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速成中国第一大连锁药店,高济医疗消化得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作者卜艳、郑琪,36氪经授权发布。
在连锁药店领域“跑马圈地”二年后,高济医疗终于停下步伐。整合颇为艰难,并购不及预期。
坐上全国连锁药店“最大规模”的交椅,高济医疗(以下简称“高济”)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上万家实体药店遍及全国21个省市,去年这些药店总营收近300亿元,这是高济医疗疯狂并购的战果。
在高济之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连锁药店是国大药房,去年营收约109亿元。而国内四大上市连锁药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大参林)去年一年销售额加在一起约为344亿元。
两年前,作为高瓴资本旗下的大健康投资与运营平台,高济携上百亿资金闯入药品零售领域,一时风头无两。充足的“弹药”,使得高济医疗的并购“战车”高速行驶,无人可及。
这一速度令整个医药零售界惊叹和羡慕,同时也夹杂着几分质疑:这么短时间内并购上万家药店,高济消化得了么?
“我们1年能并购两三个企业就不得了了”,在一场药品零售行业会上,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这样说道。“如果并购太多,可能会出现吃得进咽不下,或者消化不了的情况。”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称,高济目前正处于艰难消化的阶段。
国内药品零售的江湖,长期以来群雄割据,很多连锁药店的市场半径大多局限在某一个城市内,尚未有一家全国性的连锁巨头诞生。高济正在逐步打破这一记录。
从规模上看,高济目前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但这并不代表其高枕无忧。与高济一争高下的除了全亿健康(基石资本、弘毅资本投资成立)、华泰等这类大资本建立的平台,还有五大传统连锁药店巨头(国大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益丰)。
随着连锁并购潮水逐渐退去,“卖连锁药店比卖药更赚钱”的时代结束。未来,谁会成为真正的连锁药店之王?
卖药不如卖药店赚钱
囿于各地医保政策、消费习惯的差异,零售药店一直是地域性很强的生意,这就导致国内整个连锁药店市场集中度较低。提高集中度,必须要打破地域性限制,参考国外零售巨头Walgreens(沃尔格林)、CVS的发展历程,并购整合是一条必然之路。
实际上,国内实体药店大整合多年来一直都在进行中。
据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介绍,实体药店大整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14年,并购的主角是海王星辰、国大药房等。国大药房作为国家队的代表,其多采取控股的方式来并购,但会保留被并购方原有的管理团队。截止2018年末,国大药房拥有门店4275家,直营门店销售收入超 100亿元。这个阶段,实体药店的整合并购步伐相对平缓。
2014年后,连锁药店并购迎来一波高潮。并购的主体是益丰、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这四大连锁药店上市公司,“他们的并购多数发生在IPO前夕。”柏煜说道。
但连锁药店并购真正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则始于高济医疗、华泰证券、基石资本等投资机构入场后。有知情人士透露,高济医疗计划拿出300亿元来做连锁药店并购。过去2年,已花掉了大约200亿元。
一位被并购的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他们药店被并购是在2016年,当时连锁药店并购的溢价并不高。高济入场后,连锁药店并购价格开始一路高涨。
一度,药品零售圈流传这样一句话:卖药的不如卖连锁药店挣钱。
在这一批连锁药店并购潮中,河北新兴大药房是一个典型的被高价并购的案例。
新兴大药房被高济和益丰同时相中,最终益丰成为赢家。2018年6月,益丰以13.84亿元收购新兴大药房86.31%股权,是连锁药店并购史上单笔收购金额最高的案例。这笔收购的PS(市销率)接近2倍,而行业常见的收购价格是1倍PS。
柏煜认为,新兴药房被这么高价并购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很难出现第二家。”
新兴药房可谓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据柏煜介绍,新兴药房是河北省当地的龙头,旗下有460家直营门店,深耕社区多年,有很强的品牌渗透力,盈利能力也不错。其创始人郭生荣(2017年7月去世)本身有人格魅力,在业界有口皆碑。同时也赶上外部连锁药店并购的热潮。
还有两家连锁药店原本计划上市,最后优先拥抱大资本。
其中一家是漱玉平民大药房。漱玉平民排队等待IPO等了整整1年,突然在2017年底决定“终止审查”。原因是,漱玉平民拿到了华泰大健康基金1.67亿元的投资。漱玉平民是山东省的龙头连锁药店,目前在全国的直营药店数量近1400家(截止2018年6月),2018年营收24.75亿元。去年8月,漱玉平民第三次提交IPO申请。
另一家则是恒泰人民(江苏)大药房原计划在新三板上市,后被全亿健康全资收购,遂放弃上市计划。
据一位连锁药店从业者表示,当时有一批连锁药店争相被大资本收购,“面对一次性拿到20~30年可能赚到的一笔钱”,很多连锁药店的老板难以抵挡诱惑。同时也证实了“卖药的不如卖连锁药店挣钱”。
战场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在以大资本为主导的连锁药店并购潮中,各方心怀不同的梦想,并购策略也有所差异。
比如华泰资本基本以参股为主,所参股的企业本身有一定规模,待企业上市后获得不错的财务投资回报。高济则多为控股式并购,在集采、管理等方面对各大连锁药店进行整合外,还有可能会以股权为纽带进行二次整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全国性连锁药店集团。
据药品市场营销专家李从选介绍,高济并购连锁药店不附加条件,被并购药店还是自己老板在主持经营,且大多留有股份,以后上市还可能再赚一大笔。这些条件对中小型连锁药店老板很有吸引力。“出价高、决策快”也是高济并购连锁药店的一大特点。
而全亿健康投资的连锁药店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基石资本很早就投资了多家医疗领域相关企业,涉及体外诊断、医疗影像、连锁医院、药品生产、移动医疗等,连锁药店则能与这些产业资源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几大资本并购的连锁药店多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高济目前仅有一家并购的连锁药店位于北京。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大的一线城市,很多连锁药店都有国资背景,像北京的国大药房、金象大药房、嘉事堂药房等,资本可选择收购的标的本来就较少;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并购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营方面的房租、人力成本都远高于二三线城市,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并购整合不及预期
资本大举进入连锁药店领域,均是看好这个业态未来的发展机会。
国药资本董事总经理卓光嵩认为,资本大规模进入连锁药店领域,因为这个行业对标美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美国的沃尔格林、CVS两大连锁药店的市场份额高达75%,而中国前100名连锁药店整体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50%。这样看来,国内连锁药店集中度整合还有很大空间。
连锁药店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入口,可以做PBM(药品福利管理)、慢病管理等,但做这些的前提是能够实现规模化、全国连锁化。“不过,国内商保市场份额还很小,短期内PBM很难走通。”卓光嵩说道。
资本押注连锁药店,还看中了处方外流这块市场蛋糕,而连锁药店是承接处方外流的一个核心渠道。但目前来看,处方外流的速度并没有预想得那么快。即便政策鼓励处方外流,但医院并不舍得放弃药品这块利润蛋糕,以致最终流出来的处方量很有限。
按照高济的规划,其希望借助互联网技术与线下药店做整合,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高济医疗的母公司高瓴资本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腾讯、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方中,都有高瓴资本的身影。“高济本身有200多人的信息化队伍,其一定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对药店做一些变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高济现有的上万家药店规模,在采购环节有巨大的价格谈判优势。但是,在这么多药店中做集采,推行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也存在一定挑战。
药品市场营销专家李从选告诉八点健闻,原来连锁老板的权力因集采而被改变,心里会很不舒服,适应变化有个过程。“也许一些老板心里是抵触的,尤其是几个亿以上规模的原子公司老板,突然变成打工仔,被一群职业经理人管理,还不得不执行其指令,其执行力也就可想而知。”
被高济收购后控股的一家连锁药店的店长正准备离职,“我在这快1年的时间里,公司无序的管理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人浮于事,工资也不高,很难招到有经验的店员,而且员工流动率也较高。”据这位店长透露,高济之前派了一位高管来管理这家连锁药店,无奈最终离开了。“管不了,因为现有的管理层根本不听指挥。”
一位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八点健闻,很多连锁药店没有使用统一系统的动力,因为这使得后台操作更加复杂。“有些连锁药店老板会觉得,这些系统还不如微信便捷。像会员管理、用药咨询等直接利用微信小程序就能解决。”
在连锁药店并购整合中,高济还面临管理人才短缺的难题。“大多数做得比较大的连锁药店都是创始人亲自操盘,好的职业经理人比较缺乏。”柏煜说道。
另一个大的挑战,则是医保政策的不确定性。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重点打击骗保行为,药店是骗保的重灾区之一。打击骗保则限制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为防止药店违规刷医保卡,多地的医保规定药店不允许销售非药品;个别地方允许医保药店陈列非药品(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但禁止这类产品刷医保卡。而这部分非药品销售比例一般占据药店20%~25%的收入,毛利率也更高。
在沃尔格林创业早期,让大量顾客趋之若鹜的不是药品,而是冰淇淋、奶昔、三明治等食品。这种“药店+便利店”的模式延续至今,而沃尔格林、CVS这样的连锁巨头还有上千种自有品牌(药妆、日用品为主)的高毛利产品。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摊一部分药店经营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但现在,这条路在国内几乎很难走通。
实际上,2008-2011年,国内一批连锁药店经营者纷纷探索药妆店、母婴药店、健康超市型药店、居家护理药房等创新业态,但因为各家定位混乱、管理缺失、市场拓展能力有限等原因,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整合不及预期,高济的并购步伐渐渐慢了下来。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开始,高济就几乎暂停了对连锁药店的并购。
现阶段,无论是高济,还是全亿,并购而来的连锁药店均没有更换统一的品牌。因为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全亿、高济远不如当地经营了很多年、哪怕是一家单体药店来得亲切。
连锁药店并购暂时退潮
“之前有一批想卖的连锁药店,现在价格砍掉一半可能都没有人要了”,柏煜说道:“一些中小型连锁药店的掌舵人对资本了解甚少,错过了最佳被并购的时间点。”
经济下行使得资本较为紧张,上一轮疯狂并购后整合不及预期,也使得资本对连锁药店标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
据柏煜观察,这一轮并购潮基本上在2018年下半年就结束了。今年开始进入冷静期:“以后质量差的连锁药店很可能就卖不出去了。同时,没有绝对领先优势的连锁药店也很难卖出好价钱。”
“去年高济和全亿健康被传要合并,这类合并在下一轮并购潮中很有可能出现。”柏煜预测,2019年~2024年间会出现大连锁之间的整合并购,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家全国性的大连锁药店,其在线上线下都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李从选认为,未来不排除像老百姓、一心堂这类上市公司之间并购,实现强强联合,以对抗高济。这在美国有先例,沃尔格林收购美国排名第三的连锁药店Rite Aid,由此,沃尔格林进一步夯实了自己“老大”的位置。
相关推荐
两年速成中国第一大连锁药店,高济医疗消化得了吗?
医药零售集体上市背后,52万家药店正艰难自救 | 36氪新风向
腾讯的全新互联网医疗玩法是什么
创投观察 | 处方药微利时代将至,连锁药店如何应对挑战?
药品零售行业全景图:处方外流带来长期增量,药店数量趋近饱和竞争激烈
互联网医疗巨头忙下沉,平安好医生如何保“平安”
有没有疫情,药店生意现在都不好做
中国独角兽数量超过美国,且多为“速成” | 中美独角兽观察报告
腾讯阿里争相布局药房:“医药分离”推动整合,大戏刚上演
为中小药店搭建虚拟连锁,B2C医药电商「药房网商城」如何解决买药贵的问题?
网址: 两年速成中国第一大连锁药店,高济医疗消化得了吗?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13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