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成立七年、独立一年,印象笔记在变得“对用户更友好”

成立七年、独立一年,印象笔记在变得“对用户更友好”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07月22日 08:34

图片来源@Unsplash

图片来源@Unsplash

印象笔记从Evernote分拆、在中国独立发展一年后,唐毅瘦了。

对于印象笔记CEO唐毅而言,过去一年是他离开集体体系,独立决策的一年。近日,这家脱身于硅谷、入华七年的“昔日”独角兽,公布了自己独立一周年的进展、印象笔记的多项功能更新以及唐毅对公司走向的思考。

更友好的“大象”

独立后的印象笔记,大象Logo不变,但从过去一年推出的多项功能来看,印象笔记在不断尝试让产品“对用户更友好”。

为了帮助用户分类整理信息,印象笔记推出了素材库、Markdown编辑器、内置模板和助理功能。在公开内容分享方面,又添加了印象阅读,既可提供电子书阅读又能让用户公开分享笔记。

印象笔记在微信生态内也取得了进展。今年5月,印象笔记将原来功能单一的清单小程序升级为印象笔记小程序,可在微信生态内处理各类文件,实现跨设备数据云同步。
独立一年后的印象笔记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摄/芦依)

独立一年后的印象笔记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拍摄/钛媒体 芦依)

早在六周年庆时,唐毅就曾在采访中透露正在与微信谈合作,微信生态与小程序对印象笔记的布局至关重要。接入微信、微博等国内用户熟悉的分享路径,开发微信小程序,都是Evernote在华六年并未推进却关键的业务。而分拆独立,无疑是给“行动迟缓”的大象打了助推剂。

“之前我们如同被绑了一只手无法出拳。没有现在的企业架构、研发人员和产品经理,无法独立提出符合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愿景方向,甚至连微信登录这种最基本的功能都不能做。所以前六年的发展速度比较慢,而这一年放开手脚,成长速度很快,”唐毅感慨道。

2018年6月6日,印象笔记从硅谷公司Evernote分拆独立成功,原Evernote中国区总经理唐毅任印象笔记CEO。在独立之初就获得了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数亿元人民币投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往往面对本土化的问题,为了保证印象笔记的“中国基因”,在持股比例上红杉宽带、印象笔记与Evernote三方均衡持股,各占董事会一席。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红杉宽带数字基金合伙人徐全利曾指出,“中方共占2/3的股权,这种决策架构可以保障印象笔记变成一个本土公司,而不是一个硅谷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来运转。”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印象笔记也获得了Evernote的全部源代码和其他知识产权授权。这意味着,印象笔记团队可以针对中国市场进行适应本土的功能更新。 

除了印象笔记产品的功能更新,印象笔记还拓展了“大象”系列新产品线,比如说主题沙龙“大象识堂”、在线课程“大象学院”、涉及售卖文创周边的“大象好物”等等。

跳出工具软件的“套子”

在唐毅看来,印象笔记的愿景就是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所谓第二大脑,不仅停留在帮用户记笔记层面,还要收集、捕捉、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等。

但是从印象笔记的属性来看,其三个属性包括: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提高团队效率的企业工具,以及有价值的内容平台。其中有两个属性都与云文档相关。

在办公和企业服务中,云文档创业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细分领域,但是行业的天花板并没想象的那么高。况且在这一领域,不仅有成熟的创业公司,巨头也已经入场。

2018年4月,在国内耕耘四年的石墨文档,宣布获得来自今日头条的近亿元B轮融资,融资大约在2017年底就已完成。同一时间,腾讯也推出了多人协作的腾讯文档,正式进入文档办公领域。

由于云文档领域本就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巨头入局会令创业公司承压。据钛媒体观察,今年4月石墨文档曾在Mac桌面端提示用户:“桌面端将暂停维护,请用户前往网页端”。

一位接近石墨文档的投资方对钛媒体表示,“石墨文档的商业化资源占用太多,业务比较密集,很多大客户都需要定制。而桌面客户端大多是免费用户,所以石墨需要将资源优化配置。”

也正是如此,无论是巨头腾讯,还是像石墨文档这种创业公司,都逐渐把精力从免费用户转向付费更稳定的企业级用户。

而当前印象笔记主要面向的还是C端的工具和场景。回顾印象笔记的功能更新,企业版新功能并没太多着墨,产品经理表示企业级版本正在迭代中。

“过去一年C端用户不如B端高,我们会加快C端的发展,但B端是重要的策略方向,”唐毅对钛媒体表示。印象笔记也在争取企业级用户,“不管是to B还是to C,我们不会推出印象文档、印象表格和印象幻灯片,这不是我们看世界的方法。”

巨头入局云文档,是否会给印象笔记带来压力,对这一问题,唐毅对钛媒体表示“不存在”。在他看来,目前,用云文档、效率工具来概括印象笔记并不准确。

唐毅说,印象笔记已经是“跳出套子”的产物,不止具有工具属性,同时也具有内容分享属性。唐毅的构想是让印象笔记“具有知识付费的属性”。

也就是说,印象笔记将作为一个公开、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公开分享知识并从中获益。新功能——印象阅读可以被视作这一构想的雏形。

在去年的六周年庆上,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曾透露会择机发布与印象笔记的合作,截止钛媒体发稿合作还未落地;不过,当前知识付费概念在国内已没有太多的商业想象力,用户的知识付费意愿也不够强烈。

为了达成其“第二大脑”的目标,印象笔记也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知识图谱”领域展开合作。据唐毅透露,该合作目前还没有产品化,正处于研究状态中。(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芦依)

相关推荐

成立七年、独立一年,印象笔记在变得“对用户更友好”
公众号七年:那些被改变命运的人,正在走向何处?
渗透到更多行业影响力扩散,亚马逊2020年变得更势不可挡?
《雪人奇缘》:这场耗时七年的中美动画合作实验成功吗?
Facebook拟成立独立监督委员会:监管平台删帖决定
被谷歌26亿美元收购的Looker,过去七年是如何高速增长的?
36氪专访 | 印象笔记CEO唐毅:首次推出To B团队协作APP,准备两年后国内上市
A.I.就是生产力? 我们和四位创业者聊了聊
钛媒体赵何娟:七年创业的一点胡言乱语
有道词典笔3上市 推出超快点查、互动点读两大创新功能

网址: 成立七年、独立一年,印象笔记在变得“对用户更友好”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779.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