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阳、朱啸虎、林森在看什么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英诺天使
6月23日,「向前看 再出发2020英诺创新者大会」,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林森与源政投资董事长杨向阳、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进行了一番讨论:今年,科技与消费领域将产生哪些创业机会?
部分主要观点:
1、疫情过去之后,预计也会有20%-30%的人在家里办公。我们投的公司有很多员工不想回到北上广深了,都在老家办公也挺好,效率也更高,这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趋势。
2、过去十年,中国投资人基本没有在企业服务上赚到钱。未来十年一定会赚钱,并且赚的会比消费互联网更多。
3、对于创业者,有两个特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看看他们的情商;第二个看他们是不是自负,科学家往往自负,过于自负一定会限制管理的发展。科技背景的创业者,人文方面好的话能够飞的比较远。
4、所谓的全球化,就是一定要在价值链的最高端站住脚,这是最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搬运工。机遇就是未来这几年投出一些企业,会有2方面的采购需求:一是实实在在的定单,二是资本市场有采购。这样就会成长起来。
5、被巨头包围,不等于就没有机会了,关键看产品能不能做到最好用。真正把产品做到极致,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6、一开始瞄准资本市场的话,创业初心就歪掉了,现在注册制推出,上市公司多了以后,依然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好的公司上市才有交易量。
NO1.疫情是个分水岭
林森:2020年最大的话题就是疫情,今天的创业者大会也是因为疫情,所以我们不能到南京现场,只能三地联线进行云端对话。请问两位大咖,对于疫情你们怎么看?它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人说疫情可能是一个分水岭,那么创投行业在疫情前是什么样的,疫情后又是什么样的?
杨向阳:从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比较警惕,因为我们是经历过非典的,并且在非典期间我当时天使投资的项目也率先挑战非典疫苗的研发。其实我感觉疫情在未来一两年中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事情,对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活将会受疫情影响产生比较大的改变。
所谓的常态化,就是在一两年中,尤其是在有效的疫苗没有出来之前,而病毒没有百分之百灭绝的时候,它总会在某些地方、某些时间点复发。我们现在对病毒的定义是一个高感染、危险度大于普通流感,所以它将会造成短时间的封闭,短时间互相交流将受到影响的问题。
而且疫苗就算研发出来,也有第二个问题存在,就是疫苗的生产量。疫苗不可能一下大批量的生产出几亿份、几十亿份,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另外的社会问题,即不公平的问题。只生产一千万份的话,一部分人注射了,剩下的人怎么办?因此,疫情带来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管理也造成新的挑战。
朱啸虎:任何事情既有危也有机,非典促成电商发展,今年我们也看到美国电商水平迅速提高。包括ZOOM也获得了发展机会,去年年底,ZOOM还只有2000万用户,今天每天在线人数就已经超过3亿人次。
疫情不仅进一步加深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还会对远程办公有很大推动作用。疫情过去之后,预计也会有20%-30%的人在家里办公。我们投的公司有很多员工不想回到北上广深了,都在老家办公也挺好,效率也更高,我觉得这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趋势。
林森:这个趋势你觉得对哪些行业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么?
朱啸虎:首先对办公模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以前办公场地不够,要增加办公场地,或者临时租赁过渡一下。疫情之后,办公场地的扩张速度会放缓,因为相当一部分员工在老家办公。
NO2.新时期创业者的机遇与挑战
林森:我有个问题想问下杨总,据我了解,您并没有投太多的企业,估计一年两三个,不像我们做天使投资机构的天使,一年会投上百个企业。您对要投资的创业者是如何挑选的?
杨向阳:这是一个最复杂的问题,因为从20多年前我们开始做生命科学的时候,一直最困扰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想要真做科技企业的话,它的创始人或者主企业一开始的班底都是科学家,科学家能够把科学做好,但是科学家能不能把科学变成技术,能不能把技术再变成产品,能不能再把产品卖好。这则是一个商业人才的范畴。
这么多年,对我来说最困扰的问题,不是企业的技术不好、科学性不够、技术不够硬,比较难的是以科技为背景的创始团队,怎么能够转变成商业方面人才,怎么管理一个企业。
这件事其实是蛮困难的,所以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有两个特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看看他们的情商;第二个看他们是不是自负,科学家往往自负,过于自负一定会限制管理的发展。
有些很好的技术公司,后来没有发展起来,其实原因就在于整个创始团队没有能够去搭建很好的管理架构,找到很好的管理人才以及互补的人才。为什么现在这几年,很多科技企业发展不错,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全部以硬科技为主,硬科技会占80%、90%,其他的还是融合了一些别的模式与技术。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跟这些年轻人,尤其搞科技的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在谈人文,因为科技如果不插上人文的翅膀是飞不远的。如果一个科技背景的创业者,人文方面好的话能够引领科技企业飞的比较远。
林森:对于科技的创业者要把自己人文的底子打深了。
杨向阳:要有人文的底子或者潜质或者追求,会走的比较远。
林森:科技型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更了解所服务的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东西,这可能才是科技型创业者需要学习的事。再问杨总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现在中美科技的脱钩已经在进行时,您觉得中美科技脱钩之后,在硬科技方面有哪些方向,值得我们投资人去尝试的。
杨向阳:我觉得竹总之前总结的特别好,就是新供应链的重构,我们比较提倡的国产替代。之前比较的时候觉得国产不行,但是因为有了中美摩擦,告诉我们自己得行,必须发展。
不过也得一步一步从头建起来,因为这些需要沉淀与积累。我觉得在三五年之内机会都是大于挑战的。对于未来,资本市场、政府、投资机构一下子暖了,整个土壤变好了,就会出来一批好的成果,但是它们能不能真正成长起来,则体现在全球化上。所谓的全球化,就是一定要在价值链的最高端站住脚,这是最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搬运工。
所以的机遇就是未来这几年投出一些企业,它马上能够上市,且发展的不错,因为会有采购需求。这种采购就两条,一条是实实在在的定单,第二是资本市场有采购,买股份,买股票,投资它,这样就会长起来。
但是挑战要看五年、十年以后,十年以后再有一个周期与变化的时候,会再度迎来机遇和挑战的一个转换,这种现象是不可以逆转的。
林森:目前我们很多的项目是一个小苗,现在都有可能快速成长,关键的问题是创业者需要特别清晰如何把根真正扎到地上,才能变成大树。
杨向阳:我举一个疫苗的例子,新冠疫苗我估计大概率会很快出来,因为整个国际都把标准降低了,以前用于人体的疫苗没有75%的保护率是不可能的,现在降到了50%。现在这一批科技企业也是一样,本来是要拿到欧美,拿到全世界操练的,现在不用,标准降低的话,竞争者也多了,本来可能只有一家,现在有十家、二十家,这也是另外的挑战。
NO3.中美的企业服务与消费互联网
林森:所以对于硬科技来讲,中国未来三五年是一个大机会。下面我想跟啸虎兄再请教一下,刚才谈到ZOOM,它的股价市盈率是一千倍,动态市盈率是两千倍,我前段时间刚看一篇文章,企业服务在美国市场疫情期间表现的非常好。请问啸虎兄,中国和美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各自发展的道路会是怎样?
朱啸虎:我感觉与美国比,中国在企业服务上要晚十年,过去十年,中国投资人基本没有在企业服务上赚到钱,赚的钱大多来自消费互联网。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会是不一样的,未来十年中国投资人从企业服务上赚的钱会超过消费互联网。虽然还是有难度,但至少是可比的,1/2、1/3都有可能,这个体量也不小。
以前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出钱,今天这种情况不存在了,或多或少都要花点钱购买软件服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我相信未来十年中国市场在企业服务上大有可为。
林森:我再请教一个问题,我用过ZOOM,用过腾讯会议,也用过微软的Teams,我发现这些都是非常好用的,而且都免费。对于中国的企业服务与创业者来讲,什么样的方向与模式才可以使他生存下来,类似ZOOM平台的机会几乎没有了,中国创业者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切点,让自己生存下来并且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朱啸虎:巨头都有类似的视频会议产品,但ZOOM的用户在半年过去当中涨了十倍,因为用户体验最好。因此,被巨头包围,不等于就没有机会了,关键看产品能不能做到最好用。真正把产品做到极致,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林森:我算了算,您应该是消费互联网上赚钱最多的投资人,消费互联网的创业者和企业服务的创业者,您觉得有什么区别,特别对创业者会有什么样选择的标准?
朱啸虎:相对来说更需要有冲劲。因为压力确实非常大,周期非常短,短时间能够冲刺的创业者更有优势,相对消费互联网创业者年轻一点,以前是80后,现在都是90后了,企业服务确实需要更多经验、更多人脉的创业者,它们平均都在35岁左右。
林森:对于消费互联网来讲,你有什么样对创业者的建议?
朱啸虎:抓住95后、00后消费者需求。他们的习惯和70后、80后完全不一样,95后并不迷信国际大牌,更愿意相信网红代言的潮牌,这个造成非常多的品牌有新的机会,最近有非常多国产品牌非常活跃,涨得非常快,这是最核心的一个趋势,看清消费的趋势是各个行业需要关注的。
再举一个例子,70后、80后当年看电视购物,90后、00后看直播卖货。媒介发生变化,也产生了非常多的机会。直播带火了一些新的品牌,像李子柒带红的螺蛳粉,一个月卖四五千万元,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NO4.拥抱资本市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林森:目前资本市场也有比较大的改变,比如我之前看了一个消息说创业板30个公司的注册制名单已经出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叫做高歌猛进,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科技和消费的市场拉动内需,以及中美科技脱钩的情况之下,综合下来将会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我想问一下,在刚才说的背景之下,对于创业者来讲,两位能给什么建议?
朱啸虎:我觉得资本市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创业目的不是上资本市场,是把产品做好,把用户服务好。一开始瞄准资本市场的话,创业初心就歪掉了,现在注册制推出,上市公司多了以后,依然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好的公司上市才有交易量。
很多公司去美国上市,都是毫无意义的,跌掉70%、80%的估值,同时交易量还很小,一天几十万,几乎任何人都退出不了。今天,虽然国内创业板、科创板交易很活跃,可三到五年之后所有资金还是会集中到头部企业去的,所以我觉得对创业者来说,不要过多关注资本市场,要专注在自己的产品上和用户上。
林森:我也观察到一个情况,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交易量非常少,无法进行退出,有些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同样的情况,请教一下杨总,您能否对比一下未来两三年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香港的资本市场。
杨向阳:不管是香港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欧洲资本市场,还是国内资本市场,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个阶段性的不同。中国的科创板也好,创业板的注册制也罢,主要是改变了一个格局,就是把整个的竞争充分化,只要是符合一定的规则,大家就可以上。
我特别同意刚才的说法,创业者应该更加关注你的客户是谁,你的市场是哪里,怎么能够把你的客户伺候好,怎么把你的市场做好,这样自然会有人买你的账。
中国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香港有一些很好的股票,叫分红股,老人家或者谁买了股票以后,每年大概有5%、7%甚至10%的分红,所以创业者很重视这个事情,不能让这些老股民伤心。股价也不高,市盈率只有几倍。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有自信,觉得确确实实能够给投资者创造价值,港股依然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毕竟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现在炒的中美脱钩,关起门来搞也是有问题的,这几个市场各有特点,关键看自己企业的诉求。
相关推荐
杨向阳、朱啸虎、林森在看什么领域?
“鼓风机”朱啸虎为何总能成功解套
朱啸虎:创业企业不要倒在疫情结束后的“倒春寒”
36氪独家|对话朱啸虎:一名保守型投资人在激进的时代列车上
朱啸虎:美团滴滴合并是吃瓜群众期待 双方没考虑
朱啸虎:人口红利终会消失,技术红利才是长青基石
朱啸虎:砍成本要迅速坚决,越早裁员对员工越好
朱啸虎:互联网寒冬是周期现象 仍会乐观投资
朱啸虎评拉手网丢掉阿里投资:可惜太年青气盛
315曝光电子烟危害,朱啸虎:创业和投资要有价值观
网址: 杨向阳、朱啸虎、林森在看什么领域?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1402.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