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绝地反击,Pico孤注一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衣公子的剑”(ID:yigongzidejian),作者:衣公子,36氪经授权发布。
01
以Facebook 20亿美元收购Oculus为中心,VR(虚拟现实)热潮如同海啸一般席卷全球。
2015年的中国,A股里,几乎每天都有上市公司发布成立VR基金的公告;创业中,几乎所有和VR有关的项目估值一夜翻倍。暴风影音,40天拿下37个涨停板,创造中国股市记录, VR业务,就是这场疯狂中最重要的戏码。不仅如此,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乐视先后入局。怎么看,VR都该是前程似锦。
但仅仅一年,这股VR热就惨烈熄灭,Facebook关闭了200家Oculus Rift线下体验店,砍掉了在计划中500家体验店的40%。国内VR行业更是哀鸿遍野,大量PPT根本无法变成真的VR头显,资本迅速熄火。连同暴风在内,曾经高调的锣鼓最终没有了尾声,落得一地鸡毛。
Pico在2015年入局。
在Pico,周宏伟不叫周总,叫Henry,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全公司上下任何一个级别的员工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直接找到他。
Pico,这个单词在西班牙语中寓意非常丰富,有“小”的那一方面,指代小鸟,以及一种很小很小的刻度;但也有“大”的那一方面,意思是山顶。这家偏技术宅的公司,因为早期员工喜欢电影《黑客帝国》,于是用男主角Neo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旗舰产品Pico Neo。
到今天,VR行业已经走过爆热、骤冷、暗淡、复苏的轮回,Pico,依旧长期处于镁光灯之外。但是鲜有人知道,这家不露声色的公司在全球VR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Facebook的Oculus、索尼),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尤其在一体机领域,Pico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57.8%(IDC 2020 Q4数据)。Pico Neo 2 Eye甚至入选了《时代周刊》2020年度全球100大最佳发明。
一家成立仅仅六年的初创企业,在巨头林立、兵家必争的新硬件战场,站稳脚跟。显然,Pico是一个极佳的样本,让我们得以管中窥豹,读懂中国消费电子的时代红利。
02
Pico一诞生,赶上VR泡沫破裂,行业从阳光明媚的盛夏一夜之间转入寸草不生的寒冬。冰冻三尺,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生存都成了问题。
Henry先后在歌尔中国、歌尔美国工作,对海外市场有经验。C端完全无量,盘算来盘算去,觉得B端或许有少量机会。果然,企业端的需求逐渐显现,尤其在海外市场,这种需求更为明显。VR逐渐被用于员工培训、产品展示。
海外B端业务有两个特点。
第一,企业服务要定制。单家客户的订单规模都不大,干的都是体力活,赚的都是辛苦钱,Facebook、索尼这种世界巨头肯定看不上;第二,速度要快,企业需求一旦提出,往往希望立刻见面洽谈,出设计,给样品,迅速落地解决方案。
中国企业,一来背靠强大的中国供应链,二来自身勤勉、敢拼,或许可以试试。
就这样,Pico这家中国创业公司,从出生就成了一家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时至今日,竟然有5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运气到底是在眷顾Pico,还是在愚弄Pico,每一年都不好说。
尤其是2020年,Pico历尽一次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
2月,毫无征兆,疫情爆发,Pico业务遭遇不确定性挑战,300人的团队调整到250人。
公司主题再一次调整为:活下去。差一点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说起来,真是福祸相依,疫情把全世界困在家里,反而促成了VR的觉醒。自2016年以来,VR头显的屏幕、电池、芯片、算法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前进,而疫情成了催化剂,为行业完成了量变向质变的迁跃。
这一年,VR游戏《半衰期:爱莉克斯》(Half-Life: Alyx)成了爆款。VR活跃用户数国外进入百万级,国内也进入十万级,行业爆发来到前夜。
Pico觉得自己可以在C端业务上再发发力。
尽管,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VR依旧挣不了大钱。连行业老大Oculus都在疯狂亏钱。一段漫长的VR冰霜期,劝退无数行业参与者。
同样的考验,放到了Pico面前。在设备研发过程中,Pico在面部识别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VR头显不赚钱,但是催熟的技术很赚钱,愿意为技术付费的场景包括:监控司机是否疲劳驾驶,物流行业识别快递体积,等等等等。2018年,一个机会放到Pico面前——一家中国顶级互联网巨头找到Pico,建议Pico把相关技术拿出来,一起做线下刷脸支付(当时这家互联网公司正和该领域的对手展开白刃战)。这个模式大概率可以跑通,Pico账面上的利润会得到显著改善。
一边是可以马上赚钱的机会,一边是望不到曙光的VR理想。十字路口,Henry把赚钱的那个机会停掉了,原因在于,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做好一件事。
长期主义,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不简单。
这让人想起另一个行业疑问:互联网巨头做硬件,资金、技术、人才样样充裕,但是为什么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一言以蔽之,做硬件是脏活、累活。
互联网是轻资产。这些年互联网江湖大战,决胜的关键在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通俗的说,不用想得很周全,APP赶紧上线,先冲规模,边做边改。
但是做硬件就没有那么幸运。硬件需要“谋定而后动”,提前6个月做规划,每一步都要提前想明白。打一个新模具,需要两个星期;改动某块设计,需要45天。显然,硬件开发经不起折腾,快跑只会摔倒,急不得,要匠心。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幸运在于,可以凭借商业模式的创新,赚大钱。而商业模式,不存在技术专利,拼的是谁跑得快,抢到足够的规模,因此,行业里到处都是“借鉴”和“模仿”。
硬件面前人人平等,大厂不见得就能一步登天。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Pico这类初创企业的好奇。
VR一入行就面对技术路线之争:是做一体机,还是做一个依附于PC的VR?
这几年,一体机逐渐被确认为行业的主流。不过,即便是领头羊Oculus,最早也是走PC路线,这几年才确定一体机战略。
相比之下,Pico从创业之初目标就很明确,做一体机。可见在入局之前,Pico已经对行业有充足的思考。
VR是人类文明崭新的硬件,到今天像刚在泥土里冒出一点嫩芽的种子。在世界舞台,扎克伯格以个人的痴狂,调动整个Facebook的资源,推动着Oculus高举高打。你肯定想象不到,在这家世界前五的互联网公司,五分之一的员工在为VR事业工作。而中国,没有类似体量的巨头企业,怀有相似的极客精神和远大梦想。
那么,Pico这样的创业公司,要如何安身?
一方面,要做出产品的差异化。比如,佩戴。VR设备最为人吐槽的一点,在于设备太重,戴在头上玩一小时游戏,脖子都不是自己的了。Pico开发了电池后置技术,使得设备佩戴更平衡。Pico Neo 2的重量是342g(不含线缆),相对于Oculus Quest 571g的重量,更轻便。此外,怎么保证戴眼镜的用户,也能舒适地佩戴VR头显?这样一个小问题,Pico就迭代了四五次。
Pico是全球佩戴最舒适的VR头显,这个差异化的特点,有口皆碑。
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硬仗。论体量,在科技行业里Pico是名副其实的小公司,但是依旧保持20人左右的高精尖团队,全是机器视觉工程师。VR头显在硬件上的重中之重在于Tracking技术。Pico敢在核心算法上打硬仗,十年磨一剑。继Quest 2之后,Pico Neo 2是体验最好的一体机,越来越被西方的评测界肯定。
另一场硬仗是做生态。恰恰中国企业特别不擅长的领域。Pico啃这块硬骨头的方式是设计好SDK,竭力追求易用,最大程度地方便开发者移植应用到Pico平台。
硬仗效果怎么样?是检验Pico潜力的重要依据。
扎克伯格有野心,学乔布斯做iPhone,一方面,在硬件上追求卓越,一方面,做精品生态,第三方软件想入驻Quest平台,有非常严苛的标准。PC平台Steam上的游戏已经突破3万,但是Quest上只有170-180款游戏,但是样样精品,获得市场肯定。
生态的重要性再怎么提也不为过。当年,微软做Windows Phone,技术绝不比Google安卓差,但是开发者不来,哪怕你是操作系统之王,也只能歇菜。
这样看来,Oculus Quest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围绕其上的开发者。换一个角度,这些开发者的认不认可,也是别的设备的试金石。
Pico Neo 2平台目前有81款6 DoF游戏,其中25款是Quest平台上的精品游戏。
一个小故事,《Superhot VR》在Quest上大放异彩,Pico和另一家知名度更高的VR厂家一起前去洽谈入驻。后来的结果是,《Superhot VR》在Pico很快上架,而同行的那家现在都还没有上架。
完成最新一轮融资的Pico最近做了两件事,第一,在北美设立发行部门Pico Studios,继续挖掘全球优秀VR内容。第二,定于今年5月10号在水立方发布最新旗舰机Pico Neo 3。
应该说,中国企业低姿态、务实的作风正在收获回报。
03
盛田昭夫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年他在欧美考察,餐厅服务员指着摆盘上一把精致的小伞说:这是贵国特产。服务员出于友好,但是盛田昭夫却无比难过,日本给人是的印象就是只能生产这些好看的小玩意。
索尼是全球第二家开发出晶体管收音机的企业,但是鲜有人知。直到发明立体声卡带播放器Walkman,终于引领世界的潮流。盛田昭夫大显身手,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了世界的索尼,彻底扬眉吐气。
一个国家从崛起,到最终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往往伴随一个标准:能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品上贡献一流的产品。
除了索尼,日本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等产业,不断涌现顶级品牌,为日本战后的崛起一锤定音。同样的轨迹,正在当下中国发生。
谈起中国制造,大家联系到的往往是成本优势。一个产品往往诞生在欧美日,由欧美日提出概念、催熟产品、培育市场。直到进入供应链效率比拼阶段,中国企业再入局,凭借成本优势蚕食对手,最终靠性价比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这个定式正在被打破。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中国创新企业正在越来越早地参与到新的工业产品中来。
智能手机领域,华米OV,后来居上;电动汽车领域,蔚来理想小鹏,躬身入局。在VR这个新物种上,这个趋势尤其明显,Pico等中国企业在第一时间参与了产品和生态的拓荒。
从产业的跟随者,到一步步成为产业的拓荒者。那么,中国究竟在为VR这个新硬件的成熟贡献什么呢?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呢?
不得不提,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每年多达800万的大学毕业生,让研发有了更多试错和迭代的机会。
尤其是和VR高度共享的智能手机产业链 ,为VR行业贡献大量人才。抛开芯片,任何一个生产环节,中国的效率都是世界第一。从产品定义到产品实现,国外普遍在12-18个月,在中国只需要6-9个月。
VR今天的拓荒,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方面是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但我觉得,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用上VR,当活跃用户数足够多(比如突破1000万),开发者能赚到钱,从而不断涌入,由此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鼠标就是个好例子,很早就被发明,但是只封存在实验室。直到乔布斯把它做成一个使用方便、价格公道的产品,当鼠标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人机交互得以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这样看来,现在就是中国消费电子创业创新最好的时候。
把握住中国顶级的供应链、丰沃的工程师红利,踏踏实实造出体验一流、价格厚道的产品。让更多的人用上VR,喜欢VR,就是推动这个新物种成长,最好的方式。
大概,这就是Pico们的使命。
相关推荐
VR绝地反击,Pico孤注一掷
36氪首发 | 跨过VR寒冬,「Pico」获2.42亿B+轮融资,将于Q2推出新品
XR有哪些新应用?这里有来自Qualcomm & Pico XR创新应用大赛推荐的18个新项目
突破谷歌封锁,华为绝地反击
36氪专访 | Pico创始人周宏伟:4000元的VR设备,一年卖5万台就不错了
四处碰壁的特斯拉,正在绝地反击
“潮科技2020有奖问答”第1期获奖读者名单——Pico专场
解密互金Q2财报:拍拍贷剧烈转型,趣店绝地反击,小赢额度异常下降
出海日报|VR一体机品牌商Pico获2.42亿元注资;Twitter发行12.5亿美元可转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券
被你忘了的 VR,在这个冬天活过来了
网址: VR绝地反击,Pico孤注一掷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857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