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徽逆袭,湖北拿什么“超车”?
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大省,湖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掉队”危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湖北汽车产量为130.98万辆,同比下滑10.1%;同期安徽达到139.53万辆,同比增长7.3%。一升一降之间,湖北汽车产量罕见被安徽超过,全国排名也从去年第五位下滑至第六位。
拉长时间线看,自2017年达到266.61万辆高峰后,湖北汽车产量已连续五年负增长。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区域格局加速洗牌,湖北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仅24.44万辆,在全国位居第8位,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上海等老牌汽车产业重镇,也被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甩在后面。
汽车产业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对湖北经济大盘至关重要。急切的湖北,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和能级提升的声量越来越高。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
无论对照湖北自身实际,还是与其他省份目标相比,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但对这座中部大省来说,这一次,只能选择全速“超车”。
反超
2022年,以武汉为龙头的“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长春市汽车集群并列,成为全国3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这是湖北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也代表了这座汽车工业大省的深厚积淀。
燃油车时代,湖北凭借“三大三小”战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版图上不可忽视的一极。自上世纪60年代 “二汽”(东风汽车前身)落户至今,湖北已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汽车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占比一度超过20%。
2022年,全省规上汽车企业1578家,整车企业25家、汽车产量189.6万辆,营业收入达到6922.9亿元。不俗的数据背后,难掩近年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的落寞。
从汽车产量来看,湖北2017年最高峰时一度达到266.61万辆,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上海和吉林。不过此后,湖北汽车产量便进入持续下行区间,到2022年已跌破200万辆,五年时间缩水近30%。
而眼下,相关指标仍未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随着安徽历史性反超湖北,其失落感不言而喻,全年能否保住汽车产量第五的位次,也成为一大悬念。
湖北的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可谓“唇亡齿寒”。
单看今年,根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1~10月,公司汽车累计销量为169.7万辆,同比下降约19.2%。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累计销量192.3万辆,同比下降22.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全国汽车产销两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10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396.7万辆,同比增长9.1%。也就是说,东风汽车已经落后市场30个百分点。
对于东风汽车面临的危机,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风汽车销量下滑是新老交替、或者说是青黄不接的问题所导致。更直接地说,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仍无爆款车型和品牌,少了一条靠“新能源”赖以支撑的腿。
缺席新能源汽车盛宴,也是湖北全省面临的关键问题。2022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全国增幅7.5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占比仅为4.1%,不及燃油车7%的全国占比。
相较之下,曾经在燃油车时代与湖北并驾齐驱的广东、上海,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达到130万辆、99万辆,已经甩开湖北几个身位。
焦虑
曾经傲视全国的汽车大省,怎能甘于在这场产业变革中落于下风?湖北的转型压力和急切心情,不难想象。
今年3月,湖北开启“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引发多地跟进汽车补贴大战。当时,一辆东风雪铁龙C6共创版官方指导价21.68万元,厂家和政府分别补贴4.5万元,意味着到手价只需12.68万元。政府和企业共同下场,一时之间,“湖北急了”“焦虑的湖北”等声音不绝于耳。
实际上,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湖北布局很早,2009年省会武汉就率先喊出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
201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从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四大任务上发力,希望借此推进汽车产业转型。
然而,大象转身,殊为不易。2020年4月,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相对于全国很多省份来讲,湖北汽车产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的板块,将面临3到5年后竞争落后的状态,要抓紧了。”
面对缓慢的转型步伐,近年来,湖北在政策布局上不断发力。
早在2022年初,《湖北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就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汽车产业营收要达到1万亿元,保持汽车产业集群全国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超过20%。
不过,面对瞬息万变的发展环境,今年初,湖北正式开启“超车”模式,出台《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将汽车产业营收过万亿时间表提前至2024年。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到2025年,湖北要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对比之前,最新目标更显“激进”。
与其他省份对照,更能直观反映湖北“超车”的动机和决心。
比如,汽车产量第一大省广东,2025年的汽车制造业营收目标是超1.1万亿元;安徽、重庆也都瞄准汽车产业产值上万亿目标,时间点则分别定在2025年、2027年。
希望
决心毋庸置疑,问题是,湖北拿什么“超车”?作为其汽车工业的绝对底盘,湖北仍将“全省的希望”放在东风汽车身上。
在上述《实施方案》布局的重点任务中,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和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转型引领作用被放在首位。其中着重提到,“到2025年,东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与燃油汽车产量达到1∶1;自主品牌产量与合资品牌产量达到1∶1。”
汽车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龙头车企在其中往往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也是各地争夺新能源车企的重要原因。
比如,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后,快速推动供应链本地化,上海也快速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同样,2022年比亚迪销量爆发,带动其主要生产基地——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飙升,全年以101.55万辆的成绩超过上海,一举晋级“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反观湖北,面对各地争抢新能源汽车产业“船票”,却似乎没有一张能拿得出手的牌。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此前总结:
“目前,在中高端新能源产品中,湖北仅有东风岚图、猛士科技、吉利路特斯品牌,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主要新能源车型集中在东风风神E70、易捷特EX1等中低端产品,缺乏中高端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引领,整体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水平。”
今年7月,湖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更好服务和支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特别指出,“支持东风公司发展就是支持湖北发展。相关地方和部门要强化合力意识……助推东风公司乘着浩荡东风、加快做强做优做大。”
就在不久前,东风汽车召开了一场隆重的品牌发布会,并现场立下“军令状”——到2025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同时,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发布38款新车。其间,王忠林到场出席,并与湖北省副省长盛阅春、武汉市市长程用文、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杨青一道,共同点亮东风新能源全系车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不怕慢,就怕站。”对于湖北来说,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经受住“大浪淘沙”的考验,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破局”,需要眼光,需要时间,也需要定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余洋
相关推荐
5G商用前夜争夺战:卡位、争雄与逆袭
微软的逆袭
中式快餐之王老乡鸡频造爆款,危机之下企业如何逆袭?
三星手机中国市场沉浮:被国产品牌吊打4年,想靠5G逆袭
LG能源的逆袭之路能否持久?
《李焕英》靠什么逆袭《唐探3》?
冒进的比亚迪,“逆袭”合资品牌成真了吗?
高考落榜生凭啥逆袭成人生赢家?
AI时代,工业机器人逆袭正当时
芯片产业的逆袭好戏正在上演
网址: 被安徽逆袭,湖北拿什么“超车”?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8623.html
推荐科技快讯
- 1问界商标转让释放信号:赛力斯 94745
- 2人类唯一的出路:变成人工智能 17553
- 3报告: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突破1 17048
- 4移动办公如何高效?谷歌研究了 16832
- 5人类唯一的出路: 变成人工智 16646
- 62023年起,银行存取款迎来 9937
- 7网传比亚迪一员工泄露华为机密 7880
- 812306客服回应崩了 12 6301
- 9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率 6083
- 10从TikTok在美困境看全球 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