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中国最常见的亲子模式:投资关系

中国最常见的亲子模式:投资关系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11月02日 17:22

最近看到一段话,挺让人窒息的。

这个故事看得挺悲哀,因为我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中国家长,在和孩子的关系上,不是父子关系,而是负债关系。不是在养孩子,而是搞投资。

我们养孩子,和散户投资的心态是一样的。

虽然投资之前没做过什么背调,只是听别人说这只股票会涨,就盲目地买了,买完还期待自己买的是支潜力股。

等到自己套牢了才发现被坑,这时候心态开始纠结,一边自己骂它不涨,一边阻止别人骂它不涨,防止跌得更狠。

明知道是在赔钱,却总幻想遇到牛市,主打一个陪伴。

中国家长不期待回报,却总是在谈回报。

全世界没有任何家长,能像中国父母这样任劳任怨,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中国父母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儿女。

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孩子;看书,是为了言传身教,陪孩子读书;旅行,是为了带孩子认识世界;孩子青春期之前,就连周末都得参加各种亲子活动辅导班。

你说他们真是图回报吗?没有任何一种回报,能抵得上这种付出。

但他们偏偏把回报挂在嘴上,说什么“等我老了动不了,你可得伺候我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应该报答报答我了”“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呐”。

还有终极杀手锏:“我算是白养你这么多年了。”

这句话一出,你就能想象得出重仓乐视的人,在2017年的心态了,约等于过去这么多年的投资血本无归。

这样的话语,别说孩子听了不舒服,任何一个人听了代入一下都很难接受:

你对我好原来是期待超额回报,而不是因为你想对我好。

原生家庭的亲情本来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礼物,无论父母的付出,还是孩子的感恩,都是很自然、很快乐的事。

我再强调一遍,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被感恩的父母。

但他们偏偏要用一种投资的心态,去阐述双方的关系。“养儿防老”就像一个思想钢印一样,明明不是他们的出发点,却总在操纵他们的言行。

结果就只能是养也没养好,防也没防好。

所以,那些说着养儿防老的,到最后往往都成了养老防儿。

中国的子女不想被估价,却总在被估价。

最近几年开始流行所谓的“不被定义”,而这种观念会流行,是因为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开始试图反抗一件事:被估价。

中国的孩子逃不了三件事:考试、催婚、被估价。

从小到大,我们被估价的方式太多了,懂事、早当家、成绩好、会说话……

这些都是估价的标准,做到一个是好孩子,做到三个是三好孩子,做到四个可能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甚至网上还有全国不同地区“一等孝子”“二等孝子”的具体指标。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让孩子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还有错了?

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肯定没错。但如果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只是为了让家长自己炫耀成绩,让家长自己满足,那就是一个巨婴家长在利用一个孩子。

而这种利用,常常伴随着一种看不见数值的估价:孩子要么被贬低,觉得自己的价值不如别人;要么被威胁,觉得自己应该提高自己的价值,满足家长的需求。

一般陷入这种关系的孩子,永远被逼着往前走,永远要追赶上父母给他们的估值,永远不要让父母在别人那里贬值。

所以,他们一个个被父母逼着成为人上人,但其实,他们只是父母的工具人。

中国的孩子不想被当作投资品,却总成为投资品。

说到这里,我想探讨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国发展得太快了。我们几乎是在一代人之间,从农业社会跨入了现代社会。

我前面所说的一切,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封建余毒。

因为在农业社会,孩子最强的属性是劳动力,不仅养孩子成本低,而且一个孩子长大了,就可以带弟弟妹妹,为什么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因为家里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带大的。

而且因为生得多,所以即便口粮不足,死几个也不心疼,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下,每个孩子都能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虽然未必能到罗马,但是一定能成骡马。

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个好的投资品。所以衍生出了一系列诸如: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之类的观念。

但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一直到毕业之前,都是个吞金兽,虽然教育的投资有上限,但这个上限确实有点高,一般家庭砸锅卖铁也碰不到天花板,所以他就约等于没有上限。

投入了这么多,孩子会带来奇迹般的回报率吗?

很遗憾,并不会。现在你仅仅把孩子当做一个投资品,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高消费、低产出的差劲投资品。

那些天天想着孩子是投资的,最终都会亏本。

那些天天想着孩子来报恩的,最终都会反目。

那些天天想着孩子是用来控制的,最终都会逃离。

所以,虽然不喜欢胡适,但我挺喜欢胡适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母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的归投资,亲子的要归亲子。把投资当亲子,把亲子当投资,最后一定都会血本无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始终要明白一个道理:

其实是先有了儿子,才有了爸爸。

是先有了他们,我们才成为了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左中右(ID:iiiidea),作者:王左中右

相关推荐

中国最常见的亲子模式:投资关系
疫后亲子研学经济:4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做15后的生意,把迪士尼装进商场,室内亲子乐园在“长大”|36氪新风向
探索不断,什么才是亲子教育未来发展道路?
新资本 | 常见投资——用“研究+服务”助力中国天才创业团队成长
萌宠乐园、无动力、生态农庄……解析亲子乐园“吸金”术
MoreCare茂楷获金宝贝超亿元战略投资,将重点发展社区店模式
关系质量高的伴侣,这件事上最平等
14.12亿人口数据,暗藏亲子游“财富密码”
2147483647,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电话号码

网址: 中国最常见的亲子模式:投资关系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6388.html

所属分类:互联网创业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