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养猪场的好日子,互联网大厂羡慕不来

养猪场的好日子,互联网大厂羡慕不来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11月21日 21:1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道总有理

10日,每年雷打不动的《福布斯》富豪榜再次官宣,但相比往年,这一届富豪“惨淡”了不少。

本次上榜者的财富总额从去年的1.48万亿美元下降至9071亿美元,跌幅达39%,创下《福布斯》调查中国内地富豪20多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且今年100位上榜者中,有79人的财富出现下跌、12人重回榜单、4人对财富进行了分割、3人首次上榜,仅两人实现了财富增长。以马化腾为例,马化腾虽然排名依旧,可财富从去年的3162亿元下降至今年的2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5亿元。

不过,在这一堆身价缩水的互联网大佬中,丁磊显得尤为例外。丁磊的财富比去年增长14%,以1950亿元重返前十,位列第六,比去年上升8位。无独有偶,生猪养殖大户牧原背后的实控人秦英林、钱瑛夫妇名下资产增长9%,重返前十,财富榜排名更是首次超越了马云。

实体经济,是近来互联网圈子内的一个热词,徐雷前脚说京东“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张勇后脚表示阿里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整个互联网大会更是没离开“实体”二字。

而养猪则是实打实的实体经济。这不禁让人疑惑,以后互联网搞投资真的不如养猪了吗?

投资越多,亏的越多

早些年,创业者在拉融资的时候总会被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假如腾讯抄你,你怎么办”,当时的腾讯因“抄袭大王”而备受诟病,创业者和投资人只能无奈,但后来,创业者的答案里多了一个选择—巨头自己做,不如买下我。阿里、腾讯开启投资竞赛,创业公司能被巨头收购,成了“九死一生”的创业者们追求的最好结局。

然而,如今巨头纷纷收缩投资版图,创业公司们没了“接盘侠”。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年三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报告,2022年三季度,我国互联网投融资规模继续下探,案例数环比下跌25.2%,同比下跌39.2%;披露的金额环比下跌42.5%,同比下跌74.3%。以阿里和腾讯为例,今年上半年阿里仅出手11次,投资总金额为10.64亿元,腾讯并购投资的多一些,为32次,但它去年同期高达129次。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版图大大缩减?政策因素之外,互联网巨头以资本为媒介,押注、推动和收割互联网创业潮流的战略,正逐渐失效,大规模的投资反而拖累了企业业绩。

以社区团购为例,2020年左右,社区团购吸引巨头进入,大把大把的钱投给了头部平台,阿里看中了十荟团,多次跟投和加大砝码,腾讯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不仅持有同程超过20%的股权,还投资了兴盛优选和食享会,京东也是两手抓,一面花了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一面又亲自下场做社区团购。

可今年这些投资的钱几乎都“打了水漂”。这场烧钱的艰难战役,非但没有巨头押注的玩家突出重围,赢得胜利,反而被巨头看重的头部平台,关停的关停,暴雷的暴雷,仅剩的也在撤城。

巨头尚且如此,其他可想而知。

其实不止社区团购,近两年从社区团购到新消费再到大健康,能让这些互联网大厂持续赚得盆满钵满的投资项目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他们向来投入较多的文娱传媒领域,也因为行业不景气而回报不高。

直观从财报上来看,巨头们的投资收益早已出现大幅下滑。一季度,腾讯的其他收益净额一项,即处置投资公司而带来的收益,为131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95亿相比减少64亿。对于合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从去年的盈利13亿变成今年的亏损63亿,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部分,在本期亏损3.6亿,而去年同期收益为147亿。

除此之外,阿里、美团、快手、百度…财报表现都受到了投资亏损的影响。

对大厂而言,投资俨然不是原来获得商业价值和战略价值的“利器”了,这把利器反而割伤了自己。

猪企的好日子,互联网羡慕不来

而今年我国猪企们的心情,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上半年愁云惨淡,下半年喜笑颜开。3月,生猪价格最低,降到了13元/千克,而到了11月5日,生猪均价涨到了26.40元/千克,翻了一番。

价格的上涨,瞬间让猪企转亏为盈。根据他们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三巨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第三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1.96亿元、42.09亿元和1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7.41%、158.43%和147.99%。而且这一个季度的盈利几乎抵消了前两个季度的亏损,还有富余。

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5.12亿元、6.86亿元,新希望倒是仍然亏损,可从其各大业务板块来看,恰恰是养猪支撑起了企业第三季度的利润。

养猪为新希望的第三大业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猪产业占新希望营业收入的12.46%。

而根据财报,前三季度,虽然新希望亏损了27亿元,可生猪产业实际盈利11亿元。以10月为例,公司销售生猪145.55万头,环比增长24.70%,同比增长22.22%;实现销售收入36.08亿元,环比增长19.35%,同比增长170.87%。

其实往前推三年,尽管受猪周期的影响较大,业绩不稳定,可相比不少互联网巨头,猪企们活得还是比较滋润。

以牧原股份为例,2020年,牧原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51亿元,同比增长了348.97%,这一年,正值疫情首次爆发,各行各业一片惨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04亿元,比2020年下滑了不少,但到了今年,伴随新一轮猪周期来临,猪企们早已从中受益,而且可以预测,未来一两年养猪行业仍将保持景气。

当然,不是所有猪企都能熬过漫长的猪周期,但养猪起码有个对上升期的盼头,尤其是像牧原、温氏这类的行业巨头,更大的利润在于生猪养殖的规模化。一旦散户加速淘汰,头部猪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市场集中度提高,他们在面对价格波动时会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而不再像以前“亏一年、赚一年”。

这恰恰也是当前互联网经济所不具备的一点。受马太效应的影响,互联网经济中大多数赛道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在整个行业到达天花板之后,只能重新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巨头们甚至一度瞄准了养猪行业。

大厂“消失”的养猪大计

传言,2019(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万科创始人王石曾问“养猪大佬”、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养猪赚了多少钱,刘永好低调回答:“翻了好多倍,请你吃顿饭肯定没问题,猪肉大餐。”

刘永好没想到,三个月后,万科就进入了养猪业,与其一致的还有恒大、万达、碧桂园等一众房地产巨头。

除了地产大佬,另一支对养猪兴致勃勃的“队伍”是互联网巨头。

2018年,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达成合作,三方将对阿里云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发,实现AI养猪。当时,阿里云称,到2020年双方合作的生猪产出或将达到1000万头。紧接着,京东也宣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6·18的时候还推出了首批AI养殖猪。

华为同样跨界了养猪行业,推出一整套养猪系统,包括仪表盘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支持AI识别、AI学习、AI预测、AI决策等等。

从互联网大厂的养猪大计来看,他们并非像网易一样,真的跑去干猪厂的活,而是与猪厂合作,为他们提供智慧养猪的技术,自己不需要投入养猪的巨额成本,这似乎也更加符合科技公司的定位。不过,经过三四年的时间,网易这一真去养猪的赚得盆满钵满,其他的大厂反而都没了动静。

互联网大厂对养猪失去兴趣了吗?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互联网企业,他们跨界养猪的核心目的在于希望通过新的尝试,实现业务多元化、分摊风险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在行业平稳发展时,确实是一个可行且合理的选择。但是这两年房地产遭遇重创,互联网经济明显下滑,巨头们的主营业务尚且不知如何自救,似乎也无暇顾及曾经试试水的养猪大计了。

还有一个更现实的理由是,即使是像万科、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也吃不消猪企每年的投入。

2014年,万达高调宣布与贵州省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在当地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由企业提供猪仔和饲料,集中养殖。而当得知一个容纳10万头猪的养殖场要花几个亿后,连“1亿小目标”的王健林都感到诧异,“怎么比万达盖个五星级酒店还贵”。

互联网公司虽然不用投入这么多的钱,可想要变革养殖模式,且不说技术能力够不够,回报周期就是个问题,而在这两年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开源节流。

不过,这是否也意味着AI养猪终究是一场梦?

相关推荐

互联网大厂offer:900万毕业生的春招“围城”
互联网大厂年终奖简史
鲶鱼变鲨鱼:29.9万国产特斯拉交付,谁的好日子到头了?
大厂竞“猪”:华为、阿里云、京东等纷纷入局
渴望挤入“大厂”的年轻人
“程序猿”如何考上公务员——互联网大厂瘦身记
给互联网大厂投一圈简历,只有搜狐发来面试邀约
B站,81亿上海买地:互联网大厂都在抢地盘
互联网大厂的“造芯”运动
威慑纪元,互联网大厂的求生指南

网址: 养猪场的好日子,互联网大厂羡慕不来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7986.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