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餐饮与零售数字化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钛媒体T-EDGE
二三十年前,买一台电视机需要几千块钱,请保姆则是几百块钱就够,可如今的价格却是倒了过来。服务业变得越来越贵,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存在哪些创新机会?
12月9日,在钛媒体集团联合大兴区产促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共同主办的2021 T-EDGE全球创新大会上,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围绕《餐饮与零售数字化的市场机会与空间》,进行了主题分享。
服务业不经济背后,其实是老龄化社会下,劳动力缺口逐年增大造成的。但傅盛认为,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力成本最不经济的煤矿最先接受蒸汽机一样,如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服务业,也最需要通过技术带动产业变革。
千百年来,服务业都是离科技最远的一个行业,服务业的发展,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经验和传承、勤劳与汗水。但数字化时代下,数据经济、以及基于数字经济的数据决策,才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实体经济、实体场景的商业价值提升慢,核心正是数据价值没有被发挥出来。
我们今天在实体经济数字化上,已经有了很多探索,比如线上收银、结账,点单变成APP点单。
但在傅盛看来,要让服务行业真正变成数字化的世界,一定需要一个终端设备——正如没有按键的iPhone掀起了智能手机时代,特斯拉的横空出世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一样,服务机器人,可能就是掀起行业变革的那个终端。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服务机器人,或许能改善服务业不经济的问题。
2016 年,猎豹投资猎户星空,All in AI。事实上,你可能在很多餐饮店、商场里,都见过这些猎豹的服务机器人,它们没有手,眨着一双大眼睛问你需要什么帮助,你可以问它问题,也可以让它带你去找就餐位。
傅盛在演讲中表示,这些看起来不像人的服务机器人,除了能帮助线下实体餐饮、商超员工完成技术含量不高且繁琐的端茶、导引工作,最关键的是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意见、问题等,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使其成为门店经营的数据化经营资产,最终成为实体门店经营者们进行数字决策的参考依据。
傅盛表示,服务机器人只是迈出了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一小步,他最终的期许,是实体门店经营者能基于庞大的经营数据,像管理互联网APP一样管理商业门店。
但在傅盛看来,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试错试出来的,每天日拱一卒改变出来的。但基于中国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市场上顶尖又丰富的AI及大数据人才、以及国内市场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国服务机器人有能力实现世界级的创新。
以下是傅盛在钛媒体2021 T-EDGE大会的演讲内容,略经钛媒体编辑。
大家好!我是傅盛。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餐饮和零售市场里的数字化空间和机会。
2016年开始,猎豹移动逐渐将业务范围从纯线上拓展至线上线下软硬件结合。当时我天天思考,当互联网竞争已经走向寡头化,应该如何找到新的机会。
亚马逊贝索斯说,要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不变的事情上,但我们说整个世界是在快速变化中,这两者矛盾如何统一起来?
事实上我们今天做的不管是哪个产业的创新,有些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但是由于技术和社会趋势的改变,它的展现形式也在不停变化。作为创业者,需要找到这个领域变革的机会,这就是我从2016年开始做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原因。
我们自己开发了很多年的互联网工具产品(猎豹),虽然只是软件端工具,但软件硬件其实有共通性,最终都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得到罗振宇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个人现在都享受着比古代帝王更舒适的生活,早上打开朋友圈批奏折,午餐的时候几百上千个厨师在等着你,一下单就送过来……”。但当前社会也面临矛盾,即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服务体验,与人口老龄化下劳动力短缺间的矛盾。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我开始做服务机器人。
我们今天的大会叫T-EDGE创新大会,其实创新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叫《创新起源》,以前我们对创新的最大误解是,创新起源于黑科技的出现。但其实不是,创新像一粒种子一样,需要有土壤、有风,需要一点点地灌溉孕育,才能慢慢生长出来,中间一旦某个因素停止,创新就会出现瓶颈。
一颗大树长大,其实是很多颗种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成功学和媒体报道,往往都停留在高光时刻。创新是不断试错试出来的,每天日拱一卒改变出来的,创新要付出大量艰苦努力,而且要有匠人精神,不断打磨。
我们现在是5G和AI时代,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今天某个新技术看上去不是黑科技,没有让人叹为观止,但可能正在孕育着一场巨大的创新变革。
我在几年前认识到一个趋势,即“物理世界正在向数字世界不断迁移”。从过去的办公有纸化变成PC无纸化,生活上从线下逛变成线上逛,从过去疫苗开发中的灭活技术,到现在将算法应用到mRNA疫苗开发中,整个世界开始数字化。而我做的服务机器人这件事情,就是如何让服务行业真正变成数字化的世界。
当时我想到,让服务行业真正变成数字化的世界,一定需要一个终端设备。其实不管是云还是5G技术,这些技术听起来高大上,但最后落在消费者手里的,就是一个终端设备。如果不是苹果当年发布了没有硬键盘的iPhone,智能手机时代、4G、5G时代是否会到来,会打一个大大问号;如果不是特斯拉把笔记本电池装在汽车底盘上,新能源车革命会不会到来,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是做终端出身的产品经理,特别注重终端的力量,因为终端的创新,很可能会反向推动整个产业的变革。
我们今天讲餐饮零售的时候,认为标准化终端的大批量复制,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能够使物理世界和数据世界产生一个桥梁,当时我就想到服务机器人。
我刚开始做服务机器人时,面临一个难题,即每个人脑海里的机器人都不一样。很多人说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很酷,但我认为,波士顿动力机器人没有十年时间不可能被真正大规模地使用。一个实验室技术和能够大规模被使用的终端,对技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朋友圈扮酷的技术和飞入平常百姓家的技术,对细节要求也不一样。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从提出到走入千家万户,这之间的gap是巨大的。
我脑海里的机器人是廉价终端,即跟手机价格差不多的产品,打开就能使用。刚开始可能只具备一两种功能的产品。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还非常弱,不可能超越人的决策能力,因此需要大量软件化的定制,硬件则需要足够标准化。
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家机器人为什么不像人?”其实长得像人的机器人,价格非常昂贵。我们做的服务机器人没有手,因为目前的技术,给服务机器人增加手臂并起不到实际功用。正如今天的飞机,虽然没有像鸟一样扑扇翅膀,但飞地也足够高。
回到服务业的话题。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服务业不经济”。30年前买彩电需要大几千块、雇保姆只要几百块,而今天的价格则完全反了过来,为什么?有人解释说因为服务业需要人。服务业一定需要那么多人吗?
其实是因为,科技对服务业的渗透非常低,服务业可以说是离科技最远的行业,更多是靠人的经验传承,人的努力和勤奋。反过头看工业,其实工业最开始也是这样,靠更多的工人来实现工业化。
我读的《创新起源》里说,最早的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而在瓦特之前的100年就有了。但当时蒸汽机的效率非常低,工人又很廉价,蒸汽机根本卖不出去。所以最开始蒸汽机是卖给煤矿,因为煤矿在很郊区的地方,废弃煤矿积水需要有人可以挖,因为煤矿一般在郊外,矿工上下班上班要走好几小时,导致工人一天的体力都耗在走路上,煤矿的人力效率很低。换句话说,机器往往是从人力成本最不经济地方,开始一步步渗透进入,发展到今天,工业里已经大部分是机器生产了。
那么,服务业为什么不可以有技术呢?
这里要强调有两点,一是虽然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技术不到位,所以当我看到人工智能技术时我很激动,因为人工智能第一次使得机器在半开放的环境下有了感知能力。在人工智能之前,我们看到的机器人是自动化机器人都是预编码的,机器的感知能力非常低,稍微差一毫米,螺丝就拧不过来。
人工智能技术提出来之后,智能驾驶、智能服务成为可以实现的技术。这是一次巨大的技术提升,我们认为,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服务业不经济”这个现象,有可能得到改善。
互联网经济为什么过去几十年发展这么快?并不是因为是虚拟经济,而是因为其核心是数据经济,而数据经济的核心则是数据决策。在经营数据面前,所有的辩解都是浮云。
我经常跟很多做零售的朋友聊数据价值意识。比如你开个超市,有一个顾客过来问“有没有老干妈”,店员说“不好意思没有”,顾客就走了。这件事在实体里,不产生任何价值,但在淘宝上,同样是搜索老干妈后发现缺货这件事,淘宝的后台数据却可以记录下来搜索量,店铺就可以根据搜索量来加大供货,形成数据决策。同样是消费者的消费意图没有被实现,但数据留下来,就形成了自组织和自决策。
实体经济、实体场景的商业价值提升慢,核心原因正是数据价值没有被发挥出来。实体经济的很大价值,都停留在雇员店长的脑子里,所以当他们离开这家门店,店铺经营可能就会出问题。
那实体经济能否像互联网数字经济一样,也变成纯数字化经营和决策呢?其实我们在实体数字化上已经有了很多探索,比如收银、结账和点单,都已经APP化了。
我们服务业的很多从业者,会担心服务机器人替代了人以后,大家没工作了怎么办?
第一,服务业替代不了人,只能在最重复、最没有创造力的岗位上,替代人的一部分工作。这时候,人就被解放出来,可以做更有更有深度的工作。在我可预见的市场里,服务机器人一定是与员工一起人机协作的,比如餐厅或者商超用了机器人后,原来的服务人员就更有精力去提升服务的温度,而不只是端茶送水、一天跑几万步把餐巾纸从这个地方拿到另一个地方,这种没有含金量的工作。
第二,是要像管理互联网APP一样管理商业门店。比如我们今天做的产品,点击一个小程序,可以在100个门店推销产品。
这次疫情,加剧了餐饮行业招人难的痛点。我跟很多朋友聊过,现在是2021年,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们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而那时正好是中国生育高峰开始下降的时候,所以,未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每年都会少几百万人,劳动力市场缺口问题会越来越明显。
前天我跟我们纽约代理商通了视频电话,他发现,疫情之后很多人都不回来工作了,因为政府发了很多生活补贴金;另一个荷兰代理商也表示,疫情管控一放松,他们餐饮生意就特别好,因为顾客们都憋坏了,但与此同时,疫情更加剧了用工难的问题。
而相对于人来说,我们的服务机器人则有几大特点:地位经济化、招揽趣味化、服务标准化、流量私域化、管理数据化。
准确的来讲,我们做的服务机器人叫营销服务机器人,既可以递送,也可以回答用户各种问题,还可以做各种品牌推荐。
我们有一位荷兰代理商,他的餐厅生意特别火爆,他用我们的服务机器人主要做引领递送。当初他联系上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英语版本还没大批量产,他就在荷兰直接用中文版。使用期间,一共有多少次引领、多少人过来、用户询问什么问题,都可以可以数字化呈现,通过我们的小程序就能看到。
另外,很多品牌方,每天都要雇用超市临时促销员,这就提高了品牌的管理成本、促销成本。但所雇的人是不是认真在讲解产品,品牌方是无法知道的。但如果使用服务机器人的话,不仅保证绝不偷懒,而且所有产品的特点只需要一次输入后,就能在所有城市,做到标准化讲解。
而且,服务机器人可以回答用户的各种问题,并用数字化保留呈现,这就省去了经理巡店做总结这一环节。我们经常发现机器人在超市里走来走去时,有顾客就会和机器人进行互动,甚至还会让机器人播放产品介绍视频。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的机器人家族,未来冬奥会场景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服务机器人,有可以提供咖啡服务的机器人、也有可以服务接待回答问题的机器人。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需要跟人类员工互相合作,但比人强的地方在于:
第一,机器人跟人的对答、询问、服务都是数据,你在后台打开APP小程序可以看到数据,和互联网APP一样,不需要等到写总结、搞经验、数字化。
第二,多语言化,比如荷兰运动员和德国运动员碰到了,或者和日本运动员碰到了,翻译机器人在中间,可以充当帮助沟通的角色。招到双语翻译是很难的、三语非常难、四语难上加难,但机器人可以十几种语言互相沟通。
最后,回到关于技术创新和未来前景的问题。
当今所有的科技,几乎都是集成科技,比如芯片就是集成科技——没有光刻机、没有设计芯片软件,很难通过一种技术突破,实现独一无二的创新。而我们做的服务机器人,其实也是多个领域结合。
而在这个领域里,中国的服务机器人,有可能实现世界级的创新。
这是因为,首先国内现在拥有全球最好的硬件供应链体系。我们的服务机器人已经出口到了韩国,韩国最大的本地美团跟我们有合作。虽然LG、三星都有自己的机器人团队,但在硬件品质+成本综合考量上,我们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在后面。
第二,中国通过互联网培养了世界数量最多、水平最先进大数据人才、产品经理人才、软件人才和复杂软件体系管理的能力,使得我们要做任何一款软+硬的产品,都有可能和美国并肩。
第三,全球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我们中国是和美国一起起步的。虽然今天的底层算法逻辑突破上美国是领先的,但他们的底层数据模型突破也已到了瓶颈;而在应用上,中国和美国在一个level上,并且中国有更大应用市场。
这三者融合,必将使得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走向世界,并且也可能领先全世界。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儿,谢谢大家!(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相关推荐
重磅!Google母公司董事会主席确认出席钛媒体2021 T-EDGE
悬崖边的傅盛,看猎豹坠落
36氪专访 | 猎豹移动傅盛:商场服务机器人是我们下一个增长引擎
数字化转型,SaaS的机会在哪里?
王小川的理想和傅盛的梦想
傅盛换牌桌:海外收入持续下滑 回国能否成为转机?
下一个“科技奥斯卡”是你吗?T-EDGE全球创新大赛报名倒计时
猎豹移动CEO傅盛出席2019进博会 称智能服务机器人蕴含巨大产业机会
猎豹移动傅盛:“创业寒冬”的说法还言之过早
猎豹移动傅盛,做机器人,一定要甩掉手机思维
网址: 傅盛:餐饮与零售数字化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钛媒体T-EDGE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304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