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瑞信:不再“佛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阿尔法工场DeepFund
原本很“佛系”的基金经理们开始不那么“佛系”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在公募行业最近的这轮扩容中,有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
含着“金钥匙”的银行系基金也存在“掉队”的恐惧,各家基金公司之间的非货规模差距,从过去数百亿元,首次拉大到了数千亿元。
以背靠招商银行(SH:600036)的招商基金和长期由工商银行(SH:601398)系掌舵的工银瑞信为例,2020年四季度,两者在非货基规模上的差距仅有300.53亿元;到2022年二季度,这一差距被拉大到1474.32亿元。
这期间,工银瑞信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恐怕还要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次公司高层人事变动谈起。
不再“佛系”
2020年9月,工银瑞信元老级董事长郭特华突然辞职“奔私”,成立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璐开始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根据相关规定,代为履职时间不超过90日。这就意味着,当年年底前工银瑞信将会迎来一位新的掌门人。
眼见期限已到,大家翘首以待新的掌门人就位。没想到,等来的不是王海璐补位董事长的消息,而是一纸调令——王海璐将履新工银理财董事长;工银租赁总裁赵桂才赴工银瑞信接替王海璐。
对于此次公司高层人事的变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这几年在工商银行系统内,工银瑞信级别降了,因为之前均是由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兼任工银瑞信一把手。
公开资料显示,赵桂才是“工银系”的老人,1990年7月加入工商银行,先后在工总行商业信贷部、营业部和公司业务二部工作,担任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任工银巴西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任工银租赁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
这样看来,上述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工银瑞信的新掌门人,赵桂才上任后便表现出了干事的魄力。他在密集调研熟悉情况的同时,还在工银瑞信内部管理层搞起了“轮岗制”:两位副总裁郝炜与赵紫英分管的领域对调。此前,郝炜分管销售,赵紫英分管中后台;对调后,长期操盘中后台的赵紫英开始分管销售,而熟悉销售的郝炜则管理起中后台。
这种轮岗在银行领域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促进人才流动,激发组织活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层对组织的把控。
在赵桂才独自执掌的半年时间里,工银瑞信的非货基规模从2020年四季度的2823.59亿元增长至2021年二季度的4074.35亿元,增幅为46.54%,在公募TOP20中排名第7。、
但缺少总经理的工银瑞信,还是不免面临着有将无帅的尴尬境遇。
2021年7月,随着曾任工商银行前董事长姜建清秘书的高翀履新总经理一职,工银瑞信全新的管理层组建完成。
在高翀上任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尽管工银瑞信的非货基规模增速依旧保持着两位数的正增长,从2021年二季度的3697.17亿元增长至2022年二季度的4209.52亿元,增幅为13.86%,但在公募TOP20中的规模增速排名却下滑至第10。
这期间,市场风格的切换以及各家公募的发行策略,最终影响到榜单的排名。
凭借在固收领域的优势,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冲到了规模增速榜的前列;过于依赖权益投资的汇添富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规模缩水,排名垫底;工银瑞信则选择了一条相对均衡的产品发行之路。
此前,市场曾猜测,随着工银瑞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公司权益产品的发展战略可能会发生改变。没想到的是,最先求变的却是基金经理们。
最先迈出这一步的,是有着“电车大咖”之称的基金经理闫思倩。2022年初,从工银瑞信离职后的她转投鹏华基金,出任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一职。
上个月,老将黄安乐也选择了离开。公开资料显示,黄安乐2010年便加入工银瑞信,曾任权益投资部资深投资总监、权益投资能力三中心负责人,也是一位累计管理时间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
不久前,又传出研究部金融地产研究组主管兼基金经理的王君正即将“奔私”的消息。
不到一年的时间,工银瑞信接连失去数员大将。而此前,其实很少听到关于工银瑞信某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跳槽的消息。这是因为“佛系文化”一直以来根植于工银瑞信的内部。
具体来说,不管是分析员还是基金经理,都比较专注自身的工作,不存在成天想着跳槽加薪,或者“奔私”的打算。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风格大致源于背靠“宇宙行”的原因。
而公司中那些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尽管与同行相比待遇很一般,但不论行情好坏,每年都能有不错的收入。如果跳槽去别家,一切恐怕都要从头再来。这对于习惯了“旱涝保收”的基金经理来说,显然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工银瑞信的研究团队及基金经理都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状态。
但从闫思倩投奔鹏华基金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佛系”的工银瑞信基金经理们开始变得不那么“佛系”了。
对闫思倩个人而言,意味着从独立挖掘赛道股的“电车大咖”到领队作战的团队掌门的身份转化,也意味着一切需要从头开始。
而王君正“奔私”的消息如果属实,也意味着他同样需要从头再来。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他们相继离开,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工银瑞信投研团队的稳定性正在产生变化。
浴火重生
事实上,在工银瑞信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投研团队也曾经历过一段“非常时期”。
2005年6月,工商银行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委派郭特华筹备组建新基金公司——工银瑞信。
那一时期,国内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启动,资本市场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市场期盼着更多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工银瑞信应运而生。
成立之初,工银瑞信被认为是一家前途无量的基金公司:董事长为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总经理为出身资管部的郭特华,大股东工商银行是中国每年基金销售量最大的银行,其在基金资产托管市场上的份额占比超过3成。
所以,时任工商银行董事长的姜建清,即定下“力争使管理基金规模进入国内前三名,并牢固占据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第一位置”的目标。
为此,工银瑞信开始从市场上广泛挖人。当时主管投研的副总戴勇毅曾任职于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则是以“基金兴华”成名的明星基金经理江晖。
很快,工银瑞信便成立了第一只基金——工银核心价值。
虽然彼时老牌基金公司的强大肉眼可见,第一梯队几乎是清一色的老牌公司。但工银瑞信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便证明了“金钥匙”的威力,也让公募基金业见证了“工银瑞信的速度”。
尽管当时业内非议甚多,认为工银瑞信通过年末货币基金来冲规模上排名。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那是工银瑞信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资产规模低于份额的情况。这意味着工银瑞信基金的平均净值低于1元,即没有为基金持有人赚到钱。
即便是2009年的小牛市和2010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这一情况依旧未有改善。因为那一时期工银瑞信的投资和研究部门各自为政,研究总监和投资总监关系对立,研究员拒绝向基金经理提供支持。最终导致公司投研能力不断下滑,产品创新乏善可陈。
同一部门内,重复设岗的管理模式更是遭受质疑。比如,权益投资总监何江旭之下,还有权益投资部总监曹冠业;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江明波之下,还有固定收益部总监杜海涛。对于这样的模式,业界解读为:国企思维。
此外,战略上的短视以及过分考虑短期化,成为彼时阻碍工银瑞信真正强大的一道门槛。比如,投研上,按年考核,对一些新上任的基金经理,业绩考核可能就一年,甚至更短;每周公司都会给基金经理发送基金业绩排名,如果上周或上月业绩不好,难免感到很强的压力。
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戴勇毅、江晖、詹粤萍、杨建勋等多位投研高层相继离职,工银瑞信的投研团队经历了一段“非常时期”。
在经历了多次换将之后,工银瑞信的投研团队日渐稳定,投资和研究部门的关系也得以理顺,通过划分为价值、成长、主题、数量四个风格小组,实现基金投资风格的差异化,并最终在2012年迈入千亿规模公募行列。
涅槃重生的工银瑞信,在随后的数年间,规模稳步增长,并在2017年登顶公募非货基榜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2018年,突如其来的大熊市奇袭A股,银行系基金出现“冰红两重天”的局面。与2017年四季度相比,交银施罗德基金、中银基金的非货基规模在2018年一季度实现了正增长,而工银瑞信、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兴业基金的非货基规模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
其中,工银瑞信由于缩水程度最为严重,名次大幅下滑,被招商基金反超。
2019年5月9日,工银瑞信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总经理郭特华转任公司董事长,王海璐出任公司总经理。两位铿锵玫瑰的新组合自此诞生,工银瑞信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把火
和郭特华一样,王海璐也同样来自工行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王海璐1997年7月开始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管理信息部、办公室、金融市场部工作。在出任工银瑞信总经理之前,王海璐担任工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在工商银行体系内,王海璐较为低调,市场上关于她的信息并不多。
正是这样一位低调的女强人,在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却为工银瑞信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那一时期“爆款”基金频频刷屏,但工银瑞信却并不刻意追逐。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公司一位绩优基金经理找到王海璐,建议放缓发行步伐。因为在此之前,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在一年时间里从几十亿元快速增长到200多亿元。该基金经理想稳一稳,在适应这个体量后,再发新产品。
最终,在进行综合评估后,王海璐同意了这位基金经理的建议。
不急于靠“爆款”扩规模的王海璐,则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调整产品结构上。因为在她看来,如果把规模和排名当成主要目标,经营管理动作就会变形,而工银瑞信追求的是稳健、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在王海璐上任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工银瑞信的基金规模从2019年二季度的5239.69亿元增长至2021年一季度的6789.72亿元,增幅为29.58%。其中,在扩大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规模的同时,减小了货币型基金规模。
期间,工银瑞信在非货基排名却始终未能晋级前十,而这也成为王海璐任期内为数不多的遗憾。
此外,针对此前在战略上的短视以及过分考虑短期化等问题,王海璐则调整了基金经理的考核指标,提升了长期业绩排名的占比,弱化了短期业绩。其中,长期业绩排名在考核中占80%,短期业绩只占20%。
不注重短期业绩,更强调长期表现的机制,使得基金经理对于优质公司更容易做到长期跟踪,准确把握公司战略和经营方向,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减少或避免发生风格漂移的情况。
这样的考核机制,至今仍被继任者所沿用。
尾声
纵览中国资管行业发展二十多年来,机构兴衰跌宕起伏,决定事态发展的往往是核心人员。资管是个人的生意,人在资管机构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具有前瞻性战略思维的管理层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了具备贴地执行能力的投研团队,机构将面临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
工银瑞信早期的投研团队就曾经历过一段“非常时期”,后来几经更迭才得以稳定并发展。
现如今,从年初“电车女神”闫思倩跳槽投奔鹏华基金,到上个月权益投资总监黄安乐的离职,再到不久前传出研究部金融地产研究组主管兼基金经理的王君正即将“奔私”的消息。
相关推荐
腾讯进入“佛系”增长期
佛系快手变狼性
佛系B站如何出圈?
放弃佛系的快手
新加坡,佛系幻灭
佛系腾讯举起鞭子:拿中层干部开刀、要渐离舒适区
播客的战争:佛系还是激进?
“佛系”消费之下,特卖电商的新机会
佛系的团长,退潮的社区团购
快手宿华、程一笑发内部信反思:拒绝佛系,年底冲刺3亿DAU | 钛快讯
网址: 工银瑞信:不再“佛系”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7192.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