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银行再不进化就老了

银行再不进化就老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6月10日 16:22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黄大智、桂豆豆,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由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实习生桂豆豆,首图来自壹图网。

近年来,消费升级作为一个热门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消费研究领域。我们都在说消费升级,何以定义消费升级?

“用户不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付钱,但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而买单,茶的故事和意义已经超越喝茶的本质需求。”

消费升级的主要逻辑体现在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上,当人们在消费时,不再只追求商品,而是追求品质和服务,不再买“更便宜”,而是买“更好”,这就是消费升级。

自2014年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一方面,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居民消费中,必选消费与可选消费一降一升,2019年居民旅游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到18.8%;另一方面,消费对我国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极为显著,以文化产业、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旅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加快增长,比重不断提升,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

可以看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产业创新应用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亟需把握住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员,又该如何助推消费升级或者为消费升级服务?

消费升级中,银行是一个什么角色?

谈及消费升级,必然关系到产业升级,虽然二者的先后顺序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难解,但毫无疑问的是,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关系。而对于银行而言,则分别从两个方面支撑和带动着消费升级。

在需求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银行主要以提供多样化消费金融产品的方式,促进着消费的升级。而对于供给端的产业升级,银行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以银行的信贷产品为例,银行通过加大对企业(生产)和消费者(消费)的信贷支持,影响储蓄和投资,进而带动资本流量和存量的变化,改变生产要素的分配结构,影响资本的供给和配置,最终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见图1)。

银行支持直接作用于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在供给端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进一步作用于消费升级。而消费升级又可以再次引导产业升级的方向。因此,银行支持不仅是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也是消费升级的充分条件。

由此可见,以产业升级为中介,银行支持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着“银行支持↔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银行”的互动关系。这一点在发达国家消费升级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银行是如何支持消费升级的。

国外银行支持产业升级的经验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约翰·希克斯的这句话道出了产业革命和金融的关系。

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历次消费升级伴随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变化中,银行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银行不仅采取风险投资、私募业务、低息贷款等手段引导资金投向,还通过全面化的综合服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助力消费升级。

当然,各国银行体制的不同,也使得银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1、美国:保障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银行支持路径

作为全球消费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一整套有利于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环境。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和资金持有者,在不断的消费升级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其一,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1983年,美国成立了专门服务于高技术企业的商业银行——硅谷银行,为当时尚处于艰苦创业、资金缺乏、信贷无门的硅谷科技公司服务,此后硅谷银行也一直专注于高科技投资,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金融创新空间。

其二,混业经营下的投资产业战略。银行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战略,在需求端,通过建立或跨界入股消费信贷类公司,进一步刺激消费,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填补金融服务的空白;在供给端,则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基金承销业务、参与风险投资、购买市政债券等手段,催化了一大批以咨询、金融、信息、软件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以硅谷银行为例,其成立以来,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直接投资了200多家风险投资基金,成为股东或合伙人。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为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本身提供商业银行服务。这些服务既降低了融资成本,又优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些小规模的新兴企业正是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关键。

据统计,二战以来,美国95%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与小型新兴企业有关。英特尔、微软、雅虎、网景、亚马逊、苹果等都曾受益于银行业风险资本的介入而得以快速发展。美国银行业参与风险投资的60%~70%集中于知识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如信息、计算机和通信产业、生物工程等,正是这种投资结构有效提高了美国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成功推动了美国产业的升级和新经济的形成。

而相比于银行资本的风险投资,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则体现的更加直接。例如,2018年JP Morgan(摩根银行)与亚马逊联合开设混合账户,从而帮助亚马逊做大贷款业务;亚马逊则将贷款贷给其平台上进行销售活动的小卖家,进一步加快版图扩张的脚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上消费金融之路。同年,Capital One(美国第一资本银行)与沃尔玛合作,推出改版后的新信用卡,为在线购物和使用移动应用结账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回报。第一资本利用其在产品多样化方面的优势,突破了信用卡领域的局限,为合作伙伴沃尔玛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其线上支付的业态升级。

从实践结果来看,美国银行在以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重心的主方向上,采用风险投资等为主的有效路径,在过去几十年内,成功促进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顺推了消费升级。

2、日本:长期低息贷款的银行支持路径

相比于美国,日本是一个后发的、赶超的、政府主导型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以,与美国以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同,日本产业在升级转型之路中长期受益于低息贷款,因此十分依赖银行,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银行体制(主银行制度下,银行不是单纯作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而是与作为其主银行的企业结成很深的、几乎成为一体的关系)。

根据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的解析,日本的消费文化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所谓的“四个消费时代”。毋庸置疑,在历次消费升级中也都伴随着产业升级,日本在这方面典型的发展模式是,先低价大量购买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然后进行模仿式创新,通过“后发效应”在短期内达到产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银行为了切实保障追赶欧美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和企业生产活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为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在日本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日本企业来自银行的融资超过90%,形成了日本金融中的“超借”现象;而与企业“超借”现象相对应的是银行的“超贷”,银行直接贷款充当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准备金。同时,日本银行为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和新兴产业部门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为“倾斜式生产方式”的产业政策的推行提供资金支持。主银行根据政府制定的《临时利率调整法》,通过限定最高利率、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民间金融机构,令它们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巨额资金,此举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还确保了产业投资效益。

第二,优化信贷方向,在产业类别上选优逐劣。进入日本的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由于传统产业的萎缩,法人企业部门的资金不足减少,而第三产业却成了最大的资金短缺部门,这一现象成了产业升级的巨大短板。日本银行通过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先进产业,引导衰退产业有序退出,护航产业结构的转型。例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通过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对文化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引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融资担保体系,以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主要承担信用保证人职责,保证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的抵押融资,为轻资产属性的文化产业提供融资便利,推动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正因如此,日本以动漫、游戏、影像、新闻出版业、音乐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遥遥领先,是其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可见,日本银行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向支持在产业升级和甚至消费升级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主银行体制的优势。主银行体制有效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成就了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日本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赶超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主银行体制中,银行与企业共同分享信息资源,有效地克服了银行和企业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降低了贷款的信用风险的同时,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潜在威胁成本,避免了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保障了银行对企业的长期设备投资和大规模贷款。日本的主银行体制在其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国情下发挥了极大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日本快速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追赶欧美国家的步伐。

3、德国:全能银行制度下的银行支持路径

德国是世界上实行金融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采用的是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制度。政府给予银行极大的经营空间。德国银行业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大大超过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德国企业75%的债务融资来自银行,全能银行的业务模式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既能提供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服务,又能全面经营证券、金融衍生品、保险业务和其他新兴金融业务,同时还可以开展实业投资,进而为德国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可以窥见,德国银行在其产业与消费的双升级时代背景下,扮演着全能而至关重要的角色。

德国银行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全面参与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更深入了解企业信息,有助于银行优化信贷资源,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全能银行可以通过长期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持有股份、人事渗透、代理投票等方式,在企业融资和参与公司治理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1992年,在德国最大的24家上市公司中,由银行所控制的投票权高达84%,德国三大银行的代表在工商业兼任的职务高达1500多个。

另一个特点就是德国银行对初创企业的融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发达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一手段以促进产业升级。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专门负责支持产业开发、教育和科研机构振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初创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除了为新兴产业提供优惠贷款外,KfW还通过风投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选择股权融资。如在ERP初创企业基金和高科技种子基金两项计划下,仅2012年KfW就提供了74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最后一点则是全能银行强大的服务功能。银行对中小投资者形成了最直接有效的保护,与企业进行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互动,解决了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利用其明显的资金优势对新兴产业降本增效,为产业升级持久赋能。

以美、日、德三国银行支持产业升级的路径与经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中,各国银行的主导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产业升级中的贡献、采取的支持方式参差有别、各具特色,但相同的是,银行都在激发产业升级和维持经济平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

如前所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升级与优化离不开银行业的资金和资本,随着我国新一轮消费的升级,银行的支持也当然尤为重要。

虽然国情不同,银行体制不同,但其他国家银行在消费升级中的作用,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信贷业务。美国作为消费金融的发源地,在面对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时,与时俱进地深度挖掘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了多种专属金融产品。根据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服务型的消费金融产品,像出国旅游、个人健康、出国深造、参加境外培训等,弥补服务型消费金融领域的空白。

第二,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针对这一点,美国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和硅谷银行,日本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先进产业,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参与初创企业基金的投资。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虽然重点强调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但不论是资金、资本的支持上,还是企业管理上,都远远不足。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投资产业战略。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显现,或许可以借鉴美国适当采用多样化的投资产业战略:在需求端,通过建立或跨界入股消费金融公司刺激消费;在供给端,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基金承销业务、参与风险投资、购买市政债券等手段有效支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消费升级的趋势为导向为供给端赋能。

第四,差别利率政策和信贷选择政策。日本银行追求信贷投向的前瞻性与引导性,用资金投票,支持先进产业,淘汰衰退产业,对企业选优逐劣。我国银行可以采用差别利率政策和信贷选择政策,从而实现优化资金导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其发展阶段和特点,采取不同的信贷配置方式,有针对性地投入信贷资金。

第五,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我国的文化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被评估,这导致银行难以展开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服务。因此,我国银行亟需根据文旅产业的特点和文化产业融资特征,开展金融创新。例如设计以无形资产质押的金融产品,日本动漫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金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

第六,全面的服务功能。不同于美国要建立中小企业保障制度,德国银行利用其全能特性对中小投资者形成了最直接有效的保护,不仅能够全面参与企业融资和治理,还具有强大的资金聚集能力。我国银行可以从中选择性借鉴,通过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更近距离地对接中小企业,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难题,从而助力产业的生产活力,顺应消费升级的积极导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消费升级浪潮,均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消费升级的浪潮会是精彩纷呈还是来势汹汹,我们不会知晓。但是再一次站在消费升级的风口,我国的银行有责任也有激情,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灵感,并通过不断追赶与创新,建立与现代消费市场相适应的银行支持体系,有效促进和护航消费结构的升级,沉稳地迎接消费升级大潮的到来。

相关推荐

银行再不进化就老了
再不投资非洲就晚了| VC 出海
再不投资非洲就晚了
公开遗嘱安排,巴菲特承认自己老了?
互联网老了,女皇也老了
将打击变为契机,保险行业再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晚了 | 超级观点
社保基金:代表大家投的蚂蚁金服,赚老了
微信支付推王牌产品,银行的重大契机来了
你以为它老了,其实是你太嫩
助贷不会被杀死,只会进化

网址: 银行再不进化就老了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0789.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