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亏损也要上市的旷视科技,拿什么保护我们的“脸”?

亏损也要上市的旷视科技,拿什么保护我们的“脸”?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03月23日 15:1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ID:morgantmt),作者:摩根频道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科勒卫浴违规抓取消费者人脸信息的乱象,人脸识别技术下的隐私泄露现象令人感到惊悚,引发了消费者激烈的讨论。

也许是一次回眸,也许仅仅是从旁边路过,你的脸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就被“偷”走了。部分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在未征求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收集个人信息来牟利。通过人脸识别的摄像头,他们将人“明码标价”信息化,将个人隐私暴露无遗。

曝光之后,涉事企业纷纷拆除摄像头,相信不久后也会有更具体的法规下达。但我们的隐私就真的安全了吗?如果说,线下店当下还只处于“偷脸”阶段,那么在线上,我们早已“裸奔”。

在大数据时代,“一丝不挂”的我们已经成为常态。

摄像头人脸识别,线下版的“大数据杀熟”

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人脸识别乱象中,科勒卫浴被当成了典型案例。

科勒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摄像头的供应商万店掌同时还为喜茶、名创优品、特斯拉等企业提供服务。

安装人脸识别功能摄像头,企业美名其曰是为了“个性化营销”,尽量把自己的行为往新零售的逻辑上靠,但是其本质上就是为了减少优质客户的获客成本,并将利益最大化,可以将其理解为线下版的“大数据杀熟”。

通过人脸识别功能构建用户画像,其中包括用户的年龄、消费习惯,甚至可以通过分析用户面部表情获知用户心情,商家利用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比较典型的就是房地产行业,销售人员通过用户画像得知的讯息,给用户提供不同程度上的优惠,对于那些只看不买的用户,企业也会将之标注为“垃圾客户”,并不会为其付出太大的精力。相同的产品不一样的服务与价格,这就是典型的大数据杀熟,甚至还升级了“鄙视”功能。

像房地产、科勒卫浴这种纯粹为利益导向的用户隐私窃取,只是人脸识别摄像头功能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商家,出发点可能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杭州动物园使用人脸识别的初衷或许就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游玩体验,顺带通过“科技属性”提升自身的档次。在他们看来,自身并未通过人脸识别获得牟利,还提升了用户体验,用户应该很享受。但杭州动物园还是被告了。

无论是利益导向还是以用户导向的,这些企业都忽略了一点,自己是否具备采集用户数据的权利,用户是否愿意自己的数据被第三方采集。这些企业都犯下了李彦宏式的错误——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他们只看到了人脸识别功能的便利性,就忽略了其危害性。人脸隐私不同于其他隐私,人脸识别生活信息具有唯一性,永久性与不可替换性,所以被广泛用于支付类、公共行政类,但也正因为他们唯一不可替代性,一旦泄露终身泄露。

大多数企业把用户数据存放在虚拟共享服务器上,用户数据被盗的风险极高,据行业有关人士透漏,一份人脸数据只需要0.5元,几块钱就能买到全包数据(包括身份信息和人脸数据),量大优惠。

孤立的信息泄露危害还不大,但信息一旦被整合,数据化的“你”在互联网时代,往往比本人更具代表性,换脸软件和3D人脸模型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们的财产将受到极大的安全隐患。

摄像头式的人脸识别还能通过一定方式规避,不至于被“偷脸”,而在线上,我们却早已“裸奔”,在大数据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天然的“泄露源”。

不肯数据共享的企业,却对用户“不告而取”

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移动应用隐私情况年度观察报告》显示,全国送检超过50万款应用,其中66.48%的应用存在“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仍收集个人信息”的违规情况,即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61%的应用存在“收集个人信息前未征得用户同意”,47.86%的应用存在“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超出业务功能实际需要”的违规情况。我们的隐私,在这些应用软件面前已经“一丝不挂”。

有意思的是,对用户隐私“不告而取”的企业,却在商业谈判时化身“正义”,手举保护用户隐私的大旗,拒绝数据共享。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相互角逐的本质就是数据之战,我们的隐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意。

比如,菜鸟驿站和顺丰引起的物流领域大战,其核心争夺点就是数据,数据所代表的想象空间远比物流本身存在的商业价值高的多,数据在某种维度上,已经成为了企业长线增长的重要资本之一。在互联网行业,拥有庞大且多维场景的数据,就意味着企业在优化服务的同时,可以构建完整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精准营销,公司越大,对数据的把控愈加重视。

苹果iOS14的隐私政策推出后,导致其“受众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下降50%以上,对此最着急的就是Facebook,马克扎克直接跳出来在《纽约时报》上抨击苹果,并要状告苹果。但马克扎克准备状告苹果的理由是苹果商店30%的收入分成涉嫌不公平竞争,而非苹果推出了隐私开关。企业在用户隐私获取上,一直奉行着“读书人的偷不是偷”的逻辑,他们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而且已经达成了行业共识。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用户不得不一步步地交出自己的隐私,从刚开始的线上数据,到指纹、脸部,甚至现在连思想也被模拟,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我们在看着3D化的商品,企业看着3D化的我们,评头论足的交谈着,哪个部位卖给哪家企业更赚钱。

或许对于一部分用户而言,并不在意软件对个人隐私的窃取行为,开放权限也切实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当你完整的用户行为画像数据配上人脸识别数据,那个时候上网的你,还是你吗?

亏损的旷视科技,拿什么保护我们的“脸”?

不同于其他深度隐私的“杂乱无章”,需要N个应用多场景共同组建数据库,手机人脸识别数据在国内的集中度相当高。

据艾瑞咨询《2020中国人工智能手机白皮书》显示,在国内安卓平台的智能手机中,旷视提供的刷脸解锁方案市占率约70%,旷视科技的AI算法已经应用在10亿部智能手机中。OV、小米、荣耀、阿里、滴滴等企业都跟旷视科技有着合作。

旷视科技的人工智能核心在于数据收集,算法的形成取决于数据量的大小,因此旷视科技通过场景落地,拥有大量的人脸数据。人脸识别这类的数据能够相当集中,确实减少了因企业争斗导致的数据泄露风险,但也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被盗,后患无穷。在2020年,拥有超30亿人脸数据的美国创企Clear view AI就曾遭受黑客攻击,数据被黑。

那么在国内,作为拥有大量人脸数据的旷视,是否有能力保护好我们的隐私呢?

攘外先要安内,黑客是要防范,但内部也要防止滥用。然而旷视科技在隐私处理问题上,并未得到大众的信任。

在去年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李开复一句“创新工场曾经帮助旷视科技从美图、蚂蚁金服拿到大量人脸数据”,把四家企业拉进了“隐私旋涡”,虽然事后李开复澄清只是口误,三方的合作不涉及数据传输与共享,但公众依旧对此自己隐私是否安全表示质疑。同时,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事件,也让公众对旷视科技充满了不信任感。

隐私数据即是旷视科技的优势,也是旷视科技的“致命软肋”。数据的所有权、隐私所有权归于用户,但AI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数据流通又十分必要,对数据确权、定价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何有效、妥善处理隐私问题带来的争议,会影响到其在二级市场的价值表现,进而影响其IPO,上市难又导致其融资难。

技术投入大,商业化场景落地难,是人工智能领域共同存在的问题。融资是AI企业挺过技术创新阶段的关键,然而,当下独立的AI独角兽在资本眼中的投资价值在不断缩水。寻求上市,是AI企业获得融资的良好途径。

3月12日,旷视科技在科创板申请上市,据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三年累计未弥补亏损142.6亿元。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IPO前,旷视已完成7轮融资,融资总金额接近13亿美元。面对旷视科技本身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穷能让人独善其身,但也能导致人浑浑噩噩,甚至自甘堕落。亏损问题不仅限制着旷视科技的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旷视科技在隐私保护上表现得并不积极。

在本次的招股书上,旷视科技并未对隐私保护问题阐述太多,只是提及会用200万的预算,研究开发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研究中心项目。据悉,旷视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超7亿元,研发收入占比高达104%。7亿与200万的差距,足以可见数据隐私保护并不是旷视科技当下的核心,甚至都不算重点。

近年来,人脸识别政策遇冷,又赶上315晚会曝光人脸识别滥用问题,一直存在隐私安全隐患的旷视科技能够顺利上市还是个未知,无法上市资金不足就不能提高隐私保护方面的研发资金,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人脸识别涉及到了公共核心安全,放手也是一种选择,或许这样的技术,应该由权威机构进行持牌管理吧?

摩根频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亏损也要上市的旷视科技,拿什么保护我们的“脸”?
都2021年了,旷视科技终于要上市了?
旷视科技再度冲击IPO:三年半累计亏损143亿元,蚂蚁集团为大股东
旷视确定香港上市,IPO文件公布,半年亏损52亿
亏损近百亿股东中途退出,旷视科技IPO是真缺钱还是真有货?
旷视科技回应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报道不实
旷视科技,清华天才还没破解的财务难题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旷视科技们的"彭罗斯阶梯"?
旷视科技的正反面
历经9轮融资,上半年亏损52亿……旷视赴港IPO的背后,资本市场或迎来AI独角兽上市潮?

网址: 亏损也要上市的旷视科技,拿什么保护我们的“脸”?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8129.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