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内卷到天边,1.3万亿ETF如何“上新”?

内卷到天边,1.3万亿ETF如何“上新”?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1年12月14日 11:36

“这一年来,提到ETF,公募业内人士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内卷。但今天,我想和各位探讨下,除了内卷,ETF能不能走向竞合。”雪球副总裁刘江涛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抛出这个话题。当日参会的业内人士大多对此心有戚戚焉。

自年初《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施行后,ETF飞速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全市场ETF及ETF联接基金共计850只(A/C合并计算),总规模为12926.84亿元。其中,今年新发的ETF及联接基金有325只,合计募集资金1783.13亿元。

325只新发产品让“细分到脚趾”的ETF卡位战越演越烈。一场场真金白银、赤身肉搏的宣发战后,不论是公募基金、销售渠道,还是投资者,均是身心俱疲。

但也有一些例外。

从恒生科技ETF,再到MSCI中国A50ETF,还有排队中的风电、储能指数,多家公司均卡在“指数满1年”的时间点,一起申报、一起获批,一起“把场子做热闹”。这样的默契“竞合”正引发热议,它真的会是1.3万亿ETF赛道新方向吗?

一超多强的格局

2004年,国内第一只股票ETF华夏上证 50ETF(510050)问世,这只特殊的指数基金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股票ETF,截至12月3日,该ETF最新规模为528.87亿元。

历经17年,从0到13000亿,股票ETF市场先后经历了宽基独霸天下、行业ETF异军突起,到目前扎堆热门赛道,挖掘冷僻指数的几个发展阶段。

在宽基ETF的竞争中,华夏、易方达、南方、广发等老牌凭借先发优势,抢占资源形成了强者恒强的头部效应。

表:截至12月5日,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共计21只来源:Wind 界面新闻研究部

以沪深300、中证500、上证180为代表的主要宽基指数中,老牌头部ETF垄断态势已经形成,除沪深 300有3只ETF规模超百亿外,其余主要宽基指数通常仅有1只核心产品。

除了宽基指数外,新兴的行业主题ETF包括科创50、半导体芯片、光伏产业等正在迅速吸金。以科创板50ETF为例,华夏和易方达的科创板50ETF规模均已挺进前20。同为去年新发的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和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也双双规模过百亿。

从管理人角度来看,目前ETF行业已经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其中,华夏基金以84只ETF、总计2555.2亿元的规模称王。易方达、南方两家紧随其后,规模分别为1656.82亿元、1267.74亿元,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从各家基金公司今年在ETF的表现看,已经有公司借着新发ETF实现了弯道超车。以国泰基金为例,今年新发了35只ETF,规模合计为93.61亿元,总规模达到了876.25亿元,位居第四位。此前,该公司明确表示要打造“行业ETF百宝箱”。

表:今年以来新发ETF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公司明细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扎堆新能源、科创赛道

随着ETF这两年的竞争走向白热化,宽基ETF强者恒强,跟踪同一指数头尾两端的ETF规模差距悬殊,有的达到百亿规模,有的只有百万元级别。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全场850只ETF及ETF联接基金(A/C合并计算)中,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就有640只,其中325只规模在2亿元以下。

在此大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更希望推出一些有特色的ETF产品,从而在ETF快速发展时代提前占好赛道,等待机会。动漫游戏、有色金属、港股通高股息率、畜牧养殖、车联网等细分行业指数都成为了ETF跟踪的标的。

例如今年新发行的325只ETF中,跟踪中证新能源相关指数的产品就有17只。

表:今年以来新发行的新能源类ETF及联接基金明细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争相发行行业ETF的背后,是公募基金互相角力、争抢布局细分赛道的危机意识。某主动权益见长的公募公司人士直言,未来十年一定是指数化投资的天下。

“我们虽然以权益类主动型基金为主,但最近两年也在下意识地布局ETF领域。公司认为,未来十年一定是指数型基金的天下。越早布局,越有胜算。”上述人士表示,他们的产品设计中,主要是根据行业未来的前景开展布局。从产业角度看,会优先布局新经济行业ETF,规避传统行业ETF产品。

“现在的市场行情下,哪个板块最火爆,我们就赶紧申报什么,先占坑,再说上市后的持续营销。”另一家指数基金业绩非常突出的公募公司人士表示。

跟踪同一指数的ETF扎堆上报、获批、募集、上市,这与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新规有关。

今年1月22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月1日起施行。

对于标的指数为非宽基股票指数的,沪深两市交易所规定:一是成份证券数量不低于30只,二是标的指数的单一成份证券权重上限不超过15%且前五大成份证券权重合计占比不超过60%,三是发布时间不短于1年,四是成份证券最近 1 年日均成交金额位于其所在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前80%。

在ETF基金经理看来,对上市指数基金影响较大的就是“标的指数发布时间不短于1年”这个规定,这意味着2020年新发的很多指数短期都无法上报相关的指数基金,这将非常考验基金公司ETF产品布局的前瞻性。

“ETF去库存” 时代

《指引》出台后,抢占某一个指数的ETF首发效应正在消失。“有些头部公司,之前发行了很多ETF品种是眼光好,下手早,提前布局,获得指数的ETF首发从而在体量上获得优势。”华夏基金方面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对于热门稀缺ETF的竞争已到白热化阶段,指数一经发布,即遭到疯抢。如今基金公司布局ETF都是同时申报、发行和上市,之前的首发优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拼的是宣发能力和后续的持营和运营能力。后续谁能做大规模,需要各凭本事。”上述人士表示。

受《指引》新规影响,今年ETF审批速度空前加快,各家公募进入“ETF去库存”时代。

以今年的重磅创新产品——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为例,华夏、易方达、汇添富、南方基金等四家头部公募齐聚,从上报材料到获批、再到11月8日上市,总计21天,创下了国内ETF获批和发行的纪录。上市首日,首批四只A50ETF总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事实上,从获批首日,四家公司的传播战就已经打响。“我们认为这个指数是有望对标纳斯达克100、双创50等优质指数的,所以公司内部特别重视,一定要盯紧后续的持营。”其中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很多头部公募的ETF一上市即可获得几十亿元的交易量,一旦做大规模形成护城河,很难被其他基金超越。同类ETF最终只会留下一只规模最大的,而其他陪跑ETF会逐渐清盘。”另一家头部公募的人士表示。

“现在很多家公募手里头都有好几只ETF的批文,可以说排队等着发。”谈及目前ETF发售情况,上海一家千亿规模的公募公司人士表示,他所在的公司11月初就率先上报了跟踪中证风电和储能指数的ETF,但截至目前仍未收到批复。

此外,《指引》中规定,“指数许可使用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不得从基金财产中列支”。目前指数许可费是万分之三,而ETF收取的管理费也不过千分之五。这也意味着,ETF这个战场,规模将始终是产品的生命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9只ETF清盘,包括华夏、易方达、广发、南方、博时、银华等“大厂”均有产品清盘。

表:今年以来清盘的ETF产品明细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上海一家老牌公募的内部人士表示,清盘的ETF中,不少产品净值涨幅不及同期沪深300指数,投向债市的指基也不及产品业绩基准,产品方向相对冷门且赚钱效应不佳,是规模萎缩的重要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合同等有关规定,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则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

内卷到天边

今年5月初,首批6只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获批发行。其中,大成恒生科技ETF选择了提前一天发售,将发行日期定在了5月11日,其余5家的发行日期均是5月12日。

但抢闸首发并没有带来超额的认购资金。Wind数据显示,6只恒生科技ETF中,首发规模超10亿的只有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三只,大成、华安、博时三家募集金额分别为3.93亿元、4.55亿元、3.12亿元。

表:首批6只恒生科技ETF发行明细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当ETF的首发效应逐渐消失,这个已经“内卷到天边”的万亿规模市场开始变了。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不论是从恒生科技ETF,再到MSCI中国A50ETF,还有排队中的风电、储能指数,多家公司均卡在“指数满1年”的时间点,一起申报、一起获批,一起“把场子做热闹”的默契正悄然达成。

“现在几家主要做ETF的公募都有专门的产品部门,这个部门主要任务就是分析研判现有的指数,并及时筹备相关产品的发行报备资料,以便在指数成立满一周年时,第一时间向证监会提交申报材料。”一位来自业内头部公募的人士透露。

“目前市面上的指数虽然很多,但满足《指数开发指引》新规要求的优质指数并不多,所谓僧多肉少,每家公司都盯着,都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一起上报。”另一家公募的人士也证实了这一点。

“最近两年ETF的细分赛道越来越细,内卷上天,好的指数一经被发现,立马被围剿。再加上现在证监会的信息化程度很高,有一家公募上报了相关产品,立刻有一堆同行冲上来抄作业,都来申报同质化的产品,最多就是差一两天的事儿。”有公募内部发行部人士苦笑表示。

而对于同一时间段上报的同类发行材料,监管部门一般选择统一批复。“产品获批后,一般先是证监会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发行部,然后通过传真形式发送批文到公司。一般批文到手后,事先准备好的发行海报、视频都会第一时间发布。机构部门也会和渠道敲定发行时间、募集份额、托管行等发行细节。”上述人士表示。

在上市环节,沪深两市交易所也更青睐“集体上市”。“今年的恒生科技ETF、MSCI中国A50ETF,都是一起上市的,交易所还举办了云敲钟的仪式。相比一只ETF单独静悄悄上市,这样更有仪式感,也更有声量。”华夏基金人士表示。

“我非常同意当前ETF从内卷到竞合的新关系,相比炒个股和买基金,ETF算是个新的投资工具。在同质化的当下,与其各家公募真金白银进行营销大战,不如更加关注投资者教育这个领域,让ETF的盘子再大一点,让持有人赚钱体验更好一点。”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表示。

当ETF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这个已经“内卷上天”的万亿市场值得更多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作者:杜萌,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推荐

行业ETF的蜜糖与砒霜
如何看待比特币ETF:突破还是妥协?
科技界内卷化如何破
蚂蚁港股散户认购人数超147万,资金1.3万亿港币
如何破解科技界的内卷化现象?
【链得得独家对话】首只在纳斯达克发行的区块链概念ETF,是如何运作的?
内卷加剧,App工厂按下产品“上新”暂停键
移动新十年,互联网如何反内卷?
2021年10月ETF月报:新发数量下滑份额上升,新能源相关ETF领涨
“史上最内卷”的万亿赛道上,红杉、刘晓丹和小米押注的项目半年翻3倍,估值500亿

网址: 内卷到天边,1.3万亿ETF如何“上新”?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3015.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