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开源:老法师的失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阿尔法工场DeepFund
王宏远在基金业是位传奇人物,多年前的基金界曾流传着“北有王亚伟,南有王宏远”的二王传说。
他曾以精准把脉市场闻名,在2006-2007年的A股牛市行情中,因重仓券商股一战成名。20 09年,王宏远离开供职10余年的南方基金转战中信自营,并逐渐淡出公募基金行业。
2013年,随着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王宏远的名字又重回聚光灯下,作为联席董事长执掌前海开源。
在随后的数年内,立足岭南,却具有大西北血统的前海开源发展迅猛,规模从2014年的25.33亿元,到2015年的229.51亿元,再到2016年的607.24亿元,巅峰时期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前海开源一度成为公募行业现象级的公司。
王宏远可谓功不可没,凭借他的“神算”,前海开源多次实现精准抄底和逃顶。
然而,从去年行业第一的明星基金经理崔宸龙今年跌落“神坛”,到老将曲扬去年开始业绩变脸排名频频垫底,这些表象的背后,都与王宏远的一次失算有关,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1年的那个夏天。
01 “特别”的发布会
2021年6月28日,王宏远在深圳出席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会,为即将发行的新产品——前海开源优质龙头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站台”。
说它“特别”是因为作为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新基金发布会,按理来说是不应该“惊动”身为前海开源联席董事长王宏远出面的。
所以王宏远此次亮相,颇有些耐人寻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两周前业内一度盛传他滞留香港,而此番亮相,谣言不攻自破。
会上,王宏远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全面走赢国际市场,“进二退一”式的长牛慢牛行情将会是未来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常态,他再次旗帜鲜明地表示看多后市。
此后,前海开源的崔宸龙、曲扬等知名基金经理开始加仓。
2021年,凭借“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和“前海开源新经济”包揽冠亚军的崔宸龙,除了踩中新能源这一风口外,适时的加仓也是其夺冠的关键。
去年一季度,刚刚把仓位降到八成左右的他,在二季度突然开始加仓,并在随后的三季度继续加仓,并持续保持着高仓位的运作。
事后来看,崔宸龙加仓的时点,恰好是王宏远看多之后。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前海开源另一位老将曲扬的身上。
去年一季度,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仓位在八成左右,“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混合”和“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混合”的仓位在七成左右,但在二季度后,三只产品的仓位均加到了九成以上。
但很快市场风格骤变,上证指数从3500点左右下跌至最低2900点下方,曲扬的业绩也是急转直下,2021年其管理的基金中仅一只录得正收益,2022年他的基金业绩更是频频垫底。
02 曲扬背后的男人
2021年以来,曲扬连续失手,这与他此前留给投资者“善于择时”的印象大相径庭。
2014年7月,曲扬加入前海开源,尽管那时的他已在基金圈混迹多年,并且管过产品,但作为公司新人的他,到前海开源后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产品。直到2015年5月,他发行了自己在前海开源的第一只基金——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
不过,产品建仓期的时点颇为尴尬,因为那时正处于那一轮的牛熊转换之际。
当时创业板形势一片大好,但前海开源隔空投雷,王宏远发声:“创业板、中小板泡沫将随时幻灭。”随即,他指挥前海开源实施战略防御。
按照前海开源的决定,对于基金净值在1.2元以下及在上证指数4000点区域及以上点位发行的新基金,在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规定的前提下,为保护基金持有人的长期利益,贯彻监管机构关于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多次风险提示的精神,单只基金持有所有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合计比例不得主动超过该基金资产净值的10%。
于是,掌管“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的曲扬也被迫延后了建仓节奏。从数据上看,2015年3季度末产品的股票仓位为0%,到了2015年4季度末股票仓位也仅有13.45%,这样的低仓位运行一直持续到2016年春节前。
2016年2月4日,上证指数2781.02点,前海开源投决会召开内部会议,宣布公司整体投资战略由“重点防御”转为“全面进攻”,并于同年3月9日在公开媒体上宣布坚定持续看多A股,曲扬便是在这一阶段开始下重手抄底,到2016年1季度股票仓位占比已经高达91%。这次抄底让“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成为2016年为数不多取得正收益的产品之一,当年同类排名28/716。
2018年9月28日,王宏远公开提出“利空已出尽,棋局明朗,建议前海开源基金全面加仓”的观点,引发市场热议。在随后的10月份里,他更是连续6次喊话全面看多。
正是在那一时期,曲扬再一次大幅增仓,在所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和“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源”两只基金中,重仓买入证券股。
后面走势也验证了王宏远的判断。2019年1月初,上证指数在到达历史性底部2440.91点后开始反弹,一个季度上涨超过20%,曲扬也因此收益颇丰。
所以,与其说是曲扬“善于择时”,不如说是王宏远“看得更准”。
03 老法师的出道
事实上,王宏远“看得准”与其出道后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农村出身的王宏远在14岁那年第一次走进延安,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城市。17岁的他,走入更大的城市西安。
1997年7月,王宏远从陕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成为国内首家券商深圳特区证券公司的一员。
1998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轫之年,国泰、南方两家基金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诞生。
同一时间,王宏远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南方基金的招聘启事。当时知道基金的人甚少,凭着研究生期间做过的美国证券投资基金课题研究,25岁的王宏远通过应聘幸运地进入南方基金,做起了最基层的行业研究员。
谈及此段经历,王宏远感慨万千:“在今天真不敢想象,一没有名校背景,二没有大券商的经历,只有八九个月工作经验的小青年,还能进入公募。”
加入南方基金后,王宏远和他的同事们开始拜访深圳当地的三家券商研究所——南方证券、国信证券和君安证券,成为首批拜访券商研究所的公募机构。
王宏远等人的到来,让研究所颇为震惊。“你们来拜访我们干什么?”王宏远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王宏远解释了拜访的意图,即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了解专业的研究人员对宏观、行业和公司的看法,这也让研究机构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1999年,王宏远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掌管“基金天元”和“基金开元”。
在2000年春节以后的科技网络股行情中,王宏远所在的投资团队,果断在两天内买入某只有“中国的盈科数码”之称的科技股数亿元,这一投资奠定了2000年开元、天元基金领先其他基金的基础。
最终,王宏远所管理的“基金开元”以61.56%的表现,在2000年激烈的基金业绩排名竞争中获得了冠军。
更重要的是,王宏远26岁便担任基金经理的纪录,至今在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无人打破。
04 一战成名
2002年,王宏远被公派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其间曾任职美林证券股票研究部并获得美国常春藤名校硕士学位。
三年归国后,2005年7月,他回到南方基金,升任为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部总监。随后,便创下2006-2007年间在中信证券上实现10倍收益那辉煌一战。
2006年初,行情开始转暖,但市场对行情的走势分歧很大。因为彼时刚刚经历2005年的熊市周期,多家大型券商均亏损累累。南方证券因坐庄资金链断裂,引发券商连锁反应,有人预言中国股市要推倒重来。
但王宏远却开始大手笔建仓中信证券,并在2006年5月,公开宣称“今年唯一能够超越有色金属赚钱效应的行业,就是券商概念股。”
当时中信证券的市盈率高达百倍,盈利几乎为零,很多人都说他瞎了,那些套在里面的基金经理们认为终于等来个“接盘侠”,将筹码拼命卖给他。
但王宏远在偶然的一次和朋友聚餐时,却下了个判断:“现在5块钱倒给我的基金经理们,10块钱会后悔,20块会买回去的,40块会拼命抢回去的。我是100倍市盈率买,10倍市盈率卖给他们......”
后来的情况是,南方基金买成了中信证券的最大流通股东。之后在10倍的位置和市场一片看好声中,王宏远从容离场。出货的那段时间,每天下面的买盘如潮。
在王宏远离场后,亢奋的市场继续推动中信证券股价上涨了20%多,摸到117.89元的历史高位,但这并不影响王宏远依靠重仓券商股一战成名的事实。
回忆这段过去,一位接近王宏远的人士表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市场现在想不通没关系,涨上去他们就都想通了”。
为何会在彼时敢于重仓券商股?原来,2005年南方基金在与某著名境外大型基金公司合作时了解到,当年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在刚进入日本股市时,首先买的股票就是野村证券等券商股,后来他们在这些股票上的获利几乎与衍生品的获利水平相当。
此外,从全球市场的经验来看,在牛市初期,配置券商股会比银行股有3至5倍的超额收益。
所以,2005年年底就认定市场处于“熊末牛初”的王宏远,最终选择重仓券商股。
05 尾声
一战成名后,2009年4月,王宏远离开了供职10余年的南方基金转战中信自营,并逐渐淡出公募基金行业。
加盟中信证券后的王宏远非常低调,很少在媒体中公开发表观点,市场中也鲜有王宏远的报道,这与其在南方基金期间个性较为张扬,操作风格彪悍形成鲜明对比。
直到2013年前海开源成立,王宏远的名字又重回聚光灯下。
2014年底,王宏远在给客户的信里声称,A股将迎来特大牛市,而后面的走势也确实验证了他的判断。
这是王宏远入职前海开源后的第一次公开发声,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神预言”。
在王宏远看来,投资过程中需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和不足。市场中90%以上的人没能做好投资,主要不是因为专业能力不够,而是在贪婪与恐惧面前不能冷静地抉择。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30%靠专业能力,70%要靠克服人性的弱点。
这也是王宏远屡屡对宏观大势作出成功判断的奥秘所在,即擅长在贪婪与恐惧时进行逆向思考。
这样的方式,对于个人而言尚可,但对于机构而言还远远不够,机构要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交易系统可能要能经受各种市场状况的检验,而不是靠个人的判断。
相关推荐
前海开源:老法师的失算
口碑回转的《无心法师3》救得了唐人吗?
基金净值急降,新上任基金经理“躺枪”,“菜鸟” vs “老法师”谁更抗跌?
失算的职业教育收并购
罗永浩的开源情怀
三星失算,延长液晶面板生产
TikTok失控,张一鸣失算
开源,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
36氪首发|软件安全公司「开源网安」完成亿元级别B轮融资,琥珀资本领投
“开源社区运营就像种菜”,黄东旭谈开源商业化
网址: 前海开源:老法师的失算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5420.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