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账收30亿,医疗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茁勇,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 | 茁勇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昔日,医疗企业上市的火热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去年,京东健康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坐上王座;嘉和生物公开发售获得超1200倍认购,成为“超购王”;泰格医药招股首日融资认购额达423.81亿港元。
如今,医疗企业前赴后继、南下入港的热闹场面再次在港股上演。
01医疗企业扎堆上市
自2018年港交所进行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无数医药企业向港股市场奔涌。香港由此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经历了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医疗企业赴港小热潮之后,融中财经记者发现,港股医药板块再一波上市热度袭来。
融中财经记者通过梳理公开信息发现,2021年2月1日截止目前,共有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Yunkang Group Limited、科技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冠科美博有限公司、康圣环球基金技术有限公司、先瑞达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保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医疗相关企业向港交所递表,提出上市申请。
而已经成功上市的医疗企业数量已达6家,占同期上市企业数量的75%,募集总额共计150.6亿港币。其中包括赛生药业、昭衍新药、诺辉健康-B、贝康医疗-B、健倍苗苗、心通医疗-B。主要业务围绕在药品生产研发、医疗器械、创新生物技术、运营服务等方面。
近40天内,奔赴香港医药板块的医疗企业达16家,这相当于2019年半年的上市申请量。
投资者热情也相当高。虽然各企业上市后表现各有差异,但除昭衍新药上市首日破发,跌幅超过8%外,其余股价表现良好。诺辉健康-B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15%,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健倍苗苗上市首日股价上涨幅度也达到80%。
中国已成医疗投资热土。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健康医疗市场。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医疗支出总额为1370亿美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1400亿至1700亿美元。中国市场正吸引着更多医疗企业前来。
02投资机构追捧,分食资本盛宴
IPO热潮背后,站着更多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机构。上市为背后的投资人打开了光明的退出前景,也为生物医疗领域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资源。
赛生药业的主要投资机构是李振福创立的德福资本、另类资产管理机构鼎晖投资、投过上海延安药业的上达资本、香港第二大金融集团中银集团、博赢创投等。
昭衍新药的主要投资机构则是中欧基金、华夏未来资本、工银瑞信等。诺辉健康-B的股东里则有橡子园创投、Rock Springs Capital、奥博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启明资本等诸多明星资本。贝康医疗-B是博华资本、高瓴资本、清池资本、摩根士丹利等资本大佬的心头好。而NewHeritage Healthcare Limited、美国世纪投资公司一直看好健倍苗苗。心通医疗-B的股东名单中闪现中金康瑞、威灵顿的身影。
以上市首日涨幅最大的诺辉健康-B来说,启明资本持股约3589万股,按照上市当日收盘价84港元/股计算,启明资本上市当天账面价值近3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79亿元。
医疗企业频频成为投资机构的投资主力,主要还在于去年疫情成为催化剂,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大力发展医疗的外部因素推动下,医药板块得到了市场的空前重视。
疫情之下,主要生产医用手套的英科医疗股价从去年的11元/股涨到如今近300元/股;生产呼吸机的迈瑞医疗快步进入国际视野;做HPV疫苗的万物生泰老板跻身福布斯富豪榜……良好势头下,投资机构疯狂涌入。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医疗健康赛道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120起,披露总金额达到2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其中融资金额超过十亿的项目共60个。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研发、诊断检测与化学制药备受资本追捧。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活跃的投资机构有奥博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上海医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Ra资本、骏荟资本、Casdin Capital礼来亚洲基金、Perceptive Advisors、启明创投。
清池资本创始人李彬对外表示,疫情将会加速中国医疗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尤其是给医疗器械、诊断和互联网医疗这些子版块会带来质的变化。广阔的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给投资机构带来新一轮的欢歌。
03研发需求,上市迫切
医疗相关企业一直是香港股市的一股推动力。
医疗企业扎堆上市不仅是为了满足投资机构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为了长期发展。上市对于医药企业新品研发的资金需求和流动性需求,益处多多。
医疗企业尤其是医药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产品对研发要求更高,付出的成本更大,相应的企业承受的风险更集中。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一款新药的开发周期可能长达15年以上,开发成本可能超过数亿元。除了研发支出外,生产基地、质量体系及技术团队的搭建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巨大的投入和长回报期成为医药市场的主要进入壁垒。
此外,创新药及首仿药的研发延迟和药品注册及审批程序延迟都会影响上市时间。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团队成为业内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因此,受研发能力、开发成本、风险评估等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一般的医药企业只能开发数量有限的新产品,而一旦开发失败,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
但同样的,拥有一款拳头产品就可供医疗企业占据市场高地。
对医疗企业来说,投入了不一定能研发出新的产品,但不投入一定没有新产品。庞大的研发支出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04业绩稳定,牛股辈出
“这真的是稀缺价值。医疗保健可能是目前(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行业,”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暨全球资本市场亚洲医疗保健业务主管Cathy Zhang如此说道。
翻看过去,医药板块向来是穿越牛熊的重要标的,也是牛股集中营。拥有核心产品的医疗企业上市后,业绩基本处在持续增长的状态,备受投资者青睐。
以A股为例,中成药中的云南白药、心脏支架乐普医疗、生物医药的双鹭药业、医药流通的国药一致、化学制剂的恒瑞医药等企业上市后股价持续增长,为投资者带来巨大收益。
医疗企业天然带着“牛股”基因。
一是创新医疗产品或者药品被模仿的难度相当大,高新的技术和研发把很大一部分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企业拒之门外。而且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及临床积累下研发出新产品在专利保护下,医疗企业的利润可想而知。不过,医疗企业中新产品成功入市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药品成功的平均概率只有1/10000~1/5000。因此,一个重磅产品的出现,拥有非常高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人类的变迁史就是与疾病的抗争史。人们对药物的需求不会突然降低。威胁人类的疾病正从传染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演变为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疾病不断演变,医疗企业紧跟变化研发,二者环环相扣。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曾撰文表示,医疗医药是一个兼具消费属性和科技属性的板块,具有攻防兼备的特性;从医药医疗的创新的角度讲,这个行业是不存在天花板的,永远会有新的东西,新的企业走出来,不断地会有优秀的企业成长为伟大的企业,成为中国伟大的企业并成为世界伟大的企业。
正如中国私募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合伙创办人Andy Lin曾说,“疫情爆发后,政府与社会在医疗保健系统的支出将大幅增加,对这个行业将是有利的。”
我国医疗行业在掀起资本热潮的同时,将带动医疗众多细分行业实现质的飞跃,以满足进一步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国内医疗企业也将面临全球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加快研发速度,掌握研发技术成为重中之重。
持续研发新产品、进一步挖掘市场、争抢明星药物仿制权、同业并购、调试商业模等是奠定医疗企业能够长牛的基础。
后疫情时代,中国人口日益老龄化,中产日益壮大,医疗企业备受投资者青睐是题中之义。在资本的浪潮中,谁会趁势而起,成为下一个医疗牛股,谁又会滚滚浪涛下黯然退场?
医改正在加速进行、市场瞬息万变,林存曾说,“生活在一个对的国家,选一个对的赛道,选择靠谱的企业,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定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你觉得医疗行业是这样一个赛道吗?
相关推荐
一天账收30亿,医疗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74家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四成江浙沪,房产物业领跑;思考乐涨幅200%成最大黑马
旷视科技近期将申请赴港上市,募资最多10亿美元
新东方回应赴港上市传闻:目前没有赴港二次上市计划
最快明年一季度赴港上市?字节跳动:说法有误
百度已就赴港二次上市进行内部评估
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浪潮,中概股们排队“回家”
六年后赴港上市,京东长大后的变与不变
中概股为何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浪潮?独角兽们去哪敲钟?
深度解析阿里赴港上市:天时、引力与未知
网址: 一天账收30亿,医疗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8065.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