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成了To B 公司
文 | 20社,作者 | 贾阳
人们总形象地称,腾讯是奔跑的大象。而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大象急刹车。
长时段来看,腾讯上市之后仅遭遇过两次业绩和市值重挫。
一次是在2018年。除了版号冲击,更深的原因是,腾讯当时在产业和资本层面的一贯优势造成了路径依赖,面对新对手的崛起措手不及。关于梦想和使命的大辩论倒逼腾讯进行了组织大变革,而后腾讯重新回到高速的增长轨道。
另一次则是当下。这是一次更本质性的挑战,围绕互联网巨头的变量更多了。互联网行业的地图上,可供开发的蛮荒之地越来越少,原有的激进扩张方式已经无法扩大蛋糕本身。而做新蛋糕,需要沉淀新的打法。
所有大厂的第一步都选择了裁撤“冗余”,所谓“降本增效”。同时,在监管常态化趋势下,大厂加速学习与时代共舞。
我们不意外地看到,腾讯2021年Q4(Non-IFRS)净利润同比下滑25%至249亿元人民币,这是腾讯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单季净利负增长;在线广告收入同比下滑13%,游戏业务营收亦环比负增长。
2021年全年,腾讯实现营收5601.18亿元,同比增长16%;(Non-IFRS)净利润1237.88亿元,同比微增1%,是近十年来净利增幅最低的一年。
不过新动能也因此凸显,腾讯主动切换引擎,To B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在Q4营收首度超过游戏板块,扛起大梁。游戏国际化开始确立单独的旗帜和更加明确的策略,在中国市场之外,收获了异常亮眼的成绩。
对于腾讯的各类分析已颇为详尽了。本文希望基于“腾讯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一主框架,尝试去解读,应该如何去理解巨变中的腾讯。
旧引擎的压力与破局
还是先从游戏业务说起。2021年Q4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至人民币296亿元,国际市场收入增长34%至人民币132亿元。环比来看,游戏营收较上一季的449亿元下滑4.7%。
游戏面临两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二是版号。
去年一则重提“精神鸦片”的官媒评论,引起短暂恐慌。但后续的官方正面定调以及舆论场的理性其实显示了,随着产业扩大,越来越多人成为游戏的从业者,只要管好未成年用户这个底线,游戏的正向价值将越来越得到肯定。
腾讯在响应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最强政策方面成效显著。Q4未成年人在本土市场贡献的游戏时长占比同比减少88%到0.9%,游戏流水占比同比减少73%到1.5%。
这一风险因素基本已经是一次性出清。据腾讯财报,预计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影响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消化。
2021年腾讯共获得11款游戏版号,第四季度没有新版号获批。短期来看,版号影响还不算巨大。Q4上线的《英雄联盟手游》表现优异,《黎明觉醒》以及可能于明年出的《DNF》手游、《王者荣耀世界》等后续的发行和储备也不乏热门大作。腾讯游戏的主要命题是,如何挖掘存量人群与新游上线的节奏。但长期来看,静候新版号的过程令人焦灼。
大环境下需要新的应对措施。加码海外市场,成为共识。从2021年Q3财报开始,腾讯调整了游戏营收的统计方式,首次按地域划分,区分了“本土市场游戏”和“国际市场游戏”。在2021年12月,腾讯将海外游戏的研发、发行、对独立工作室的支持能力等资源整合放入了新的品牌Level Infinite,代替了Tencent Games。
海外市场也确实成为了游戏业务新的增长亮点,单季同比大增34%,一定程度对冲了上述的风险点。海外在整体游戏收入贡献不断提高,Q4已经达到30.8%。未来这一占比将随着游戏海外增长越来越高。
另一个引擎广告业务,则明显受挫,逆势扩大份额良久之后,腾讯广告终于无法从宏观经济的整体低迷状态置身事外。Q4广告业务收入2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跌13%,逊于市场预期。这也是腾讯广告收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季度依然逆势强劲增长的微信社交广告也出现下滑(细分中的媒体广告此前已经下滑),同比下滑10%至183亿元。去年11月出台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或将进一步影响广告收入。
早在2018年,腾讯一位广告部门主管曾对媒体透露,腾讯计划几年内将广告营收占比提升至三到四成。而事实是,截止到2021年Q4,广告占比反而有所下滑,只有14.9%,离目标还很远。
套用巴菲特对媒体-广告业务的钟爱逻辑来看,这是资本不密集、劳动不密集的领域,成本相对固定,销售规模增长,利润也随之增长。或许在业界看来,腾讯的广告投放效率不是目前最好的,但腾讯广告的一大独有属性是社交和私域沉淀。
腾讯此前就在财报里对微信的广告潜力表达了非常高的期待,“我们认为,微信生态正重新定义中国的网络广告,令广告主可在其私域,例如公众号及小程序,与用户建立关系,使其投放可有效维护长远而忠诚的客户关系,而非只是单次交易的广告投放。”
微信日活跃广告主Q4同比增长超过30%。而随着微信生态孵化出更多工具,释放出更多朋友圈、小程序、视频号、搜一搜、看一看广告库存,腾讯的广告业务韧性不可小觑。
To B终成第一支柱
Q4财报的最大亮点在于,腾讯的To B业务担起了营收支柱。在2020年基数大增的基础上,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Q4收入同比仍增长25%,达到479.58亿元,占比提升至33%,首次超过游戏板块。
这蕴含着未来的新动能。国泰君安香港在针对腾讯的研报中预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将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并积极支持中国的产业升级。
首先来看金融科技,过去同样面临着监管和疫情的逆风。自2021年9月1日起,财付通开始对符合标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付服务费执行九折降费优惠,积极响应了监管和社会对平台降费呼吁。此外,由于疫情的反复,线下商业支付交易金额增长也受到影响。但即便有这些负面因素,金融科技业务增长依然强劲。
这背后的主要增量在于,微信支付与银联云闪付等互联互通的加快,腾讯进一步布局智慧零售,小程序在零售领域的交易额持续增加……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民日常生活中,从而拉动了收入增量。
而在近期市场尤为关注的安全合规方面,腾讯公司总裁在业绩会上表示,“金融监管要求对整个行业都很有必要,我们将积极配合监管要求,并相信监管举措会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有驱动效应。”
更具想象空间的企服业务也持续高速增长。
尽管腾讯本季财报并未单独披露该项收入,但券商普遍对此预期较高,这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大力布局。
相对于阿里云的电商资源优势,腾讯云优势在于游戏、社交、金融等的生态场景资源。比如,腾讯云的CDN在游戏行业率先打开了市场,腾讯云在音视频解决方案赛道市场份额超过30%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如法炮制,腾讯云逐渐在金融、教育和工业等领域发力。
据媒体报道,在IaaS领域,腾讯云在南美洲首个数据中心于11月份正式开服,在全球的可用区增长到了70个,全球化布局加速。腾讯云大数据日实时计算量超200万亿;数据存储规模突破10EB,服务的客户超过 180万家;数据库客户数超50万,服务近半国内TOP 20银行。腾讯去年底还公布了三款自研芯,分别是针对AI计算的紫霄,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
在SaaS方面,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正式融合打通,一体化效率更进一步,过去一年在市场、品牌效应方面有了显著增长。
AWS早为国内云业务的增长空间、估值模型设立了一个远大目标。最近一个财年,AWS全年收入达到622.02亿美元(3956 亿人民币),营业利润为185.32亿美元(11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成熟云业务的利润就是那朵“金羊毛”。
但腾讯云的焦虑也摆上台前。亏损、增收不增利是国内云厂商的共同难题。摸索了近十年的阿里云,也才刚刚进入盈利期。但那种全集团资源优先支持、多方面赛马试错的战术不能一直继续下去,云业务总要离开成长期。
在IAAS层,在大头费用付给电信运营商的情况下,怎么去摊薄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在To G市场,国有云迁移、地方预算下降等新变量要怎么应对;归根到底,怎么沉淀思考走得更稳健长远?
组织调整开始加快。腾讯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去年5月进行了新一轮架构升级,这是“930变革”后,腾讯在To B业务上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更为注重云与行业的打通融合。考核规则随之变化。日前有媒体称,部分具备产品开发能力的部门被要求自负盈亏,甚至全员背负销售业绩考核。
腾讯在财报中正式表态,“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正重定IaaS及PaaS的发展重心,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转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为目标。”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谋求数字化转型,释放出巨大的云服务需求。可以预见的是,云业务前景广阔,但跑出中国的AWS仍是一项长期事业。根据中信证券测算,2020年至2022年腾讯云毛利率仍将为负,分别为-14%、-7%和-7%。但随着网络节点、可用区的逐步提升,预计腾讯云在中长期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不断清晰的安全边际
3Q大战之后,腾讯开始成为中国创业公司的好朋友,把“半条命都交给了合作伙伴”。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大、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腾讯还通过投资、流量赋能共享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增长红利。
共赢,这是腾讯令人艳羡的安全垫。
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账面直观来看,腾讯正在把“半条命”进行变现。腾讯2021年将所持大部分京东股份进行派息,持股占比从17%降至2.3%。
从政策角度来看,互联网巨头必须迅速适应监管环境。比如监管正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实体,推动互联互通等。
腾讯和京东资本层面的联系趋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两者的业务合作将是基于一个更开放的微信基础设施。
从业务角度来看,这符合商业规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腾讯在解除互联网阵地战时期的铁索连舟。旧流量模式不再创造产业增量。腾讯过去数年来投资的一些企业也遇到发展的天花板,赛马式的、FOMO式(fear of missing out)的投资不再如以前那么有效。
腾讯的投资转向“有序扩张”。腾讯2021年全年的投资事件仍有268起,比前一年的175起多了近一百起。
但这些投资标的更集中在游戏、企服等领域,属于腾讯核心主营业务;芯片、智能硬件、AI医疗等硬核科技也是其投资焦点,这也是政策鼓励的“专精特新”方向。
(图片来自IT桔子)
投资策略更集中,内部的赛马也更少了。组织优化的同时,一些项目被关停并转。比如,近期被整体关停的社交电商项目“小鹅拼拼”,此前一度被寄予长成腾讯第二个拼多多的厚望。在整个盘子收缩的长视频领域,腾讯也在最近重新调整资源,将腾讯影业主体从PCG划入CDG(企业发展事业群),重点聚焦时代旋律作品开发,商业项目则交由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负责。
刘炽平在业绩会上回应称,“目前,互联网行业正在遭遇结构性的挑战和改变,过去行业是竞争驱动型,投入较大;现在,相比短期收益大家更关注长线业务发展,更健康地投入,尤其是对营销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优化……同时也持续引进核心科技人才和优秀的应届毕业生。”
聚焦主业发展,精耕细作,是大厂们当下“过冬”的策略,以保持核心战斗力。
而参照马化腾去年底撰写的文章中的论述,我们可以观察腾讯未来的着力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有两个变化在同时发生 :一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系列技术能力飞速提升,包括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生物科技、新能源等 ;另一个是互联网服务的主要对象从用户(C),发展到产业(B),现在变成了社会(S)——这是一个新的阶段。”
简而言之,技术创新和CBS三位一体。
前者,有望成为消费互联网后的指数增长机遇,铸造新的商业神话。而后者,不仅关系到商业利益,更是企业能否适应时代需求的关键。
比如,腾讯在2018年“930变革”提出的“拥抱产业互联网”,其实已经蕴含了CBS服务对象的进阶。
“产业互联网”往往听起来正确,但空泛。借用微软CEO纳德拉的表述“数字技术是通胀经济中的一股通缩力量”,可以帮助衡量腾讯的价值增量——帮助企业降低转型的成本、提高生产率,在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繁荣程度提升中,收获自己的份额,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所系。
比如,对于目前大热、但技术路线仍在探索中的元宇宙概念,腾讯有自己的理解和切入路径。马化腾在业绩会上表示,腾讯更多是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纯虚拟的,腾讯更关注的是“全真互联”概念。
2021年,腾讯将集团的整体战略升级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还时隔多年发布集团最新品牌片《助力实体经济》,可以看出,腾讯也在试图重塑自己在新时代的角色叙事。
总的来说,目前腾讯所做的,是抛弃了古典的企业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赚取利润),主动拥抱企业责任新内涵。企业的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并非二元对立。当把业务增长,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更广泛行业的转型繁荣绑定起来,把自己作为更开放的基建设施,这或许是一条值得信任的第二增长曲线。
专注用户价值、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在告别了草莽扩张时代之后,我们期待看到互联网的正向转变。
相关推荐
字节70w、腾讯50w、创业公司30w,深圳B端人才被疯抢 | 反光镜
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吴军说错了吗?
腾讯to B投资变阵
B站,正在成为下一个腾讯
Line变成了腾讯阿里的混血儿
阿里云收购长亭科技后,腾讯云也完成了对CODING的收购
B站重新成为游戏公司?
B站还是认腾讯的
互联网历史进程中的腾讯 To B
腾讯成B站第一大股东?B站否认:仍是第二大
网址: 腾讯成了To B 公司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453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