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稳增长、扩内需、促信心,2023年有哪些「坡长雪厚」的新机会?|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稳增长、扩内需、促信心,2023年有哪些「坡长雪厚」的新机会?|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2年12月26日 16:11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2022T-EDGE全球创新大会暨钛媒体十年致敬盛典,已于2022年12月22-2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十年致敬·生态重塑”,再次邀请了全球创新领袖一起复盘过去十年产业变革的跌宕起伏,展望下一个十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本期《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为钛媒体十年致敬盛典特别版,主理人雨朦对话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张葛建,万联证券辽宁分公司金融产品部经理李九骏(执业登记编号:S0270619110001),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分享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有哪些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值得期待?如何看待后续消费板块的走势?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特别关注?如何看待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现状,养老产业未来有哪些新机会?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等话题,并与嘉宾一起探讨了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分享了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投资心得。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多次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有哪些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值得期待?

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张葛建认为,从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明年短期内中国经济会受到海外低经济预期和紧缩政策的困扰,但从整体的长期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比较稳定,暂时不会出现急速收紧的情况。另外,伴随「新十条」政策落地实施,2023年宏观经济发展预期会迎来比较快速的增长。

张葛建称,从行业角度来看,2023年值得关注的提振焦点落在以下几个行业:医药、房地产以及民生消费相关的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需要着力改善国内需求,恢复并扩大消费将摆在优先位置。关注点着眼于改善型住房、养老、文化传媒等方向。张葛建认为,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房地产行业,会议强调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要求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是有效防范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也基本确定了房地产行业新的发展模式。

张葛建介绍,新的模式关键在两个方面,其一,既要有市场又要有稳健的保障住房体系,这意味着未来保租房、长租房相关政策有了发力点;其二,房地产发展模式将会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旧的发展模式,新的模式强调保障民生及优秀房企的稳定和安全。预计2023年企业整体融资环境将很大程度改善,帮助优质房企恢复正常的运营能力,进一步进入平稳发展的轨道当中。这些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都会有,比如医药、消费、地产等很多行业,包括现在能源等行业也都是我们可以关注的方向。

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平稳发展,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改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状况,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万联证券辽宁分公司金融产品部经理李九骏表示,房地产市场是千年行业,常做常新,常做常有。李九骏认为,房地产行业在不同的政策下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这是在大周期下的必然波动。整体来看,明年房地产还是以稳中求进为最大变化。李九骏指出,过去三年,相关房地产企业都处在明显的去杠杆状态中,部分区域型房地产公司在这轮下降过程中被出清了。这次坚挺的站在房地产排头兵部队的还是以国企和中央资本为主的房地产公司,包括出现了并购。最近我们发现房地产公司在二级市场当中融资的这条路重新打开了,明年房地产极大概率是向上修正的过程,是大周期当中的部分维稳动作,我们并不认为房地产在未来2—3年时间里能够走出新千年到2019年这样一个19年房地产大周期的向上逻辑,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观点。

李九骏认为,明年的修正对于整体宏观经济来看,地产板块是举足轻重的,目前地产依然是整体经济板块中的支柱型行业。在经历了三年较差的经济增速的背景下,房地产如果能持续稳定修正的话,对各行各业包括二级市场都是比较好的。李九骏称,大家在紧盯房地产板块相关政策的持续性的同时,不必担心房地产是不是会进入重新炒作的逻辑,因为即便最近允许相关房地产公司在二级市场当中进行融资,基本上也仅仅覆盖了相关房企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风险头寸与债务上的暴力性敞口,房地产企业在这之后能走多好,有质量的会不会继续好下去,没质量的会不会继续出清,未来一年半就是最重要的档口了。给了融资能力,给了保交楼能力,如果依然继续不下去,还是会被出清。明年大家要多多关注房地产,我们认为是稳步向上的修正过程。

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前段时间个人养老金也正式落地,如何看待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现状,养老产业未来有哪些新机会?

李九骏分两部分为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养老金部分,养老金作为一个长期投资逻辑资金,对于二级市场估值改变非常有用。李九骏认为,市场的短视和并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发展年龄有关系,本身就处在青春期的话就应该躁动一点,但更多成熟和老成的资金成为市场主流应该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过程。养老金投资还是以稳健和长效投资为主,各位投资人要静下心看当下市场。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中国A股市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下跌,所以很难说这个位置是不是绝对的底部,但可以判断这个位置确实是很便宜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养老金角度看的话,为自己做一份定投是可以的。

第二个是关于养老产业,李九骏提出,首先跟大家想象中的不同,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比欧洲国家晚的多,中国面临养老型老年化社会非常快,法国用了两百多年,英国则用了一百多年准备它的养老。所以养老本身是重资产产业,它本身经济投入非常大,回报周期非常缓慢。李九骏认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模式还是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所谓的集中式的养老过程大概率还是应对高端消费人群的,这可能是未来十年甚至十五年都难以改变的现状。李九骏建议,投资人考虑养老行业的时候首先要弄明白它是重资产投资过程,回报周期非常慢,进展可能要比市场平均估计的慢一些。但是社区养老这个部分,尤其是以设备和硬件为主的部分,我认为会快速弥补难以做重资产投资的家庭和社区养老的空白,这个地方倒是风口,如果仅仅简单投养老行业是比较难的,回报周期相当长。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养老产业,吴吞首先将中国与日本进行了对比,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这也是导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日本的老年人在经历了9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投资和消费都变得比较保守。同时,日本企业采用的是年功序列制,收入和工龄挂钩,这就导致了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远不如年长者。吴吞指出,中国虽然没有年功序列制,但不可否认的是,年长者经历了更好的红利期,掌握着更多的资金和社会资源,如何唤醒他们的消费意愿意义重大。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是投资、出口与消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出口和投资增长的非常迅速,这也导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所以未来消费的提振非常重要,而老龄化消费群体在这其中的意义重大。

接下来,吴吞从个体层面分析了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一般都会和另一个问题结合起来看,就是生育率低的问题,有人提到如果没有子女,以后去了养老院就可能被欺负,没人管。这一点确实是很多人都担心的,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人们需要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吴吞认为,未来这部分会诞生很多机会,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爆发还有待商榷,七八年以前就有很多人开始提「银发经济」,但是这些年来其实并没有突破性进展。

此外,未来伴随着智能化替代,很多蓝领工人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吴吞指出,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考虑养老、护工这类陪护型工作。

吴吞称,老龄化很可能会带动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首先,很多国家都把养老金分成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层面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层面的,企业年金等,第三支柱则是个人层面的商业养老保险等。老龄化趋势下,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可能会入不敷出,这也是为什么延迟退休的原因;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覆盖群体范围较少;所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就显得非常重要,商业养老保险可能会迎来快速发展,而商业养老保险的资金又会有很大比例投资于公募基金。吴吞举例,美国的个人养老账户叫IRA,很多人说“IRA让美股走牛二十年”,因为IRA配置了很多基金,占比在45%左右,给基金市场带来了很多增量。吴吞指出,未来随着我国第三养老支柱的发展,公募基金的规模也有望快速发展。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内需、扩消费”作为明年的第一大要点,此外,近期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对如何扩消费作了系统性规划,如何看待后续消费板块的走势?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特别关注?

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张葛建介绍,随着我国进一步优化了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我们预计消费板块从2023年起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消费板块的未来增长潜力还是很足的,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2万亿美元,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出重要一步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居民消费的数量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也即将步入新的阶段。在政策面上,我国宏观政策也将进一步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更好的释放消费潜力,居民消费的优化升级同现代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是全球目前来说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2)第二点,服务消费板块也会加速发展与持续扩大。《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在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培育了新型消费。我国在疫情前,也就是2019年的时候,居民服务消费比重大概是46%,医疗、教育、文旅、休闲、养老、体育等等这些服务消费早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预计5年内,居民服务消费比重有望提高到50%,服务消费增速将持续高于商品消费,继而成为支持消费增长和服务业新体系加快构建的重要动力。(3)第三点是消费板块的渠道升级,促进数字消费型业态。新冠疫情之前,我国电商零售额占全球电商零售额接近一半,已经是全球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消费者从传统零售向线上零售的转移。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高达10.8万亿元,首次突破了10万亿,同比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明显高于线下的消费。此外,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应用持续深化,推动线上消费在我国日益普及,比如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等,促使新型线上消费创新更加活跃,消费场景也日益丰富,创造了许多新的消费需求,比如线上种草,线下引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加速发展等等。

关于有哪些细分赛道值得特别关注,张葛建认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包括文化娱乐行业的智能穿戴设备、三C数码、智能家居等赛道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它们为数字消费者随时随地随需随用的接入到互联网提供便利,进而促进了数字消费。而从传统的医疗健康、食品酒饮等衍生出的一人食绿色食品,比如说0糖、0脂、预制食品、健康休闲食品等也都会是值得期待的赛道,这些都是基于消费者健康意识升级而产生的新的方向。

2022年是钛媒体创立和上线的十周年。钛媒体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十年高速发展,深度陪伴了成千上万名优秀创业者的成长,也积极参与了中国一、二级科股市场的改革与建设。过去十年,您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如果要分享一条最重要的投资心得,您觉得是什么?

万联证券辽宁分公司金融产品部经理李九骏首先对钛媒体十周年表达了祝贺,并介绍了自己从业十年以来最想跟所有投资人分享的投资心得,就是「紧跟政策」,政策的研究和判断是当前市场中最基础、也是最宏观的。有无数优质公司在市场底部长期横盘、默默无闻,但在被政策点燃之后,一飞冲天。大家要先看企业价值,然后再用政策去引导与点燃优质企业。

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张葛建首先恭喜了钛媒体成立十周年,之后从数据层面与结构层面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中的变化。首先从数据层面来看,这十年之间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有了大幅增加,2012年底中国上市公司仅有2494家,到2022年的11月22日突破五千家,而且上市公司的数量在全球排第二位。市值方面来看,2012年底,中国股票的市值大概是23万亿,到2021年底达到91.7万亿,2012年的中国的GDP大概是54万亿,到2021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14万亿,跟中国经济增长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市值规模增长明显快于经济的增长。其次,从结构层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是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比如之前深交所的中小板和主板合并为主板,合并之后,中国市场呈现出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的交易所等多元市场结构,这些市场逐渐规范,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最后,张葛建与大家分享了一条比较重要的投资心得,就是了解自己的抗风险能力。首先,抗风险能力不等于风险偏好,通常人们会将两者混淆,风险偏好指的是对风险的好恶,与每个人的性格一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倾向于认为不确定性能给自己带来机会,就属于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如果倾向于认为不确定性会给自己带来不安,就属于风险厌恶性的投资者,抗风险能力则是指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的风险。核心原则就是,当风险发生时能够承受多大的损失,而不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大家要综合衡量个人能力、资产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状况等。了解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可以在“灰犀牛”事件中得以体现,在“黑天鹅”事件当中,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在祝贺钛媒体十周年后,也介绍了近十年市场最大的变化,吴吞认为,最大的变化是投资者变得更加理性了,投资者教育工作做得非常好。以前很多股民都喜欢技术分析,而现在则是价值投资蔚然成风。这样肯定是好处多多,但同时也诞生了一个小问题,就是超额收益越来越难取得了。吴吞指出,投资其实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钱,另一方面是认知差的钱,也就是博弈的钱。随着投资者整体认知的提升,赚博弈的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对一些热门大盘股而言,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大体量基金,持仓同质化。关于投资心得,吴吞认为是永远不赌,“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犯错。”永远不要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即使这一次赌赢了,下次也会输回去。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相关推荐

稳增长、扩内需、促信心,2023年有哪些「坡长雪厚」的新机会?|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华映资本主管合伙人王维玮:消费赛道依旧坡长雪厚,关注下沉市场和产业链投资机会 |探路2022
黄光裕喊出再战3年,国美、苏宁们还有机会吗?|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蜜雪冰城进军A股主板,5元一杯的柠檬水如何在众「刺客」中实现突围?|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医疗数字化崎岖:16万亿大健康产业的「长坡厚雪」
宠物经济迎来爆发,垂直渠道的机会在哪里?| 创投观察
南非报业减持、段永平增持,300港元的腾讯还贵不贵?|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押注茅台、增持美团,公募基金二季度都在买什么?|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在冬奥余温,感受5G的厚雪长坡
跟着“小霸王”段永平,能抄到腾讯的底吗?

网址: 稳增长、扩内需、促信心,2023年有哪些「坡长雪厚」的新机会?|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8362.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