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从安科到迈瑞,“医疗器械之都”深圳的流变

从安科到迈瑞,“医疗器械之都”深圳的流变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2月19日 14:3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漆叶青,编辑:刘聪 顾彦36氪经授权发布。

市值逼近6000亿元、去年力压海康威视成为最受机构青睐公司的迈瑞医疗,半年卖了20亿元口罩、防护服的“口罩第一股”稳健医疗,受益于核酸检测、净利润暴涨六七倍的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这些因疫情大火的企业背后都指向同一个起点:深圳。

一直以来广为人知的是,深圳有着“全球创客之都”的美名,繁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小微公司,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而鲜为人知的另一个冷知识是,深圳也是“医疗器械之都”,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源之地。

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应运而生,先后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磁共振设备、中国第一台彩超、中国第一台超导MRI、中国第一台移动CT等。在此基础上,深圳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等数十个区也相继崛起。

目前,深圳共有9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产值规模约占全国的8%-10%,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迈瑞医疗、深圳安科、理邦仪器、先健科技、开立生物等一大批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其中5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

去年5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也落户深圳。据悉,这是深圳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医疗器械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本文试图解读——从一张白纸到“医疗器械之都”,深圳的发展中间有哪些故事?医疗资源“先天不足”的深圳,缘何能够引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接下来,深圳的医疗器械产业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潮起安科

谈及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一个企业——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科”)。这个诞生之初坐落于深圳蛇口港附近的不起眼的小公司,几乎是整个深圳医械行业的孵化器。

时针拨回到1984年,彼时,世界领先的医用设备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刚刚面市一年。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医疗诊断工具:当把人体放置在磁场中,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激发人体内氢质子,使之共振产生电磁波信号;当停止射频激发,不同组织的电磁波信号经信息学处理后,可绘制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精确立体图像,用于发现各种病变。

为了打破进口垄断,当时的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给中科院下了硬性任务:研发MRI,并造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卖到市场上去。

为此,时任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的陶笃纯“临危受命”,远赴美国原厂家学习如何操作机器。几个月后他学成归来,随后中科院专门成立了科健公司。1986年末,科健联合美国医械公司Analogic,在深圳合资创办了子公司安科。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企业选址深圳或是有意为之。毕竟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早期,无论是技术、配件还是材料等都需要海外市场供给,深圳紧邻香港,可以有效地实现材料的国际采购。

且与安科几乎同一时期,深圳出现了华为、中兴等大型的电子企业。“医疗圈和电子圈联系很紧密,很多人从电子圈跨到医疗圈。深圳医疗圈之所以成长得这么好,跟深圳电子业有很大关系。”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曾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就这样,受益于深圳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两年后,安科MRI样机研发成功,且马上引来了邢台矿务局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客户的采购,顺利实现了成立时的初衷。

而后,安科陆续成功研发出B超、胎儿监护仪等系列产品,逐渐积攒技术实力,并稳坐行业领导者位置。

当时在安科的辐射影响下,深圳医疗器械企业也开始遍地开花。很多安科的技术骨干出走自立门户或是挖掘新机遇,安科也因此被认为是深圳医疗器械界的“黄埔军校”。

有数据统计,2010年,在深圳460多家生产型医疗器械企业中,有近200家与安科有渊源。典型的比如:1991年,安科超声部副经理徐航辞职,和办公室主任李西廷共同创办了迈瑞医疗;1995年,张浩、祖幼冬离开安科,共同创办了理邦仪器。

不过,孕育了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半壁江山的“黄埔军校”,如今已“廉颇老矣”。

2005年,科健被曝15亿元亏空,债务重重、员工欠薪。安科股份因此被转手了两次,并在此后经历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大换血、员工集体离职等事件,在2006年一度走到崩溃的边缘。

这一系列打击给昔日的医械巨头带来重创,再也不复往日辉煌。如今的安科,仍然在深圳市宝安区从事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曾于去年11月拿到数亿元的B轮融资。

迈瑞接力

安科已“老”,迈瑞接力。

就在安科走向崩溃边缘的2006年,迈瑞医疗在资本市场上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06年9月26日,迈瑞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

1991年在深圳成立的迈瑞,诞生之初野心就展露无遗。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国外医疗器械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90%的份额。当时国内企业基本上都是香港公司的二级代理,生意并不难做。

公司成立那一年,迈瑞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展览会,当时业内很有名的一家代理商在会上签了800万元的合同,而迈瑞只拿到了36万元。创始人之一的徐航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到,他当时在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到800万。

创业之初的迈瑞无法在资金实力上与香港代理公司抗衡,而国外公司对国内客户的响应速度又实在过慢。“有一次监护仪坏了,向国外公司订购必需的备件,结果两个月后才拿到,而且价格贵得难以置信。”徐航曾具体说起过某次不愉快的经历。

迈瑞开始意识到自主开发产品的重要性,但真正促使迈瑞放弃代理、专心自主研发的转折,是1997年华登国际投资的介入。

当时的迈瑞,由于创始人出走、研发投入大等原因陷入困境。华登的进入给迈瑞带来了战略理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200万美元投资让资金链告急的迈瑞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

最初,迈瑞研发产品的方式“简单粗暴”,他们把市场上成熟的产品买回来,摸索、拆解、研究,再自行购买配件把产品重新组装出来。这种模仿,也是彼时毫无根基的中国医疗器械厂商采取的一贯套路。

当然这样的模式也见效极快:1997年,迈瑞的销售额达到了1个亿,代理产品与自主研发产品各占一半;次年,一款名为PM9000的监护仪投入市场,取得巨大反响,这也成为了迈瑞的代表性产品;两年后,迈瑞自主研发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个亿。

除了内生式的研发,外生式的并购也同样重要——自主研发让迈瑞站稳脚跟,而持续并购使其得以向高端产品、市场拓展。

2008年,迈瑞并购了Datascope。创办于1964年的Datascope,在美国监护仪市场排名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收购后,迈瑞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监护市场占据50%市场份额。

迈瑞开启了海外拓展的先河,此后多家本土医疗器械公司纷纷开始海外征程。2010年,来自海外的销售额占到了迈瑞销售总额的60%以上,其中半数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今,深圳的医疗器械产品也已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迈瑞引领了一个时代,有业内人士将其生意经总结为“代理销售+自主研发+国际化+国内国际并购”。

而后的故事是,因美国市场估值过低,2016年迈瑞医疗从纽交所退市,当时估值只有33亿美元。2018年,迈瑞回归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创业板最大规模的IPO,上市首日市值就达到854亿元。

2020年受疫情刺激,迈瑞市值一路飙升,一度逼近6000亿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迈瑞的机构接待总量由2019年的856家次激增到3802家次,超越此前连续四年位居榜首的海康威视,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

变与不变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当年,徐航与李西廷从安科出走从而成就迈瑞,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是,一批从业者从迈瑞走出来,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如果安科是‘黄埔一期’,迈瑞就是‘黄埔二期’。”有行业人士指出,“深圳医疗器械行业有几十家生产企业的名称带‘麦’和‘瑞’,高管都是从深圳迈瑞出来的,如深圳普门的七个创始人有六个是来自深圳迈瑞,还有深圳麦科田、深圳帝迈等。”

深圳硅基仿生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志钢便来自迈瑞,他告诉亿欧EqualOcean:“我是公司的001号员工,当时从迈瑞出来后,拉了美国的一个算法工程师、北大人民医院的一个副主任医师,开始做这个事情(创业)。”

胡志钢介绍道,成立于2015年的硅基仿生主要聚焦医用有源植入、医疗人工智能等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已有3款创新产品。

“创新产品代表着这个行业内目前还没上市的成熟产品,相比之下,迈瑞似乎不是特别喜欢做创新产品,似乎20年才做了3个。”他回忆道。

随着时代的更迭,创新正在成为新一代深圳医疗器械企业的注脚与追求。

根据国家药监局制定《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创新产品需同时符合以下六点:工作原理或作用机理国内首创;产品性能有根本改进;所用技术国际领先;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产品基本定型,研发过程真实。

根据南方日报整理,自2014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发布以来,截至2019年3月,深圳已有25个产品进入创新审查,占全省的69%、全国的11%。

资本对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愈加青睐,让这些年轻的创业公司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安科创业时的20世纪80年代,根本没有投资这回事;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迈瑞和理邦等二代医疗企业公司,都是经过多年的自我积累之后才得到资本的信赖。但现在,拥有创新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公司,想要吸引投资并非难事。

安科潮起又潮落,迈瑞正当时,谁又会成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下一个引领者呢?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很难有答案。不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曾如此表示:“深圳的医疗器械行业生产的不会是大、重、黑的东西,只有价值更高、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高端制造业才会在深圳留下。”

参考资料:

1、《深圳医械帮:一个军团的诞生》,创业家杂志

2、《坐拥13家医药上市公司 深圳的高速创新与困局》,E药经理人

3、《翻开中国医疗器械发展史 深圳医械帮贯穿始末》,时代财经

4、《深圳,一个医疗器械创新之都?》经济观察报

5、《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众成医械

6、《中国医疗器械版图:深圳安科帮》,君临财富

7、《关于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深圳市政协

8、《迈瑞医疗的心声:没有这块土壤,成就不了我们的今天》,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从安科到迈瑞,“医疗器械之都”深圳的流变
3200亿:迈瑞医疗再成创业板一哥,较美股退市时翻13倍,隐忧犹在
专注医疗影像设备34年,「深圳安科」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华为,正式杀入医疗器械
电竞之都竞争升级:谁能成为规则制定者?
十年深圳:为什么能从“弃儿”到二次腾飞
未来十年投资医药不能踏空“创新”——独家专访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
瞄准心血管和呼吸疾病,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商「信迈医疗」完成亿元级融资
推进二类疫苗研发,「中逸安科」完成2.5亿元A轮融资
竞逐“新能源车之都”

网址: 从安科到迈瑞,“医疗器械之都”深圳的流变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7231.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