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快讯 不安者基辛格:拉近两个大陆的人

不安者基辛格:拉近两个大陆的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11月30日 22:05

从波谲云诡的20世纪到蝶变重生的21世纪,基辛格——这位在中国人眼中目光犀利、看透风云的老人花了100年,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1月29日晚间,基辛格协会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他离世的消息。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近百次访华,几乎和中国大部分领导人都有过交流。即便是离开政坛后,他的观点依旧举足轻重。

今年7月20日,就在他去世的4个月前,他还曾造访中国,奔波背后,是他极力守护自己可以传世的政治成果——中美关系。

不过,基辛格也是有多重面孔的政治家。

一方面,他为尼克松所在的共和党建立起与中国的良性关系铺平道路。另一面,他在越战期间抱持的态度也使他饱受争议。

无论如何,争议背后的基辛格,曾无限拉近了太平洋两端两个超级大国的距离。

一、生逢乱世

基辛格出生的1923年,世界动荡不宁:日本关东大地震、凯末尔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列宁因病回到老家、德国马克变成一堆废纸……

1938年秋天,基辛格一家眼见纳粹反犹太政策有极端化的苗头,便登上远洋客轮前往美国纽约。

那年,基辛格15岁,他的名字也将改成更为世界熟知的亨利·基辛格。

前往美国后,基辛格的命运随着历史车轮转动。19岁,基辛格应征入伍,依照1942年3月出台的《“二战”权力法》“允许在部队光荣服役至少三个月的敌方外国人成为美国公民”之规定,基辛格获得了美国国籍。

作为美国军人,他再次踏上德国故土,也重返了家乡菲尔特,却发现城市里仅有37位犹太人幸存,家族的近亲也有13人死于纳粹毒气室或集中营中。

在一封信中,23岁的他写下这样的文字,“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者、道德高尚的人都没有机会。幸存者们都知道,回头看意味着悲伤,悲伤是软弱,而软弱则是死亡的代名词。”基辛格说,这是在集中营里的幸存者们教会他的,关于人性的关键教训。

尽管基辛格淡化了那段经历对他世界观的影响,但在许多人眼里,基辛格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也影响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策略。

△ 《基辛格传》[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基辛格传》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说,少年时代的心灵阴影给基辛格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深刻的烙印,促成了他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沃尔特·艾萨克森评价,基辛格几乎所有个性特征,他的信心与不安全感的共存、他因自己易受伤害而觉得空虚,以及他因渴望赞誉而显得傲慢,都可以追溯到那场历史灾难。

战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求学,攻读政治学,1952年基辛格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在1968年的总统大选中,基辛格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但尼克松战胜了洛克菲勒,赢得大选。不过,在大选中,基辛格展露出的外交才能被尼克松赏识,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于1969年1月到华盛顿走马上任。 

现实主义的权力均衡,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核心。在任职期间,他推行“均势外交”,对当时的苏联实行缓和政策,以“均势”来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为缓和中东问题,在7个月内频繁往返于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各方的首都之间,如此狂热的外交方式被称为“穿梭外交”。

基辛格的政治法则,与其说是追求权力的均衡,不如说是寻求能够维持稳定的利益。基辛格明白,在历史面前,人们只能维持尽可能的稳定,而无法追求永久的和平,“没有一种文明是永恒的,没有一种期望是能完全实现的”。

二、悬崖上的“投机者”

1973年,当美国轰炸机还在柬埔寨上空盘旋的时候,基辛格成为了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他当时服务的尼克松总统,已经指挥美军用了四年时间,在柬埔寨投下了54万吨炸弹。

尽管基辛格说那是为了轰炸入侵柬埔寨的北越军队,但他的行为在过了50年后,仍被质疑。如何解读基辛格治下的美国外交政策,第一步是要将其放入他所经历的历史进程中。 

“我终生都在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美国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利益。”

上述两句出自基辛格之口的话极具思辨色彩,前者为他在中美、美越之间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作了注解。后者则为他在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治游走埋下伏笔。 

基辛格的第一个身份是哈佛的优秀毕业生,在肯尼迪对政府官僚化改革的举措中,以学者的身份进入白宫,并在肯尼迪遇刺后的约翰逊政府治下稳住阵脚,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是从民主党的治下展开的。

很快,共和党的尼克松主政美国后,基辛格以国家安全顾问的身份,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也因此走向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

实际上在尼克松访华以后,中国,这个沉寂已久的远东巨兽,逐渐开始拥抱二战后所建立的新秩序,如何帮助世界了解当时的中国,在当时是一门显学,并且可以快速地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但如何在两个大国之间谈笑风生,的确需要超常的智慧。以为尼克松访华之前的准备“波罗一号”行动为例。 

彼时,中、美、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美两国一直以间接的方式维持往来。基辛格在自己的书中回忆道,在与中国正式会面之前,中美大使曾在华沙的美国驻波兰大使馆会面152次,但却收获寥寥。

于是,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牵线下,中美间达成了协议——由基辛格秘密访华。

实际上,那一次尼克松也提议了其他几个人选,比如和他竞争总统的洛克菲勒、布什等。基辛格是以自荐的方式赢得了前往中国的资格。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来到中国,开启了中美的破冰之旅。

终于在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抵达北京。随后,中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三大联合公报的首个——《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学者戴维在《掌控世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内幕和美国外交政策的建筑师》一书中将尼克松和基辛格形容为一对迷人且互补的搭档。

“几乎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亨利·基辛格,美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崛起大国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 2016 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足以证明当时的毛遂自荐,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过,在中美和平建交的另一面,则是基辛格对于越战的争议之举。他最初希望与河内进行谈判,并且对柬埔寨的轰炸持反对态度。但当尼克松表示出与基辛格相反的态度之时,他迅速转换立场。根据五角大楼披露的文件显示,1969年3月,在尼克松和基辛格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对柬埔寨发动了3875 次轰炸。

尽管基辛格在巴黎和谈和后续的停火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黎德寿一起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此举仍被视为他政治生涯中典型的“投机”行为之一,甚至在诺奖授奖期间,引起评奖委员会的辞职抗议。

两年后南越战败,基辛格表态称,将退回他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章。

1977年,54岁的基辛格在福特总统的任期内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那之后,美国进入了民主党治下的吉米·卡特时代,外交风云的接力棒,送入了布热津斯基的手里。

与继任者布热津斯基相比,基辛格始终在均势基础上构建稳定的国际秩序,而布热津斯基则更偏好清晰的外交战略、有效的措施。

二人的人生轨迹有所重合,又走向不同岔路。二人都有犹太血统,从欧洲移民至美国;都毕业于哈佛,都作为国家安全顾问主导这一段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三、被低估的“遗产”

卸任后,基辛格活跃于公开活动和报导中。

他担任过各种学术、公司董事会、政策和改革委员会的职位,并创立了咨询公司基辛格联合公司。他写了大约20本书,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

从1971年算起,基辛格的人生有一半多的时间都花在了中美关系上。在他推动下的中美关系,亦成为他留给世人的成果之一。

除此之外,基辛格所提倡“均势理论”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他认为,竞争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可以维持现有秩序,并维护世界和地区局势的稳定。同时,他也对几任美国总统的涉华言论提出异议。在基辛格的努力下,中美关系或许会如同“波罗一号”行动般再次铺开新局。

政治遗产只是部分而已,基辛格还关注着自己的学术领域以及人类的未来命途。

大约5年前,作为一个95岁的老人,基辛格开始痴迷于人工智能的实践意义和哲学意义,并写出了《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

书中提及,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这位百岁老人,正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注视着当前世代,并试图在一念之间给予后人启示。政治必然是基辛格生命中的重要一环,但他留下的绝不止于政治。 

基辛格的英文拼写为Kissinger,有隔空亲吻的意思,当他在世的时候,他让中美实现了“亲吻”。如今,人们只能用隔空亲吻,来缅怀这位走过两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傅一波、王莹岭,编辑:黎广

相关推荐

不安者基辛格:拉近两个大陆的人
基辛格:中美不要等危机来临才谈AI
基辛格的长寿秘诀里,肯定没有炸猪排
一百年,基辛格的四段人生经验
送别百岁基辛格:熬夜、爱吃油炸、每天工作15小时
基辛格谈ChatGPT:人类还没准备好
英特尔CEO基辛格访华 坚定看好中国市场
基辛格和克里,都在北京
英特尔叫板比特大陆
英特尔管理层遭遇大规模降薪,CEO基辛格减薪25%

网址: 不安者基辛格:拉近两个大陆的人 http://www.xishuta.com/newsview99959.html

所属分类:行业热点

推荐科技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