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汤、依图、旷视们还能上市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产业家,作者 | 山丘,编辑 | 皮爷
这个领域永远都不会缺少暗流涌动、商业模式迭代,以及新的商机。
在上市这条路上,大多数AI企业都吃了闭门羹。
在外界看来,2021年是AI企业“上市元年”,但却事与愿违。如今,有这种看法的人都被浇了一头冷水。
几个接连的信号是,早在2019年就申请在港股上市的旷视科技,今年1月份的时候,再次冲击IPO,但至今仍未有进展。紧接着云知声在2月份的时候主动撤IPO申请,依图科技在本月因发行人及保荐人的主动要求,中止科创板IPO审核。此外,禾赛科技、柔宇科技也相继撤回招股书。
一系列的信号不禁让人怀疑,包括AI四小龙在内的企业们还能踏上IPO的跳板吗?2021年,除了AI四小龙其他企业能不能出圈?
面对严格的上市考核,AI企业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从技术到商业,等待他们的是更漫长且实际的上市之路。
涂鸦:“跃龙门”
让人意外的是,最先上市的AI第一股,不是百度,也不是声名远扬的AI四小龙,而是已经成立七年的涂鸦科技。
3月18日,IoT云平台涂鸦智能成为一匹黑马,正式登陆纽约证劵交易所。
涂鸦智能交出的上市成绩单是:超2亿台赋能智能设备,26.2万开发者,超5000家客户,2700多个品牌,1100种智能设备种类,业务遍布220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涂鸦,和最开始的业务模型已经有了巨大差别。
2014年的涂鸦智能专注于连接品牌、OEM 厂商、开发者和连锁零售商的智能化需求,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 PaaS 级解决方案。
现在的涂鸦智能,定位于全球化AI+IoT平台,通过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厂商和零售连锁的智能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
另外,与AI四小龙不同的是,涂鸦的主要布局点采取“先海外,再国内”的策略;涂鸦在做一门全球化的生意,如今业务遍布日本、美国、德国、哥伦比亚和印度。
涂鸦这么大盘子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引入,一轮一轮的融资,保送涂鸦走上上市之路。
其实在涂鸦刚刚创立的时候,市场还处于普遍不看好IoT赛道的年代,其中一个误判就是认为loT没有很大的机会,很多的非从业人员也会认为loT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此外,在VC的圈子里,也很难得到认可。
王学集在谈到融资难问题的时候回忆道:“资本方是希望两三年可以看到具体回报的,会倾向选择商业模式清晰,快速变现的领域,所以除非是着眼于长期收益的风投基金,他们才可能会选择进入这个赛道。”
仅仅一年,涂鸦就让资本改变了想法。
2015年,由天使投资人吴泳铭,阿米巴资本投资数百万人民币;同年涂鸦完成A轮融资,NEA恩颐投资数千万美元;到2017年,NEA恩颐投2000万人民币,涂鸦进行了Pre-A ;也是这一年,越来越多的资本看到了涂鸦,中金公司、东方富海、NEA恩颐投资、QUADRILLE Capital助力涂鸦过亿人民币,完成B轮融资;2018年,涂鸦完成C轮融资,由Future Fund、NEA恩颐投资、中金硅谷基金、CBC宽带资本、Quadrille Capital、香港查氏家族基金共同投资2亿美元。
不过,即使涂鸦完成鲤鱼跃龙门,其上市后也不能一劳永逸,涂鸦融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烧钱的速度。
通过分析涂鸦近两年的业绩,虽有增长态势,但公司的增长动能是否具备持续性,仍让人怀疑。
从涂鸦智能的总体营收表现来看,2019年及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亿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和1.8亿美元(约11.71亿元人民币),2020年较2019年同比增长80%。
其净亏损分别约为7048万美元和6691万美元,两年累计亏损近1.4亿美元(约近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率分别为-66.6%、-37.2%。
增长的背后,也不能掩盖涂鸦亏损9亿元的事实。
表面上看,公司的亏损面有所收窄,但公司何时才能扭亏为盈,仍是未知之数。
究其亏损原因,主要是高额的研发投入,2019年投入5200万美元,2020年,涂鸦智能的研发投入达到7700万美元。
另外,在涂鸦智能招股书中可看出,目前涂鸦的条件或许不足以支撑其未来运营,为保持增长,需扩大业务并加强技术基础架构,吸引更多客户、研发人员,同时还需要完善运营、财务和管理等。
如果无法有效实现业务扩展,其成本和支出可能会比计划的增长更快。
对于涂鸦智能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进一步合理地控制成本,把每一项业务板块都扎实地做好,并提升市场竞争力,一味追求多元化发展未必是好事 。
商汤:融资“机器”背后的落地难
“AI四小龙”中,商汤可谓是“高开低走”。
时间拉到2014年,在AI产业还是冷门的时候,商汤科技就已经占到先机,先行成立。
当初商汤推出了一款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
该算法准确率在诞生之初便超过了Facebook,被业内外称为最强人脸识别算法。
当时的商汤是一家人脸识别公司。
商汤科技成立伊始,就先后拿下小米、华为、美图秀秀以及图聊软件FaceU、Snow等客户。
此后的商汤更是突飞猛进,被业内称为“融资机器”的五年来,一路融资长达九次,其中不乏有阿里巴巴、银湖资本、老虎基金、淡马锡等大牌机构的参与。
不过最近一次融资定格在2018年5月,这次融资商汤完成6.2亿美元C+轮融资,当时估值超过45亿美元。
从商汤自身原因来看,融资节奏放缓主要是由于四大AI公司一同瓜分市场,估值往上顶的速度自然放缓;其次是全球经济问题导致资金活性下降;最后是,市场预期减慢,已在盘内的资金已经实现了一部分预期价值,从而融资速度放缓。
从资本角度出发,现在为什么不投了?因为商汤不值“100亿美元”。
曾经有PE感慨到:“他们找过我们很多次,但我们的机构并不打算参与,‘100亿美元’的估值太贵了,简直是天价”。
在商汤科技的三大板块里,毛利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软件业务、定制服务业务、硬件业务。
让人意外的是,最赚钱的软件业务却占比最小,毛利率较低的定制服务在营收中的占比最大,“超过50%”。如果按毛利最高的软件业务,营收2亿美元,按15倍PS,对应30亿美元估值;其它收入总体给20亿美元的估值,不管怎么算,都算不到100亿美元。
归根结底,商汤一路高开低走,甚至目前估值落后于寒武纪的主要原因也是商业化难落地。
对商汤而言,连续不断的融资带来的是外界对其实际落地能力的质疑。
如何在融资背后实现更大范围的落地,是如今商汤必须要考虑的方向,也是商汤上市前必须完成的一步。
依图、旷视:我们都一样
业内有投资人曾给出过一个判断:“AI企业的问题都懂,现在应该想想如何救救AI独角兽?”
如今,AI独角兽们都在上市这条路上面临集体“淹没”的危险。披露招股书的云从、旷视、依图、云知声都普遍亏损,更大的压力在于,这些拿了很多融资的AI独角兽,并不能在二级市场获得匹配融资时的高估值。
要想上市,一看企业的盈利能力,二看企业是否能持续成长。AI企业的潜力值,一直在经受着考验。
拿旷视来说,迄今为止,旷视仍未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背后资本逐利的本质只能通过更高的估值实现。
旷视是AI四小龙里最先启动IPO的,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此前,有报道称,旷视推迟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包括,收入质量不够健康、创始人持股比例较低、控制权不稳定、关联交易等。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回应:“IPO的不可控,确实感受到了压力,所有的AI创业公司现在都很累,越走越重,又不得不往前走。所谓‘往前走’,即越来越硬件化,越来越可落地。”
将技术落地为商业,并产生持续的收入和利润,是AI公司集体面临的终极挑战。
眼下,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都处于亏损状态。
本质上,AI企业们都一样,分析旷视推迟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对比行业其他AI公司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第一,面对巨大的投入,如何保证现金流,管好钱包的能力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技术研发费用是AI公司最大的开支,依图、云知声、柔宇的研发投入占比都超过100%。云知声早在2017年的时候,研发费用就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甚至达到163.55%。就连寒武纪刚上市的时候,其研发投入为2.8亿元,比营收的3倍还要多。
芯片流片很烧钱,多家AI芯片企业因为亏损无法登陆科创板的情况下,其2021年下半年赴科创板上市的目标,就未必能实现了。
现金流同样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指标。
巴菲特说:“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了。”
良好的现金流,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反映出公司对上下游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且能够将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能够转化为未来增长的动力。
其中现金流状况最不佳的是依图科技。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图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流净额累计达到-26.12亿元。
第二,技术向商业化转向?探索如何盈利是王道。
科创板监管加强后,很多AI独角兽主动释放要“更新”招股书数据的意图,在上市前审查过程中主动逃离。背后透露出的是依图、云知声、地平线等多家AI独角兽商业化成问题,AI将全线崩溃。
目前比较纯粹的AI 算法企业,都没有找到爆发性增长的应用行业。对于那些AI硬件企业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AI企业难做营收的根本原因,源于每家的主力产品都是AI解决方案。这意味每个方案都有差异化诉求,加上本身AI方案的效果就难说。
例如,依图科技研发的“蜻蜓眼”人像大平台也已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同时也为海关总署及中国边检等提供人像比对系统。其次,依图科技可利用完整的实名认证解决方案,依靠人脸比对及活体检测技术,为金融企业提供从柜面到自助设备再到移动端的全渠道解决方案。
目前,依图的困局就是计算机视觉在商业化领域的落地难题。而这个难题,在AI四小龙中普遍存在。
现在的依图,杭州医疗团队业务差不多裁了70%,销售差不多已经崩盘。但在部分员工看来,依图是在为上市进行的主动调整,一边通过缩减人员减少人力成本,一边将业务转向芯片和自动驾驶,以待来时。
成立最早的旷视就是如此,在港股撤回过招股书,3月12日又转战科创板。不仅资本市场的经历比依图丰富,业务调整的也比依图频繁,从最早的To C 到现在的 To B,刚刚形成自己的三大支柱业务。
旷视科技赵明对商业化的难题看出:客户最终决定采购AI解决方案,还是看多大程度能够代替人力,多大程度能够提升效率。
所以To G比To B好做 ,智能视觉比智能语音好做。
AI公司毛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产品形态,软件、硬件、软硬件结合三种不同的形态,一般来说软件毛利率偏高、硬件偏低;其次是跨行业应用的通用性,AI公司的应用领域一般横跨几个细分市场,如果通用性强,则标准化程度高,产品复用会让毛利率提升,反之则毛利率低。
现在的旷视背靠阿里,为支付宝客户端提供人脸识别登录功能支持,同时也为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服务。
第三,客户集中度高,需寻新的造血能力。
对于芯片行业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对于大客户依赖程度高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
对于个别公司,前五大客户在报告期贡献收入甚至超过95%以上。一旦上游大客户业务出现问题,采购量下降或者换到其他供应商供货,发行人业务很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
例如,寒武纪就曾被质疑早期大量依赖华为,而当华为自研芯片后,寒武纪业务量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
寒武纪是谁?
“寒武纪是5-6亿年前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质纪年。在这个时期,物种多样性出现了空前的提升。我们取这个名字是希望看到,人工智能时代也能出现各种技术的大爆发。”创始人陈天石曾这样解释寒武纪这个名字的由来。
寒武纪:跟随易,造血难
2016年,陈天石、陈云霁两兄弟,创立了寒武纪科技,专注AI芯片的研发。陈天石担任公司CEO,陈云霁为寒武纪的首席科学家。
令其名声大噪的是2017年华为在“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中集成了寒武纪的全球首款智能处理器IP产品1A。这是全球手机行业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概念。
后来的事实证明,搭载寒武纪1A的华为麒麟970以每分钟识别2005张照片击败了苹果A11芯片每分钟的889张照片。
用陈天石的话来说,“这一成功合作已成为全球手机和智能芯片发展史中的标志性事件,吹响了手机进入智慧时代的号角,为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商业合作树立了典范。”
彼时,寒武纪刚刚成立一年,就能够与有着超大全球手机出货量、对质量要求严苛的华为建立合作。
此后,寒武纪拿到了上亿元的订单。同时,寒武纪获得了国投创业、阿里巴巴、联想创投、国科投资等共计1亿美元的A轮融资,仅用一年时间,寒武纪估值已达10亿美元,成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诞生的第一个独角兽公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寒武纪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华为踏上自研AI芯片的上升而衰退。
2018年10月,华为公布了“达芬奇计划”,一口气发布了两款AI芯片:昇腾910、310。2019年又推出了新款手机芯片麒麟990、810,并全面采用了自研的智能处理器IP产品。
华为高管表示:“华为需要的产品是从云到各种物联网终端的全场景支持,寒武纪很好,但是没法支持我们所需要的全场景。”
2017到2019年,华为海思对寒武纪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贡献为100.00%、97.94%和92.56%。有专家认为,寒武纪必须找到新的业绩支撑点,改变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才能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此时,寒武纪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找到自己新的造血点。
未来的路
未来,AI企业们如何走?
目前,资本市场再次提高准入门槛,AI企业们上市无门,必须另谋出路。从目前看,AI企业们正通过三种方式做营收,以求自救。
一是和互联网公司合作。例如旷视科技和阿里,百度和云知声,腾讯和依图科技、小米和地平线。
二是做自动驾驶。大家都认为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大,资本也看好,商业化也将临近。
三是推进硬件占比。对比营收过百亿的几家企业,他们主要是硬件收入占了大部分,而大多数AI企业都在卖解决方案。
当下,仅靠技术对推动AI公司估值的增长已经非常有限了。说到底,AI公司面临的转变是从技术服务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核心驱动因素由团队和算法技术,逐渐转变为数据和场景,对于创业团队以科学家为主的AI公司们来说,获客能力、服务能力、议价能力等都是新的挑战。
目前,众多业界高手一起涌入AI芯片市场,造成激烈竞争。其中不乏,百度和三星合作,推出自研的昆仑AI芯片;阿里的平头哥芯片公司,先后推出自研的玄铁910CPU、含光各AI芯片;华为推出手机芯片麒麟990、810;此外还有Mobileye、地平线等新兴企业。
春暖花开之后,可能又是新一轮的抢夺、投入、上市的轮回。
相关推荐
2021年,商汤、依图、旷视们还能上市吗?
依图上市,AI 四小龙走向「三岔路口」
跌跌撞撞的上市路,旷视科技们的"彭罗斯阶梯"?
都2021年了,旷视科技终于要上市了?
IPO“放鸽子”?一个“南旷视,北商汤”的面子江湖
大公司收缩、小公司洗牌,旷视商汤抗疫后,AI的春天可能还是没来
旷视上市再蒙阴影,AI公司上市怎么这么难?
依图没有退路?
依图推“芯”,中国AI独角兽迅猛生长
旷视科技近期将申请赴港上市,募资最多10亿美元
网址: 2021年,商汤、依图、旷视们还能上市吗?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8385.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