有可为:

首先,它可以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民经济德性的培养可以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促使他们在经营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朝着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其次,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地资源的流转问题日益突出。培养农民经济德性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的自觉保护意识,有效防范土地资源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确保农田保持可持续利用。

最后,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也能够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民经济德性的培养可以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向好转变,建立诚信文化,增加居民间的互信和合作,减少纠纷和冲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如何培育?中国农民难免存在先天性局限,仅靠农民自觉和努力难以促进现代经济德性的生长发展。一个国家转型期的农民问题可能最终需要通过国家行为才能解决,农民现代经济德性生长发展的条件需要政府来创造。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财务支持、市场信息和产业链接等多方面的措施,培育农民的经济德性,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小结

如今,中国农民已经一只脚迈向了现代化社会,认识并迎接新兴的市场经济。每个农民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梦想,每个农民都应当获得平等的机会去追求幸福与成长。相信通过农民自身的努力以及政府的支持与保障,转型中国农民的经济德性将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潜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郑金英(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生),编辑:石竹

相关推荐

农民的“经济德性”,正在变革
变革劳动力市场的5种新经济模式:数字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
农民需要什么
“农民市民化”,如何拉动万亿内需?
人口增量第一的浙江,为啥开始“抢农民”?
农民不挣钱
农民自媒体“浮世绘”:抖音、快手们是如何冲击乡土文化的?
政策与竞争之下,青年职业农民如何自我发展?
理解未来零售变革的方向与逻辑
制造业正在掀起一场商业模式变革

网址: 农民的“经济德性”,正在变革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1501.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