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上演《三十而已》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4新声”(ID:NewVoice24),作者:也行,36氪经授权发布。
文:也行丨编辑:田艳红丨校对:千然、苏良辰
30+女性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群体。
《三十而已》火了,这部都市情感剧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8月2日,在腾讯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达到34.1亿次,剧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工作和生活成为近期网络上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创投领域,每位30+女性几乎都能在剧中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她们在职场上存在两种状态。
有人随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工作中已有不容小觑的成绩。也有人因为前期对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走了许多弯路,现在转行又面临各种困境,有着较强的职业焦虑。
这个时代不仅改变了创投圈女性的穿着,同样为她们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和领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千禧一代冲入职场,她们的职业生涯又会发生哪些改变?
24新声采访了2位创业者和7创投圈女士,她们平均年龄约32岁,其中有创业者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第一,也有创业者几年收入还不如店里员工;有些人快刀斩乱麻,果断放弃事业编制勇闯职场江湖,但有人安稳多年才恍然明白自己的目标,为转行付出惨重代价。
来看看她们的职场故事和投资心态。
创业者:细节决定成败
疫情飞来横祸,现金流压力大
杨忆平 保密 创业4年
我和合伙人是在台湾高雄餐旅大学交换的时候认识,2015年我回北京完成学业,2016年受邀与他一起创业。
我刚毕业时在一家公司上班,一次晚上加班后去吉野家吃饭,那油腻的快餐让我觉得心里不舒服,尤其是在工作很累的状况下,我认为更应该对生活对健康负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加班狂人、追梦人,或是因为经济或者因为时间等原因,每一餐都随随便便,更没有合理安排膳食的概念,所以我才想着去做一个快速但有性价比的健康餐。
目前健康餐市场还没有被准确定位,出现更多的方式是“轻食”,大众总以为是冰冷的沙拉,无油无盐无糖就是健康,这种概念是狭隘的。中国人喜欢热食,这个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况且健康应该是合理膳食,广泛摄入所需要的营养素,油盐糖本身无罪,有罪的是摄入的量级和方式。
创业中的困难很多,我们都是小白,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记得FOODBOWL的第一家门店在环球金融中心的美食广场,当时厨师有6个,第一天营业额达到6000元的时候,厨师长告诉我说,忙不过来要增加人手。
我和创始团队就去测试前厅后厨的每一个环节,例如连续2周,每天晚餐闭餐后,掐表测试人工清洗所有餐盒的时间,进而来优化流程。餐饮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很多细节的自动化进程很慢。比如以前的门店采购要纸质填写,现在我们采用企业微信,每个员工的诉求实时传给我,方便审批和提出意见。
通过流程的优化,目前每个门店的后厨最多4名正式员工,但是营业额是当时的3倍以上。创业到现在,细节的改变是持续性的,初创团队也在不停学习,获取新的能量去把流程更加优化,FOODBOWL SLOGEN是“更健康,更自由”。
但疫情真的是飞来横祸,今年1月到4月初,疫情反复期间营业额都很差,再加上去年签约门店基本装修快完工,所以现金流压力很大。这几年,初创人员都拿着基本工资1万左右,收入还不如门店店长的工资,特殊时期只能先紧着员工。
目前,各家门店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在北京6家、成都1家,到今年10月份北京10家,成都2家。我们都相信健康餐是未来行业的趋势,疫情算是一个推手,让门店成长的更快。
我现在担心的是身体素质变差,以前熬夜没问题,现在如果熬夜到晚上12点,第二天整天的状态都不佳。但生活的90%都会被工作填满,创业者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初心,保持热爱。
为了拓展客户,我也混各种圈子,主要是花钱报创业营
黄怡然 35岁 创业4年
我的前半生比较平顺,母亲是大学教授,父亲经商,从小受到民主的对待和良好的教育。
我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的本科,受学校的风气和同学的影响,也曾考虑去公检法等政府部门就职。2011年在香港读书期间,我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金杜律师事务所工作5年后,我去服务创业者的小饭桌担任创业课堂导师,接触了上千名创业者,从他们的角度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在商业方面的判断,萌生了做易参的想法。
最终在2017年底成立易参,从客户的数量、营收、口碑等方面来说,公司目前在股权的管理系统这个细分领域是行业第一,2020年会与其他竞品拉开更大的差距。
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曾有某个竞品在各个场合抹黑我。例如有一次,我和某家创业媒体谈合作,想共同办一个课程,老师由我这边担任,媒体招募学员。结果我前脚刚走,竞品团队就直接杀过去,找到与我谈合作的那个人,想要搅黄双方合作,一是质疑我和团队的专业能力不行;二是编造了一些个人作风问题诽谤我。
得知这件事情后,我把自己和竞品共同认识的人拉了一个群,一是说现在双方虽然是竞争的关系,但应该努力为客户贡献价值,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互相抹黑。二是警告他们不要再对我进行诽谤,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后来他们就老实了。
为了拓展客户,我也混各种圈子,主要是花钱报创业营,公司给我定的KPI是每年至少参加一个。一是我可以从别人的分享中获得灵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二是拓展了人脉,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公司的口碑,让他们更加认可易参。
每个人定义幸福的方式不一样,无论创不创业,只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关键是每个人在真正开始旅程的时候,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渴望外面的世界,放弃7年的医院工作
薄颖君 32岁 创投圈3年
我最害怕的是没有成长性的工作。
我曾学习护理,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了7年,在医院的急诊、ICU、内科等科室都工作过。
但是,当时的工作圈子很窄,我渴望外面的世界。于是2016-2018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念了研究生。同学的工作普遍与金融投资行业相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慢慢接触了投资行业,发现与我的医疗背景结合良好。
今年是我进入创投圈的第3年,专注从事医疗领域的投行业务,刚接触项目时经常会有一些挑战。例如,有的项目融资之后,才发现它的模式发展并不顺利,或者投资人了解的信息比较片面,容易被外界干扰,对于比较前沿的事务不太能理解,我需要用投资者易于理解的语言或投资逻辑来推动项目。
我曾有一个项目,所做的产品与主流观点不太相符,大家都认为它没有机会了,因为行业里的龙头都已经显现了。后来我重新梳理故事和业务线,发现项目有其他的亮点,我就把发展的潜力、产品的优势以及国外发展现状等数据、材料整理给投资人,让他们相信这个项目会比市场上的产品更出色,这个项目终于吸引了投资人。
其实FA是一个很全面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介绍投资人。我们公司下班时间基本上都是晚上10:00~12:00。材料制作和公司内部事务尽量挪到周末和晚上,把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留出来给项目方以及投资人。
创投圈的人大多数都有焦虑,但我认为更多是知识焦虑和能力焦虑,总觉得永远只是摸到一个边儿,学的不够、知道的太少,想汲取更多的养分。毕竟创投圈以结果论英雄,我未来还是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
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要把目光全部盯着工资和收入,尤其是工作的前5年。积累知识,开拓视野,了解行业的精髓,学核心技能,远比眼前的收入要重要。
北漂或沪漂:宁要大城市一张床
那个人还未出现,所以不想将就
刘苒苒 30岁 北漂6年 创投圈2年
我是山东人,在湖南上学,毕业后去深圳待了半年,觉得离家里太远,又因为爸爸生病,2014年来到离家近一点的北京。
职场上也曾遇过糟心的事情。当时在某一家公司上班,我的领导A是空降过来的,A重新组建了部门。公司里还有一个品牌负责人B是地产媒体出身,B的媒体资源、各种渠道全都优先地产媒体。但是,公司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想摆脱地产二房东的标签,把品牌做得更互联网化。
有一次,我们部门与某一知名公司甲合作,联系了几位名人,帮甲的产品做一个类似于代言的东西,当时我公司的老板觉得可以,甲都派专业的团队拍了宣传短片,前前后后花了将近20万元。但是B觉得这件事应该通过他来做,具体不知道他如何与公司老板谈判,说我们做的短片调性不好,不应该免费那家公司出镜,把这个合作搅和黄了,相当于砸了我的一个人脉。
后来转到投资机构做品牌总监,已有2年时间。
对于目前的工作我也会焦虑,做的工作是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但是我不能总是做容易的工作,需要有一些新的领域去挑战。但机构的核心是投资团队,我所在的部门只是辅助,所以存在感没有那么强。
除了工作,生活上也有烦恼。今年年初,我与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分手。因为他是上海人, 陪我在北京工作了几年,但我们的老家相距很远,所以他家里人对我一直不满意,希望找个江浙沪一带、条件好的小姑娘。
分手之后,家里人也是催我相亲,给了几个微信或者电话等联系方式。但我现在恐婚,每天都会更恐惧一点。我和爸妈沟通多次,说大城市30岁没结婚的女生很多,我周围就有很多朋友单身,但家里人无法理解。
到了这个年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值得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不想将就。
老家做任何事要提着水果去求人,谁都是我的客户
草莓派 32岁 沪漂7年 创投圈5年
我换行的代价太大了。
我毕业后在老家找了一份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靠人脉、托关系,提着水果去求人,感觉谁都是我的客户,谁都需要我去伺候,即便是很正常的工作,也要与对方处好关系。这不是年轻人擅长的,而且我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成绩不错,我在那种环境中的价值不能发挥出来。
有一次,部门总监给我分配一个项目,我的导师跟进半年没有解决,而我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导师的观念是,做事情之前先去和其他部门所有人处好关系,把精力放在与别人聊天、喝茶、吃饭,但对于问题却视而不见。而我就直接提出问题所在,缺少的素材和数据也帮着其他部门一起整理,所需资料备齐后向总部沟通申请了一次就搞定。
无论从环境还是解决事情的观念,我与当时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和他们的想法、理念完全不同。他们论资排辈,氛围压抑,工作内容单调。
还曾经与同事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对方是个男生,可能我无意间的一句话得罪了他,导致他看我事事不顺眼,沟通工作他不理,动不动向我翻白眼,还故意留些bug让我善后。
我果断离职,曾换过3次行业,但也正因此,导致我目前在行业里没有构建足够的基础和影响力,现在的职位、薪水没有达到预期。
去年工作的压力和焦虑比较严重,今年好一些。2018年和2019年很多机构募不到钱,大部分人都转行了,但是我们机构在下行周期里熬过来了,度过了至暗时刻,证明在竞争洗牌中,我们是胜者。
我回顾过往工作经历,很多决定因为太着急而误判,什么都想做最后都没有弄成。初入职场的女生,不要着急,要耐心学习,放宽眼界。
30岁还是人生的黄金时刻,40岁才是坎
Jess 30岁 沪漂18年 创投圈5年
我小学的时候全家搬来上海,算半个上海人。我很幸运,从入职的第一家机构到目前,同事和老板们都很友好。
目前在一家VC基金关注消费领域,需要结识消费品创始人。我经常和几个特别熟悉的创始人交流、探讨行业,不仅能帮助我更快的了解行业信息,而且创始人就是一个圈子,也是我案子的来源。
其实大部分创始人彬彬有礼,但也有遇到过另类。某一次和一位创始人见面,对方迟到不说,坐下来的第一句话是“等我下,我要剔个牙”,觉得对方有些不尊重我。
而在职场上,我觉得自己成长曲线慢,但通过努力和总结可以达到目标。目前最担心的是没投中好的项目,进入VC行业,我要尽可能的多聊项目,覆盖面足够广,慢慢形成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
短时间继续深耕行业,多投出几个好案子。未来不排除创业,只是现阶段还没想好创业方向。但人生该有些小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也没有关系。
我觉得40岁是一个坎,但30岁是人生的黄金时刻,努力都来得及,一切还不是最终的结局。我遇到很多创始人,35岁才开始创业。反而到了40岁,可能精力和努力程度拼不过年轻人,工资却也比年轻人高很多,如果对公司不是非常重要,那对公司来说性价比很低,这也是大厂每年裁员先裁年龄约40岁的主要原因。
如果没有生活压力,我建议年轻人一定要找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比工资高低还重要。因为喜欢才会真心投入,自己成长得也会更快。
本地人:跳出舒适圈,勇闯职场
生完孩子后觉得生活太安静,放弃近十年的事业编制
杨彤 35岁 北京人 创投圈2年
我的人生都是在北京度过,家和单位在海淀区、朝阳区。
以前我和老公都是体制内,工作比较稳定。我刚进职场是在一家研究所,后来放弃了事业编制进入创投行业。
转折点是生完宝宝之后,我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安静了,一眼能望到头。而房子、车子等方面没有太大负担,一番商量之后,认为我更适合闯荡一番。但他说“如果你折腾不好,我就来养你,你就放心出去”。
在研究所工作近十年,接触的人和事对我影响深远。特别是那些老科学家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所以,当我在职场上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和困难,就会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老先生们会怎么做?
而我进入创投圈之后,工作性质、工作节奏、考虑问题的角度有了特别大的转变,原来只会想着解决某些细节问题,现在会更多考虑市场空间有多大、产业发展的机会点在哪里、团队搭配合不合理等。
特别是早期投资需要全国到处跑,甚至有过一个多月漂在外面没回家,这是原来在体制内从来没有的体验。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宝宝都不愿意跟自己亲近的时候,就会想自己这样做到底值得不值得?
有段时间转型的非常痛苦,也没有很好的业绩,所以压力山大,头发一把一把的掉,自己好好的办公室主任不做,非要出来瞎折腾,图个啥?
奔40岁的年纪,2年的转型期真的很痛苦,甚至好几次奔溃大哭,但如果重新选择,我依旧愿意坚持当初的决定。虽然现在会迷茫、彷徨,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建议初入职场的新人们,不要先找工作的捷径,踏踏实实的把每一项工作做认真做仔细,不要认为是职场PUA就拒绝新的工作内容,做的越多会的越多,才有更多更好的工作资源和机会。
90后都做高管了,我还是基础岗位,前途何在?
沫沫 32岁 北京人 创投圈2年
毕业后做了几年管理咨询,在30岁前去澳洲打工度假一年。回国后在行业寒冬之际转行做投资,在一家国内知名母基金做了一年投前,公司一个项目都没投,然后跳槽到一个早期投资机构做投后。
转行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困难,其中收入腰折。
如果一直做咨询,我会按部就班的做项目,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危机感,因为咨询行业是工作年限越长越吃香。投资行业不一样,我目前做投后是零经验,入职时公司的投后只有我一人,负责百余个项目全部的投后工作,其中涉及我完全没接触过的美元项目,很多专业知识是百度和知乎摸索而来。
投后的工作比想象的还要琐碎,工作时间的8个小时不够用,根本没时间处理和投资有关的事情,我只能默默加班。入行时零人脉,我就跑各种路演和论坛加微信,有一些创业大佬会给我进行地毯式科普,对于非技术出身的小白来说有很大帮助。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没有考相关证书,虽然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是金融,但忘的差不多了。现在想考一下CPA或者CFA补一下知识,也增加点自信。在这个年龄考证不是敲门砖,主要是为了缓解失业焦虑。
现在一线机构里年轻人太多了,而且履历非常光鲜,我转行两年都没有找到长期发展的方向,感觉入行就是被淘汰的命运。现在很多工作实习生就能做,有被替代的危机。
男朋友对我很好,我在家工作的时候,他就坐对面静静看书、陪着。对我的健康也很关心,我跳槽后过劳肥,晚上发誓不吃饭。但他每天绞尽脑汁点我爱吃的外卖,又不能让我看出来是故意点的。我觉得除了父母,就只有他关心我的健康了,虽然都是小事,但我感觉很温馨。
除了工作上不安,我对婚姻也没有安全感。其实我很怕老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尤其是死的时候无人知晓,但我又没做好再婚准备,只能安慰自己:结婚了也可能中年守寡,依然孤独终老,所以结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自己尽早想清楚安全感来自哪里,别想捷径,因为早晚得还。
30岁不重要,生孩子对女生才是重大转折
兰巍 30岁 16年落户北京 创投圈3年
第一份工作让我浪费了人生的时间。于是在国企工作两年后,我毅然决然进入创投行业。
毕业时对未来的生活和追求目标不明确,同时为了拿到北京户口,我入职了一家国企,生活和工作环境比较安逸,但之后我明显地发现与同学、社会脱节。
那段时期,工作没有竞争力,我不需要做太多的规划。虽然同事之间相处比较和谐,但也经常遇到互相甩锅的情况,这是在消耗自己的青春。
于是,我从国企跳出来,之后花费大量时间才找到适合的方向,目前的工作结果高于我设定的目标。原来我更看重投资的项目的结果,从内容侧挖掘当下最火热的文娱内容,然后判断未来的趋势。但现在这份工作给我带来更大的价值,是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眼界、能力、观点,每次都能给我带来冲击,刷新我的价值观。
我认为30岁不是特别重要的节点,生孩子对于女生是重要转折点。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之前是事业女性、工作狂,但生完孩子后心态完全发生转变,对于工作、升职变得比较佛系,她们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
所以,女生应该趁年轻各个方面多想一想,包括目标、兴趣,以及所恐惧的东西。越早期规划,之后走的弯路就越少。
我就是因为在国企浪费了很长时间,导致进入创投行业的时间比同龄人晚,工作经验也相对浅一点。 所以在职场上我很焦虑,想要快速的往前奔跑,但这比较靠运气。95后和00后已经初入职场,会对我有一点压力。
(文中刘苒苒、草莓派、杨彤、沫沫为化名)
相关推荐
创投圈上演《三十而已》
华为,三十而已
0.5元提前看《三十而已》大结局 盗播产业链为何屡禁不止?
携程闯入VC圈:悄悄成立一家创投公司
2019年,创投圈的7532亿都投哪儿了?
黄磊何炅第一次合体做LP
那年寒冬,本土创投死了一大半
如何融入创投圈生态,怎么搞定投资人关系?
赔上3800万,这笔对赌案轰动创投圈
2019教育行业融资风向报告,创投圈的钱都去哪了?
网址: 创投圈上演《三十而已》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238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