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Lime CEO:估值 24 亿美元的滑板车共享,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洞察”(ID:guigudiyixian),36氪经授权发布。
即使以硅谷速度衡量,由共享单车起家、以共享滑板车打出一片天地的出行平台 Lime,发展速度仍然是 “非一般的速度”:
Lime 由两位华人 —— 孙维耀(Toby Sun)和鲍周佳(Brad Bao)于 2017 年 1 月在美国创立。短短两年半时间不到,已经完成多轮融资,一个多月前最近的 D 轮融资金额高达 3.36 亿美元,使其估值攀至 24 亿美元,稳坐独角兽俱乐部。
和国内 Ofo、摩拜的丢盔卸甲相比,Lime 显得顺风顺水多了。不了解 Lime 的朋友可能觉得,Lime 不就是把国内的共享单车变成了共享滑板车、再放到美国吗,这能有多难,为什么能有这么高估值?这家由华人创立的美国公司,为什么能在国内共享出行一哄而上、又迅速丢兵卸甲的同时,在以市场竞争激烈、投资人眼光毒辣闻名的美国硅谷谋得一席之地呢?
硅谷洞察(原 “硅谷密探”)在与 Lime 共同创始人孙维耀、及 Lime 投资者 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聊了聊后,发现原因真的没那么简单。
Lime 与共享单车:形相似,神不同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动滑板车,是非常不一样的产品。这就要先和不熟悉 Lime 的朋友们简单说说 Lime 的共享滑板车是怎么用的。
和共享单车相似,Lime 被投放在路边,用户扫码通过 Lime App 解锁使用。但和共享单车又不太一样的是,每辆 Lime 的电动滑板车都是装有 GPS、3G 网络电池的智能硬件。另外,与一些共享单车不同,Lime 不使用传统的机械锁,其所有的硬件和锁都是内置的,所以锁车的过程也由用户在手机内部完成。
(图源:Lime 官网)
在使用完毕后,由于是电动滑板车,Lime 每晚要通过智能调度,以 “自己的运营团队+众包充电员(Lime 管他们叫 juicer。英文里 juice 除果汁也有 “电量” 之意)” 的模式,把滑板车收走充电。
用孙维耀的话说,Lime 滑板车看起来简单直观,实际上是 “智能硬件+物联网+云解锁” 的结合。与共享单车相比,Lime 的产品形态也赋予了它们一些独特之处,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 Lime 的商业基因与国内共享单车的诸多不同。
比如 Lime 以电驱动的特性,就会让它给用户带来更好、更快捷体验的同时,给运营团队增加难度:车都在哪儿?让谁去收?如何收回来才最省时省事?如果都让 Lime 自己的员工每晚到城市里各个地方去收车,显然会极大地增加成本、效率也不高,因此 Lime 才想出了 “大家帮助大家收车” 的众包收车模式 —— 谁离车近、谁去收车充电,顺带还能赚一点钱。当然,传统的共享自行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说到充电,就不得不再说说单次充电里程 —— 这也是传统自行车不需要面对的问题。Lime 第一代产品充一次电能连续跑约 30 公里,迅速迭代的第二代则能跑 40 公里。对于城市范围内的近距离交通,40 公里往往能满足数次、甚至十几次使用。
总要想着喂饱 Lime 的电量固然是个难题,但 Lime 也有它很多独特的好处:比如,如何防盗、减少破坏,一直让传统的共享单车很头疼,而 Lime 的产品形态,则使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大部分防盗问题。
孙维耀解释道,第一,Lime 每辆车都有 GPS,能随时定位;第二,Lime 滑板车的锁是内置的电子锁,因此想破坏的人无法像绕过自行车上的机械锁一样,绕过 Lime 的锁,也就无法绕过打开 App、付费这一步,因而无法享受电动滑板车的便利 —— 当然,如果使劲推、硬把 Lime 变成手动滑板车,那谁也拦不住;第三,Lime 的设计使得它不能像自行车一样轻易被拆卸、拿零部件去卖钱,因此降低了被损坏率。
所以说,抛开法律法规、文化背景这些外因不谈,单单从产品本身来看,Lime 也与传统共享单车有本质的不同。正如孙维耀所说,在高科技行业里面,Lime “最复杂”、“环节特别多”。从最上游的供应链,到生产研发、国际物流、仓储运营、落地城市的公关及市场营销,再到政府关系、维修维保、充电回收... Lime 是个软件硬件结合、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科技与文化结合,”很恐怖但又让人兴奋” 的大工程 —— 绝非买几辆车、做个APP,扔到大街上那么简单。
快速发展≠野蛮生长
在和孙维耀交流的过程中,硅谷洞察明显感受到,和国内很多创业公司一样,Lime 团队的节奏、幅度也非常快,但并不是 “先大肆烧钱、其余以后再说” 式的野蛮生长,而是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拓张。
首先先说快。Lime 产品迭代快、抢占城池快,作为结果,用户增长及融资也非常快:孙维耀称,Lime 是 “全球范围内产品迭代最快的公司”,每三到四个月就会对产品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迭代,不论是电池的容量、避震功能、还是滑板车本身的寿命,都在快速提高。当然,这也和滑板车本身是个非常年轻的交通工具有关 —— 在这方面,自行车可以算是滑板车的祖师爷了。
另一方面,用 “大踏步” 三个字形容 Lime 进攻全球市场的节奏,恐怕并不为过。2017 年6月份,Lime 试水美国本土,当年 12 月就进入了国际市场。随着 Lime 从共享单车转型到共享电单车、电滑板车,2018 年6月 Lime 进入巴黎,随后进入其他欧洲城市。
如今,Lime 在五大洲、100 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运营,已有超过 2000 万用户。与有些在中国本土非常成功、但出海难的公司相比,Lime 这支华人创立的美国公司则完全走另一种打法。
这些成绩也吸引到了硅谷一众绝对一线的投资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 领投A轮,Coatue 领投 B 轮,GGV、DCM 也是在这一轮加入;C轮开始引进战略投资,比如 Google Venture、Uber;最近的 D 轮则是富达投资集团(Fideility Investments), Bain Capital 和谷歌等投资。过去 18 个月里,Lime 融了七亿多美金。
但孙维耀却说,融资规模和估值只是 Lime 成果的反映,而且 “也不是 Lime 最关注的事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论中美的创投圈里,越来越有一种 “庆祝融资” 的文化,仿佛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融资不是手段(means),而是终极目的(end)。衡量一个创业公司发展到了哪一步,也常以其融资历史,做出一个短平快的判断,而盈利与否反倒成了次要因素。一旦融不到资,击鼓传花乐声停止,创业者找不到下一轮为其故事买账的投资人,创业公司往往面临着匆忙寻求上市、或瞬间倒塌的局面。或许这就是为什么 Lime 非常重视营收与盈利的原因。
孙维耀在采访中提到,2018 年 Lime 的年化收入已超过两亿美金,而这才是其产品上线的 12个到18个月之间;2019 年四月上旬的数据,则显示其年化收入突破 3 亿美金大关。从订单量来看,Lime 从第一轮融资到 C 轮融资期间,已经增长十倍。和竞争对手相比,Lime 显得更精打细算,无需广告,主要靠自然增长,谈到这点时,孙维耀也显得颇为自豪。
“增长实在是太快了,大家面对增长的喜悦,很容易忘了商业的本质,就是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如何帮让 Lime 更健康地发展,所以我们一直很注重提高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这么看来,上文提到的众包收车充电、以及快速迭代产品,让产品在生命周期里产生的营收跑赢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其实都是 Lime 对运营效率、对盈利性追求的体现。
“盈利性是 Lime 内部非常核心的 KPI,这也是中美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国内有些公司可能会为了增长,不惜一切代价,但在美国,健康的增长非常重要。现在,Lime 在全球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盈利了。”
Lime 的投资方之一、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补充道,GGV 之所以很早期就投了 Lime,除了看好团队本身外,也是看中了团队的运营能力。
“归根结底,最后怎么赚钱一定是跟运营的手段跟能力有关,跟产品开发的成熟度有关 … 在(共享出行)这个领域,大部分公司都不会做得很好,因为它对运营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Lime 团队:中西合璧疗效好
如果说上面那些都是 Lime 崭露头角的具体手段,那么其最根本的成功原因,还是背后的团队。
先说说中西合璧的 “西”。中国人在硅谷创业,不论成功与否,想做到被主流认可,都非常非常难,而 Lime 目前已经真正做到了本土化(当然,这里的 “本土” 指的是美国的本土) 、主流化。
在 Lime 的核心管理团队里,除了两位创始人孙维耀和鲍周佳,以及 CTO、前 Pinterest 高管 Fan Li 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外,其余都是背景各异的非华人:从谷歌风投的元老级人物 Joe Kraus,到有 23 年科技投资经验的 Ted Tobiason,再到曾任 Uber 高管的 David Richter … 这些人使得 Lime —— 这个由两个中国人创办的公司 —— 能够真正摸清美国的打法。
(Lime LA团队照,图源: Lime Blog)
举例来说,Lime 非常重视跟本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者合作,这其实就是 “摸清美国打法” 的体现。
“我们在开始第一天就投重金、花很多的资源打造我们的政府关系团队。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不乱投车的这样的一个战略的决定。和国内有些公司前期井喷式的发展不同,我们想考虑得更长远,而不是先到一个城市粗放地大量砸车,之后再处理负面影响。”
这使得 Lime 能真正地理解文化差异,并且在互相的对比与参照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尽量少吃几堑,多长几智。
而中西合璧里的 “中”,对现阶段的 Lime 来说,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环节。
“Lime 在中国的总部在深圳,此外在昆山、天津这两个地方也有我们的供应链和研发团队。我们特别注重三样东西,一个是我们自己的 IP,即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个是测试,我们要确保每一代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第三,是跟国内供应商做深度的合作。” 上文提到的产品快速迭代,正是由中西合璧里的 “中” 所提供的强有力保障。
孙维耀告诉硅谷洞察说,Lime 已打开欧美市场,但遗憾的是 Lime 今年暂时还没有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计划。原因?“因为国内的地铁、公交等交通网络已经很完善了,这方面欧美还真的有点距离。”
当然,Lime 也有一些自己的烦恼,比如政府监管缩紧、需要继续完善的安全性、车辆被恶意损坏...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Lime 这个还不到两年半前,由两位华人成立的公司能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确代表了新一代华人创业者们开始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 前几天刚刚上市的、同为华人创办的 Zoom 就是另外一个例子。至于 Lime 到底会不会成为共享出行领域里的最终赢家,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相关推荐
专访 Lime CEO:估值 24 亿美元的滑板车共享,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Lime寻求E轮融资 估值从24亿美元跌至5.1亿美元
36氪专访 | 欧洲共享滑板车Voi前副总:我为何离职创立换电公司Teleport
订单量直线下降 电动滑板车共享服务Lime考虑再度裁员
出海日报 | 软银领投墨西哥在线借贷平台Konfío1亿美元的D轮融资;Uber共享电动滑板车服务落地巴西
欧洲共享电动滑板车竞争白热化,「Voi」获85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国外超火的共享电动滑板车,迟早要“凉”?
人人对标的科技型货代「Flexport」,如何估值 32 亿美元?| 36氪专访
印度出产顶级CEO,但华人更擅长“做老板”?
为了活下去,我把估值砍掉80%
网址: 专访 Lime CEO:估值 24 亿美元的滑板车共享,没看上去那么简单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0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