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体外阿凡达”帮患者试药,类器官创新企业「丹望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创新医疗企业丹望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凯风创投领投,领衔健康跟投。
丹望医疗从事类器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专注于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领域,聚焦类器官技术的临床开发应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断的新技术和治疗方案,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类器官服务平台。
依托自研的类器官技术平台,丹望医疗优化建立满足用于临床诊断和药物筛选的类器官培养标准流程和质量体系,已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类器官相关临床验证工作。
本轮融资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丹望类器官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产品研发升级、商业化落地的战略布局。
“体外阿凡达”
丹望医疗所聚焦的类器官技术,是一种将患者的自体组织在体外培养成具有空间结构的,具有近似于器官功能的三维培养技术。
类器官临床应用前景
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类器官有两大应用场景:
1. 临床患者药物筛选:因为类器官和患者体内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可以在实验室模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且成本低、通量高,可以高效地实现药物筛选。相当于在药物进入人体前,先在体外试了一遍药,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也被称为患者试药的“体外阿凡达”模式。这在精准医疗领域展示出了极大地应用潜力。
2. 为新药研发提供服务平台:大约85%的临床前药物在进入临床试验后开发失败,造成巨大的花费和损失。因此在临床前对候选药物进行充分的效价评估对于后期药物的开发,降低成本具有巨大的价值。类器官作为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由于其成本和通量,以及对体内反应的重演性方面的优势,已逐步成为药企研发的新宠。
针对类器官的临床应用场景,目前丹望医疗将商业模式划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为临床患者提供检测服务,二是为药企提供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三是将自身的优势技术转化形成的类器官技术产品,三个方向间可构成一个完整闭环体系。
丹望医疗创始人华国强博士表示: “目前丹望医疗已经成功建立了多个组织器官的类器官和相应组织的肿瘤类器官,包括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膀胱癌等。本次融资将加快丹望肿瘤类器官的临床前瞻性验证试验和类器官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国际类器官之父Hans Clevers教授加盟
对于检验类器官平台而言,最重要的评估标准是检测结果和临床疗效的一致性。这需要技术储备、临床资源和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实现。丹望从成立开始就开始布局开展了类器官的临床验证试验,早期的数据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斯坦福的Calvin Kuo在该期刊发表评论认为该研究“为精准医疗的新范式铺平了道路”。在国内,丹望医疗已和数家三甲医院开展合作推广临床检测,并和复旦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合作科研业务。
对于药企研发平台来说,如何找到评估药物最合适的模型是实现药物临床前开发的重要步骤。要完美地实现类器官对药企的服务功能,至少需要两点:一是有信息完善的多样化的类器官储备库,二是质量上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丹望医疗是国内最早提出类器官质量标准的公司,也是在最领先推进质量体系建设的公司。目前丹望医疗已完成近千例的类器官样本储备,并完成了一期标准体系和质量建设,而这一体系也受到了国际制药巨头的关注。
国际类器官之父Hans Clevers教授加盟丹望医疗,担任创始人兼CSO,这凸显出了该公司的技术领先性。Hans Clevers教授是成体干细胞与类器官技术领域大师级的科学家,是美国和英国皇家国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Hans Clevers教授发现Lgr5是肠道干细胞的标志物,并成功建立肠道干细胞体外3D类器官培养体系,开创了类器官作为疾病模型的研究时代。
丹望医疗创始人Hans Clevers教授表示:“丹望医疗创始团队有着将近10年的类器官技术积累,而且在类器官为基础的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这也是我当初加盟丹望的原因。”
丹望医疗所采用的类器官培养技术源于创始团队的研发成果,并转化植入企业标准化质量要求,是目前业界最受公认的技术体系。目前丹望医疗的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2009以来,类器官因其自身的技术模型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药企应用于精准医学和药物的研发。类器官与体内组织具有很高相似度,以其为基础的功能性药物检测将给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伴随诊断结果,必将促使患者个性化精准用药步入NGD (Next Generation Diagnostics) 时代。中国具备类器官飞跃发展的优势条件,比如样本优势和巨大的患者群等。”Hans Clevers教授说道。
核心团队方面,丹望医疗创始人兼CEO李俊强历任香港基因有限公司试剂耗材事业部总经理,思路迪副总裁,至本医疗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创始人兼CTO华国强博士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美国纪念斯隆卡特琳癌症研究所博士后、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创始人兼CSO Hans Clevers教授是“国际类器官之父”,美国和英国皇家国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黄金赛道”的新解法
正如上文所描述的,丹望医疗所研发的类器官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准医疗市场。而精准医疗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对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将产业推入快车道。根据BBC Research的数据,2020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可达1050亿美元,预计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
在临床患者用药检测方面,已经广泛发展的技术是基因测序,类器官技术则是提供了一个另一个维度的新解法。“类器官技术与基因测序是互补的关系,两种技术各自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基因测序通过基因突变来区分病人,类器官通过对药物的反应来区分病人,”丹望医疗创始人兼CEO李俊强说道。类器官技术的临床应用场景包括了对早中期癌症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指导、晚期患者的用药选择指导。
类器官技术的另一大应用场景,是在药企服务领域,目前全球的药企都在瞄准中国市场,中国每年有数千个肿瘤新药管线进入临床试验,类器官技术可以为新药的研发和申报提供助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肿瘤1929万,而中国新发癌症457万,占比全球23.7%。预估国内市场规模或达一千亿,随着新的药物管线的不断涌现,临床和患者对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日益增进,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
丹望医疗创始人兼CEO李俊强表示:“丹望医疗致力于类器官技术的创新和临床应用,将秉持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加快类器官的临床应用。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类器官标准化体系建设、质量标准建立和临床用药诊断产品研发,助力丹望医疗建设成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类器官技术平台。”
投资逻辑
凯风创投管理合伙人黄昕博士表示:“类器官作为近年最受关注的新兴生命科学技术,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无论是在临床应用,还是在药物开发领域,类器官技术都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我们看好丹望医疗全球化的视野,标准化建设的布局、研发技术的积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丹望医疗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并有国际类器官技术鼻祖Hans Clevers加盟。”
领衔健康管理合伙人吴家璐博士表示:“类器官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肿瘤精准治疗和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领衔认为类器官模型必将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新宠。丹望医疗在类器官技术的原创深度和临床试验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类器官领域的头部企业。”
相关推荐
36氪首发 | “体外阿凡达”帮患者试药,类器官创新企业「丹望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36氪首发 | 让机器人“主动找人”推销商品,「越凡创新」获猎豹数千万元A轮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艾米森获近亿元B轮融资;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西湖生物医药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复宏汉霖“阿达木单抗”新适应症获批
36氪首发 | 研发超小型磁悬浮人工心脏,「核心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36氪首发 | 用智能数据服务帮医生“减负”,「立达融医」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思路迪医药完成9.7亿元人民币融资;达伯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6氪首发 | 要用细胞治疗“攻克”神经性疾病,「霍德生物」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周报 | 春雨医生完成E轮战略融资;新冠中和抗体类药出标准;药明康德2020年H1营收72.31亿元
36氪首发 | POCT正处红利期,「天深医疗」完成8000万元B轮融资
网址: 36氪首发 | “体外阿凡达”帮患者试药,类器官创新企业「丹望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703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