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崛起,职场男女“同工同酬”有待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一年三八妇女节来临,社会关于“她力量”的讨论达到高潮。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问鼎苍穹,到“燃灯校长”张桂梅帮助1800多名深山女孩圆梦大学,到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再到冬奥会上谷爱凌夺金创造历史……中国女性正在各行各业里闪闪发光。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女性人口68949万人,占48.8%。占据社会半边天的女性,不仅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社会责任,也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随着女性角色的多元化,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女性在社会赋予自己的不同角色中轮流切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成为当代职场女性所面临的困扰。
职场女精英比例上升
现代女性对于职场的看重程度比以往高出很多。而在中国商界也诞生了许多女强人。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单中,格力总裁董明珠、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吴亚军、哇哈哈集团总经理宗馥莉、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鹿角均榜上有名。其中,董明珠绝对算得上是独立女性的代表人物:曾两次问鼎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也曾是《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女性。
从统计数据来看,100位杰出商业女性的平均年龄51岁,60%拥有硕士及以上(包括MBA)学历,25%拥有海外求学经历,所管理企业的总市值超过11万亿元。说明随着“她力量”的崛起,女性在商业战场上的分量越来越重。
与此同时,参与公司治理的女董事比例越来越高。据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内,中国有女性董事的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升,在最近6年内女性董事比例出现连续增长,其中2021年增幅最大,达到历史新高。10年内,有女性董事的公司由1079家增长至3150家,占比由46.35%增长至76.20%;董事长为女性的公司由76家增长至241家,占比由3.26%增长至5.83%;董事会女性董事人数由平均0.63人/家增长至1.39人/家,比例由6.06%增长至16.57%。
来源:《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专题报告》
海德思哲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张晔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女性高管比例的上升,一方面得益于社会认知的进步,让多元化与包容性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女性获得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女性领导力能够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
此外,南开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样本数据调查后得出一个结论:女性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其公司治理指数越高、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低。
“人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女性高管具备更强的同理心、亲和力等性别特质,认为这有利于加强团队凝聚力,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张晔看来,女性高管对于细节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于风险的审慎态度,很大程度上都能帮助企业提高战略与决策能力。
“她力量”助推这些产业发展
职场女性的消费能力有目共睹,“能赚会花”成为她们深刻的标签。这也在无形中助推了“她经济”的崛起。
数据显示,我国有5.3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消费市场达10万亿元,在一些重要的女性消费市场,例如购物、健康、娱乐、运动等领域,消费市场可达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此外,女性还掌握着家庭消费的话语权,97%的家庭购买权都掌握在女性手中。可以说,“她经济”成为众多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女性主导的化妆品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化妆品月均消费500-1000元的女性消费者最多,占比为33.6%,男性占比为25.6%;有机构预测,中国2021年化妆品行业市场容量将达到6011亿元,到2023年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
来源:艾媒咨询
除了购买化妆品,医美项目已经成为很多爱美女性的首选。数据显示,非手术类医美市场快速发展,用户占比持续提高,已从2019年的72.6%升至2021年的83.1%,在2022年春节之前,而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7.32%。
常言道:每个女孩的衣柜里总缺少一件衣服。这句话足以见得女装市场的空间有多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计2020年中高端女装市场零售额将达1787亿元,增速7.3%。由于女性对高端女装的时尚性、潮流性有较高要求,导致行业呈现产品更新快、竞争激烈,市场格局分散、集中度低的特点。根据广发证券的整理,2018年高端女装零售额占到女装市场的22.6%,预计到2023年将提升至23.4%。
相比男性,女性消费者还更加重视品质。尤其是女性对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大量的细分消费市场。元气森林发布的气泡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女性消费者购买气泡水的比例高达七成,体现出女性在选择饮品时对于健康理念更加重视。
同工不同酬?职场女性面临这些尴尬
女性的觉醒,离不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张桂梅女士曾经说过,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事实上,我国高学历女性数量已经反超男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我国20-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共有5894万人,其中女性有3106万人,占52.7%;男性有2788万人,占47.3%。
遗憾的是,尽管女性在受教育水平、个人能力、社会贡献度等方面已经赶超男性,但男女收入仍然存在差距。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约有24亿工作年龄妇女没有得到平等的经济机会。95个国家不能保证男女同工同酬。世界银行副行长冯慧兰表示:“虽然已经取得了进步,但全球的男女预期终身收入相差172万亿美元,接近世界年GDP总量的两倍。”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低于男性的9776元,相差12%;职场女性薪资涨幅为5%,略高于职场男性4.8%的薪资涨幅。
不可否认,母亲是一份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但是对于职场女性而言,生育却成为一项“摆脱不掉的负担”。数据显示,61.2%的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到婚育问题,远高于男性的32.3%;38.3%的女性表示婚育影响职场前景,远高于男性的17.9%;此外,11.9%的女性表示曾因性别歧视导致升职加薪不顺,高于男性的10.3%。而另一项来自妇女地位调查的数据则显示,中国女性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是男性的2倍,但女性在休息日平均休闲时间却比男性少近1小时。
想要在公共领域实现男女平等,或许应该把“男女同工同酬”的概念延伸到家庭中来。钛媒体App发现,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纷纷对强化男性育儿责任、解决女性就业困难等问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表示,育儿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女性产假延长或加剧女性就业歧视,她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42天。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将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冯丹龙强调,特别是要支持女性职育平衡,保障工作权是提升女性生育意愿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建议,建立家庭全职服务成员职业权利保障制度,维护家庭全职服务成员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让全职太太、全职先生成合法职业,享受个税减免、工龄累计、社保等待遇。
董明珠曾在一次采访中直言:女性角色无须固化,不可一概而论。或许只有赋予女性更多的自由与包容,才能让女性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编辑 | 孙骋)
相关推荐
“她力量”崛起,职场男女“同工同酬”有待实现
职场女性调研:整体收入仍低于男性17%,但与男性薪资差距首次缩减
男女吵架,为什么太太很生气,先生却呼呼大睡?
苹果砸烂“密薪制”的枷锁
女性领导力:看见她的光芒
女性题材霸屏,不等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新经济大潮涌动,华盛站队「崛起的力量」
北上广的年轻人,偏爱无性别
农村娶媳妇要花100万?农村男女城市化差距的窘境
基因相亲,AI让男女一见钟情
网址: “她力量”崛起,职场男女“同工同酬”有待实现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4221.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