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县乡学子“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注定失败”
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研究的田野放到县域?
有调研显示,中国近2000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中小学生,他们的教育现状被认为是最真实的中国底色。县域在教育资源上远较地市、省城匮乏,中国教育发展得如何,关键看县域教育办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县乡的孩子们是中国教育最应该关注的群体,理解他们是教育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县域教育具有很强的民生性、层次性、嵌入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广袤而未开垦的田野。跟县乡的孩子们在一起,才是回到了安放心灵的故乡。
一、教育竞争不断往低学段转移
县域教育的民生性决定了它最首要的功能是给予县乡的孩子们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获得尊严,走出校园时是一个头脑清醒、心智成熟、人格健全的人。这就需要县域教育关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经历、应试水平、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校园生活、家庭环境,关注为他们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教育管理体系。
但是从调查来看,县域教育并没有做到为每个孩子提供相对均等的对待,有的初高中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就连部分小学也出现了所谓快班与慢班之分,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进行区别对待和差异化资源投入,给予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心理暗示”,即“学生不行”“孩子不行”“自己不行”。许多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早早地就被打入“另册”,成为“另类”甚或“不可教者”。区别对待在县乡初中体现得最明显,不仅有隐性开除,还有分班、分座位、分群体的区隔,结果是少数学生获得重点关注,多数学生被排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竞争与压力在不断地往低学段转移,县乡教育资源匮乏,非常需要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如何真正实现县乡的孩子们在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上的“有教无类”,是县域教育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二、县域教育资源投入不精准
县域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精准性。县域教育体系由县城学校、乡镇学校、村级小学三个层次的学校构成。当前教育资源的投入有两个趋向。一是中央省市教育资源主要投入在村小上,表现为对大量小规模学校的持续高标准投入。关注村里的孩子,让村里的孩子能够就近、低成本入学,这确实符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治要求。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村小的衰落甚至消失将在短期内发生。多数村小也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校园氛围,学生在村小得不到应有的成长,从而造成资源投入无效率和大量浪费,也使得学生被捆绑在村小而丧失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二是县级教育资源主要投入在县城学校,表现为“教育新城”在各地大量涌现。农民自主城镇化使得对城区教育资源的需求扩大,县级政府在县城根据需要增加学位是正当的民生投入。但是,当前许多县级政府通过投资“教育新城”拉动县城房地产发展,人为推动农民进城,不仅会加重农民家庭负担,还会导致乡镇学校学生和教师流失,加速乡镇学校的衰落。这两种投入趋向不仅会导致县域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还会造成教育投入的不精准,典型表现为都忽视对乡镇学校的投入。
而事实上,乡镇学校相对于村小而言有师生的集中效应和资源投入的高效率,相对于县城学校而言有接近村里孩子、让村里孩子低成本入学的优势。只有从县域体系的整体视角及其发展趋势去看,才能把握教育资源投入的均衡性和精准性,才能更好地让县域教育服务县乡的孩子们。
三、县域教育要回应乡土社会的需求
县域教育较之地市、省城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嵌入乡土社会,乡村的孩子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城市学校相对独立于城市社会,可以完全按照教育规律和学校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但是县域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村级小学,却是深嵌在乡土社会之中的,既受乡土社会的影响,又要回应乡土社会的需求。因而,县域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方式方法由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乡土社会共同塑造。
首先,县域教育要回应乡土社会的教育需求和变迁。在过去,每到农忙的时候,乡村中小学都要放假几天,让学生回家帮忙和接受劳动锻炼。乡村学生多是走读,学校离家较远,放学回家后还要干农活,所以下午放学时间普遍比较早。农村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承担文化教育和作业辅导的工作,学校就需要将学生的知识教育工作全部承担下来。随着乡村社会加速解体、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家庭、村庄在学生社会化、养成教育方面的功能弱化,这些功能也需要学校承担起来。另外,祖辈在学生的校外安全、手机成瘾问题上无能为力,学校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也越来越大。
其次,县域教育还要关注乡村孩子的特点和禀赋。乡村孩子在学习、接受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乡村孩子能吃苦耐劳;乡村孩子见世面少、面子薄;家庭差异大;问题家庭多;宗族观念重;重男轻女的旧观念依然存在;等等。如果学校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优势而弱化其劣势,则可以使乡村孩子获得很好的成长。这些都需要学校“因材施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乡村学校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这无疑给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乡村学校的家访制度、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较城市学校更重要。
四、县中是县乡孩子们的希望和出路
县域教育要给学生以出口,就需要办好县中。县中是县域教育的龙头和旗帜,也是县乡孩子们的希望和出路。这不是说县里每个学生都需要通过县里一两所优质高中考上大学,而是说县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
县中办得好,每年都有清北生和高重本率,意味着县域教育有质量,县乡的孩子们就不需要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就到地市、省会城市求学,县里各学段优质生源就能留下,优秀师资也会留下。这样,县乡的孩子们就能够在本县接受良好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也就不需要过多考虑择校问题,教育竞争就会被限制在乡镇、县域,家长和孩子们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教育焦虑。优质县中带动下的县域教育有效抑制了县域社会的教育竞争和教育焦虑。
然而,超级中学的发展和扩张打破了这一格局。超级中学通过“掐尖”将县中优质生源挑走,破坏了县中的生源结构,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下降, 进而带来中等或中上生源以及优秀师资流失,这样县中必然衰落。县中的衰落又会刺激县域有能力的家庭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就将孩子送到地市、省城优质学校,带来小学、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进而使得县中生源更差,形成负反馈。
结果是,县域的家长在全省择校,也就是在全省竞争,必然导致全社会教育竞争和教育焦虑加剧;县域教育全面溃败,多数不能走出县域参与全省择校竞争的家庭的孩子面临着“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注定失败”的局面。
《县乡的孩子们》是在武汉大学贺雪峰教授指导下,由杨华、雷望红领衔的华中村治研究团队集体创作。这是一部全面揭示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县乡学子困境与前途的调查研究著作。作者们通过对县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状况,探寻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前途。
相关推荐
为什么美团、饿了么外卖成功,而上门做饭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李国庆:亚马逊本地团队无实权 15年前就注定失败
打脸马斯克,“无人车依赖LiDAR注定失败”的预言实测并不成立
美媒:马斯克不了解中国 他的微信计划注定失败
底层创客,在县乡求生
米聊的结局,QQ时代就已注定
一位创业者自述:为何在线教育注定失败?
面对学历困境,“二本学子”如何“开窍”与“自救”?
莫让“造假的外卖”忽悠消费者(网上中国)
罗永浩的冬天已到:负债10亿成老赖,三年前就注定败局
网址: 莫让县乡学子“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注定失败”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5511.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984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9505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9242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8740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8607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10154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8225
- 8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7120
- 9五一来了,大数据杀熟又想来, 7106
- 10大数据杀熟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