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喜马拉雅的三大难题

喜马拉雅的三大难题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2月01日 11:2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刀财经”(ID:niudaocaijing),作者:赵军,36氪经授权发布。

仍未实现盈利

有人调侃说,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喜马拉雅估计没戏了。的确,郭德纲之于喜马拉雅犹如茅台酒之于电商平台,本质上还是为了吸引流量。

但如今随着流量日益增长,喜马拉雅却无暇顾及用户感受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用户反应:“喜马拉雅的广告太讨人嫌了。”牛刀财经亲测时也碰到,在听郭德纲于谦相声时,要先听一段音频广告才开始,时长25到30秒。

在线音频赛道中,喜马拉雅是第一个做音频广告生意的玩家。

据了解,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告收入,另外一部分来自付费业务,其中包括知识付费以及VIP会员的收入,而其主要的支出来自于版权的购买以及运营和推广。

2019年底,喜马拉雅曾发布《声音流广告价值研究报告》称,2019年1-6月,喜马拉雅的广告流量占音频APP的84%。换句话说,该行业超8成的广告流量来自喜马拉雅。

对于在线视频的贴片广告,不少网友都无法接受,对于音频广告更难。“声音广告真的很恶心人,打算听声音入睡,结果来一段欢快的广告声音,声音还特别大,这还怎么睡?”“特别打断思路,当你静静听一本书,然后砰一声,全乱了,不得已去买会员了。”

还有网友表示,在线视频放贴片广告就算了,忍下就行了,但音频广告真的受不了,精神高度集中,“感觉耳朵被强暴了。”

在线音频APP也明白这一点。喜马拉雅上述报告称,66.9%的喜马拉雅受众表示在听音频内容时会非常专注,这为声音流广告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场景价值。

当然,用户还有一条路可选,如果想免除广告,可购买会员。以喜马拉雅为例,VIP会员首月6元,后续每月20元,可享受“去广告声音”等特权。还有网友反映,即便是购买了VIP会员并下载资源后,会员过期后,下载好的音频资源也不能收听,必须一直购买VIP。

此外,据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显示,喜马拉雅平台在非会员状态下收听显示为“开通会员免广告”的项目,会员开通页面也显示为“免广告”,点击进入会员服务页面依然显示“免广告”。

但点击查看“免广告”详情介绍却为“可免除播放页面的图片广告、节目前的声音广告”,并非免除全部广告,且在实际体验中还是有开屏广告,在收听页面暂停后还会弹出其他节目广告。

目前来看,音频平台仍然处于烧钱不盈利的境地。2020年初上市的荔枝fm,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开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在2017年亏损1亿元,目前仍未能实现盈利。

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喜马拉雅没有任何面向资本的压力,也基本没有投资人逼着上市。现在站内95%的内容是免费的,70%-80%的用户是免费的,这将是常态。做好内容,盈利不忙。

对于创业八年有余、积累6亿用户、估值超240亿、长期处于亏损的喜马拉雅FM来说,为啥插播音频广告,这背后恐怕是其亟需盈利的压力。

上市进程一再推迟

尽管多次传出上市传闻,但喜马拉雅对此一一否认。

2018年5月25日,证大集团创始人戴志康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2011年,我们投资喜马拉雅FM,今年已经估值200亿,明年希望能够进入国家A股上市,正在做这样的准备。”

随后,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回应表示(消息)不属实,没有任何IPO安排。彼时,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FM运营主体)第二大股东,持有后者10.36%的股份。

同年8月完成E轮4.6亿美元融资后,关于喜马拉雅上市的传闻便屡屡出现,并长期被外界寄予“在线音频第一股”的厚望,直到荔枝2020年初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为止。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经过近十年的酝酿和厮杀,在线音频领域逐渐呈现出喜马拉雅、荔枝、蜻蜓“三分天下”的局面,且三家侧重点各有不同。

转型之后的荔枝,目前侧重点为在线音频娱乐和社交,与喜马拉雅和蜻蜓形成清晰的界限。而蜻蜓则在某种程度上与喜马拉雅更为相似,以PUGC内容和知识付费为主,只不过喜马拉雅在体量和内容丰富度上更胜一筹。

根据《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喜马拉雅的用户渗透率达到62.8%,作为第二梯队的荔枝、蜻蜓fm用户渗透率约为33.5%。

作为音频行业的“龙头”,喜马拉雅一度备受资本的推崇。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2年成立于上海的喜马拉雅,截至目前累计进行过八轮融资,估值为240亿元。背后的投资方也较为抢眼,腾讯投资、小米科技、京东数科、春华资本、华泰证券等机构赫然在列。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喜马拉雅准备在2020年6月在境外完成IPO并上市,并签署上市对赌协议,但随后被喜马拉雅官方否认。

微信公众号“PingWest品玩”在《喜马拉雅的外患与内忧》一文中透露:喜马拉雅面对的真正矛盾,其实是仍不够大的行业体量和平台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比如从2018年一直传到2019年底的喜马拉雅将会IPO的消息,这一传言终止于余建军在采访中的公开回应:喜马拉雅“没有制定任何盈利的时间表”,也“没有任何IPO的计划和安排”。

对此他的解释是,“我们还是希望继续去坚持创造用户价值,继续把基础做好……一年不行两年、三年、四年,我们做的品类音频就是这个特点,你很着急反而做不好,需要长期的打磨。”

深陷版权漩涡

一直以来,因内容审核及版权纠纷等,喜马拉雅深陷版权漩涡、受困于司法官司中。

据网易财经消息,喜马拉雅在2018年至今,陷入司法纠纷的记录就高达600多起,其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也有多位创作者和演员,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纠纷、广告合同纠纷以及侵犯著作权等原因将其状告。

天眼查提示,喜马拉雅目前司法风险超千条,法律诉讼992条,多为著作权纠纷、合同纠纷等。包括王宝强、彭于晏等也曾因名誉权纠纷等与喜马拉雅对簿公堂。

中国裁判文书2020年3月31日一份裁判文书显示,喜马拉雅曾因“审核纰漏”被彭于晏告上法庭。裁判文书显示,喜马拉雅公司因不服彭于晏及二审上诉人陈轩、麦麦哒(北京)饮品有限公司名誉权纠纷一案,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喜马拉雅公司申请再审称,其作为网络平台,对于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审查义务,但不能对该项义务提出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苛刻要求。“尤其在审核类似案涉音频内容是否涉嫌侵犯明星名誉权问题时,网络平台并不能直接扮演裁判者的角色。”

但法院审理则认为,喜马拉雅公司作为陈轩发布案涉音频之平台所属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义务且完全有技术能力对侵权信息进行甄别并采取必要措施,对违法内容理应及时删除,故对于陈轩通过喜马拉雅公司下属网络平台发布的侵犯彭于晏名誉权的音频,喜马拉雅公司在多重审查后未及时删除,一、二审法院据此认定喜马拉雅公司应承担相应连带责任,并无不当。

随后,法院以喜马拉雅主张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所提供的证据亦无法支持其观点等驳回了其再审请求。

对于喜马拉雅FM的未来发展,网易财经曾援引行业分析师的观点称,版权问题和持续性盈利已经成为压在喜马拉雅FM身上的两座大山。

该分析师还称,从近两年案件诉讼的数量和频次不难看出,喜马拉雅FM因版权问题造成的舆论、法律压力已大幅呈现,未来如果无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那么企业将难逃被清算的结局。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的三大难题
电池大突破到底何时到来?三大难题难倒科学家
喜马拉雅的外患与内忧
喜马拉雅们的“声音生意”,越做越大
喜马拉雅的音频生意,成就野心的不只是付费会员
蜻蜓、荔枝、喜马拉雅:耳朵经济的霸主之争
抢跑Uber上市,网约车老二Lyft有三大难题待解
东南亚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喜马拉雅”?(上)
喜马拉雅出海日本的三年:本想做平台,却成了“MCN”
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竞逐“耳朵经济第一股”背后:“盈利”和“版权”问题待解

网址: 喜马拉雅的三大难题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6776.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