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音乐节,为何总成了“音乐劫”?

音乐节,为何总成了“音乐劫”?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12:00

今年以来,各地的音乐节呈现“井喷”现象,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国庆8天假期中,音乐节数量超过60场,刷新过往纪录。

即便是在音乐节最盛行的2020年,当期举办的音乐节也不过才20余场。

与以往更不同的是,以前的音乐节都喜欢选在一、二线城市,而如今的音乐节直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

原因也很简单,一二线城市不仅场地和排期紧张,运营成本高,审批程序更是异常繁琐,市场也基本饱和。

二三线城市往往更需要音乐节带来的流量和知名度,提升当地文旅项目质量,彼此可谓一拍即合。

不过,也正是由于如今的音乐节“多如牛毛”,才引发出一轮又一轮的舆情风波,令举办城市措手不及,深感“受伤”。

这也让城市君不禁思考,城市举办音乐节获得流量和关注,明明是期待已久的“泼天富贵”,可为何总会出现意料之外的舆情漩涡?

一、音乐节给城市带来的惊人收入

事实上,如今各大城市主动举办音乐节,是为了迎合相应政策,并将音乐节当作解锁本地文旅的“流量密码”。

从去年的“淄博烧烤”带来的一系列网红城市出现,文旅项目已经成为诸多城市刺激消费的不二法宝,反响都很不错。

因此,今年4月的中央会议强调: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涵盖剧场、新空间、大型场馆和各类景区、园区、街区的演出活动在推动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回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

以此为契机,各地纷纷以音乐节的形式开展各类演出经济,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对多数三四线城市来说,工业是经济重头戏,但文旅业同样重要。

城市举办音乐节及演唱会,其实就是将粉丝经济嫁接到文旅产业,通过“音乐节+文旅”模式,形成一条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按照业内估算,音乐节期间,一元钱门票大约带动举办城市七到八元的其他消费。这些消费大部分都会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文旅等行业消费提升,为举办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城市举办音乐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知名度、展现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等,也为举办城市后续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打下基础。

所以,这些演艺活动被网友戏称为“泼天富贵”。那这“泼天富贵”究竟对举办城市带来多大的经济收入呢?

拿这次南阳迷笛音乐节举例,根据当地数据统计,为期4天的音乐节共邀请80多组乐队及音乐人,吸引约15万人次观众,每天给南阳带来4万人次游客。南阳日报报道,9月29日至10月5日,全市共接待游客709.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增长19.4%、33.3%。

可以说,如果不是后来的漫天舆情,南阳这次的迷笛中原音乐节算是很成功的案例。

当然,这也离不开“迷笛”自身的品牌号召力。作为国内的头部音乐节品牌,迷笛在今年上半年就在海口、烟台、海拉尔等地举办过城市音乐节,分别为当地或直接或间接带来约1亿元、15亿元、89.25亿元的文旅收入。

除了音乐节,知名艺人的演唱会带来的城市收入同样不容小觑。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五月天”的北京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草莓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北京延庆世园公园周边的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8倍;无限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北京温榆河公园周边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6倍。

还有今年8月西安的“TFBOYS演唱会”,根据数据统计,演出前后三天,相关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西安4.16亿元的旅游收入。让各方感叹西安“赚麻了”。

在此之前,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海口站,短短4天就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入场,让海口全市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超过当地端午假期收入的3倍,更是高出当地“五一”小长假的旅游收入;薛之谦巡回演唱会首选衢州,也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带来1.24亿元旅游收入。

自然,如此耀眼的演唱会经济是与今年演出市场的持续复苏密切相关的。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同比增长673.49%。2023年暑期(7月1日到8月31日),全国演出市场演出票房收入102.77亿元,同比增长792.41%;观演人数3256.19万人次,同比增长806.7%。

二、城市举办音乐节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音乐节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显而易见,但随之而来的不利舆情也几乎伴随所有举办城市。

从前不久河南南阳中原迷笛音乐节的营地被盗事件,到之前的蚌埠龙湖音乐节的“栅栏事件”,城市君都做了相关的介绍和分析。

此外“票价刺客”“临时取消”“票价分区”......等等问题也成为了舆论的关注焦点。

客观上说,演出经济带动城市文旅发展的路径是可行的,但城市也不能就此当成解决城市文旅发展的“灵丹妙药”。

综合来看,近期的音乐节爆发驱动力其实源于消费者曾经被压抑的“出门”欲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同质化的音乐节泛滥,未来此类的演出经济必然会有一定回落。

而且,每场城市音乐节少则三天,多则五天,当数十万的乐迷、游客蜂拥而至,远超当地曾经接待能力的上限时,考验着当地政府是否具备超强的运营能力。不仅需要调度当地的交通、住宿等服务项目,还要密切关注乐迷动态,能否尽可能将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并解决。

这些能力往往需要城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来把握,无法简单复制其他城市的举办经验。

更重要的是,城市音乐节实际只是引流,关键是城市如何将其与自身的文旅产业联动,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旅项目。

比如乌镇的“戏剧节+文化古镇度假”、西安的“影视节目+沉浸式大唐文化体验”等主题文旅,都是文旅联动发展的优秀代表。

事实上,三四线城市也无须担心缺乏足够的基建项目,没有豪华的购物场所。

从淄博烧烤、黔东南“村BA”走红网络,不难发现,三四线城市如果能深挖出独具魅力的文旅亮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路线,同样会有“出圈”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城市管理者不能只看重音乐节带来的短期效益,而是能否从城市文化和服务角度注入更多的增长动能,努力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即便再小的改变也一样会被游客感知和好评。

与此同时,除了收入和效益的考虑,网络舆情也需要高度重视。

三、城市音乐节应增强舆情监测与防范

如今的网络舆论环境可谓草木皆兵,一句话,一件衣服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揪住不放,用来制造吸引眼球的流量故事。

一旦此类事件在音乐节期间出现,被人制造话题后带节奏,再形成爆发式地传播,造成负面舆情,很可能就让音乐节所有相关人员多日辛苦毁之一旦。

从之前音乐节曝出的各种舆情来看,无论是主办城市,还是相关承办单位、赞助商,都应有相应的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预案。

城市君建议,音乐节从策划初期开始就应该建立舆情监测机制,覆盖音乐节的宣传、票务、演出、现场、安保等多个环节。

相关监测内容应包括社交媒体、网上论坛、新闻网站、短视频等多个媒介,并有相应的记录和反馈意见。

因此,主办城市应该通过与专业舆情应对机构合作,通过获取音乐节所产生的舆情信息,从中及时发现不利消息,找出源头,快速解决。

同时,针对不同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更需要及时分析和总结,不能简单封杀了之。而是认真了解原因后,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后续可能发酵的情况制定详细应对措施。

还是拿这次南阳音乐节被盗事件的后续举例,由于官方回应迟缓,加之有“甩锅”嫌疑,又再次引发舆论对当地管理部门模糊重点、转移矛盾的质疑,使得官方的“灭火”之举又成了“拱火”。

不客气地说,如果南阳在音乐节闭幕后,也能拿出开幕前的热情和精力,做好后勤安保工作,包括舆情应对,造成的后果可能就不会如此严重。

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当地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不足,没有及时对音乐节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舆情应对措施。

当然,天下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事,预案也不能杜绝所有问题,城市举办音乐节是否顺利,考验的是举办城市综合实力,与一座城市的经济水平、政府组织管理能力,乃至整体的市民素质有关。

对于任何城市而言,举办音乐节,除了补齐硬软件短板,碰到不利舆情时,如何以最大诚意来应对,依然是一门急待补上的“必修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研究室(ID:gh_316bbfbace45),作者:王药师

相关推荐

音乐节太多,音乐不够用了
「云村卧室音乐节」爆火,1600万人涌进音乐直播间
“云音乐节”能给音乐行业带来什么?
掘金音乐节
十一黄金周后,音乐节再度进入调整期
网易云、QQ音乐为何不作Spotify“学徒”?
国庆假期,音乐节“渡劫”
音乐营销新风向:众品牌入局音乐节,能赚回本吗?
新消费品牌强势入场,音乐节玩法或被颠覆?
无奈一鸽再鸽,音乐节主办方怎么办?

网址: 音乐节,为何总成了“音乐劫”?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3796.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