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刷爆全网的金句背刺普通人?
“你那不叫勇敢,叫有钱”登上热搜前列的那刻,大约不少普通人会产生终于有人戳破这假象的感慨。
网络热门视频文案“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在火了几个月后被骂声反扑。
被嘲讽这句话应该是“有钱的人先享受世界”,与勇不勇敢无关。
估计许多人看到“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文案的瞬间,脑海中就能浮现出它所对应的视频模板:
上班不顺心、生活遇磕绊,做出裸辞、GAP或者突然想旅游的决定。
搭上航班飞向各地,冰岛是标配,大洋洲是次选项,再不济也得是川西、新疆或西藏。
BGM是郭顶在唱“嘿——当我找到你,试探你眼睛”,又或者是《Ferrari》。
光看歌词歌名想不起来没关系,听一听大脑里就会开始闪现雪山、草原、密林、湖泊和大洋上的日出日落了。
作为热门旅游视频文案,“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火极一时。
可如今年轻人们却突然回过神来。
意识到它令人着迷的自由肆意背后,似乎有着自己难以承担的代价。
从“享受世界”到特指旅游
不难理解为何许多人认为这句文案暗含高昂代价:
“勇敢”需要条件。
能随随便便辞职、gap,说明身上没有车贷房贷之类的固定生活支出、没有原生家庭的索求压力,被认为大概率有存款、或者家庭资助的“托底”保障。
“享受世界”也需要实力。
“享受”一词自带高消费光环,“世界”则意味着遥远的路费、陌生的语言、更高门槛的融入条件,不论哪一条都需要物质上的积累。
与旅游博主们的生活一对比,普通人难免调侃吐槽:
“别人一怒之下辞职去冰岛,我一怒之下也就只能一怒之下。”
我试图追溯这句文案的出处,并没有搜集到确切的来源,视频平台上大部分高赞内容都是近一两个月的旅游潮热度。
但它在今年的流行起源应当是上半年,只是刚开始传播时并没有与“旅游”完全绑定。
比如5月份的一则帖子中,这句话是对戴建业视频内容的感慨。
当时这段视频颇为出圈,戴建业以教学经历举例,发现年轻人胆子越小、越追求完美、越害怕出错,有时会被畏缩困住。
因此鼓励大家应该去记住自己的高光时刻,适当地忘掉或淡化那些失败、尴尬、倒霉的时刻,这样或许能让人更勇敢地去尝试新事物。
而当这句话最初被用于形容一个人、或者某种选择时,它也并不与“物质”挂钩。
更多是倾向于传达——用勇敢去拓宽人生的可能性。
以3个月前的一则10万高赞热榜视频为例,“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的文案被用于形容一位在52岁重开人生的阿姨李冬菊。
她在经历丈夫出轨、离婚、确诊抑郁症的一系列打击后,决定尝试骑行旅游。同行的骑友却嫌弃她年纪大、装备差,甚至一度在异国他乡把她抛下。
李冬菊阿姨于是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机、查找攻略、独自上路,三千的退休工资不足以支撑旅费,靠着睡野外乃至墓地、搭帐篷省钱。
她听不懂英文,但靠着勇气前往大洋洲骑行。
骑行途中在澳大利亚发现刚刚冒头的森林山火,用翻译软件说给当地人听、让对方报警,镇上居民报答她的善意,特地驱车找她送帐篷和装备。
李冬菊将骑行经历形容为——是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自己。
可以看到,“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最初并没有什么固定范式。
其中当然有旅游相关视频,但尚未占据绝对的主导趋势。
勇敢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说走就走、环球旅行。
也可以是一个12岁男孩,精打细算、起个大早去期待已久的游乐园;
又或是一位上班族终于鼓起胆量、报名从小羡慕却不敢尝试的街舞班。
只是在传播过程中,这句文案逐渐被今年浩浩荡荡的出国旅行热潮所裹挟。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十一期间出境游整体订单量达到去年同期20倍。
无数旅行视频的集中出现,让“享受世界”的内涵逐渐被固定为字面含义。
“勇敢”也逐渐从拥有说走就走的冲动,微妙地转化为有说走就走的物质实力。
看似变化不大,内核上却是颠覆性的变动。
今年能不能“享受世界”,和“勇不勇敢”关系大吗?
或许可以借用另一跳今年流行颇广的网络金句,来解释“享受世界”文案内核的变动:
如果说原句的本义,是鼓励人们遵循内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是一片旷野”。
被单一理解为“出国旅游”后的这句话,则是把旷野般的人生设想收束为了孤零零的一条轨道。
很多人原本看到这句话联想到的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结果一刷网络,铺天盖地顶着这句话的是奢侈旅游视频。
这种落差难免给普通网友传递出一种并不让人愉快的暗示:
“什么叫勇敢地享受世界?有实力随时出国旅游才叫。”
整个传播过程中,其实没有谁故意去扭曲这句话。
旅游潮的出现,让它慢慢地被捆绑在了中高级旅游视频里,并在被优越感主导的互联网中,逐渐变成了炫耀某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这在人们愈发意识到阶层隔阂的当下,难免引发争议与隔阂。
当一位家境不错的年轻人辞职、肆意旅游,用“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发布视频。对他而言,此处的勇敢或许指没有顺从令人窒息的职场,这也当然称得上“勇气”。
只是这份“勇气”,对于当前无法辞职、但凡出现工作空窗期存款就会耗尽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一件自己从未想过要去实践的事,对普通人来说不算“勇敢”,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天方夜谭”。
于是当这句文案以旅游视频的方式刷屏,普通人难免提出疑惑:
“有钱出国旅游,和勇敢有啥关系。”
双方都没有做错什么,也都没有敌对的恶意。
只是所处视角不同、难以彼此理解,一方疑惑“为什么不勇敢一点”,一方疑惑“这是勇不勇敢的问题吗?”
今年出境游热潮的特殊情况,还无形当中加剧、催生了这层隔阂的诞生。
航旅纵横数据显示,今年长假的国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不含税)约为5977元,比暑期上涨40%,国外酒店、门票等费用也在飞涨。
涨幅之大超出了许多普通人的预期,当然国内游同样涨价。
今年谁不想旅游,谁不想“之前没去成的景点,我都要夺回来”。
不少年轻人哪怕过去几年生活与收入本就有所受挫,今年还是下决心勇敢冲动一把,做好了为旅游付出更多成本的准备,转头却发现机票价格的涨幅远超准备。
因此对许多人来说,影响今年“去不去旅游”选择的因素还真主要是价格问题,和态度关系不大。
这时候看到“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文案,心里多少有点不服:
“怪我喽?怪我不够勇敢喽?没有勇敢地在行业逆势里也赚大钱、可以随便挥霍喽?”
此刻的不满,与其说是针对这一句话、某个人或者旅游这件事,不如说是针对一种困局般的处境:
“我想要勇敢,可我能用什么去支撑自己的勇敢?”
普通人面对变动与未知的底牌,在变少。
“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有资格享受世界?”
或许有朋友会疑惑,旅游并非只有花大钱一种模式,坐绿皮火车、住青旅、去免费景点。
国内本就有大好河山可供游览,真想出国游就蹲蹲平日里的打折机票,不也是一种“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吗?
这话完全没错,我也相信不少人会像这般被文案鼓舞、探索新的旅游方式去拥抱更广大的世界。
只不过此次问题争议的核心,其实始终不在于“如何去更多地方旅游”,而在于对资格的辩论:
“人要达到什么条件,才有资格去勇敢、进而享受世界。”
东亚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套隐秘但融入骨血的逻辑:
人要有资格,才配享乐。
它体现在所有人从小听到过的套话中,“等你高考完上大学,就轻松了”“等你工作赚大钱买了房,就能出国玩了”。
又或是东亚父母视角下:“等我操心完你的结婚生子,任务就完成了、我就享福了。”
在这套逻辑中,人生就像是被设定好程序的游戏、每突破一个关卡就能获得对应的奖励,只要爬山一般拾级而上、就能获得被许诺的安稳与享受。
这一点在“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掀起的舆论风波中,同样有所体现。
我搜到六个月前一条以“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为文案的旅游视频。
当时这句话还没有烂大街、不是挂在嘴边的标语,因此底下评论都在认真讨论这句话对错与否。
一条高赞评论是反驳这句话,觉得一冲动出门旅游不算勇敢,承担家庭责任、买房买车才算。
这句话的潜台词或许是,买车买房的人比随便出门旅游的人更厉害,因为他们承担了更多压力、受了更多苦。
许多人赞同这一观点,但也有不少人在这两种观念的碰撞下突然意识到不对劲:
“一次旅游而已,不至于让一个家庭倾家荡产。怎么就默认旅游是不承担家庭责任、又或是买房买车就不能旅游呢?”
在“有资格才配享乐”的逻辑中,享受永远是后置的、是必需完成某个先决任务才有资格享受。
而传统观念里默认,工作攒下的钱得先用于买车买房与家庭,其他都是次要品,以至于令人在享受快乐时产生负罪感或内疚感。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句话,恰巧与这套观念相冲突。
它不鼓励苦尽甘来,而是更鼓励迈开脚步、找办法提前去享受世界。
“吃完苦再享受”作为一种人生选择,其实没什么对错之分,只是一种接近于延迟享受的理念。
但当它成为一种集体共识,却有可能导致一种绞杀人生可能性的困局:
“吃完苦再享受”的社会观念能够成立,有两个默认前提。
一是默认人只要吃苦、就会有回报,只要一层一层地往上攀爬社会金字塔,就会越来越好获得享受,所以吃苦是有利益回报的好事。
二是默认人的享受只能通过物质积累来实现,享受=物质条件好。
许多父辈对这一套逻辑深信不疑,他们的青壮年时期正好撞上了物质条件虽然有限、但经济发展快速的千禧年前后。
那的确是一个吃苦有回报、吃饭不愁就是享受的时代,越往后越好、享受的福气在后头。
但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套社会观念却出现了裂缝、开始失效。
如今通过高考、考研、工作的关卡就能获得轻松安身立命的奖励吗?未必。如今吃苦一定能获得回报、未来一定能更好地享受吗?未必。
既然如此,何必苦守着吃上几十年的苦再可以开始享受的人生模板,不如勇敢一点享受当下的自我。
或许正是因为许多年轻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今年捧红“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只是可惜的是,它在走红后已经脱离了本义、变成了另一种刻板的人生规训。
相比于“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我其实更喜欢另一种观点:
所有人都值得享受世界。
勇敢的人跑得快些,胆小的人可以慢慢来。所享受的那个世界可以是辽阔的自然天地,也可以是一方令人心安的小城小镇。
重点从不在于谁有资格享受,而在于享受的资格本就应该属于每个人。
而社会,应当为普通人留出享受世界、休息片刻的喘息空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
相关推荐
小米走过13年,贡献不少金句,你最喜欢哪句?
三星背刺谷歌?
9.9元体验AI写真,阿里应用“背刺”影楼
如何评价红米Note 12 Turbo背刺自己家大哥红米K60?我的看法如下。
暴雪背刺网易,魔兽“后妈”难寻
华为机皇Mate60 RS发布 张雪峰已被华为“背刺”三次
2019大佬金句盘点
核污水背刺日本化妆品
淄博烧烤,一场普通人的市井生活保卫战
李佳琦“79元眉笔”背刺“所有女生”,一场主播和品牌的“双输”
网址: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刷爆全网的金句背刺普通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3529.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5037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982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767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9209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9079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202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315
- 8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549
- 9滴滴出行被投诉价格操纵,网约 7166
- 10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