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研究到位,却赚不到钱”?
一、形成闭环才能持续赚钱
常听有人说:
这个公司我之前就看出来会爆,就是一直没有腾出仓位下手。
这个股我一直拿着,就是刚启动的时候做了个T,T飞了。
这个票我一直最看好,听我话的都赚大了,但我的利润都被其他票给亏完了……
在很多新手来看,股票投资不就是找到好股票仍然买入吗?但实际操作中,“研究到位,赚不到钱”的现象,非常普遍。
前期跟一位量化交易高手交流,他的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现象的真正原因:研究是一种能力,交易是另一种能力,这两种能力单独看都不能保证赚钱,需要拼合成一个投资闭环。
这里要解释一下他借用的“商业闭环”的概念。
我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低着头走路,捡到10块钱,后来一段时间,他走路总爱低着头,居然又让他捡到一回,于是再怎么劝他也不听,指望还能捡到钱,直到后来脑袋撞到树上。
偶尔“低着头”的动作,造成了“捡到钱”的结果,“捡到钱”又激励他加大“低着头”的频次,必然会增加“捡到钱”的概率。
初始投入——回报——激励机制——自动重复投入,因果循环,相互促进,这就是“闭环”的原理。“低头走路捡钱”,大概就是我儿子人生中形成的第一个“商业闭环”。
所有成功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都要形成“闭环”。
“规模效应”是现代商业最常见的“商业闭环”,某类产品的几个竞争者,如果有一家率先达到某一个“规模临界点”,它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有更多的利润开拓市场,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对竞争者的优势,从而持续领跑。
其他的商业闭环还包括:网络效应、专利壁垒、品牌心智……
不同“闭环”有不同的效率,我儿子创造的“低头走路捡钱”的“商业闭环”效率最低,捡了两回就没有“然后”了。
很多成功的投资者在分享投资经验时,都会重点强调自己如何发现一个机会,给大家一个“只要发现机会就能赚钱”的错误的印象。实际上,投资机会是最不缺的,也最没有通用性,汝之蜜糖,彼之毒药,而“形成投资闭环”才是成功的投资者真正的赚钱原因。
一个投资闭环的过程可以简化为:
1. 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
2. 列出一个投资计划,执行,并获利;
3. 回顾过程,总结出这一类投资机会的特点和交易方法;
4. 再有意识地寻找类似的机会;
5. 回到1。
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发迹于某个特定时刻,推动了一个可以“因果循环”的投资策略,形成一个可以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投资闭环”。
接下来,本文将主要分析:
1. 投资形成闭环的两个关键环节;
2. 无法形成闭环的主要原因;
3. 突破投资闭环的瓶颈。
二、闭环缺口之一:形成一个详细的交易计划
研究与交易无法形成闭环,其中最大的问题在“研究→交易→研究”之间的两个缺口上。
先看第一个,从研究到交易的缺口——策略与计划,思考你研究的结果如何形成一个正确的交易。
比如说,价值投资者常常去计算某一家公司的长期经营优势与估值,再根据一定的安全边际给出一个合适的买入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就可以投资。
看上去很简单,不需要什么计划,但实际操作中,问题就太多了——如果迟迟达不到你的买入点怎么办?很多人的办法是多准备几个票,哪一个最先到买入点就先买哪个。但这个方法的结果往往是,你最看好的品种永远买不到,能买到的都是“备胎”;经营好的时候永远买不到,等买到了已是明日黄花。
此外,你的仓位怎么安排,如果买不到,你的仓位就空在这里吗?如果不想让仓位空着,又如何去用“备胎”填补?如果你本打算买一个股票的仓位先买了另一个股票,那何时再切换回来?
还有如何评估持有品种和待买入品种?买入需要安全边际,持有需要估值耐心,买入和持有对于估值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差别呢?
上面都还只是纯粹的长线价值投资者遇到的交易问题,是问题最小的那种,因为价值投资者的“研究—交易”闭环中,交易占比非常小,如果你的投资体系偏向于市场风格轮动,偏向于景气度投资,那么“交易”对你而言就更重要了。
如果是主题炒作、短线技术以及一些量化交易,研究只是服务于交易的附属部分,研究只是为了最快地筛选出尽可能多的最适合这个投资体系的标的,那么这个交易策略的制定就是重中之重了,包括但不限于:
1. 仓位:仓位如何控制?如何加减仓?什么时候重仓?什么时候轻仓?
2. 不同机会在交易价值(不是投资价值)上的比较;
3. 单一品种的止盈与止损,账户的止损,方法的止损;
4. 如何评估市场变化对交易的影响;
5. 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及应付策略……
一个交易逻辑的形成只是从0~1,但要完成交易却需要从1~100,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地把这个想法变成一个详细的交易计划,宁可多想一点,也不要到时候再临时决策。
上面的这些,前提还得是你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法体系,在此之前,问题就更多了,你还要对方法本身进行不断地修正。
这就涉及投资闭环的另一个缺口。
三、闭环缺口之二:化繁为简,追求个人绝招
形成投资闭环的另一个缺口是从研究到交易,作用有两个,一是提供结果反馈,二是提供可持续投资的资源。
一次的投资非常成功,那然后呢?本次交易对于你的研究方法需要形成一定的反馈——你之前制定的交易计划,哪一些起了正面作用,哪一些根本没有用上?实际交易中,哪些是你之前没想到的,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只有不断反馈,你才会更清楚应该在研究中关注哪些因素。
我发现很多人在做基本面研究时,所有信息事无巨细全部列出来,有好有坏,看上去很客观,可最后自己也不知道结论是什么,最后还是随机交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研究无法形成策略,本质上是不知道让你赚钱的投资主要靠哪些因素。实际投资中,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一两个,比如:
如果是景气度投资,成长性的指标和高频数据是核心;
如果是成长股价值投资,那么反映成长性和商业模式的数据是核心;
如果是价值股投资,业务模式的稳定性、现金流相关的指标是核心;
如果是困境反转投资,就需要找到该行业反转的先行指标和验证指标……
反馈的另一个作用是对于策略方法的简化与修正。
当你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后面如何执行,你需要一个完整的操作计划,前面提到从研究到交易的过程,一开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但是实际上,方法又不能过于复杂,后期又需要化繁为简,追求一招致胜,需要把共性的东西给拎出来。
这是一个“放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最适合自己的机会,而去放弃自己不太擅长把握的机会,你就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基于交易结果的数据分析方法。
比如说,任何一种投资方法,都是“胜率、赔率和投资久期”三个维度的结合。你需要通过自己过往的成功交易去找到自己的定位:
首先是胜率与赔率的侧重:你是喜欢把握那些大空间、大故事但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大题材和“大行业小公司”(典型的赔率交易)?还是那些成功路径相对确定的、有明确估值体系的高胜率公司(典型的胜率交易)?
其次是投资久期与赔率的结合:你是更喜欢那些短期看起来没有爆发性,但长期空间很大的长期赔率投资?还是那种短期跌无可跌,而且有明确预期的拐点,但胜率不够的短期赔率品种?
最后是投资久期与胜率的结合:你是喜欢那些行业空间已经很成熟,短期也没什么增速,但是业务确定性非常强,现金流很稳定的长期胜率投资?还是喜欢在高换手率短期均线向上发散的热点板块中寻找短线胜率的交易性机会呢?
“胜率、赔率和投资久期”三个维度,不仅是方法偏好,还要考虑个人资源的问题。
你有哪些外在的资源与优势:你是否有很强的商业嗅觉,能够判断出一个生意的好与坏?你是否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天天看盘?你是否非常擅长财务挖掘,可以从财务数据中找到潜藏的商业机会?你是否有很强的信息渠道,海里有人?
你还有哪些性格上的内在优势:你是否脑子动得特别快,感觉特别灵敏,善于把握短线的机会?你是否很有耐心,非常沉着,得失心也不重,可以长期守住一个机会,等待命运的来临?你是否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可以把一些投资达人聚成一个局?你是否很擅长数学分析,把草根牛散的直觉经验总结成量化的策略?
先用直觉去回答上面的问题,再用过往的交易数据去验证,最在更多的实际交易中形成更具体更个人化的方法,用实实在在的回报率去证明你这个“研究—投资”的闭环。
四、不能形成交易闭环的三个原因
从这两个缺口看,不能形成交易闭环有三个主要原因:
1. 最常见的原因是投资闭环中有漏洞
最容易出现的漏洞是对交易考虑不周,很多人可以把事情想得头头是道。一到交易时总是漏洞百出,具体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我前面也已经说过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逻辑的可证伪性,很多人的投资基于不可证伪的理由,这是注定无法形成闭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关于“不可证伪性”,详细阐述见《凡是不可证伪的投资理由,都是自己忽悠自己》。
2. 随机交易
此外有了交易计划就要努力去执行,千万不能随机交易,改变计划。随机交易下,就算赚钱了也不知道是计划的成功,还是你的运气。
3. 期望值为负
从交易到研究的闭环的最大漏洞是,你的投资方法的期望值不为正。
所谓正期望值,就是长期交易的结果,总体赚钱的量大于亏钱的量,强调的是长期,而不是短期一两次赚钱。
一个正期望值的交易总是要同时兼顾赔率与胜率,大部分人的问题是出在赔率不够,眼高手低,习惯于赚小钱,只要一笔大亏就全部亏掉了;也有少数赌性比较强的人,问题出在方法的胜率不够上,偶尔会赚一笔很大的钱,但是后面多次小钱全部亏掉。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你的实际投资周期总是无法完成你预设的投资久期。很多人都假设自己能够长期拿着,但是实际上几乎每一笔投资都是扛不住亏损提前结束,这种所谓的长线投资更多只是欺骗自己。
为什么投资者会长期使用期望值为负的方法呢?从投资心理上说,人对赚钱的次数和单笔较大盈亏更敏感,还有一些心理因素的干扰,比如近因效应、小数法则,等等,如果不分析交易记录,就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方法。
那么,形成投资闭环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
五、突破闭环的瓶颈
投资闭环的最终目标,套用物理学的一个名词,是形成正反馈放大的“增强回路”,本金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有效率,纠错机制也越来越健全。
然而,所有的投资闭环必有其瓶颈,最终会在一个上限与下限的区间内摇摆,套用物理学上另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负反馈的“控制回路”——类似空调,房间冷了就降低功率,热了就加大功率,使房间的温度永远保持在一个区间。
控制回路的出现,在于你平时赖以成功的方法,出现了资源约束,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最容易遇到的是环境资源约束。通常是某一些投资打法只适用于某些宏观环境,一旦变化就会导致方法失效。A股近几年出现的高确定性投资方法、高景气度投资方法、低估值投资方法,都只有几年的“有效期”,甚至近期我发现最近最有效的游资打法也有失效的迹象(可能是韭菜躺平了)。
解决这种约束,需要你的方法尽量少依赖易变的宏观环境。
2. 最典型的资源约束是资金规模。通常一些短线操作手法对资金规模有严格的要求,做大了之后,赚钱效率就越来越低。
3. 方法资源的竞争约束。这在量化投资当中非常明显,有效的方法很快就会被人模仿,因而变得无效,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策略。而一段时间内,有效的策略总是有限的,即使你能够找到,只要比别人找晚了,仍然会造成赚钱效率的下降。
4. 信息资源的约束。在A股这样的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当中,信息是非常有效的资源,但它与权力结构挂钩,上限非常低,因此与信息优势相关的一系列交易方法,也很容易触及资源瓶颈。
5. 最为隐形的资源约束是概率资源。没错,概率也是一种资源。理论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稳定的高期望值的方法,有很多投资方法,大部分时间内都可以稳定赚钱,但有极小的概率出现重大亏损。很多号称对规模没有限制的量化投资都是如此,只是把风险挪到了未来,积聚成一个黑天鹅事件。概率就是这个资源约束,历史上不乏被概率消灭的高胜率策略,最有名的是因俄罗斯主权债违约事件倒闭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概率约束的悖论在于,如果你不尊重概率,它注定会在未来某一天把你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可如果你过于尊重它,你又不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所以在各种投资闭环中,最没有资源约束上限的是长线价值投资。想一想,历史上众多长期高收益且最终成功留住财富的投资大师,除了索罗斯和西蒙斯(目前存疑)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价值投资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在于,只有价值投资才能够突破资源约束。
巴菲特的投资闭环有三个特点,所以上限极高:
第一,长期持有,重研究轻交易;
第二,盈利来源于超长期赔率的复利,不断剔除胜率赔率不足的小赚小亏品种;
第三,用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个人品牌,打破资金规模瓶颈。
虽然上限很高,但价值投资的门槛更高,一是入门难,赚小钱,赚大钱都是同一套方法;二是对投资环境的市场化程度、规模、经济活跃度等,要求苛刻,就是巴菲特说的“卵子红利”;三是有一定的幸存者偏差。
当然,需要考虑这个上限的人,追求的都是“投资成就感”这个境界,早就不在乎财富本身了,绝大部分投资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触及投资闭环的上限,所以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投资无涯而生有涯,投资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思想钢印 (ID:sxgy9999),作者:思想钢印
相关推荐
Uber、Lyft和滴滴可能永远都赚不到钱
海南免税新政下的代购人:赚不到钱 苹果手机不好卖
赚不到钱的流量扶持,服装厂老板逃离淘抖快
江南春:为什么企业越搞直播带货越赚不到钱?
写字楼里的“穷忙族”:又累又赚不到钱
赚不到钱的年轻人,却爱花钱买仪式感
为何做了股权激励却留不住人?你该注意这些问题
苹果代工厂纬创终止iPhone合作 根本赚不到钱
市场已反转,熊市思维赚不到钱
狗狗币创始人还在打工,我却提前赚到了养老的钱
网址: 你为何“研究到位,却赚不到钱”?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6717.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90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932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44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7211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7041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76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942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40
- 9顶风作案?金山WPS被指套娃 6120
- 10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