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运营机制揭秘:疫情下的变与不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ID:pedata2017),作者:万潇 ,36氪经授权发布。原标题:《VC/PE运营机制大揭秘》
一年一度的清科研究中心VC/PE机构薪酬与运营机制调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本次报告分别从人才需求端(机构)和人才供给端(个人)进行调研及收集数据。其中个人端薪酬数据来源于猎聘;机构端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独立进行的调研,调研对象为目前市场上有活跃投融资记录的股权投资机构。本次机构端调研共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为2020年第一季度薪酬调研,第二次为2020年第三季度薪酬调研,以探索疫情下机构的运营管理机制都有哪些变与不变。
总体来看,投资机构收入来源仍以基金管理费为主,员工薪酬为主要支出。人员规模变化趋势视管理资本量规模大小而分化。人才流动性有所下降,大部分机构仍保持薪资水平不变。募资难且投资更聚焦的市场环境下,机构招聘人才类型也更具针对性。
收入结构
2020上半年,投资收益分成占机构收入比重有所上升
2020上半年统计结果显示,92.9%的调研机构获得了基金管理费收入。2020上半年获得项目/基金投资收益的机构数量占比较2018年统计结果增长,由44.4%上升至63.3%。2015年及以前年份设立的基金陆续进入退出期,投资业绩优秀的投资机构也开始进入收获时节。
从收入结构来看,基金管理费仍是目前投资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超过60%。项目/基金投资收益分成占比平均值达到28.0%,较2018年调研统计数据21.5%小幅上升。严峻募资环境下,机构募集新基金计划延后,更着重已投项目的投后管理和退出。而在管基金由于进入退出期,管理费提取比例下降,随着投资收益类收入增加,收入结构有所调整。总体来说,机构需降低对管理费的依赖程度,而更重视投资业绩,纠正目前行业内机构严重依赖管理费生存的行业问题。
图1 调研样本机构2020上半年收入来源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人员规模
机构普遍“小而精”模式运营,调研样本机构平均人员规模不足40人
随着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的扩张,人员总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募集基金规模更高,按期完成投资的压力随之增长,因此需要更多的投资人员去发掘项目,也需配置更多支持性岗位人员去负责基金管理、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事务。但总体来说,机构普遍仍以“小而精”的模式运营,管理资本量不足100亿元的机构中,超过 90%的机构人员总规模均未超过50人,少数机构人员总数甚至低于10人。而机构管理资本量超过100亿元后,人员规模增长更加显著。人员总数超过100人的数十家调研样本机构,管理资本量均达到百亿级。
图2调研样本机构分管理资本量人员总规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人员流动性
整体流动性下降,2020上半年机构人员平均变化趋势仍为净增长
根据调研统计,2020上半年超过50%的机构人员规模保持净增长。VC和PE机构中,超过10%的机构人员净增长数量超过5人。从各类机构平均流动人数来看,VC和PE机构较为接近,分别为2.7和2.3,早期机构不足2人。中大型管理规模机构投资策略集中在中后期,且不少投资策略涉及跨阶段或跨资产投资,因此人员平均变动数量更高。
图32020上半年分机构类型人数流动情况(按人员变动数量)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人力资本管理之短期激励
近三年基本工资总体稳定,疫情下降薪比例较高的集中在合伙人
员工短期激励主要体现为基本工资,对于非高管人员来说,基本工资占据年收入较大比重。根据2020上半年机构调研结果,各职级中等工资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5万元(分析师/研究员)、2万元(投资经理)、3万元(投资总监)和5万元(合伙人及以上)。此外,各职级基本工资对比此前两年均未大幅波动,小幅下降或上升主要来源于样本差异。疫情下,80%的调研样本机构表示对员工仍保持基本工资不变原则,降薪比例较高的职级主要体现在合伙人级别。总体来说,目前股权投资市场各职级的基本工资水平是相对稳定的。
图4 调研样本机构2020上半年员工基本月薪(税前,人民币万元)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人力资本之中期激励
随着职级提升,年终奖发放额度更高或不发
年度奖金作为中期激励方式,是员工年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级的提升,发放年终奖的机构平均发放额度随之提升,而不发放年终奖的机构数量占比也随之增长。调研机构中,占比21.2%的机构2020年未对投资团队合伙人级别的员工发放年终奖。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员工职位上升至合伙人或以上级别后,对机构的投资运营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机构除了中短期激励外更需通过投资收益分配、股权激励机制等长期激励形式加强对高管行为的约束。
图5 调研样本机构投资团队2020年年度奖金发放情况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人才招聘情况
人才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变化,产业背景、募资方面人才为主要需求
在人才招募方面,近90%的机构表示更关注具有特定产业从业背景的人才。随着全国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发展热度攀升,专注于各个赛道、各个阶段的机构均陆续开始加大对科创领域的投入,引入具有产业从业背景的人才也成了最高效的方式。第二大类高关注度人才需具有募资经验和资源,目前募资仍是市场上大部分机构面临的挑战。
图6 调研样本机构预计未来关注人才类型情况
数据来源:调研统计
本报告使用说明:
本篇报告仅反映统计期内调研样本的一般性运营情况和薪酬水平,而不同样本的各维度数据实际差异较大,请各位读者谨慎参考。
相关推荐
VC/PE运营机制揭秘:疫情下的变与不变
深创投刘纲:疫情后的投资逻辑,变与不变
疫情难挡机构开工步伐,2月VC/PE融资金额环比小幅上升
揭秘苹果造车:变与不变
那些拿不到 Carry 的 VC/PE “打工人”
2020年,联姻VC/PE
VC/PE圈第一波招聘:5天,我们收了600份简历
VC/PE不香了?投资人辞职做公募,7000万分红下的鄙视链
现在,VC/PE密集拜访银行:活水来了
中国 母基金联盟秘书长唐劲草:2020中国 母基金的变与不变| WISE2020 新经济之王新资本峰会
网址: VC/PE运营机制揭秘:疫情下的变与不变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1944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