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短视频创作者,为啥钟爱角色扮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先侃商业,作者 | 曹侃侃
最近,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不少创作者通过简单的变装,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饰演多个角色,通过夸张的演技展现一些常见的生活片段。在弹幕和评论一片“世另我”的叫好声中,这一批创作者在视频平台崭露头角,流量和热度也在直线上升。
95后女孩王雨的B站、抖音页面由于大数据被不断推荐各式各样的角色扮演视频,她打开第一个之后就很难放下。“感觉在演我的生活。”王雨表示,“我以前暑假在家和我妈也是这样的状态,简直一模一样!”
有人把这种独特的视频类型归结于“情景喜剧”,尽管与大众理解中的情景喜剧稍显不同,但不可否认,其同样是以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展现人生百态,只不过更粗暴、更直白。
形似无所谓,神似得人心
在短视频创作中,“扮演”一直是相当重要的板块。
目前来看共有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情感短剧,大多是展现2-3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过去以“又土又尬”的霸总短剧为主,现在类型更加多样化,爱情、友情、亲情都成为情景短剧的创作素材,演员的演技也有所提升。不少用户直言其观看感受是“又尬又爽,欲罢不能”。
这类视频本质上是过去微电影适配短视频平台而诞生的产物,其拍摄手法和制作模式并未脱离传统的视频制作,这也意味着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保证视频内容的输出,包括编剧制作脚本、服化道的设计、人设的打造以及有相对成熟的演技等等。
但这显然不是个人短视频创作者能够承担的,因此短剧内容的第二个分支应运而生,即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手法,整体上这类视频的特点相当明显:
一方面是视频的场景接地气,人物关系更具对立性。如校园场景中的老师与学生、学霸和学渣;职场环境中的老板和下属、同事与同事;家庭场景中的父母与子女、亲戚;恋爱场景中的男女朋友、夫妻双方;购物环境中的卖家与买家等。
另一方面则在于简单粗暴的服化道,不追求形似,神似就够了。这类视频通常依靠一件简单的变装达到身份转换的目的,体现人物性格的往往依靠生活化的语言和夸张的情绪动作。
从目前的网络发展轨迹来看,最早开始做这种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已不可考,但最早把“人生扮演”做出圈的却不能不提“老四的快乐生活”。
创作者老四在一开始模仿韩国人吃饭火了之后,他开始从自己熟悉的东北生活中提取素材,塑造了自己的“老四宇宙”,而其表演的人物也大多只是生活中普通、常见却时常被忽略的角色,比如脾气霸道的丈母娘、贤惠的媳妇、放学门口接孩子的大爷大妈、逢年过节串门的邻居等……这些人物均由“老四”一人扮演,他靠着假发、简单的服装以及粗糙的妆容在不同的人生之中来回跳跃。
随后,“一人分饰多角”的视频内容开始井喷。
瞄准的是共鸣经济
如今短视频内容已经进入快车道。
其表现一在于在如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的等巨头在短视频板块的层层加码,不断降低视频制作和发布的难度。比如抖音推出了剪映,B站推出了必剪,就连后来者微信视频号也推出了自己的视频剪辑软件秒剪等,大量的素材和模版的生产无疑降低了创作者的剪辑压力;
表现二则在于短视频内容的同质化严重,视频创作者的压力与日俱增。有创作者坦言:“每个月光是想选题都要头秃了,总感觉什么类型都有人做过了。”而这种困境在创新型视频创作者身上尤为常见。
而“角色扮演”类视频内容的出现很显然解决了一部分创作者的创作瓶颈。
其一,素材源于生活。对于创作者而言,只需要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再创作即可获得源源不断地进行内容生产。和凭空造选题相比,这种方法显然更加简单。
其二,视频内容回归生活本质,挖掘共鸣经济。从本质上说,视频内容的制作是一种营销行为,最终目的是打造个人IP以实现商业变现,这也要求创作者需要研究用户的心理偏好,创作能够产生社会心理共鸣的内容。这类视频恰好满足。
其三,硬性成本大幅降低。在不必考虑服化道、场景搭建以及多人合作的情况下,不少创作者可以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或许还可以再加一个打光板。
如此看来,这种视频内容对创作者而言似乎有很明显的优势,那么其是否意味着可以大规模复制,成为更主流的短视频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其真正考验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很难将生活片段表现得入木三分,自然也无法引起用户共鸣,至于后续的商业化更是无从谈起了。
赛道内卷,内容创作要往何处去?
伴随着短视频赛道的不断发展,过去视频内容创作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接下来内容创作者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创意竞争。
无论是过去红极一时的VLOG还是如今的角色扮演,其本质上都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进一步升级的表现,也是内容多元化的必经之路。
不过,在用户关注的视频类型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规律,一些视频内容创作未来的趋势:
首先,赛道内卷,创意出圈。如今的用户生活在抖音、快手的年代中,短视频成为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要刷超过100个短视频,这也意味着很多人都处于短视频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因此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想要快速抓住用户的兴趣,并成功转化为粉丝留存,更需要对内容进行不断创新。
其次,技术下行,内容上行。过去的视频制作除了拍摄以外,剪辑占了大头,有的视频制作不仅对拍摄设备、剪辑设备有一定的要求,更需要有专业的镜头语言知识。但伴随着手机等科技设备的普及,视频拍摄和制作的难度不断下降,视频内容本身成为用户更加关注的对象。
最后,回归生活,表现生活。实际上,无论是从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兴起带来的去中心化,还是vlog和角色扮演类视频的兴起,都预示着视频语言正在逐渐下沉,未来或将继续作为生活的表达者而出现。
相关推荐
这届短视频创作者,为啥钟爱角色扮演?
这届抖音年轻人,把短视频搞成了艺术大片
前eBay CEO如何打造融资18亿美元的短视频届Netflix
“猪食论”火了,短视频创作者尴尬了
1亿美元奖励创作者,海外短视频混战开始
适老版APP成年轻人新宠,为啥这届年轻人一定要选老年软件用?
最前线 | 微信开始内测“视频原创”,短视频创作者福利来了
为狙击TikTok,Facebook重金补贴短视频创作者
这届年轻人爱换“QQ秀”的中二病还能治好吗?
创作者死于视频
网址: 这届短视频创作者,为啥钟爱角色扮演?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620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