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料 | 二十年后再现高光时刻,光伏行业的中国往事
作者 | 袁斯来
编辑 | 苏建勋
多年以后,如果回望全球光伏产业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中国故事。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策,光伏发电在电价补贴停止后真正开启了平价上网时代,也开始了一个产业的狂飙:A股市场2020初至今光伏板块指数上涨了一倍多,造拖鞋的、做营养品的上市公司,喧嚣尘上,纷纷号称要进入光伏领域。
这是中国光伏行业走过20年来再一次站到了高光地带,至少成为了国内一亿多股民眼里的明星,这一次的主角是目前市值最高的隆基股份。
而这个行业的上一次耀眼出圈还是16年前,明星是另一家公司:尚德电力。
2005年12月无锡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是最早到美国上市的民企弄潮者之一。一年后,尚德电力产能达到300兆瓦,成为全球前三强,尚德的股票涨到40美元,创始人施正荣的个人财富达到22亿美元,成为国内当时的首富,2007年,英国《卫报》将施正荣评为“能够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可尚德电力的荣耀没有持续太久。六年后的2013年3月,无锡当地法院正式宣布,由于无锡尚德无法按期偿还70亿元银行贷款,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两年后,另一家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公司赛维LDK,因为诉讼缠身名下银行账户和资产几乎全部被冻结,也被江西新余市中院裁定名下两公司进入破产重组。
尚德和赛维的轰然倒塌,标志着一个狂奔时代的结束,也成为激进主义者的惨败。
而如今光伏行业市值最高的隆基股份,当时只是尚德众多供应商之一,他们和另一路处于舞台阴影里的企业,靠相对保守的信条,活了下来。
2012年在A股上市的隆基股份,直到2017年,市值一直在2、300亿元徘徊。2018年,国家明确光伏行业降低补贴强度,补贴退坡,这一行业终于回归。“碳中和”、“碳达峰”成为新经济的新引擎,熬过三次行业沉浮的隆基股份开始爆发力量,到2019年,隆基股份市值突破千亿大关,2年后,它市值突破5000亿,高居全球光伏企业榜首。
这是一个陨落和飞天的故事,翻阅其中的人和事,令人感慨,难免唏嘘。
泡沫美丽
尚德电力和隆基股份都创立于2000年前后,但从一开始就走上不同的方向。
隆基股份前身是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振国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拉制单晶硅棒。这在当时是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邓小平南巡的1992年,不安于室的李振国扔了铁饭碗。辗转几家半导体公司后,2000年,32岁的李振国成立了新盟电子,要创业“改善一下生活”。
新盟电子是一家夫妻店,李振国太太在学校教书,不管生意上的事,公司是李振国一言堂,连续上了几个项目,都以失败告终。
相比之下,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早年比李振国顺利得多。施正荣长袖善舞,杀伐果决,顶着“海归”的头衔,却身带草莽之气。
这或许和两人成长经历有关.
李振国的童年虽然清贫,但算得上是60年代的平常境遇,“无拘无束,饱含着的是那一代少年对生活的憧憬。”
施正荣却出生于江苏穷苦的农村。父母无力负担更多子女,一出生就将他过继给了刚刚丧女的施家。这样一来,施正荣6岁开始就必须帮着养父母干活养家。他懂事、勤快,少言寡语,但并不似表面上那样逆来顺受。在某天插秧后,施正荣偷偷向生母抱怨:“狗日的才插秧。” 这是他情绪少有的几次失控。
1979年,施正荣报考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一个冷僻专业,终于彻底告别 “插秧”的日子。他以此为跳板,越走越远,进入中科院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还作为公派留学生,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泰斗马丁·格林的门生。
施正荣身上有股狠劲,马丁当时不缺人,施正荣直接放弃了工资给他打工。世纪之交,博士毕业的施正荣,和同样在澳洲留学的合伙人杨怀进,变卖全部财产,买了张机票回国创业。
他们怀揣着40万美元的积蓄,这在当时是笔巨款。但施正荣他们的人生显然不满足这样的“巨款”。当时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施正荣拎着一个小包、一台笔记本和一份简单的项目计划书,在内地走了七八个城市,到处拉投资,见人就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那时全球光伏行业已经开始升温,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始补贴新能源发电,但在国内,凭借几块太阳能板发电,还不为人所知。
时任无锡市原经委主任的李延人看中了施正荣和太阳能这个全新的领域,无锡市决定全力支持施正荣,尚德自此一路顺遂。启动资金600万美元资金是李延人出面介绍拉来的,土地几乎无偿供应,银行贷款担保也没有问题,供应链、销售渠道都有政府影子帮忙疏通。
仅仅过了2年,2002年9月,无锡尚德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产能等于过去十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之和。“尚德,是市委市政府播下的一颗种子。”施正荣这样说。
2005年,施正荣在美国纽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铜钟。上市那天,他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如果完整理解这句话的全部语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商业逻辑,也是他日后命运跌宕的伏笔。
此时,国有资本已经退出,李延人只带走一百万现金和一辆旧奥迪A6,没有拿到股权。但在无锡,施正荣的影子无处不在,他宽3米高2米的巨幅半身人像,竖立在大街小巷。最多的时候,无锡全市各类光伏企业高达200多家。
成为首富的施正荣买了快10辆豪车,雷克萨斯就有三辆,花20万美元包机去达沃斯,在总部建全球最大的光电幕墙,6个保镖寸步不离。显然,对于一位博士学者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施正荣似乎只需要狂奔,完全不用担心未来,因为尚德正处于风口:全球光伏产业开始爆发。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每年光伏上网电价递减5%,并且鼓励私人安装光伏发电装置,那一年德国的光伏装机量增加了3倍。
除了德国,西班牙也开始补贴光伏行业,2007年,西班牙规模小于100kW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普通上网电价的5.8倍。2008年金融危机时,西班牙已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最高的国家。
尚德乘风而起,上市后营收4年中翻了7倍,被称为“光伏界的微软”。
2007年6月,落户江西新余的赛维LDK也紧跟尚德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而且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也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还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
一时间,光伏企业成为地方政府争抢的对象。
“光伏产业曾是一个既出经济又出政绩的好项目。”证券市场周刊这样评论。2007年,全国仅是制造光伏组件的企业就多达200家,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000兆瓦,6年翻了600倍。
一位光伏行业高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回忆。“结果江浙一带连生产鞋子与手套的企业都进来(组件行业)了,有的甚至一个镇就有2-3家企业,因为相对于纺织品3%左右的毛利,这已可使企业疯狂”。
泡沫大而美丽,无人听见的破裂微声已在不远处响起。
海啸来了
2008年,中国的光伏电池产能首次超过德国,位列第一,但水面之下已经暗流汹涌。
一派欣欣向荣的高度景气掩盖了两个事实:2008年前国产光伏电池和组件98%只能出口,制造电池片的原料多晶硅和和新生产设备需要进口。剥开光鲜外壳,尚德其实就是一家没太多技术含量的太阳能电池加工厂,原料和市场都在海外,不太恰当地说,尚德可以说是海外市场补贴养大的。
金融危机海啸席卷全球,欧洲很快无力补贴,仅在西班牙,2009年的光伏安装量就下降了95%,政府将落地式太阳能电池厂补贴额降低了45%。
国内企业猝不及防。“估计只能是100家企业倒闭,100家企业暂时停产,100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上述高管说。
行业的惨烈洗牌多少让尚德有些措手不及,但它还有美国和日本市场,有些大而不倒的味道。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支持他,2011年,无锡市还提出了“五年内再造一个尚德”的目标,专门给无锡尚德划了数百亩土地,用以新建一个五万人的工厂。
对尚德真正的冲击是一年后美国和欧洲“双反”的开始。
2012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此后又公布征收反倾销税。欧洲也在第二年6月开始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太阳能面板等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号称“只花钱不挣钱”的无锡尚德猛然发现,不节制的扩张已经让自己四面楚歌。
2006年时,他们和美国老牌硅原料供应商MEMC签了10年协议,以40美元/片价格采购硅片,企图以锁定上游材料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行业地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08年金融危机后,硅原料价格暴跌,多晶硅片从80美元/片跌到2.4美元/片,尚德只能毁约,2011年赔了2.12亿美元违约费。
而他们投了3亿美元在上海建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厂,也因为多晶硅电池价格暴跌再无优势,只能关停,损失了至少5000万美元。更糟糕的是,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两年中降了一半,行业利润率被打到几乎为零。
无锡尚德陷入泥淖之中,2012年尚德第一季报显示,公司负债高达35.75亿美元,负债率达到82%。
当时地方政府想要保住这家明星企业。 “朱市长(时任无锡市长朱克江)当时说,各家银行一定要救活它。”一位无锡当地银行人士回忆。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2年初,最大债权银行国开行和其他银行商量后,提了个方案:如果施正荣能以全部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可以考虑继续注资,让企业先转起来。
施正荣拒绝了,他随后辞去了尚德电力CEO等职务。之后施正荣又被曝出早就开始转移尚德资产到个人控股的亚洲硅业。2013年3月,施正荣辞去董事长职务,同月,无锡尚德被破产重整。
尚德破产牵连到多家有财务往来的公司,其中就有李振国那家已经改名为隆基硅材料的公司,尚德是它的大客户,一度占到营收的30%以上。
李振国为人谨慎低调,是典型的技术型创业者,隆基早期甚至给行业内留下“保守”的印象。
但涉及到技术路线选择,也许是李振国专业的自信支持他,隆基在当时称得上大胆超群。
光伏电池由硅片组成,硅片有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两种路线,制造方式不同,一个需要铸锭、一个是拉棒。单晶硅片发电效率更高,功率衰减更低,能用更长时间,但制造更复杂,成本也更高。在当时,很少有企业会选择单晶硅这样费力不讨好的生意,都涌向多晶硅路线。
2006年,李振国的同窗钟宝申辞掉另一家公司的高管职位,加入了隆基这家“作坊”。他们花了半年,把单晶、多晶、薄膜等等技术路线都研究了一遍,结论很明确,单晶才是未来用电成本能降到最低的路线。
隆基上市前的大事记,几乎都和扩充产能有关,在银川、无锡都新建了硅棒和硅片项目。但他们一直量力而行,钟宝申曾经说,“我属于经营上面比较保守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把自己放在热锅上烤。” 所以他们财务数据一直不错, 2010年准备IPO时,隆基股份营收已经有16.5亿,利润达到4.9亿。
只是隆基上市并不顺利,第一次因为和尚德的关系失败。施正荣退出隆基董事会后,他们立刻启动第二次IPO,2012年终于在A股上市,但这已经是是光伏类公司中最晚上市的一批。
上市后头一年,作为尚德供应商之一的隆基计提了9077万元损失,原本可以盈利的2012年,亏损了5467万。但此后,隆基股份连年保持营收和盈利的高增长,2020年全年预计净利润为82-86亿元。
后起者隆基,成为了胜者,这可以看作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涅槃
尚德和赛维的破产,其实也标志着国内光伏行业必须告别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危险局面。
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被认为是外销转内的一个标志。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发布,中国的光伏装机量开始猛增。仅在201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就高达11.3GW,全球当年新增装机,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5年,中国光伏装机量首次超越德国,位列全球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隆基市值翻了3倍,在营收和利润增幅的支持下还很快成了全球最大的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但直到股市上一轮走到最高点的2015年,它还只是A股一家200多亿市值的公司。
这或许是因为隆基似乎一直不太合群,也无法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即便在单晶硅领域成了龙头,单晶硅卖价比多晶硅片高30%左右,始终不是主流,据钟宝申说,当时国内只有五六家企业走单晶硅路线。
隆基有克制的扩张和扎实的财务数据让他们似乎心头不慌,动作也不变形。
2013年,他们引入金刚线切割技术,所谓金刚线,就是和头发粗细,表面镶嵌了金刚石微粒的电镀细线,最早用于切割蓝宝石,后来日本应用到硅片切割中。过去切单晶硅片都用砂浆线,金刚石线硬度高,切得更薄也切得更快,砂浆线切10小时,金刚线只用2小时,损耗也比砂浆线小。
隆基下了重注, 2013年引入金刚线切割时,价格都在1元/米左右,做好了“一年亏4000万元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准备。
他们也知道单晶硅很快就会降价,这是现代制造业固有的逻辑决定的,单晶硅降价的直接后果是:光伏行业的规模会急剧膨胀,隆基股份打算大干一场。
李振国几乎找遍了所有大的下游公司的高层,亲自在黑板上为他们算账,想说服他们改用单晶硅片。可厂商们都在谨慎观望:他们不相信单晶硅能降价。
仅仅18个月后,2015 年,隆基把所有切片机都换成了金刚线切割机,单晶硅切片成本下降了50%。到2016年,单晶硅的成本已经降到0.89美元/片,和多晶硅相差无几。
2014年5月8日,隆基成立了自己的清洁能源公司,正式进入光伏电站建设行业,同年,他们又收购了做太阳能电池的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渗透到电池、组件制造。至此,隆基股份相当于打通了终端应用的最后闭环。
纵观光伏行业,隆基的扩张算不上出格,但格局也显得更大,这可能是他们成为行业龙头的原因之一。
2012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光伏行业流行的是挣快钱,挣补贴,华创证券做过测算,2017年,光伏平均电价0.88元/kWh,煤炭只有0.37元/kWh,多出的0.51元都来自于补贴。“在有补贴的情况下,最多7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广东省一家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市场总监曾经说。
2017 年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1.3亿KW,连续三年为全球第一,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
该来的总归要来。2018年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政,光伏补贴大幅削减,当年不再安排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新政后,2019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下滑了32.2%,全国陆续有600多家光伏企业破产。
隆基股价短暂暴跌30%,又迅速站稳,在行业又一次哀鸿遍野时,鸿基光伏开始逆势扩张:2018年,隆基在电价便宜的云南签了3个单晶硅棒项目大单。2019年,他们又融资36亿,扩充14GW产能,在马来西亚的古晋投资建1GW的单晶电池项目,同年又在银川投资年产15GW的硅棒、硅片项目和一个3GW单晶电池项目。
光伏行业的这一波浪潮,在国家补贴退坡的环境下,似乎有着更坚实的基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度新建光伏项目补贴预算总额为30亿元,2020年就只有15亿了。2021年开始,除户用光伏以外,工商用光伏都要去补贴。
“市场的终归市场“这才是一个行业潮起潮落不变的主线。
在一年一度的《胡润百富榜》上,李振国夫妇成为了陕西新首富。从上个世纪末由那个卢森堡小伙子开始的关于财富的话题,以及形形色色的“首富“光环或魔咒,已经远远不如当年那样炙手可热了。
曾经的“首富”施正荣算是全身而退,独自在澳洲呆了几年,偶尔还回国,在一些论坛露个面。2020年,他带着争议重重的亚洲硅业,悄然在科创板申请上市,不知道这一次,是否还会有人为他买单。而他那位搭档,曾经和施正荣一起创业的杨怀进,因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
但光伏这个行业如同奔腾的河流,会一直向前,还会有新的故事新的人,不断涌现。
相关推荐
知料 | 二十年后再现高光时刻,光伏行业的中国往事
光伏内卷
光伏内卷,高景气时代的江湖纷争
阳光电源,逃不出光伏内卷
这家养鱼的光伏巨头暴跌750亿
“通威惨案”背后的光伏江湖恩仇录
光伏五问:拨开迷雾待日明
特斯拉屋顶光伏业务招兵买马?光伏瓦片售价或高4倍
光伏板集体跳水,新能源离“黑天鹅”有多远?
倒下的首富:中国光伏行业的冠军魔咒
网址: 知料 | 二十年后再现高光时刻,光伏行业的中国往事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134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